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居裝飾技術,主要涉及的是一種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
背景技術:
目前,木地板一般有實木地板、強化地板、竹地板等幾種。木地板一般呈塊狀或條狀,使用的聯接方式有很多,但總的來說,一般都是凸榫和凹槽的卡接。每塊地板的兩端分別為凸榫和凹槽,地板聯接時,將每塊地板相對應的凸榫卡到相鄰地板的凹槽里,這樣的地板一塊塊平鋪過去,形成整個房間的地板平面。地板一般都需要在兩塊地板的處鋪設木龍骨,木龍骨是鋪在地板下面的成為縱向或橫向的木條,木龍骨主要起以下兩方面的作用1、調整地面的不平度,通過墊高或適當降低部分木龍骨,使上面地板的整個面呈同一平面;2、增加地板的腳感舒適度,因無論實木地板還是強化地板和竹地板,因整體較薄,腳踩上去比較硬板,地板面地下墊上龍骨之后,就會適當增加地板的厚度,因龍骨一般鋪設的較密,因而非但不會感到懸空,反而會腳感整體較厚,非常舒適。地板的鋪設方法為1、根據地板的走向,將木龍骨按相同走向根據一定的距離排列到地面上;2、打螺釘將木龍骨和地面聯接到一起;3、把地板的凸榫和凹槽相對應卡接在一起,鋪成整個地板平面。但是這種地板鋪設的缺點在于木龍骨是和地面連到一起的。這樣造成了兩點問題第一,造成地面損壞,造成了對地面的破壞,從而使整個建筑物的建筑系統遭到破壞,造成安全隱患。因此,高檔工程現在原則上不允許使用木地板。第二,造成地板變形。因為龍骨和地面連到一起,兩者的熱膨脹系數、遇水膨脹系數各不相同。因而,在同樣的外界條件下,木龍骨的變形和地面的變形不一致,從而導致地板的開裂、扭曲等各種變形。這樣,大大縮短了木地板的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種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它可使聯接件代替木板的龍骨,使聯接件和地板連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地板本體兩端設置有連接凹槽,凹槽上部本體寬度大于凹槽下部寬度,地板本體兩端底部設置有卡槽,兩地板本體之間用聯接件連接。
所述聯接件本體為條狀或塊狀,聯接件的本體上部兩端設置有與卡槽相配合的凸臺,本體上部中央部位設置連接豎臂,連接豎桿兩側設置與地板的凹槽相對應的連接橫臂。
所述聯接件的本體為空腔結構。
上述的地板和聯接件連到一起,將龍骨的聯接方式由原來的和地面聯接改成和木地板連接,整個地板形成了一個整體,聯接件起到龍骨作用。如果地板遇水遇熱變形后,則整塊地板產生整體變形,而在地板和周圍墻壁之間留夠縫隙之后,就會將這種變形消除掉。由于聯接件不和地面固定聯接,不會造成地面的破壞。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地板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聯接件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兩地板通過聯接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地板本體,2、凹槽,3、卡槽,4、聯接件本體,5、凸臺,6、聯接件豎臂,7、聯接橫臂,8、防滑齒。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下如圖1所示,地板本體1兩端設置凹槽2,凹槽2上部地板本體寬度大于凹槽2下部的地板本體寬度。地板本體1兩端底部設置有卡槽3。卡槽3靠邊拼接的一面可以是圓弧、斜線、折線、曲線等各種幾何圖形。
如圖2所示的聯接件本體4為條狀或塊狀,其為空腔結構,聯接件本體4上部兩端設置有與卡槽3相配合的凸臺5,其上中部設置聯接件豎臂6,在豎臂6的兩側設置連接橫臂7,連接橫臂的端部為連接定位鉤。聯接件本體下部設置有防滑齒8。
如圖3所示,兩塊地板聯接時,將聯接件上的連接橫臂7伸入到地板凹槽2,凸臺5卡在卡槽3的內部,然后依次再對接上第三塊地板,卡上中間的聯接件,再卡上第四塊地板,依次聯接,鋪設完整個房間的地板。
權利要求1.一種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地板本體(1)兩端設置有凹槽(2),凹槽(2)上部的地板本體寬度大于凹槽(2)下部的地板本體寬度,其特征在于地板兩端底部設置有卡槽(3),地板本體(1)之間由聯接件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其特征在于聯接件本體(4)為條狀或塊狀,兩端設置有與卡槽(3)相配合的凸臺(5),聯接件上部中央部位設置一連接豎臂(6),在連接豎臂(6)兩側設置有連接橫臂(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件的本體(4)為空腔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其特征在于聯接件本體(4)底部設置防滑齒(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居裝飾技術。提出的地板及其專用聯接件,地板本體(1)兩端設置有凹槽(2),凹槽(2)上部的地板本體寬度大于凹槽(2)下部的地板本體寬度,地板兩端底部設置有卡槽(3),地板本體(1)之間由聯接件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地板和聯接件連到一起,將龍骨的聯接方式由原來的和地面聯接改成和木地板連接,整個地板形成了一個整體,聯接件起到龍骨作用。如果地板遇水遇熱變形后,則整塊地板產生整體變形,而在地板和周圍墻壁之間留夠縫隙之后,就會將這種變形消除掉。由于聯接件不和地面固定聯接,不會造成地面的破壞。
文檔編號E04F15/04GK2635797SQ03269230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31日
發明者張李忠 申請人:洛陽市豐潤園新型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