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式遮陽防雨帳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帳篷。
目前已有的帳篷,尤其是折疊帳篷,大多不能整體同步展折,其穩定性差,而且帳篷打開與折疊(折回)的體積比小,帳篷折回的體積大,不便于攜帶,實用性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折疊式遮陽防雨帳篷,它整體同步展折,穩定性好,而且其折回的體積小,便于攜帶,從而更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折疊式遮陽防雨帳篷具有支腿、支架,其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支架包括至少三行和至少三列若干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至少一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支架的兩個外行、兩個外列中相鄰的×形連桿單元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鉸接,支腿設于支架的兩個外行、兩個外列構成的四個端部位置,在該每一端部位置外行和外列的與支腿相鄰的×形連桿單元,其上端均與該支腿鉸接,其下端均與套裝于該支腿上可沿支腿上下移動的滑套鉸接,滑套由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限位支撐,支架的內行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列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鉸接,支架的內列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行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鉸接,至少一個中心支柱設于支架的內行與內列相交叉部位,在有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及內列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端分別與套管鉸接,其下端分別與中心支柱鉸接,在無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及內列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鉸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架包括至少三行和至少四列若干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至少兩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支架的兩個外行、兩個外列中相鄰的×形連桿單元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鉸接,支腿設于支架的兩個外行、兩個外列構成的四個端部位置,在該每一端部位置外行和外列的與支腿相鄰的×形連桿單元,其上端均與該支腿鉸接,其下端均與套裝于該支腿上可沿支腿上下移動的滑套鉸接,滑套由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限位支撐,支架的內行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列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鉸接,支架的內列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行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鉸接,至少兩個中心支柱設于支架的內行與內列相交叉部位,在有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及內列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端分別與套管鉸接,其下端分別與中心支柱鉸接,在無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及內列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鉸接。所述的支架可以包括三行和四列共17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兩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其中支架的每行中有三個×形連桿單元,支架的每列中有兩個×形連桿單元。所述的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包括設于支腿內的彈性體及固定于彈性體上可以從支腿側壁孔伸出的凸頭,所述的滑套由該凸頭限位支撐。所述的支腿內套裝有可以調節其整體高度的小支腿,支腿與小支腿由鎖定體鎖定,該鎖定體包括設于小支腿內的彈性體及固定于彈性體上可以從小支腿側壁孔伸出的凸頭,支腿與小支腿通過凸頭與支腿側壁孔的配合而鎖定為一體。所述的連接件形狀可以為“”形連接板。所述的由套管導向限位的中心支柱其上端頭帶有防止中心支柱損傷篷布的圓弧形脊頂。所述的由套管導向限位的中心支柱上部為分體的兩部分,其帶有脊頂的上部分段套入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內。
本實用新型由于它的上述結構,使其成為互相聯動的同步展折結構,在拉開支腿的同時,支腿上的滑套隨之上升,×形連桿單元及中心支柱各部件一系列運動,整體擴大其展開面積。拉出小支腿,支腿隨之上升,完成支腿與小支腿的鎖定及對滑套的限位支撐,達到令其全部打開的高度,其穩定性好。經測量,本實用新型折疊后的體積為0.09立方米(高130厘米、長30厘米、寬22厘米),展(打)開后的實際面積為9.5平方米(長370厘米、寬252厘米、高210厘米)。本實用新型折回的體積小,便于攜帶,實用性強。再者,中心支柱上端頭可以帶有脊頂,能防止其損傷篷布,中心支柱上部可以為分體的兩部分,更便于改變篷布升起的高度,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更實用。它適合旅游業、商業設攤、部隊、家庭等不同需求。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3為
圖1中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為
圖1中沿B-B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5為
圖1中沿Ⅰ-Ⅰ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6為
圖1中沿Ⅱ-Ⅱ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7為
圖1中沿C-C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8為
圖1中沿D-D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9為圖8中沿Ⅲ-Ⅲ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10為
圖1中沿E-E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11為
圖10中F向的局部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
圖10、
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是它具有支腿3、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三行8a、8b、8c和四列9a、9b、9c、9d共17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兩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6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7,其中支架的每行8a、8b、8c中有三個×形連桿單元,支架的每列9a、9b、9c、9d中有兩個×形連桿單元。支架的兩個外行8a、8c中相鄰的×形連桿單元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鉸接,支架的兩個外列9a、9d中相鄰的×形連桿單元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鉸接。連接件5、5'形狀可以為“”形連接板。支腿3設于支架的兩個外行8a、8c、兩個外列9a、9d構成的四個端部位置,在該每一端部位置外行8a、8c和外列9a、9d的與支腿相鄰的×形連桿單元,其上端均通過連接板12與該支腿3鉸接,其下端均通過連接板13與套裝于該支腿上可沿支腿上下移動的滑套4鉸接,滑套4由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10限位支撐。限位體10包括設于支腿內的彈性體10b及固定于彈性體上可以從支腿側壁孔伸出的凸頭10a,所述的滑套4由該凸頭10a限位支撐。支架的內行8b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列9a、9d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5'鉸接,支架的內列9b、9c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行8a、8c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5鉸接,兩個中心支柱6設于支架的內行8b與內列9b、9c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8b及內列9b、9c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端分別通過連接板14與套管7鉸接,其下端分別與中心支柱6鉸接。為便于更換中心支柱6,可將中心支柱底端通過可拆卸螺栓16固接一個軸套15,將支架的內行及內列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的下端通過連接板17與軸套15鉸接。由套管導向限位的中心支柱6其上端頭帶有防止中心支柱損傷篷布的圓弧形脊頂6a。由套管導向限位的中心支柱6上部可以為分體的兩部分,其帶有脊頂6a的上部分段6b套入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內。這樣更換帶脊頂的上部分段,可便于改變篷布升起的高度。當本實用新型折疊(折回)時,中心支柱6的下部分段沿套管7向下運動,當本實用新型完全折疊時,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可離開套管下端口1-3厘米,當本實用新型展開時,由于中心支柱的帶有脊頂的上部分段的導向作用,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仍能進入套管下端口而由其限位,為便于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進入套管下端口,可將套管下端口擴口,將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上端收縮。上述支腿3內套裝有可以調節其整體高度的小支腿2,支腿3與小支腿2由鎖定體11鎖定,該鎖定體11包括設于小支腿內的彈性體11b及固定于彈性體上可以從小支腿側壁孔伸出的凸頭11a,支腿3與小支腿2通過凸頭11a與支腿側壁孔的配合而鎖定為一體。小支腿底端帶有與地面固接的固定板1。
如
圖12(此圖為簡圖,可參見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是它具有支腿3、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三行和五列共22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兩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6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7,其中支架的每行中有四個×形連桿單元,支架的每列中有兩個×形連桿單元。兩個中心支柱6設于支架的內行與內列相交叉部位,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無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及內列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鉸接,連接件5"由兩個“”形連接板構成。
如
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實施例是它具有支腿3、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三行和三列共12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一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6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7,其中支架的每行中有兩個×形連桿單元,支架的每列中有兩個×形連桿單元。一個中心支柱6設于支架的內行與內列相交叉部位。
如
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個實施例是將第三個實施例中的支架作為一個支架單元,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該支架單元組成一個總體支架,相鄰的兩個支架單元最外行還可再設置支腿3',與支腿3'相鄰的行及列的×形連桿單元其上端均與該支腿3'鉸接,其下端均與套裝于該支腿上可沿支腿上、下移動的滑套鉸接。這樣本實用新型的支腿數可以為6個、8個或更多個。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式遮陽防雨帳篷,具有支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至少三行(8a、8b、8c)和至少三列(9a、9b、9c)若干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至少一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6)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7),支架的兩個外行(8a、8c)、兩個外列(9a、9c)中相鄰的×形連桿單元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5')鉸接,支腿(3)設于支架的兩個外行(8a、8c)、兩個外列(9a、9c)構成的四個端部位置,在該每一端部位置外行(8a、8c)和外列(9a、9c)的與支腿相鄰的×形連桿單元,其上端均與該支腿(3)鉸接,其下端均與套裝于該支腿上可沿支腿上下移動的滑套(4)鉸接,滑套(4)由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10)限位支撐,支架的內行(8b)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列(9a、9c)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5')鉸接,支架的內列(9b)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行(8a、8c)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5)鉸接,至少一個中心支柱(6)設于支架的內行(8b)與內列(9b)相交叉部位,在有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8b)及內列(9b)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端分別與套管(7)鉸接,其下端分別與中心支柱(6)鉸接,在無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8b)及內列(9b)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至少三行(8a、8b、8c)和至少四列(9a、9b、9c、9d)若干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至少兩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6)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7),支架的兩個外行(8a、8c)、兩個外列(9a、9d)中相鄰的×形連桿單元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5')鉸接,支腿(3)設于支架的兩個外行(8a、8c)、兩個外列(9a、9d)構成的四個端部位置,在該每一端部位置外行(8a、8c)和外列(9a、9d)的與支腿相鄰的×形連桿單元,其上端均與該支腿(3)鉸接,其下端均與套裝于該支腿上可沿支腿上下移動的滑套(4)鉸接,滑套(4)由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10)限位支撐,支架的內行(8b)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列(9a、9d)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5')鉸接,支架的內列(9b、9c)中最外側的×形連桿單元其上、下端分別與外行(8a、8c)的連接相鄰兩個×形連桿單元上、下端的連接件(5)鉸接,至少兩個中心支柱(6)設于支架的內行(8b)與內列(9b、9c)相交叉部位,在有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8b)及內列(9b、9c)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端分別與套管(7)鉸接,其下端分別與中心支柱(6)鉸接,在無中心支柱的相交叉部位,支架的內行(8b)及內列(9b、9c)的×形連桿單元在其相交叉部位一側其上、下端分別與連接件(5")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三行(8a、8b、8c)和四列(9a、9b、9c、9d)共17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兩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6)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7),其中支架的每行(8a、8b、8c)中有三個×形連桿單元,支架的每列(9a、9b、9c、9d)中有兩個×形連桿單元。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設于支腿上的限位體(10)包括設于支腿內的彈性體(10b)及固定于彈性體上可以從支腿側壁孔伸出的凸頭(10a),所述的滑套(4)由該凸頭(10a)限位支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3)內套裝有可以調節其整體高度的小支腿(2),支腿(3)與小支腿(2)由鎖定體(11)鎖定,該鎖定體(11)包括設于小支腿內的彈性體(11b)及固定于彈性體上可以從小支腿側壁孔伸出的凸頭(11a),支腿(3)與小支腿(2)通過凸頭(11a)與支腿側壁孔的配合而鎖定為一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5、5')形狀可以為“”形連接板,所述的連接件(5")由兩個“”形連接板構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套管導向限位的中心支柱(6)其上端頭帶有防止中心支柱損傷篷布的圓弧形脊頂(6a)。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套管導向限位的中心支柱(6)上部為分體的兩部分,其帶有脊頂(6a)的上部分段(6b)套入中心支柱的下部分段內。
專利摘要一種折疊式遮陽防雨帳篷,具有支腿、支架,支架包括至少三行和至少三列若干個其中間鉸接的×形連桿單元、至少一個支撐篷布的中心支柱及將中心支柱導向限位的套管,至少一個中心支柱設于支架的內行與內列相交叉部位。本實用新型為互相聯動的同步展折結構,在拉開支腿的同時,支腿上的滑套隨之上升,×形連桿單元及中心支柱各部件一系列運動,整體擴大其展開面積。它穩定性好,體積小,便于攜帶,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E04H15/44GK2430505SQ0023848
公開日2001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30日
發明者趙文彥, 張瑞生 申請人:趙文彥, 張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