本發明涉及服裝制作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切筒條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生產自動化應用也逐步代替傳統的人力勞動,制衣生產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更需要推行自動化應用。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目前制衣生產中,通常采用切筒條機器進行筒條切條,而市場上切筒條機器都是利用雙針車機頭來驅動,再配置切布針位。由于該切筒條機配備有針位,從而導致碼數太大或太小都需要更換針位,每次更換針位也浪費機修工和員工的時間。并且,該切筒條機根據牙和壓腳同步的原理來控制布的平衡度,從而需要員工具有較高的熟練度,難以保證切條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切筒條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而切條效率較低、難以保證切條質量的問題,提供一種切條效率高,且可保證較高切條質量的自動切筒條設備。
一種自動切筒條設備,用于剪切裁片,包括:
機架;定位吸風系統,設于所述機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裁片的吸風面板;
送料系統,包括與所述吸風面板相對設置的壓板,所述壓板可遠離或靠近所述吸風面板以固定所述吸風面板上的所述裁片,并可沿第一方向移動以推動所述裁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及
剪裁系統,位于所述定位吸風系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用于剪切所述吸風面板上的所述裁片。
上述自動切筒條設備,可自動完成裁片的定位、送料、剪裁工作,而無需人工進行裁片的剪切工作,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提高了裁片質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自動切筒條設備還包括激光定位裝置,所述激光定位裝置與所述吸風面板間隔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吸風系統還包括吸風裝置與吸風管,所述吸風面板上開設有吸風孔,所述吸風管通過所述吸風管與所述吸風孔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吸風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吸風面板一側的吸風面板驅動裝置,所述吸風面板驅動裝置可帶動所述吸風面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往復運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送料系統包括第一壓板驅動裝置與第二壓板驅動裝置,所述第一壓板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壓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移動,所述第二壓板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壓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板為兩個,兩個所述壓板平行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所述送料系統還包括壓板調節裝置,用于調節兩個所述壓板之間的距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剪裁系統包括固定切刀、活動切刀、驅動所述活動切刀相對所述固定切刀運動的切刀動力結構及切刀距離調整接結構,所述切刀動力結構連接于所述活動切刀并驅動所述活動切刀相對所述固定切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往復運動,所述切刀距離調整結構可調整所述固定切刀與所述活動切刀之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自動切筒條設備還包括收料系統,所述收料系統位于所述剪裁系統遠離所述送料系統一端,所述收料系統包括接料板、貼合于所述接料板一側的掃料條及接料板驅動裝置,所述接料板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接料板相對所述掃料條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對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收料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接料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間隔設置的存放板及連接于所述存放板的升降動力裝置,所述升降動力裝置 可驅動所述存放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移動,以靠近或遠離所述接料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自動切筒條設備還包括回收系統,所述回收系統包括回收箱及一端連通所述回收箱的回收通道,所述回收通道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剪裁系統。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自動切筒條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自動切筒條設備的俯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自動切筒條設備的正視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動切筒條設備的送料系統的側視圖;
圖5為圖1所示的自動切筒條設備的剪裁系統的正視圖;
圖6為圖5所示的剪裁系統的側視圖;
圖7為圖1所示的自動切筒條設備的收料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自動切筒條設備100,用于剪切裁片。該自動筒條設備100包括機架與設于機架上的定位吸風系統10、送料系統30、剪裁系統40,各個部分相互配合以完成裁片的自動定位、送料、剪裁與自動收料這一完整加工過程。
其中,定位吸風系統10包括用于放置裁片的吸風面板12。送料系統30包括與吸風面板12相對設置的壓板32,壓板32可遠離或靠近吸風面板12以固定吸風面板12上的裁片,并可沿第一方向移動以推動吸風面板12上的裁片向剪裁系統40方向移動而進行剪裁。剪裁系統40位于定位吸風系統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用于剪切吸風面板12上由壓板32推送的裁片。
上述自動切筒條設備100,可自動完成裁片的定位、送料、剪裁工作,而無需人工進行裁片的剪切工作,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提高了裁片質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為機架的長度方向,第二方向為與第一方向垂直的機架的寬度方向。
請繼續參閱圖1、圖2及圖3,自動切筒條設備100還包括激光定位裝置20。該激光定位裝置20通過定位架固定并與吸風面板12間隔設置,并可發射激光至吸風面板12上以為操作者提供定位基準線,操作者可根據吸風面板12上的定位基準線擺放裁片。而且,可根據需要調節該激光定位裝置20發射的激光的方向,從而根據不同裁片形狀及不同加工需要對裁片進行擺放定位,具有較高的使用靈活性,可滿足不同的加工需要。
請參閱圖2及圖3,定位吸風系統10包括吸風裝置14與吸風管16。吸風面板12上開設有吸風孔,吸風裝置14通過吸風管16連接于吸風孔,吸風裝置14產生的氣流可通過吸風孔吸引吸風面板12上的裁片,從而將裁片限位并貼合于吸風面板12上,避免裁片的位置發生偏移。具體地,吸風孔為多個且陣列開設在吸風面板12上。
定位吸風系統10還包括設于吸風面板12一側的吸風面板驅動裝置18,該吸風面板驅動裝置18可帶動吸風面板12沿第二方向往復運動,從而將裁片從該自動切筒條設備100一端運送至與剪裁系統40對應的另一端進行剪裁加工。
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吸風面板驅動裝置18包括吸風面板驅動件182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吸風面板軌道184。吸風面板驅動件182可驅動吸風面板12沿吸風面板軌道184在第二方向上往復運動。更具體地,吸風面板驅動件182為氣缸,吸風面板軌道184設于氣缸兩側并與氣缸的活塞桿延伸方向平行,活塞桿沿第二方向伸縮運動從而帶動吸風面板12沿吸風面板軌道184在第二方向上往復運動,將裁片從機架一端運送至另一端。
如此,操作者可將裁片根據激光定位裝置20定位放置在吸風面板12上,吸風面板12在吸風面板驅動裝置18的驅動下沿第二方向運動至加工區域進行加工。
請參閱圖2、圖3及圖4,送料系統30包括第一壓板驅動裝置34,第一壓板驅動裝置34驅動壓板3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移動,以遠離或靠近吸風面板12而將裁片壓緊在吸風面板12上。具體地,第一壓板驅動裝置34為兩個氣缸,兩個氣缸分別設置在壓板32兩端以共同驅動壓板32在第三方向上移動。
更具體地,壓板32為兩個,兩個壓板32平行且在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送料系統30還包括壓板調節裝置36,壓板調節裝置36可調節兩個壓板32之間的距離,以適用于不同寬度裁片。
在本實施例中,壓板調節裝置36包括壓板調節驅動件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壓板調節軌道(圖未標),壓板調節驅動件可驅動兩個壓板32沿壓板調節軌道在第二方向上靠近或遠離。如此,兩個壓板32之間的距離可根據裁片的大小進行調整,以滿足不同加工需要。
進一步地,送料系統30還包括第二壓板驅動裝置38,該第二壓板驅動裝置38可驅動壓板32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具體地,第二壓板驅動裝置38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壓板軌道382與第二壓板驅動傳送組件384,以驅動第二壓板32沿第二壓板軌道382在第一方向上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壓板驅動傳送組件384包括傳送帶與傳送帶驅動件,傳送帶驅動件驅動傳送帶帶動壓板32沿第二壓板軌道382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從而推送吸風面板12上的裁片向剪裁系統40一端運動。
如此,壓板32沿第三方向運動以改變與吸風面板12之間的距離,從而可將裁片壓緊于吸風面板12上,并可沿第一方向運動以推動裁片向剪裁系統40移動而進行剪切。
如圖3、圖5及圖6所示,剪裁系統40包括固定切刀41、活動切刀43及驅動活動切刀43的切刀動力結構45,活動切刀43的刀刃沿第一方向延伸。切刀動力結構45連接于活動切刀43并驅動活動切刀43相對固定切刀41在第三方向上往復運動,以可剪切由壓板32運送過來的裁片。
進一步地,剪裁系統40還包括剪裁面板49,剪裁面板49設于固定切刀41與活動切刀43之間,并與吸風面板12位于同一平面內。如此,吸風面板12上的裁片可由壓板32推送至剪裁面板49上,活動切刀43可沿第三方向高頻率往復運動以切割裁片,完成裁片的剪裁。
進一步地,剪裁系統40還包括切刀距離調整接結構(圖未示),切刀距離調整結構可調整固定切刀41與活動切刀43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裁片的切割寬度。
如圖1、圖3及圖7所示,該自動筒條設備100還包括收料系統50。
收料系統50位于剪裁系統40遠離送料系統30一端,該收料系統50包括接料板51及貼合于接料板51一側的掃料條53,接料板51與掃料條53在第二方向上相對移動以收集剪裁后的裁片。
收料系統50還包括接料板驅動裝置55,接料板驅動裝置55驅動接料板51相對掃料條53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如此,剪切后的裁片在壓板32的推動下由剪裁面板49移動至接料板51,接料板51在接料板驅動裝置55的驅動下在第二方向上移動,裁片由于掃料條53的阻擋而無法跟隨接料板51移動,因此在接料板51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一定距離后,裁片失去接料板51的支撐而掉落,從而脫離接料板51。
具體地,接料板驅動裝置55包括接料板驅動件552與接料板軌道554,接料板驅動件552可驅動接料板51沿接料板軌道554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在本實施例中,接料板驅動件552為氣缸。
收料系統50還包括與接料板51在第三方向上間隔設置的存放板57及連接 于存放板57的升降動力裝置59。升降動力裝置59可驅動存放板57在第三方向上移動以靠近或遠離接料板51,從接料板51上下落的裁片可依次落在存放板57上,使多個裁片整齊地在存放板57上疊放。
進一步地,收料系統50還包括升降感應裝置(圖未示),收料系統50位于剪裁系統40遠離送料系統30一端,該收料系統50包括接料板51及貼合于接料板51一側的掃料條53,接料板51與掃料條53在第二方向上相對移動以收集剪裁后的裁片。當存放板57上疊加的裁片積累到一定高度時,升降感應裝置會發出信號至升降動力裝置59,升降動力裝置59接收信號后根據信號帶動存放板57在第三方向上運動而調整與接料板51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收料高度。
自動切筒條設備100還包括回收系統60,回收系統60包括回收箱62及一端連通回收箱62的回收通道64,回收通道64的另一端連接剪裁系統40。
回收箱62包括動力部622與收集部624,收集部624一端與動力部622連通,另一端連接回收通道64,動力部622內設有收集動力裝置。收集動力裝置可產生吸引力以吸引回收通道64另一端由剪裁系統40剪切下的廢料,以對加工廢料進行收集避免污染生產環境而無需人為清理。
在本實施例中,該自動切筒條設備100還包括控制裝置70,該控制裝置70分別與定位吸風系統10、激光定位裝置20、送料系統30、剪裁系統40、收料系統50及回收系統60通信連接,從而自動控制各個部分協同工作,完成對裁片的自動加工,而無需人工實時控制。更具體地,該控制裝置70還包括屏幕,操作者可通過屏幕控制該自動切筒條設備100,并可通過屏幕獲知該自動切筒條設備100的工作狀態。
上述自動切筒條設備100,工作過程如下:
操作者將裁片根據激光定位裝置20設定的定位基準放置在吸風面板12上,吸風裝置14通過吸風面板12上的吸風孔使裁片緊貼于吸風面板12上,壓板32在第一壓板驅動裝置34的驅動下壓緊吸風面板12,然后與吸風面板12共同移動至加工區域。壓板32推送吸風面板12上的裁片向剪裁系統40方向移動,并由活動刀片進行剪裁。剪裁后的裁片由壓板32移動至接料板51,接料板51相對掃料條53移動,裁片被掃料條53阻擋而落在存放板57上,剪裁產生的廢料 從剪裁系統40中由回收系統60回收至回收箱62中。
上述自動切筒條設備100,簡化了操作人員的工作,無需再采用雙針車配合多種針位生產做貨,生產效率高且生產成本低,通過定位吸風系統10、送料系統30、剪裁系統40、收料系統50以及回收系統60的相互配合,不再需要定制大量的針位,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與時間。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