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毯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馬頭機。
背景技術:
簇絨地毯的毛絨由特制的簇絨針在底布上植入毛紗以形成毛圈,割斷毛圈形成毛絨,底布背面涂上樹脂、膠料(背襯膠料)固著毛圈或毛絨,防止絨毛松散脫落和起毛起球,并可提高毛毯的尺寸穩定性。在涂有膠的地毯背面,還可再粘貼一層泡沫背襯,也有的在地毯背面粘貼第二層織物,稱二次背襯,均具有增加簇絨地毯彈性和耐用性的功用。栽絨的紗線,一般采用滌綸、錦綸、丙綸等混紡紗,高檔產品用純羊毛紗。
可以采用馬頭機作為簇絨地毯的生產設備,馬頭機通過簇絨針上下往復運動而將絨紗整排、高速的植入底布之上,形成整齊而又密集的圈絨或割線。簇絨的原理和縫紉機的工作原理相仿,馬頭機相當于一臺較大的縫紉機,只是機臺的橫向一排上有成千上萬根簇絨針而已。
在生產地毯時有時會遇到需要加工的地毯寬幅大于馬頭機一排簇絨針的寬度,在簇絨時需要對同一塊底布進行二次簇絨。通常需要進行二次簇絨的底布較大,在進行簇絨時,不進行簇絨的部分底布堆積在馬頭機上,有時會妨礙簇絨的正常進行,非常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頭機,能夠減少不參與簇絨部分的底布對簇絨的干擾。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馬頭機,包括機架、固接在機架上的簇絨裝置以及固接在機架上的輸紗裝置,簇絨裝置包括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的多個簇絨針、與機架轉動連接出料刺輥、與機架滑動連接的輥架以及與輥架轉動連接的出料副輥,出料副輥設置在出料刺輥的正上方,簇絨針成排的設置,出料副輥與出料刺輥的軸線平行且與成排的簇絨針所在平面平行,還包括擋布裝置,擋布裝置包括固接在輥架上的擋布桿,擋布桿設置在輥架靠近出料副輥軸向端面的一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布桿設置在輥架靠近出料副輥軸向端面的一端,即將擋布桿設置在整排簇絨針的側方,可以將不參與簇絨的底部的部分與簇絨的區域隔開,可以有效的將堆積起來的底布隔擋在擋布桿的另一側。擋布桿設置在輥架上可以隨輥架上下移動,當需要移動底布時,輥架和擋布裝置可以一同向上移動為底布移動提供空間,可以避免擋布的同時擋布裝置干涉簇絨裝置的正常使用。同時擋布桿可以作為移動輥架的手柄,方便輥架的移動。
較佳的,擋布桿豎直設置,擋布桿上開有放置槽,擋布桿上鉸接有副桿,副桿的鉸接軸線平行于出料副輥的軸線,副桿轉動轉入或者轉出放置槽,副桿上固接有擋繩,擋繩遠離副桿的一端設置在擋布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副桿并在副桿與擋布桿之間設置擋繩,當副桿與擋布桿之間保證一定角度時,擋繩在副桿與擋布桿之間形成一道阻隔堆積底布的屏障,進一步避免堆積起來的不參與簇絨的底部干擾正常簇絨的進行。
較佳的,擋繩為彈性繩。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擋繩設置為彈性繩,可以減小擋繩的尺寸,當副桿需要收起時,便于整理。
較佳的,放置槽內固接有卷簧,擋繩遠離副桿的一端通過與卷簧固接連接在擋布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通過卷簧將擋繩卷起,減少擋繩所占的空間,進一步便于擋繩的整理。
較佳的,輥架上鉸接有定位鉤,定位鉤的鉸接軸線水平且與出料副輥的鉸接軸線垂直,副桿轉出放置槽時,定位鉤轉動扣在副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定位鉤可以將副桿可打開的狀態固定,避免簇絨時機架震動,影響擋布裝置的穩定性。
較佳的,定位鉤遠離鉸接位置的一端開有通孔,輥架上固接有定位塊,定位塊上開有螺紋孔,當定位鉤扣在副桿上時定位塊與定位鉤接觸且所述通孔與所述螺紋孔同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定位塊可以利用穿過通孔與螺紋孔螺紋連接的螺栓將定位鉤固定在定位塊上,使定位塊能夠穩定的保持固定副桿。
較佳的,副桿遠離鉸接軸線的一端固接有磁鐵,放置槽內固接有吸片,吸片由具有鐵磁性的材料制成,副桿位于放置槽內時磁鐵吸附在吸片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磁鐵和吸片可以使副桿在放置槽內豎直設置時更加穩定。
較佳的,副桿遠離鉸接軸線的一端固接有把手,當副桿位于在放置槽內時,把手伸出欄布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把手可以方便操作者將副桿轉出放置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將擋繩設置為彈性繩或者設置卷簧同時配合定位鉤可以更好的張緊擋繩,使擋繩形成的屏障的格擋效果更好。
可以有效的將堆積起來的底布隔擋在擋布桿的另一側;可以避免擋布的同時擋布裝置干涉簇絨裝置的正常使用;方便輥架的移動;便于整理;穩定性更好;較為安全;操作更為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馬頭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放大圖;
圖3是副桿在放置槽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吸片與磁鐵吸合時的示意圖;
圖5是擋布裝置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11、工作臺;12、架臺;13、支架;2、簇絨裝置;21、簇絨針;22、出料刺輥;23、出料副輥;24、輥架;241、導架;242、支撐架;243、連接座;244、定位塊;25、針床;3、輸紗裝置;4、擋布裝置;41、擋布桿;42、放置槽;43、副桿;44、擋繩;45、扭簧;46、定位鉤;47、磁鐵;48、吸片;49、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一種馬頭機,如圖1所示,包括機架1,機架1包括工作臺11以及固接在工作臺11上表面的架臺12,架臺12呈“L”形。工作臺11上表面上開有矩形的工作口,工作口位于架臺12的下方。架臺12上設有固接有開有導孔的支架13,所述導孔的軸線豎直設置。工作臺11的上表面機架1上固接有輸紗裝置3和簇絨裝置2。
輸紗裝置3設置在工作臺11上方,輸紗裝置3包括固接在機架1上的多個輸紗架,輸紗架上均勻的開有多個成排設置的導紗孔。各輸紗架上的導紗孔與其他輸紗架上的導紗孔一一對應,每根紗線穿過多個輸紗架上相對應的多個導紗孔。
簇絨裝置2設置在輸紗裝置3的下方,簇絨裝置2包括針床25、針床25與架臺12滑移固定連接且設置在工作口的正上方,針床25的主體為矩形板狀,所述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兩根桿狀的滑柱。架臺12的下表面固接有與滑柱相適配的套筒,套筒豎直設置。滑柱插接在套筒內滑動,使整個針床25在豎直方向上下往返滑動。
針床25的下表面固接有豎直設置的多根簇絨針21,簇絨針21沿垂直于簇絨針21長度方向的方向成排的設置,且沿針床25板狀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每根簇絨針21到相鄰輸紗架的直線距離相等。簇絨針21遠離針床25的一端設有針尖,所述針尖一端可以伸入到工作口內,針尖的一端開有供紗線穿過的針眼。
工作臺11的上表面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轉動連接有出料刺輥22。出料刺輥22為圓柱狀,所述出料刺輥22為圓柱形狀,出料刺輥22的軸線與針床25板狀部分的長度方向平行。出料刺輥22的長度不小于整排簇絨針21的長度。出料刺輥22的圓周面均勻的凸起有多個凸點(圖中未畫出),凸點形成刺輥中刺的部分,增大刺輥表面的摩擦系數。
支架13上滑動連接有輥架24,輥架24整體呈“U”形,包括兩根豎直設置的導架241以及連接兩根導架241靠下一端的支撐架242。兩根刀架與導孔相適配,并且可以在導孔內上下滑動。支撐架242整體呈矩形板狀,支撐架242的下方轉動連接有出料副輥23,出料副輥23位于出料刺輥22的正上方。出料副輥23為圓柱形,出料副輥23的軸線與出料刺輥22的軸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出料副輥23的長度與出料刺輥22的長度相同。出料副輥23的表面設有與出料刺輥22相同的凸點。
支撐架242的上表面設有擋布裝置4,擋布裝置4包括矩形的擋布桿41,擋布桿41豎直的固接在支撐架242的上表面。擋布桿41設置在支撐架242靠近架臺12與工作臺11相接的一端。
結合圖4所示,擋布桿41朝向簇絨針21所在平面的端面開有矩形的放置槽42。放置槽42沿擋布桿41長度方向設置。結合圖2和圖5所示,放置槽42的底部鉸接有副桿43,副桿43為圓柱形的長桿。副桿43的鉸接的軸線與出料刺輥22的轉動軸線平行。副桿43遠離鉸接位置的一端固接有圓柱形的把手49,把手49與副桿43同軸。當副桿43的軸線豎直時,結合圖3所示,副桿43位于放置槽42內且把手49的端頭伸出擋布桿41。
結合圖4和圖5所示,副桿43朝向放置槽42的端面上固接有磁鐵47,放置槽42內固接有鐵制的吸片48,吸片48到副桿43鉸接軸的距離與磁鐵47到副桿43鉸接軸的距離相同。
如圖5所示,副桿43朝向放置槽42的端面上固接有兩根擋繩44,擋繩44為彈性繩。放置槽42內對應的固接有卷簧,擋繩44遠離副桿43的一端與卷簧固接。
結合圖2和圖3所示,支撐架242的上表面固接有連接座243,所述連接座243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板,兩板之間固接有轉軸,所述轉軸水平設置且與推桿的鉸接軸線垂直。連接座243上鉸接有定位鉤46,定位鉤46整體為矩形片狀板彎折的半圓形鉤狀。所述半圓形的兩端向遠離其軸線的方向分別伸出兩個凸臺。其中一個凸臺上開有與所述半圓形的軸線平行的軸孔,轉軸穿過所述軸孔。另一凸臺上開有軸線與軸孔垂直的通孔。
支撐架242上表面還固定有與連接座243相對設置的定位塊244,定位塊244為矩形塊狀,定位塊244的上表面開有螺紋孔。當定位軸轉動,使定位鉤46半圓形部分的軸線位于定位鉤46的正下方時,定位鉤46與定位塊244接觸且定位塊244上的通孔與所述螺紋孔同軸 。此時定位鉤46半圓形部分的軸線與副桿43的軸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
簇絨裝置2還包括在工作口內設置的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的搖軸,搖軸上固接有多個與簇絨針21一一對應的成圈鉤。搖軸上還設有隔開紗線構成的線圈的割絨刀。機架1上工作口內固接有將相鄰簇絨針21隔開,在為工作口處支撐底布的梳狀底布托板,梳狀底布托板上開有梳狀的槽口,所述槽口與簇絨針21一一對應,允許簇絨針21通過。簇絨裝置2的具體結構為現有技術,在此對簇絨裝置2的其他細節不再贅述。
進行簇絨時,將紗線穿過對應的導紗孔后再穿過相應的針眼。將底布鋪在工作臺11上,將底布鋪設在出料刺輥22和出料副輥23之間,使底布不參與簇絨的部分與簇絨部分之間位于擋布裝置4處,將副桿43轉出放置槽42,拉動擋繩44,轉動副桿43靠近工作臺11,將定位鉤46扣在副桿43上,用螺栓將定位鉤46固定在定位塊244上,簇絨針21向下運動帶動紗線穿過底布,工作口的成圈鉤勾住紗線,簇絨針21向上運動,紗線與簇絨針21發生相對位移在底部下方形成一個線圈,并有割絨刀割斷,在底布的下表面形成斷開的線頭狀,完成簇絨,出料刺輥22轉動,帶動底布在工作臺11上移動,使簇絨針21對底布上未栽絨的部分進行簇絨,重復簇絨過程之至完成第一次簇絨。將底布第一次簇絨的起始位置移動到簇絨針21正下方,沿針床25的長度方向平移底布,使第一次簇絨形成的毯面的邊緣與擋片遠離托板的表面相接處,開始第二次簇絨。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