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落地衣架,尤其涉及一種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
背景技術:
現有的落地衣架尺寸通常是固定的,無法調節,人們通常把它放置在陽臺上使用,有時候洗的衣服多,落地衣架上的位置有限,導致部分衣服無法掛設晾曬,而且由于尺寸固定,導致不能收縮,從而占用較大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能夠根據晾曬物品的大小和數量進行尺寸調節,保證衣物能夠一次性全部晾曬,同時減小占用空間。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包括豎直升降桿、水平伸縮桿和滾輪,所述豎直升降桿為四個且呈兩行兩列間隔分布,所述滾輪為四個且分別安裝在四個豎直升降桿的底部,所述水平伸縮桿包括第一、二、三、四水平伸縮桿,所述第一、二水平伸縮桿呈平行間隔分布,所述第三、四水平伸縮桿呈平行間隔分布,所述第三、四水平伸縮桿垂直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二水平伸縮桿首尾兩端的側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二水平伸縮桿之間,所述第一、二水平伸縮桿的首尾兩端分別固定在四個豎直升降桿的上端,所述第一、二、三、四水平伸縮桿的底部均固定有四個并排間隔設置的三角形衣架掛環,所述三角形衣架掛環上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限位凸包。
進一步的,所述豎直升降桿包括下部套管和上部升降管,所述上部升降管的下端部分對稱安裝有兩個第一彈性定位球,所述下部套管的側壁上沿豎直方向均勻間隔對稱開設有若干供所述第一彈性定位球穿設的第一定位孔。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伸縮桿包括水平套管和水平伸縮管,所述水平伸縮管的后端部分對稱安裝有兩個第二彈性定位球,所述水平套管的側壁上沿水平方向均勻間隔對稱開設有若干供所述第二彈性定位球穿設的第二定位孔。
進一步的,所述三角形衣架掛環分布在所述水平套管上,所述水平伸縮管 上均勻間隔并排開設有五個衣架掛孔。
進一步的,所述滾輪為萬向輪,所述滾輪上安裝有鎖定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豎直升降桿和水平伸縮桿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該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通過豎直升降桿和水平伸縮桿的作用能夠根據實際晾曬物品的大小和數量調節該落地衣架的上下高度、前后距離以及左右距離,確保所有晾曬物品均能在該落地衣架上晾曬,同時當衣物晾曬完成后,該落地衣架能夠收起,從而減小占用空間。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完全伸出狀態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完全收起狀態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二、三、四水平伸縮桿完全伸出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二、三、四水平伸縮桿完全收起狀態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一種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包括豎直升降桿1、水平伸縮桿2和滾輪3,所述豎直升降桿為四個且呈兩行兩列間隔分布,所述滾輪為四個且分別安裝在四個豎直升降桿的底部,所述水平伸縮桿包括第一、二、三、四水平伸縮桿21、22、23、24,所述第一、二水平伸縮桿呈平行間隔分布,所述第三、四水平伸縮桿呈平行間隔分布,所述第三、四水平伸縮桿垂直固定在所述 的第一、二水平伸縮桿首尾兩端的側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二水平伸縮桿之間,所述第一、二水平伸縮桿的首尾兩端分別固定在四個豎直升降桿的上端,所述第一、二、三、四水平伸縮桿的底部均固定有四個并排間隔設置的三角形衣架掛環4,所述三角形衣架掛環上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限位凸包5。通過限位凸包的作用能夠限位住衣架,防止被風吹落。
所述豎直升降桿包括下部套管6和上部升降管7,所述上部升降管的下端部分對稱安裝有兩個第一彈性定位球8,所述下部套管的側壁上沿豎直方向均勻間隔對稱開設有若干供所述第一彈性定位球穿設的第一定位孔9。
所述水平伸縮桿包括水平套管10和水平伸縮管11,所述水平伸縮管的后端部分對稱安裝有兩個第二彈性定位球12,所述水平套管的側壁上沿水平方向均勻間隔對稱開設有若干供所述第二彈性定位球穿設的第二定位孔13。
所述三角形衣架掛環分布在所述水平套管上,所述水平伸縮管上均勻間隔并排開設有五個衣架掛孔14。
所述滾輪為萬向輪,所述滾輪上安裝有鎖定裝置15。
所述豎直升降桿和水平伸縮桿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該尺寸可調的高分子落地衣架的工作方式為:通過豎直升降桿和水平伸縮桿的作用能夠根據實際晾曬物品的大小和數量調節該落地衣架的上下高度、前后距離以及左右距離,確保所有晾曬物品均能在該落地衣架上晾曬,同時當衣物晾曬完成后,該落地衣架能夠收起,從而減小占用空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