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多柱亭式建筑物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58505閱讀:4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多柱亭式建筑物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制做,特別是一種用混凝土一次自動澆注成型的方法制做多柱亭式建筑物的機械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業建造公園和路邊由立柱支撐的的亭式建筑都是采用傳統的施工方法,即先澆注地基,然后按每根立柱分別搭接腳手架,在地基上用木模板逐根立柱進行混凝土人工澆注成型,最后再搭接架子,在立柱的頂部用模板澆注出頂蓋。亭子建成后還要拆卸腳手架和模板。此種建造亭子的方法,工藝復雜,材料消耗和人工耗費大,致使建筑成本高。如建造一個直徑2米,高2.4米,四個立柱的混凝土涼亭,四個人同時作業,一般需要十幾天時間,建造成本高達2萬元人民幣左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背景,提供一種多柱亭式建筑物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裝置,用該裝置建造由同一圓周軌跡上的多根立柱構成的亭式建筑物,可實現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材料消耗和人工耗費小,從而使亭式建筑的建造成本降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柱亭式建筑物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裝置,包括一個由電機帶動、兩端安裝在支架上的轉動軸;以該轉動軸為中心的圓形料筒,該料筒的直徑與建筑物立柱所處圓周的直徑相同,長度與立柱的高度相同,沿筒壁縱向開有與立柱數量相同的排料口;固定在料筒外壁上、其澆注口與料筒的排料口相重合的立柱澆注摸盒;由外模板、內模板和邊模板構成的建筑物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該模盒通過內模板與上述料筒和立柱澆注模盒的端部固定成一體,并相互連通,模盒的外模板中心有帶有放射狀連接筋的投料口,外模板通過連接筋與上述轉動軸固定連成一體;料筒內有靠重力懸掛在所述轉動軸上的物料刮板,刮板的底面貼靠料筒的內壁,刮板的兩端分別靠近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的外模板。
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置建造位于同一圓周軌跡上的多柱亭式建筑物時,在裝置組裝時,就將亭子立柱、頂蓋和底座的混凝土鋼筋骨架分別置于相應的澆注模盒內(可用螺栓使其定位),整套裝置組裝完畢后,將配好的早強混凝土物料按計算量由裝置兩端的投料口投入料筒內,然后開啟電機,整個裝置在電機驅動下,快速轉動,料筒內的混凝土物料靠刮板和離心力將各個澆注模盒填滿并快速凝固成型,停機后,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即可將裝置拆卸下來,整個亭子就一次成型,制做出來,然后用人工或機械辦法將就地立起,或移地放置。最后根據需要,在其上部加亭帽,將頂蓋的中空部位遮蓋起來。整個亭子就建造成功。裝置可以反復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其建造多柱亭式建筑物,用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代替了現有技術中的人工搭接拆卸腳手架和分體澆注混凝土的作業方式,工藝簡單,材料消耗少,工時耗費和建造成本大為降低。同樣建造一個直徑2米,高2.4米,四個立柱的混凝土亭子,兩個人,使用本裝置,最多兩小時即可完成。所費工時是上述現有技術不可比擬的。整個亭子的建筑成本不超過五千元,是現有技術造價的四分之一不到。


附圖給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一個用來制做有四個對稱圓形立柱、底座和頂蓋為方形的混凝土涼亭的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為其立體圖;圖2為沿圖1縱向剖視圖;圖3為沿圖2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3,該用來制做有四個對稱圓形立柱、底座和頂蓋為方形的混凝土涼亭的本實用新型裝置,其具體結構和安裝使用方法是呈橫向狀態的轉動軸3,由電機通過減速機(圖中未畫出)帶動、兩端通過軸承2安裝在支架1上;以該轉動軸為中心的料筒12,為一鋼制圓筒,其直徑與涼亭四個立柱所處圓周的直徑相同,長度與立柱的高度相同,沿筒壁縱向開有四個對稱的排料口21;四個圓形立柱澆注摸盒8分別用螺栓20固定在料筒外壁排料口部位,使其澆注口22與料筒的排料口21相重合;涼亭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分別用多個螺栓7將外模板4、內模板13和邊模板5緊固成一體而成(內圓開放,不封閉),其中內模板通過焊接在料筒端部的固定板14與料筒連成一體(用螺栓固定),將內模板被料筒和立柱澆注模盒端部包圍部分切割成如中空狀(如圖3外形),以使底座和頂部澆注模盒與料筒和立柱澆注模盒相互連通,保證澆注出的立柱與頂蓋和底座連成一體,外模板中心對應料筒為帶有放射狀連接筋11的投料口10,通過焊接在轉動軸上的固定板15將轉動軸和連接筋用螺栓固定連接,使轉動軸通過連接筋帶動整個裝置轉動;由鋼板制成的物料刮板19兩端用兩根鋼筋18懸掛在轉動軸上,鋼筋上端與軸成滑環連接,設計時,要使刮板的底面與料筒的內壁成滑動貼靠狀態,刮板兩端分別靠近頂蓋和底座澆注模盒的外模板,以便使刮板能將混凝土物料順利刮入各澆注模盒中,并使成型的頂蓋和底座內圓平整。
該裝置使用時,先在軸上組裝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同時在模盒內用螺栓6固定混凝土鋼筋骨架16;然后安裝刮板和料筒;其后用螺栓9將立柱混凝土鋼筋骨架17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的外模板上;最后安裝立柱澆注模盒,整個裝置組裝完畢,即可投入運行使用。
多柱亭式建筑物,不管立柱數量多少,立柱形狀是圓的,方的,還是其它異形,只要是位于同一圓周軌跡上,都可用本實用新型裝置來制做,只是將裝置的立柱澆注模盒的數量和各模盒的形狀作相應修改,總體結構不變。如果用隔板將各個澆注模盒中間隔斷,本裝置還可用來制做各種弧形圍護柵欄。
權利要求1.一種多柱亭式建筑物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由電機帶動、兩端安裝在支架(1)上的轉動軸(3);以該轉動軸為中心的圓形料筒(12),該料筒的直徑與建筑物立柱所處圓周的直徑相同,長度與立柱的高度相同,沿筒壁縱向開有與立柱數量相同的排料口(21);固定在所述料筒外壁上、其澆注口(22)與所述料筒的排料口(21)相重合的立柱澆注摸盒(8);由外模板(4)、內模板(13)和邊模板(5)構成的亭子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該模盒通過內模板(13)與所述料筒和立柱澆注模盒的端部固定成一體,并相互連通,該模盒的外模板(4)中心有帶有放射狀連接筋(11)的投料口(10),外模板通過連接筋與所述轉動軸固定連成一體;料筒內有靠重力懸掛在所述轉動軸上的物料刮板(19),該刮板的底面貼靠所述料筒的內壁,刮板的兩端分別靠近所述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的外模板(4)。
專利摘要一種多柱亭式建筑物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裝置,包括一個由電機帶動的轉動軸;縱向開有排料口的圓形料筒;固定在料筒外壁上、其澆注口與料筒的排料口相重合的立柱澆注模盒;與立柱澆注模盒和料筒相互連通并固定連接成一體的亭子底座和頂蓋澆注模盒,該模盒的外模板有投料口和與轉動軸固定連接的連接筋;料筒內有靠重力懸掛在轉動軸上的物料刮板。用該裝置建造由同一圓周軌跡上的多根立柱構成的亭式建筑物,可實現整體一次自動澆注成型,省去人工搭接拆卸腳手架和分體澆注混凝土的復雜施工工藝,從而大大降低亭式建筑物的建造成本。
文檔編號E04G21/02GK2608616SQ0321144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0日
發明者劉首正, 劉世明 申請人:劉世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