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干衣機,具體地,涉及一種采用微波技術加熱的干衣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干衣機也越來越多地走入人們的生活。
傳統的干衣機大都利用加熱器進行加熱,通過熱風對濕的衣物進行吹拂,從而實現干衣效果。然而,這種傳統的干衣機的缺陷在于效率較低,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完成干衣處理。
因此,需要一種效率更高的干衣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干衣機,該干衣機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根據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干衣機,該干衣機包括可開關的箱體,該箱體的內腔中設置有可轉動的滾筒,所述箱體上設置有用于向所述箱體的內腔輻射微波的微波發生裝置以及連通所述內腔和所述箱體的外部的通風機構,該通風機構設置有用于對進入所述內腔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器。
優選地,所述滾筒由電機驅動且該電機的主軸同軸地與所述滾筒傳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主軸可拆卸地插入所述滾筒并與所述滾筒形成傳遞轉矩的軸轂聯接。
優選地,所述通風機構包括用于將外部空氣導入所述內腔的進風道和用于將內腔內的濕氣導出到外部的出風道。
優選地,所述通風機構設置有抽吸風裝置,該抽吸風裝置用于在所述箱 體的內腔中形成負壓氛圍。
優選地,所述抽吸風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進風道和/或出風道的風機或排風扇。
優選地,所述微波發生裝置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通風機構內,以對流經所述通風機構的風進行加熱。
優選地,所述通風機構在所述箱體的內腔中的流動路徑上,所述加熱器位于所述滾筒的上游。
優選地,所述加熱器位于所述滾筒的下方。
優選地,所述加熱器在所述箱體的內腔中由加熱器支撐板支撐,該加熱器支撐板設置有鏤空結構,通過所述進風道的低溫空氣經過所述加熱器支撐板后,經由所述加熱器加熱為高溫空氣而流動至所述滾筒。
優選地,所述出風道在所述箱體上與外部相通的出風口位于所述箱體的至少一個側壁、頂壁和/或后壁上。
優選地,所述出風口位于所述箱體的側壁上,該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出風口相通的導風罩。
優選地,所述導風罩的通流面積沿氣流流動方向逐漸變大。
優選地,所述導風罩的排風口位于所述箱體的底部。
優選地,所述滾筒為一次注塑成型的單個塑料件。
優選地,所述滾筒為前部開口的圓柱形,所述滾筒的周壁為鏤空設計。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將待干燥處理的衣物放置在可轉動的滾筒內,并利用微波和加熱器對該衣物進行加熱,隨即利用通風機構將水汽輸送到箱體外部。同時,由于電機與滾筒同軸的傳動連接,因此通過控制電機的工作即可直接控制滾筒的運動特性(如轉速和方向等),從而有利于實現效率更高的干衣處理效果。
本申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但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申請所提供的干衣機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沿前后方向剖開的圖1所示干衣機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沿左右方向剖開的圖1所示干衣機的局部剖視圖;
圖4為圖1所示干衣機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申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申請提供的干衣機包括可開關的箱體11,該箱體11的內腔中(如橫向)設置有可轉動的滾筒17,箱體11上設置有用于向箱體11的內腔輻射微波的微波發生裝置12以及連通內腔和箱體11的外部的通風機構,該通風機構設置有用于對進入所述內腔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器50。
箱體11具有用于容納滾筒17的內腔。箱體11為可開關的,如圖1所示通過開關門116實現可關閉。當打開開關門116時,能夠暴露出內腔中的滾筒17;當關閉開關門116時,則將滾筒17封閉在內腔中。開關門116上可以設置干衣機的操控按鈕等用于操作的部件。
微波發生裝置12可以包括傳統的磁控管和波導管,并將微波傳導至箱體11的內腔中。在箱體11上還設置有通風機構,該通風機構連通箱體11的外部和內腔,以能夠將利用微波加熱待處理的衣物時所產生的水汽排出到 箱體外部,實現烘干的功能。同時,在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通風機構設置有用于對進入箱體內腔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器50,因此能夠利用該加熱器50對待處理的衣物吹拂相對溫度更高的氣流,以有利于烘干處理的效果和效率。加熱器50可以為能夠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加熱器裝置。
如圖2所示,在本申請的優選技術方案中,滾筒17由電機18驅動且該電機18的主軸同軸地與滾筒17傳動連接。換句話說,電機18的電機主軸的旋轉軸線與滾筒17的旋轉軸線相同。電機18的主軸可以直接傳動連接于滾筒17。由于電機產生的驅動力直接作用于滾筒,并不是二次傳遞(通過連接機構)的力,這樣將最大程度地減少能量傳遞的損耗。而且,直接驅動的驅動方式,可以更為容易地改變旋轉方向和旋轉速度,從而便于實現滾筒的正向和反向轉動,以進行正反方向以及不同旋轉速度的多模式甩衣處理,多模式甩衣處理能夠使衣物松散不皺,從而獲得更為良好的干衣效果和干衣效率。
另外,優選地,為了可靠地安裝電機18,由圖2和圖4可知,通過安裝板182而將電機18安裝于箱體11上。
另外,盡管在本申請的附圖中可以看出,似乎本申請的干衣機與傳統的滾筒式洗衣機(或者微波爐)外形類似,但是在本申請中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首先本申請的干衣機與傳統的洗衣機(或微波爐)的技術領域完全不同,干衣機是用于對濕的衣物進行烘干處理的,而洗衣機是對干燥且臟的衣物進行清潔處理的;另外,在本申請的干衣機技術方案中,需要結合有微波發生裝置和通風機構,這與洗衣機也有著本質的區別。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電機18通常設置在箱體11的后側。電機18安裝于箱體11上,從而使主軸向前側延伸。主軸可以通過減速器傳動連接于滾筒17,但在本申請優選實施方式中,主軸可拆卸地插入滾筒17并與滾筒17形成傳遞轉矩的軸轂聯接。也就是說,主軸通過傳遞轉矩的軸轂聯接 而能夠將動力從電機傳遞給滾筒。由于主軸為可拆卸地連接于滾筒17,因此安裝和調試均較為方便。軸轂連接可以具有多種方式,例如各種鍵連接(如平鍵或花鍵等)。主軸可以直接插入滾筒17的接納部分中。
如圖3所示,當本申請所提供的干衣機在進行干衣處理時,濕的衣物放置在滾筒17內,并在滾筒17的帶動下不斷翻滾。同時,微波發生裝置12向箱體11的內腔輻射微波,以對濕的衣物進行加熱,生成的水蒸汽則需要通過通風機構排出到箱體外部,而且通風機構吹拂到滾筒的氣流為溫度較高的氣流,從而能夠高效率地實現烘干的效果。
在滿足上述功能的前提下,通風機構可以具有多種設計。優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通風機構包括用于將外部空氣導入所述內腔的進風道14和用于將內腔內的濕氣導出到外部的出風道16。在滿足其通風功用的情況下,進風道14和出風道16可以具有多種設計。例如,通常情況下,進風道14在箱體11上與外部相通的入風口位于箱體的后壁上,以防止對干衣機的正常工作產生干涉。而出風道16在箱體11上與內腔相通的出風口161可以根據不同的工況,而選擇位于箱體11的至少一個側壁112,113、頂壁114和/或后壁115上。當然,風口的設計也可以根據具體的工況而加以選擇。
進一步優選地,出風口161位于箱體11的側壁112上,側壁112上設置有與出風口161相通的導風罩52。導風罩52的作用在于能夠更為有利地引導排風,從而有利于濕氣的排出,以提高良好的烘干效果。導風罩52的結構形式并無特殊要求,以有利于引導排風即可。優選地,所述導風罩52的通流面積沿氣流流動方向逐漸變大,如圖4所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導風罩52的排風口位于所述箱體的底部,如圖3所示。由于排風口位于箱體底部,因此基本上不會有灰塵落入排風口內,排風口有利于冷凝水排出到外部,也不會出現集聚冷凝水的問題。
優選情況下,所述通風機構設置有抽吸風裝置43,該抽吸風裝置用于在 所述箱體11的內腔中形成負壓氛圍。負壓氛圍有利于水蒸汽的排出,從而有利于提高烘干效率。抽吸風裝置可以分別設置在進風道14和出風道16上。同時,為了滿足負壓氛圍的形成,在一段時間之內,通過出風道16流出內腔的空氣量應該大于通過進風道14進入內腔的空氣量。
進一步優選地,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抽吸風裝置43包括設置于所述出風道16的風機或排風扇。通過該特征,有利于實現在一段時間內流出更多的空氣,從而實現內腔的負壓氛圍。另外,抽吸風裝置43為空氣通過通風機構的流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以能夠在內腔中形成合適的氣流,從而進一步提高烘干效率。在設置有抽吸風裝置43的實施方式中,由于有抽吸風裝置的鼓風或吸風作用,導風罩52的引導效果能夠更好地得以發揮。
如上所述,微波發生裝置12的作用為向內腔輻射微波,以對待處理的衣物進行加熱。微波發生裝置12的位置可以根據不同工況而選擇設計,在本申請中,如圖4所示,微波發生裝置12位于箱體的右側。但在優選情況下,微波發生裝置12與通風機構有所關聯,具體來說,微波發生裝置12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通風機構內,以對流經所述通風機構的風進行加熱。
由于通風機構的風經過微波發生裝置12的加熱處理,因此進入箱體內腔的風具有相對高的溫度,更為有利于濕的衣物中水分的蒸發,從而提高烘干效率。因此,在該優選實施方式中,除了加熱器50對于空氣的加熱作用之外,利用微波發生裝置12也能夠快速地提升進入箱體11內腔的空氣的溫度。
當然,本申請并不限于此,對于其它實施方式來說,微波發生裝置12可以與通風機構相對獨立,因此微波發生裝置12所發生的微波僅用于對箱體內腔的待處理衣物進行加熱處理。另外,也可以在通風機構中設置單獨的加熱器,同樣能夠起到向內腔提供高溫空氣的作用。
如上所述,加熱器50用于對從箱體外部進入到內腔的空氣進行加熱處 理,進而通過該溫度升高的氣流對待處理衣物進行烘干。因此,優選地,所述通風機構在所述箱體11的內腔中的流動路徑上,所述加熱器50位于所述滾筒17的上游。換句話說,溫度相對較低的空氣在通風機構內流動時,首先經過加熱器50,溫度升高后再流動到滾筒17的位置,直接作用于待處理衣物上。但本申請不限于此,例如,加熱器50也可以位于滾筒的下游,利用熱輻射作用于待處理衣物,這也是可行的。
通風機構的流動路線可以根據不同的工況而選擇適用。優選情況下,如圖3所示,在箱體11的內腔中,氣流從下向上流動。因此,在該優選情況下,加熱器50位于滾筒17的下方。進一步優選地,為了安裝加熱器50,在箱體11的內腔中設置有用于支撐加熱器50的加熱器支撐板51。優選地,如圖3所示,加熱器支撐板51設置有鏤空結構(如圖3所示,加熱器支撐板51設置有很多通孔511),因此,通過進風道14的低溫空氣經過加熱器支撐板51后,經由加熱器50加熱為高溫空氣而流動至滾筒17,進而作用于待處理衣物。
如圖1和圖4所示,滾筒17可轉動地安裝于箱體11的內腔中,用于放置待干燥處理的衣物。由于滾筒17需要處于微波輻射的環境中,因此滾筒17的材料不能選擇金屬材料,而是可以選擇如陶瓷、塑料等材料,這里不再對其材料的選擇進行詳細描述。
滾筒17可以通過多個部件裝配而成。但優選地,滾筒17為一體的單個部件。具體來說,滾筒17為制成為一體的單個部件,而不是由多個零件組裝裝配而成的組件。由于滾筒17為單個部件,因此省略了很多生產、制造、運輸、儲存等一系列環節對多個零件的處理,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滾筒17在箱體內的安裝也更為方便快捷。
滾筒17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一體化,例如滾筒17可以由多個部件彼此(如塑料)焊接固定。或者,優選地,滾筒17為一次注塑成型的單個塑 料件。滾筒17的形狀也可以有多種設計選擇,例如,滾筒17可以為前部開口的圓柱形。但本申請不限于此,滾筒17可以具有方形、多邊形等其它的結構形狀。
另外,優選地,如圖4所示,為了便于氣流吹拂滾筒內部放置的衣物,優選地,滾筒17的周壁為鏤空設計,可以設計有很多通孔。通過滾筒周壁的鏤空設計,通過進風道14進入內腔的空氣能夠較為容易地吹拂到滾筒17內的待處理衣物,并將水蒸氣帶離箱體的內腔。通孔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圓形或方形等,這可以根據具體工況而加以選擇設計。滾筒17的鏤空設計的通流面積也可以根據不同工況而選擇設計。
當滾筒17在工作時處于旋轉轉動的狀態,因此內部的待處理衣物會隨著滾筒的轉動而不停地翻滾,從而與氣流有更為充分地接觸,更為有利于將水蒸汽帶離箱體的內腔。
如圖4所示,滾筒17的后部由電機18的主軸傳動連接,并由主軸提供豎直方向上的支撐。主軸還用于向滾筒17傳遞扭矩,以能夠驅動滾筒17旋轉。
另一方面,在滾筒17的前部通過支撐架30而可轉動地支撐。此外,優選地,所述箱體11上可以設置有照明裝置、洗滌劑投放裝置和/或濾網組件(均未圖示),其中,照明裝置用于為用戶提供針對箱體11內部的照明,以便于操作者在光線不好的場合操作干衣機;洗滌劑投放裝置用于向箱體11內腔中提供適宜的洗滌劑,如柔順芳香清潔劑等;濾網組件用于收集待處理衣物中夾帶的細小雜物或雜質。
此外,箱體11可以具有外罩100、后板101和底板102,從而構成干衣機的外表面。這里不再詳細描述。支架103用于為加熱器50的電子控制裝置提供安裝基礎。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申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申請并不限 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申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申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申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申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申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