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織造領域,特別是一種雙層劍桿織布機。
背景技術:
織布機是將各種天然纖維加工成紡織品的一種機械設備,織布機有著各種各樣的種類,也有著各種不同的功能。織布機大都有以下幾部分組成開口單元、引緯單元、打緯單元、卷取單元、送經單元、保護裝置等;目前的劍桿織布機通過只能織造一匹布料,不能同時生產兩匹布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雙層劍桿織布機,能一次織造兩匹布料,且可以分別控制兩匹的織造方式和布料的張力。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送經單元、開口單元、引緯單元、打緯單元、卷取單元、控制單元、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機機構包括第一送經機構、第二送經機構;所述第一送經機構安裝在機架上且均位于機架的一個相對側面;所述開口單元安裝在機架上,且位于機架中間;所述引緯單元包括第一引緯機構、第二引緯機構;所述第一引緯機構、第二引緯機構均安裝在機架上安裝有第一送經機構和第二送經機構的側面的相鄰的一個側面上;所述打緯單元安裝在機架上且為與第一引緯機構和第二引緯機構的正上方;所述卷取單元包括第一卷取機構、第二卷取機構,第一卷取機構、第二卷取機構安裝在機架的與第一送經機構、第二送經機構相對的側面上;所述控制單元安裝在機架中部,且位于開口單元下方;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送經單元、開口單元、引緯單元、打緯單元、卷取單元連接。
進一步,所述開口單元包括至少4個綜框;所述綜框包括左側檔、右側擋、上橫梁、中橫梁、下橫梁;所述左側檔、右側擋、上橫梁、下橫梁圍城框;所述中橫梁安裝在框的中部;所述中橫梁、上橫梁的下部均安裝有綜絲;所述上橫梁與下橫梁均與控制單元連接;所述左側檔、右側擋可滑動的安裝在機架上。
進一步,所述打緯單元包括第一送緯劍、第二送緯劍、送緯機構;所述第一送緯劍、第二送緯劍均與送緯機構固接;所述送緯機構安裝在引緯單元上。
進一步,所述第一卷取機構和第二卷取機構的卷取軸上均設有卷取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單元電連接。
進一步,所述綜絲與中橫梁、上橫梁的連接處上設有經線壓力傳感器;所述經線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單元電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可以同時織造兩匹布料,且兩匹布料可以同完全不同的材質;兩匹布料可采用不同的經線張力,得到不同強度的布料;采用兩匹同時織造,減少了企業生產時間,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綜框示意圖;
圖4為2中B處剖面示意圖。
圖中:1.送經單元;11.第一送經機構;12.第二送經機構;2.開口單元;21.綜框;211.左側檔;212.右側檔;213.上橫梁;214.中橫梁;215.下橫梁;216.綜絲;3.引緯單元;31.第一引緯機構;32.第二引緯機構;4.打緯單元;41.第一送緯劍;42.第二送緯劍;43.送緯機構;5.卷取單元;51.第一卷取機構;52.第二卷取機構;6.控制單元;7.機架;8.卷取壓力傳感器;9.經線壓力傳感器;10.經線;101.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下圖1、圖2所示,本發明它包括送經單元1、開口單元2、引緯單元3、打緯單元4、卷取單元5、控制單元6、機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機機構包括第一送經機構11、第二送經機構12;所述第一送經機構11安裝在機架7上且均位于機架7的一個相對側面;所述開口單元2安裝在機架7上,且位于機架7中間;所述引緯單元3包括第一引緯機構31、第二引緯機構32;所述第一引緯機構31、第二引緯機構32均安裝在機架7上安裝有第一送經機構11和第二送經機構12的側面的相鄰的一個側面上;所述打緯單元4安裝在機架7上且為與第一引緯機構31和第二引緯機構32的正上方;所述卷取單元5包括第一卷取機構51、第二卷取機構52,第一卷取機構51、第二卷取機構52安裝在機架7的與第一送經機構11、第二送經機構12相對的側面上;所述控制單元6安裝在機架7中部,且位于開口單元2下方;所述控制單元6分別與送經單元1、開口單元2、引緯單元3、打緯單元4、卷取單元5連接。通過設置雙層送經單元1、引緯單元3、卷取單元5;實現一臺織布機同時織造兩匹布料,且同時工作又不相互影響,提高了生產的效率,節約了企業成本。
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如下圖3所示,所述開口單元2包括至少4個綜框21;所述綜框21包括左側檔211、右側擋、上橫梁213、中橫梁214、下橫梁215;所述左側檔211、右側檔212、上橫梁213、下橫梁215圍城框;所述中橫梁214安裝在框的中部;所述中橫梁214、上橫梁213的下部均安裝有綜絲216;所述上橫梁213與下橫梁215均與控制單元6連接;所述左側檔211、右側檔212可滑動的安裝在機架7上。使用一個綜框21實現給兩組經線開合,使得整個機械體積較小,滿足了所需,且維修時較為方便。
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如下圖2所示,所述打緯單元4包括第一送緯劍41、第二送緯劍42、送緯機構43;所述第一送緯劍41、第二送緯劍42均與送緯機構43固接;所述送緯機構43安裝在引緯單元3上。通過設置雙送緯劍,且分開工作的方式,實現了兩匹布料的同時工作但編織可以不同。
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如下圖1所示,所述第一卷取機構51和第二卷取機構52的卷取軸上均設有卷取壓力傳感器8;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單元6電連接。可以控制卷取時卷取的壓強大小,實現卷取的布料壓強相同且布料平整。
作為本實施例的改進,如下圖4所示,所述綜絲216與中橫梁214、上橫梁213的連接處上設有經線壓力傳感器9;所述經線壓力傳感器9與控制單元6電連接。保證在織造的時候經線不會壓強過大而斷裂或影響布匹的強度。
在使用本發明進行織布的時候,將需要織造的布匹的強度,緯線強度和密度確定后輸入控制單元6內,將第一送經機構11和第二送經機構12的經線10通過綜框21后引導到各自對應的卷取機構上;啟動織布機,控制單元6接收卷取壓力傳感器8的數值控制第一卷取機構51和第二卷取機構52上的電機101轉動速度,保證卷取的布料不會應力太大;控制單元6控制第一送緯劍41和第二送緯劍42進行送緯;可以第一送緯劍41送一根緯線,第二送緯劍42送兩根緯線,實現織造的布匹完全不同;控制單元6也接收經線壓力傳感器9上的數值控制經線10的壓力,保證織布的強度和經線10不斷裂。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