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屋面脊連接瓦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申請日為1999年12月1日,申請號為99254931.0,名稱為一種瓦片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屬于建材領域的屋面防水覆蓋層中的小型屋面構件,具體地說是一種屋面脊連接瓦。
傳統的屋面瓦片不管是拱型瓦還是其它帶槽平瓦,它們在使用于坡面時均以相同結構形狀和大小的瓦通過相互之間的上下及左右搭接構成屋面整體,在坡面與坡面相交成脊處則是前后順次疊覆而期望達到防雨水功能,這種簡單搭接縫隙大所以容易產生漏風漏雨,尤其是在屋脊處及屋面支承木椽逐漸下沉彎曲后更導致了疑隙增大,使得風雨倒灌竄漏現象更為嚴重,而且,屋坡面與坡面接合處根本沒有專用的瓦,所以此處的漏水是一種通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屋坡面與坡面接合處和多面坡屋面交接專用的屋面脊連接瓦。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結構為具有拱起1或凹槽2,而拱起1或凹槽2似四棱錐的四條棱或三棱錐的三條棱相貫接而成俯看呈“十字”或“T字”或“Y”形,該“十字”或“T字”或“Y”形,在各端部正面或反面設有延伸至兩側的契口5,當然,契口5使其表面形成有臺階狀的凸緣6;其契口5還可以是外端淺里端深的燕尾式;或者也可以在契口5的表面沿周向設有凸緣13或與之相匹配的槽溝14;在瓦片的反面還可以設有橫向分布或縱向分布的筋肋7。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屋坡面接合處、多面坡屋面交接專用的脊連接瓦,采用整體的形式,能保證交接處不漏水,施工方便,造型美觀,端部設置燕尾式榫槽及重合面設置周向的凸筋與槽溝配合與端部帶燕尾式榫槽的脊瓦配套既提高了鎖合性又杜絕了雨水的竄漏,背面設有筋肋提高整體強度的與屋脊的粘結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主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左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俯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一由
圖1至圖3中所示,該配套用的屋面脊連接瓦由四個方向的拱起1相貫接合而成的,貫穿相接成如四棱錐的四條棱相交的形式,俯看時四個方向的呈“十字”形,各個端頭內側面上制有臺階狀或燕尾狀的契口5,在其表面上也可以開有槽溝14,瓦的反面還可以設有橫向分布的筋肋7。
此種的屋面脊連接瓦是用于四面坡屋的交接結點處的,即處于四棱錐的頂點處或倒置的四棱錐尖底處。
實施例二如圖中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屋面脊連接瓦也可以是由三個方向的拱起1相貫接而成,似三棱錐的三條棱相交的形式,三個方向的呈“T字”形或“Y”形,各個端頭內側面上制有臺階狀或燕尾狀的契口5,在其表面上也可以開有槽溝14,瓦的反面還可以設有橫向分布的筋肋7。
如上所述的瓦,各個端頭也可以是在上表面制有臺階狀或燕尾狀的契口5,側面上也可設有凸筋13,而反面的筋肋7則可有可無,可橫設,也可豎設的。
此種的屋面脊連接瓦常用于上凸和下凹的人字形屋面的端部處。
權利要求1.一種屋面脊連接瓦,具有拱起(1)或凹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起(1)或凹槽(2)是四條或三條,從不同方向似四棱錐的四條棱或者三棱錐的三條棱相貫接而成。俯看呈“十字”或“T字”或“Y”形,在其各端部的正面或反面,設有延伸至兩側的契口(5)使其表面形成有臺階狀的凸緣(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屋面脊連接瓦,其特征在于該種屋面脊連接瓦的兩側邊緣制成為與坡面用瓦橫截面上輪廓線相匹配的形狀如凹凸的波浪形或者楔形鋸齒狀或者槽拱是直線與折線或弧線組合的凹凸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屋面脊連接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契口(5)是外側淺里側深的燕尾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屋面脊連接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契口(5)處表面設有周向的凸筋(13),或者相匹配的槽溝(1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屋面脊連接瓦,其特征在于該種屋面脊連接瓦的反面設有橫向分布或者縱向分布的筋肋(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尤其是一種屋脊連接瓦,其結構為具有四條或三條拱起或凹槽,是從不同方向似四棱錐的四條棱或者三棱錐的三條棱相貫接而成的,俯看呈“十字”或“T字”或“Y”形,在其各端部的正面或反面,設有延伸至兩側的楔口,使其表面形成有臺階狀的凸緣。該屋脊連接瓦與端部帶有連接陰、陽楔口的脊瓦相配套用于檀條屋面覆蓋或現澆屋面裝飾,具有防漏、防風,保溫,施工方便,外形美觀的優點。
文檔編號E04D1/30GK2469097SQ0120876
公開日2002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8日
發明者徐建營 申請人:徐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