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阻燃篷布托輥自動化生產線,屬于篷布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篷布是一種較為厚實的布料,經常被用于野外帳篷、運輸覆蓋或倉庫覆蓋等,對于細篷布來說,可以制作成勞動保護服等,由于該種布料結實厚實,因此用途十分廣泛。
然而,由于篷布為棉織物或麻織物,因此無法起到阻燃阻油阻水的作用,現有技術中有一些可以防水防火的橡膠篷布,而橡膠篷布是通過在篷布的底面和表面粘合了一層橡膠,在陽光照射和清洗以后,會逐漸龜裂甚至脫落,從而失去了防火防油的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阻燃篷布托輥自動化生產線,利用了加入阻燃液的軋車對普通的坯布進行加工,使篷布具備了阻燃的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阻燃篷布托輥自動化生產線,包括染色區、焙烘區和清洗區,所述染色區、焙烘區和清洗區依次相連,所述染色區的前端設置有進布輥,坯布通過所述進布輥進入染色區,所述染色區內設置有軋車,所述軋車的軋輥位于加有阻燃液的染色箱內,所述焙烘區內設置有預烘機和烘燥機,所述軋車的出料口與預烘機的進料口相連,所述預烘機的出料口與烘燥機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烘燥機的出料口與清洗區相連,所述清洗區的出料口連接有烘焙機,所述焙烘機的出料口連接有定型機;
所述染色區、焙烘區和清洗區均通過托輥對加工材料進行傳輸,所述染色區、焙烘區和清洗區均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各個區域內托輥的運行。
所述預烘機為紅外線預烘機。
所述烘燥機為兩臺或三臺。
所述清洗區包括第一水洗機、皂洗機和第二水洗機,所述烘燥機的出料口與第一水洗機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第一水洗機的出料口與皂洗機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皂洗機的出料口與第二水洗機的進料口相連。
所述焙烘機為軋輥式烘焙機,所述烘焙機的軋液為防油液。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了加入阻燃液的軋車對普通的坯布進行加工,在不改變原有生產過程的同時使篷布具備了阻燃的作用,從而代替了貼橡膠面的篷布,減少了加工步驟,節約成本。
2、本生產線采用多臺烘燥機,逐漸對篷布進行烘燥,從而減少了高溫烘燥對篷布質量的影響,使得篷布更結實耐用。
3、本生產線中的清洗區采用多步驟清洗,使得篷布得到充分的清洗。
4、本生產線在對清洗后的篷布進行焙烘時,采用的是軋輥式焙烘機,目的是為了在焙烘的過程中通過加有防油液的軋液而使得篷布本身擁有防油的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染色區、2為焙烘區、3為清洗區、4為進布輥、5為烘焙機、6為定型機、11為軋車、21為預烘機、22為烘燥機、31為第一水洗機、32為皂洗機、33為第二水洗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阻燃篷布托輥自動化生產線,包括染色區1、焙烘區2和清洗區3,所述染色區1、焙烘區2和清洗區3依次相連,所述染色區1的前端設置有進布輥4,坯布通過所述進布輥4進入染色區1,所述染色區1內設置有軋車11,所述軋車11的軋輥位于加有阻燃液的染色箱內,所述焙烘區2內設置有預烘機21和烘燥機22,所述軋車11的出料口與預烘機21的進料口相連,所述預烘機21的出料口與烘燥機22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烘燥機22的出料口與清洗區3相連,所述清洗區3的出料口連接有烘焙機5,所述焙烘機5的出料口連接有定型機6;
所述染色區1、焙烘區2和清洗區3均通過托輥對加工材料進行傳輸,所述染色區1、焙烘區2和清洗區3均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各個區域內托輥的運行。
所述預烘機21為紅外線預烘機。
所述烘燥機22為兩臺或三臺。
所述清洗區3包括第一水洗機31、皂洗機32和第二水洗機33,所述烘燥機22的出料口與第一水洗機31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第一水洗機31的出料口與皂洗機32的進料口相連,所述皂洗機32的出料口與第二水洗機33的進料口相連。
所述焙烘機5為軋輥式烘焙機,所述烘焙機5的軋液為防油液。
具體工作過程:
坯布進步輥4進入染色區1內,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布料進入的信號后啟動軋車11運轉,染色箱內的染料中加入了阻燃液,從而在對坯布進行染色的過程中將阻燃功能添加到坯布中,當布料離開軋車11時,控制器啟動預烘機21對布料進行預烘,本發明采用的是紅外線預烘機,紅外線溫度更加穩定均勻,預烘后,布料被送入烘燥機22內,本發明使用的是三級烘燥,逐級烘燥使得染色更加持久,顏色不易脫落,烘燥過程結束后,布料進入清洗區3,清洗區3的控制器啟動第一水洗機31,對布料進行第一次水洗,水洗后啟動皂洗機32再次對布料進行清洗,并把無法保持的染色劑清洗下來,皂洗后放入第二水洗機33內,并將皂液和染色劑進行最后的清洗,清洗后的布料被送至焙烘機5內,本發明采用的是軋輥式烘焙機,在烘焙的過程中涂抹軋液,而軋液內添加了防油液,因此,布料通過烘焙機5而擁有了防油的功能,最后布料被送入定型機6進行拉幅定型。
由于本生產線是通過控制器進行全面控制,因此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生產。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