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內毛提花裝置的織機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讓雙面毛巾布的內毛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
以往圓編機雙面毛巾布提花裝置,具有雙面毛巾布造環的外毛新克片及內毛新克片,將前述的二新克片相接合后,以環狀排列插接于新克片針筒中,在二新克片上配置有一新克片帽,該新克片帽上具有驅動前述二新克片推出造環的路徑,在編織過程中,并搭配下織針的鉤紗動作,在新克片帽驅動二新克片推出造環時,即可生成雙面毛巾布。
而該雙面毛巾布在編織后,只是在布兩面各具有毛圈的單一造形編織,若是要讓該雙面毛巾布具有變化時,亦是控制外毛新克片及內毛新克片推出的行程長短,即可讓雙面毛巾布的兩面毛長具有長短之別而已,并無其它的編織效果產生;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雙面毛巾布在編織時,無任何提花生成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使其內毛新克片在編織過程中,作有、無推出造環的動作,即可使編織出來的雙面毛巾布的內毛上產生有毛及無毛的編織,即可造成編織提花的生成。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使其選針器可為電腦控制或以電磁閥控制。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使其選針片的針背上配置有一重置機構,當選針器的選針腳壓入或是不壓入后選針片會再下一口前做重置的功能,選針片會浮出針筒。
本發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雙面毛巾的織造是利用一條底紗、二條毛紗、與特殊功能的外毛新克片、內毛新克片,容置前述二新克片的新克針筒,以及新克片帽來作搭配,利用喂入的角度不同來織造雙面毛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內毛新克片末端樞接一選針片,在該選針片上配置有一將選針片推出的推針山角,并在推針山角中配置一下壓選針片,及讓選針片受推針山角推出的選針器;上述內毛新克片在樞接選針片,選針片受選針器選擇壓與不壓,以及推針山角的搭配控制下,即可使該雙面毛巾布的內毛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中該選針片上具有一凸部及一導腳部。
前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中該選針器可為電腦或以電磁閥控制。
前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中該選針器上具有復數選針腳。
前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中該推針山角上具有至少一驅動內毛新克片產生有毛的山角部。
前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中該選針片的針背上具有一重置機構,當選針器的選針腳壓入或是不壓入后選針片會再下一口選針前做重置的功能。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借內毛新克片樞接選針片,而選針片受選針器選擇壓與不壓,以及推針山角的搭配控制,可使該雙面毛巾布的內毛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發明的外毛生成的新克片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內毛生成的新克片及內毛新克片與選針片樞接示意圖。
圖3是圖1、圖2新克片合并示意圖。
圖4-1、圖4-2,是本發明的下織針、新克片帽,外內毛新克片,選針器及推針山角編織展開示意圖。
圖5-1是本發明的第一編織步驟動作示意圖。
圖5-2是本發明的第二編織步驟動作示意圖。
圖5-3是本發明的第三編織步驟動作示意圖。
圖5-4是本發明的第四編織步驟動作示意圖。
圖5-5為圖5-4的長毛編織動作示意圖。
圖5-6為圖5-4的長毛編織動作示意圖。
圖5-7為圖5-4的無毛編織動作示意圖。
圖5-8為圖5-4的無毛編織動作示意圖。
圖5-9是本發明的第五步驟編織動作示意圖。
圖5-10是本發明的第六步驟編織動作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編織物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1、圖4-2所示,本發明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雙面毛巾的織造是利用一條底紗、二條毛紗與特殊功能的新克片及新克針筒來作搭配,利用喂入的角度不同來織造雙面毛巾。再利用新克片搭配著新克山角分為兩段作選擇新克片的中間針(八段提花片)來制作有毛或無毛達成所要的提花。
一般雙面毛巾布編織后,具有一外毛及內毛,而外毛的毛長短可調整其外毛山角推出或收入的距離。內毛的毛長已固定成內毛新克片鼻部至外毛頂部的距離。
而本發明主要是讓雙面毛巾布的內毛具有提花生成的效果,致于有關技術皆是習知,在此不再贅述,只將本發明的技術內容說明如下本發明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包括一外毛新克片1,一內毛新克片2,一驅動前述二新克片1、2的新克片帽3,一樞接于前述內毛新克片2末端的選針片4,一驅動選針片4動作的選針器5,一驅動選針片4動作的推針山角6,以及一配置于選針片4的針背上的重置機構7,其中;一外毛新克片1,與內毛新克片2合并同置放于新克針筒(圖中示示)的滑槽(單一滑槽)中,其上具有一厚度較寬的腹部11、一內徑較小的喉部12及一長度較短的鼻部13,且在后側具有一凸部14,以前述的喉部12及鼻部13的設計使外毛8與底紗10能順利與下織針(圖中未示)搭配成環、脫環。
一內毛新克片2,與外毛新克片1合并一同置放于新克針筒(圖中未示)的滑槽(單一滑槽)中,其上具有一厚度較窄的腹部21、一內徑較大的喉部22及一長度較長的鼻部23,且在后側具有一凸部24,末端具有一樞接部25,得以之與選針片4樞接,以前述特殊鼻部23設計使內毛9與底紗10能順利與下織針(圖中未示)搭配成環、脫環能順利將底紗10與內毛9結合。
一新克片帽3,其上具有驅動外毛新克片1及內毛新克片2造環的導引路徑31、32。
一選針片4,是由復數片與選針器5相配置,每一選針片4前端與內毛新克片2樞接,并于適當位置處具有一凸部41及一導腳部42。
一選針器5,為一電腦或電磁閥選針器,其上具有復數選針腳51。
一推針山角6,其上具有一山角部61,在選針器5未下壓選針片4的凸部41時,選針片4的導中42依此山角部61,將推動選針片4至掛環區。
一重置機構7,為一彈片體所構成,是配置于選針片4的針背上,且其一端具有一彎折部71,該彎折部71是提供在新克片針筒壁面101,當選針器5動作后會將選針片4作壓或不壓的動作,若是有壓入新克針筒壁面101上,則需再下一口選針前作重置動作;使選針片能浮出,已利下一口作提花的動作,選針片4會因經過導出山角而浮出針筒面,而選針片4的凸部41則會進入推針山角6,來預備下一口的動作。以上所述構成一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
本發明在編織時,具有七大步驟,在正常的狀況下,外、內毛新克片1、2依照新克片帽3正常路徑作織造的動作,若是在選針器5動作時,即依推針山角6的路徑動作。請參閱圖5-1、圖5-2、圖5-3、圖5-4、圖5-5、圖5-6、圖5-7、圖5-8、圖5-9、圖5-10所示,其中,在第一步驟,如圖5-1所示,當織針1A于上一口沉環后,針鉤內三條紗環(8、9、10)隨織針1A上升,即將關畢的針舌2A打開,再開啟外、內毛新克片1、2需推向前去壓制舊紗環使其不在浮起。織針1A繼續上升,在未進入喂紗片3A前需將針舌2A開啟完畢,完成清環的動作,此時織針1A到達最高點;外毛新克片1、內毛新克片2也完成了壓布的工作而后退,另外新克片外毛的喉部壓制毛圈一段時間使外毛能與底紗綁的比較緊,所以該段新克片定時(timing);第二步驟,如圖5-2所示,此時織針1A開始往下降至準備鉤紗點的位置,外毛新克片1、內毛新克片2向后退去至紗線完全不在內毛新克片2的喉部22及外毛新克片1的鼻部13與外毛新克片1的喉部12,使紗環能順利滑入。內毛9由內毛新克片2的鼻部23滑入里面、外毛8由外毛新克片1的喉部12滑入特殊設計的新克片槽內,再由新克片槽內滑出;第三步驟,如圖5-3所示,此區間定時(timing)最主要是讓紗環至定位。織針1A繼續保持半針高,針舌2A需低于外毛新克片1的腹部11下約0.5mm,此時外毛新克片1、內毛新克片2向前推進至掛環定位,針鉤掛進內毛9紗線,外毛新克片1的鼻部13與內毛新克片2的喉部22之間使底紗10掛入,外毛新克片1的喉部12掛入外毛8紗線第四步驟,如圖5-4所示,外毛新克片1行走至此先向前推進形成外毛圈,再由電腦給予訊號來驅動選針器5,使選針腳51壓入或不壓入選針片4。來制作內毛9是做長毛或是無毛的花圖。
在長毛(如圖5-5、圖5-6所示)當選針腳51不壓入選針片4的凸部41,此時選針片4的導腳部42依照推針山角6的山角部61路徑向前推進,準備讓下織針拉紗形成長毛圈(LOOP)。
在無毛(如圖5-7、5-8所示)當選針腳51壓入選針片4的凸部41,此時選針片4沉入新克針筒壁面101上時,同時壓縮重置機構7,該選針片4的導腳部42即由推針山角6的山角部61外部劃過山角部61,此時內毛新克片2與下織針無法形成長毛(LOOP),所顯示的是看的到底紗10但是內面無毛。再下一口選針前做重置的功能,選針片4會浮出針筒。
第五步驟,如圖5-9所示,內毛9以選擇了長毛依推針山角6的山角部61的路徑推出與下織針1A掛環拉紗沉環而形成內毛9的長毛圈。在步驟4時已選擇了長毛或是無毛,這時候下織針1A即將要鉤紗沉環。外毛新克片1的喉部12喂入了紗環,在新克片推出一段時間后,需稍微放松外毛8好讓下織針1A鉤紗沉環較容易。
第六步驟,如圖5-10所示,下織針1A掛環拉紗沉圈及形成內毛9、外毛8、底紗10的形狀。若是內毛新克片2壓入則新克片無法推出則這時沉圈即無內毛,外觀看去只有底紗。
第七步驟,如圖4-1、圖4-2所示,織針1A已成圈再次準備下一個織造的循環。這時內毛新克片2、外毛新克片1皆都向前推進來壓制舊紗環。
因此,借由上述內毛新克片2在樞接選針片4,在選針器5的內毛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如圖5-2所示),以突破傳統雙面毛巾布的編織。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雙面毛巾的織造是利用一條底紗、二條毛紗、與特殊功能的外毛新克片(1)、內毛新克片(2),容置前述二新克片(1、2)的新克針筒,以及新克片帽(3)來作搭配,利用喂入的角度不同來織造雙面毛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內毛新克片(2)末端樞接一選針片(4),在該選針片(4)上配置有一將選針片(4)推出的推針山角(6),并在推針山角(6)中配置一下壓選針片(4),及讓選針片(4)受推針山角(6)推出的選針器(5);上述內毛新克片(2)在樞接選針片(4),選針片(4)受選針器(5)選擇壓與不壓,以及推針山角(6)的搭配控制下,即可使該雙面毛巾布的內毛(9)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選針片(4)上具有一凸部(41)及一導腳部(4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選針器(5)可為電腦或以電磁閥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選針器(5)上具有復數選針腳(5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推針山角(6)上具有至少一驅動內毛新克片(2)產生有毛的山角部(6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選針片(4)的針背上具有一重置機構(7),當選針器的選針腳壓入或是不壓入后選針片會再下一口選針前做重置的功能。
全文摘要
一種圓編機雙面毛巾布的內毛提花裝置,讓雙面毛巾布的內毛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主要是在上述內毛新克片末端樞接一選針片,在該選針片上配置有一將選針片推出的推針山角,并于推針山角中配置一下壓選針片,及讓選針片受推針山角推出的選針器,借上述內毛新克片樞接選針片,而選針片受選針器選擇壓與不壓,以及推針山角的搭配控制下,即可使該雙面毛巾布的內毛產生有毛及無毛的提花生成效果。
文檔編號D04B9/00GK1289871SQ9911977
公開日2001年4月4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1999年9月28日
發明者王炳賜 申請人: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