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陶瓷釉面上形成自然浮雕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陶瓷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及使用的材料,特別是在陶瓷釉面上形成凹凸浮雕效果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陶瓷釉。
背景技術:
在陶瓷表面形成凹凸浮雕具有其特別的立體美感,在日用瓷和工藝瓷中倍受歡迎。現有技術用雕刻、堆填或轉印方法在陶瓷素坯上加工浮雕形狀,再施釉,釉燒形成有立體浮雕感覺的陶瓷,這種做法需要很多人工及印模,工藝復雜,加工成本高,而且在凹部積聚較多的釉而是凹凸效果不夠清晰,因而制成的陶瓷通常僅適用于墻地磚等粗獷產品,不能適用作為日用瓷、藝術瓷等領域。
發明創造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陶瓷釉面上形成自然顆粒狀凸起從而形成凹凸浮雕效果的簡易方法以及在釉燒后能形成自然顆粒狀凸起的陶瓷釉。
本發明通過在陶瓷生坯或素坯上施一定厚度的陶瓷釉,該釉在干燥過程中由于縮水干裂而產生裂紋,經釉燒使釉玻璃化,控制釉燒溫度使釉具有適當流動性,由于釉自身表面張力在裂紋處分斷并各自聚集成滴,從而產生自然的凸起浮雕效果。
本發明的陶瓷釉含有以下組分和重量百分比K2O6.2~9.5%,Al2O39.6~18.7%,SiO233.0~58.4%,CaO14.2~30.1%,MgO2.9~6.0%,P2O52.1~5.4%,以及通常含量的雜質和釉燒溫度下易分解或揮發成分。
上述組分的優選的重量百分比為K2O7.0~8.6%,Al2O311.9~16.4%,SiO239.3~52.0%,CaO18.1~26.0%,MgO3.7~5.2%,P2O53.1~4.4%。
上述組分中的K2O、CaO、MgO可使用相應金屬氧化物、碳酸鹽和硅酸鹽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Al2O3可使用相應金屬氧化物和硅酸鹽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P2O5可使用磷酸鈣、磷酸鎂或磷酸鉀。
上述組分也可以使用經釉燒溫度下分解或揮發后成為上述組分的礦石、化合物或組合物。
所述釉燒溫度下易分解或揮發成分最好是CO2和H2O中的一種或兩種。
本發明中,所述陶瓷釉采用下述礦石或化合物為原料,其成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鉀長石32~48%,大理石18~36%,滑石8~16%,高嶺土或粘土6~18%,磷酸鈣4~10%。優選的重量百分比為鉀長石32~48%,大理石18~36%,滑石8~16%,高嶺土2~6%,粘土4~12%,磷酸鈣4~10%。更優選為鉀長石38~42%,大理石26~30%,滑石10~15%,高嶺土3~5%,粘土6~10%,磷酸鈣6~8%。
上述陶瓷釉中還可以加入陶瓷工業中使用的色基材料以便釉燒后產品顯示色基材料的顏色。
使用上述陶瓷釉可以在陶瓷制品的釉面上整體或局部產生自然浮雕,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將權利要求1~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陶瓷釉的組分按所述百分比混合,粉碎,按1∶1的重量比加水球磨,使固體顆粒細度為通過260目篩;B.將上述陶瓷釉施于陶瓷生坯或素坯的整體或某一要求產生自然浮雕的局部上,形成干燥后厚度為0.4~1毫米的釉層;C.釉層干燥后,在1160~1250℃下釉燒,冷卻,得到施上述陶瓷釉區域出現塊狀或片狀自然浮雕的陶瓷制品。
上述釉層厚度優選為0.5~0.8毫米,更優選是0.6~0.8毫米。步驟C中,釉燒溫度優選為1190~1220℃。
本發明操作簡單,生產中容易掌握和控制,制成的陶瓷制品成本低,在施上本發明陶瓷釉的區域產生自然顆粒形狀的浮雕,釉面光滑細膩,凸起顆粒之間相互隔離,具有獨特的自然美感,顆粒間的凹部沒有附著陶瓷釉,形成清晰的溝槽,本發明可根據制品外觀要求使凸起顆粒高度達1~1.8毫米,可在施釉前的生坯或素坯上噴涂色基材料,或者施釉后在釉層上噴涂色基材料,或者在陶瓷釉中加入色基材料使制品形成色基材料的顏色。本發明可用于制作日用陶瓷、工藝瓷、陶瓷藝術品以及建筑用陶瓷如防滑瓷磚、裝飾瓷磚等。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取鉀長石4千克、大理石2.8千克、滑石1.3千克、高嶺土0.4千克、產于潮州飛天燕的粘土0.8千克、磷酸鈣0.7千克混合,球磨52小時,過260目篩后,加10千克水,混合球磨50小時,所得漿料為本發明陶瓷釉。
將陶瓷生坯或素坯清理干凈,在需要釉面但不需要形成浮雕的區域如器皿內壁施通常使用的透明釉或各種色釉,以及通常進行所作的花紙轉印印花工藝操作,以便釉燒后的產品在該區域形成圖案和光滑平整的釉面。然后在需要形成浮雕的區域如器皿外壁施本發明陶瓷釉,施釉方式可采用噴涂、刷涂或者用浸泡醮取的方式施釉,然后干燥,干燥后釉層厚度為0.6~0.8毫米者為施釉合格。對于一個陶瓷制品而言,釉層厚度最好均勻。釉層干燥后會自然干裂,產生大量裂紋,釉層被裂紋分割成無數小塊。
施釉完成后,裝窯釉燒,采用氧化燒成。如果制品中有花紙,先在850~900℃下排膜。然后窯溫升高到1210℃,保溫5~10分鐘以便窯內溫度均勻,然后退火冷卻。得到的陶瓷產品在施常規釉部位顯示常規釉的光滑和光澤,施本發明陶瓷釉部位形成大量塊狀、頂部為弧面的自然凸起透明浮雕,中間略高于周邊,原有的裂紋位置成為凹槽,并且寬度擴大,可見到沒有釉的附著。
生產中,最佳釉燒溫度可以因陶瓷釉的組成的變化而稍有變化,但應高于陶瓷釉的玻璃化溫度,而釉燒溫度過高如高于1350℃會因陶瓷釉的粘度太小,流動性過大,釉層流平而浮雕效果變差。
本發明中,可以將陶瓷產業中使用的色基材料加入到陶瓷釉中形成有顏色的陶瓷釉,或者有下述組成和配比所構成的色基材料加入到本發明陶瓷釉中,由此制成的陶瓷制品凸起浮雕顯示色基材料的顏色,更適合于作為工藝陳列品由硅酸鋯52~72%和氧化鋅28~48%(重量百分比)構成白色色基材料,按色基材料和本發明陶瓷釉重量比13∶100的比例將白色色基材料加到本發明陶瓷釉中,加工后陶瓷制品的凸起浮雕為白色;由氧化鐵紅65~85%、氧化鈷9~29%、氧化鉻綠2~10%(重量百分比)構成黑色色基材料,按色基材料和本發明陶瓷釉重量比5.3∶100的比例將黑色色基材料加到本發明陶瓷釉中,加工后陶瓷制品的凸起浮雕為黑色;由氧化鐵紅6~26%、氧化鉻綠4~24%、氧化鋅39~59%、氧化鋁10~30%(重量百分比)構成棕色色基材料,按色基材料和本發明陶瓷釉重量比1.96∶100的比例將棕色色基材料加到本發明陶瓷釉中,加工后陶瓷制品的凸起浮雕為棕色;由氧化鐵紅、鋯英石、氧化鎘、鉻酸鉀、氧化錫、氧化鎂以及分散劑構成的紅色色基材料,按色基材料和本發明陶瓷釉重量比2~6∶100的比例將紅色色基材料加到本發明陶瓷釉中,加工后陶瓷制品的凸起浮雕為紅色;由五氧化二釩、氧化鋯、氧化鈷、氧化鋅構成藍色色基材料,按色基材料和本發明陶瓷釉重量比2~5∶100的比例將藍色色基材料加到本發明陶瓷釉中,加工后陶瓷制品的凸起浮雕為藍色。
本發明中,還可以在陶瓷生坯或素坯上涂覆陶瓷產業使用的顏色涂料,然后施本發明陶瓷釉,形成有顏色背景的浮雕陶瓷。本發明還可以將陶瓷產業中使用的色基材料噴涂于施釉后的釉層上,釉燒后形成有顏色的塊狀凸起浮雕。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在陶瓷制品的釉面上形成自然浮雕的陶瓷釉,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組分和重量百分比K2O6.2~9.5%,Al2O39.6~18.7%,SiO233.0~58.4%,CaO14.2~30.1%,MgO2.9~6.0%,P2O52.1~5.4%,以及通常含量的雜質和釉燒溫度下易分解或揮發成分,所述釉燒溫度下易分解或揮發成分是CO2和H2O中的一種或兩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陶瓷釉,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K2O7.0~8.6%,Al2O311.9~16.4%,SiO239.3~52.0%,CaO18.1~26.0%,MgO3.7~5.2%,P2O53.1~4.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陶瓷釉,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礦石或化合物為原料,其成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鉀長石32~48%,大理石18~36%,滑石8~16%,高嶺土或粘土6~18%,磷酸鈣4~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陶瓷釉,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礦石或化合物為原料,其成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鉀長石32~48%,大理石18~36%,滑石8~16%,高嶺土2~6%,粘土4~12%,磷酸鈣4~1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陶瓷釉,其特征在于,所述礦石或化合物重量百分比為鉀長石38~42%,大理石26~30%,滑石10~15%,高嶺土3~5%,粘土6~10%,磷酸鈣6~8%。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陶瓷釉,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釉中還加入色基材料以便釉燒后產品顯示色基材料的顏色。
7.在陶瓷制品的釉面上整體或局部產生自然浮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將權利要求1~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陶瓷釉的組分按所述百分比混合,粉碎,按1∶1的重量比加水球磨,使固體顆粒細度為通過260目篩;B.將上述陶瓷釉施于陶瓷生坯或素坯的整體或某一要求產生自然浮雕的局部上,形成干燥后厚度為0.4~1毫米的釉層;C.釉層干燥后,在1160~1250℃下釉燒,冷卻,得到施上述陶瓷釉區域出現塊狀或片狀凸起浮雕的陶瓷制品。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釉層厚度為0.5~0.8毫米。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釉層厚度為0.6~0.8毫米。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釉燒溫度為1190~122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使陶瓷釉面上形成自然顆粒狀凸起從而形成凹凸浮雕效果的簡易方法以及在釉燒后能形成自然顆粒狀凸起的陶瓷釉。本發明的陶瓷釉含有以下組分K
文檔編號C04B33/32GK1587145SQ200410050968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30日
發明者邱盛水 申請人:邱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