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針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抓臂裝置。
背景技術:
成品襪子通過襪機織好后,一般都會套在圓管上,然后通過人工將成品襪子取下。通過人工操作:第一、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第二,增加人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抓臂裝置,其結構簡單,與襪機上套有成品襪子的圓管配合,可實現自動取襪。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抓臂裝置,包括缸體及兩側蓋,缸體內設有活塞腔體,活塞腔體內設有兩個活塞,中部設有進氣孔;兩側蓋內分別通過圓柱銷穿設有抓臂桿,兩個抓臂桿的一端通過彈簧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有抓手;彈簧穿設于缸體的彈簧腔內。
兩側蓋上均設有兩個限位螺栓,一個可調節兩抓手閉合抓取襪子時的松緊位置;另一個可調節兩抓手的開度。
兩抓手與抓臂桿均通過螺栓連接,且其中一個抓手與抓臂桿為固定連接,另外一個抓手與抓臂桿為活動連接,哪怕套有襪子的圓管不在兩抓手的中心位置,通過活動抓手也可實現自動找位。
缸體內活塞腔體的中部還設有擋片,可防止活塞腔體內的活塞過位。
所述抓手的內側設有若干個小齒,更容易抓取襪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進氣孔進氣可使兩抓手閉合,抓緊襪子;套有襪子的圓管上移可使襪子自動脫落;停止通氣,通過彈簧拉力,抓手即可打開復位。且本裝置結構簡單,組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更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抓臂裝置,包括缸體1及兩側蓋2,缸體1內設有活塞腔體11,活塞腔體11內設有兩個活塞3,中部設有進氣孔13以及擋片14,擋片14可防止活塞腔體11內的活塞3過位;兩側蓋2內分別通過圓柱銷穿設有抓臂桿4,兩個抓臂桿4的一端通過彈簧5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有抓手6;彈簧5穿設于缸體1的彈簧腔12內。兩側蓋2上均設有兩個限位螺栓,一個為閉合限位螺栓7,可調節兩抓手閉合抓取襪子時的松緊位置;另一個為開度限位螺栓8,可調節兩抓手的開度。
兩抓手6與抓臂桿4均通過螺栓連接,且其中一個抓手6與抓臂桿4為固定連接,另外一個抓手6與抓臂桿4為活動連接,哪怕套有襪子的圓管不在兩抓手6的中心位置,通過活動抓手也可實現自動找位。抓手6的內側還設有若干個小齒,更容易抓取襪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裝置原始狀態時,彈簧5將抓臂桿3上端拉緊,由于圓柱銷支點的作用,兩抓手6為打開狀態,同時抓臂桿3的中部側邊抵住開度限位螺栓8。
本裝置工作時,進氣孔13進氣,推動活塞3頂住抓臂桿4的上部,使抓臂桿4的上部打開,直至抵住閉合限位螺栓7,同時由于圓柱銷支點的作用,兩抓手6為閉合狀態,通過一定一動的兩抓手6,可以自動找位,抓緊套有襪子的圓管的襪子,圓管上移,即可使襪子自動脫落。
襪子脫落后,進氣孔13停止通氣,兩抓臂桿7的上部通過彈簧5拉力,即可拉緊復位,兩抓手6即可打開復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