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由紫砂泥原料制成的器具及制備方法,確切地說是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麥飯石是產于山谷溪水中的斑狀豆礫石。麥飯石的保健功能在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剛目”中均有詳細闡述,麥飯石粉入中藥,浸泡過的水可以喝,也可供沐浴,有健身和延年益壽的藥效。現代研究表明,麥飯石中具有多種微量元素,且可溶于水中,飲用后能促進生長發育,具有抗疲勞、抗缺氧、增強免疫力等較顯著的生物活性;具有對重金屬、微生物和有機物的吸收作用,可調整、凈化水質。用麥飯石原石制成茶具、或食用器具,已流行多年,一方面由于采用原石直接加工而成,成品粗重;另一方面由于石料存在微孔,易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其強度不高,使用過程中易損壞。
宜興紫砂茶具是中國傳統的優秀產品,享譽國內外。紫砂原料經過澄練,可塑性極強,燒制過程中收縮率小,燒成范圍大,產品不易變形。紫砂制品有小于2%的吸水率,它的氣孔率介于一般陶器與瓷器之間。紫砂原料中存在大量團聚體,團聚體內有閉口氣孔;燒成時,團聚體產生較大的收縮,它的周圍又生成一層斷斷續續的氣孔群,大部分屬開口氣孔,顯氣孔率約5%,這樣的內部結構制成的器皿,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既可提供微量元素、又具有紫砂優點的、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新型原料制作食用器具的工藝方法。
實現上述發明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1、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器具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麥飯石 10-70紫砂泥 30-90,
將麥飯石原石粉碎,過200目篩,干燥備用。
2、根據上述1所述的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的制備方法,包括將紫砂泥粉碎后,過200目篩;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配比的麥飯石粉料和紫砂泥粉料充分混合均勻后,加水攪拌制泥。
3、根據上述2所述的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比將麥飯石和紫砂泥的混合粉料放入攪拌機中,攪拌30-50分鐘,使其充分混合均勻。
接下來,可按傳統紫砂制作工藝制備紫砂食用器具。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幾個方面1、本發明方法將麥飯石原石粉碎后與紫砂混合制作食用器具,需經高溫燒制成形,但是經1140-1200℃高溫燒制,麥飯石中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如鐿、鎬、釤、釓、釔、鐠、鑭、釹等不會熔化,也不會改變它原有的離子狀態。
2、采用本發明方法,克服了原麥飯石茶器用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難度大,天然麥飯石原料不能充分利用,同時加工成器后強度低的缺點。
3、本發明方法制成的紫砂食用器具,既具有麥飯石的優點,又具有紫砂的優點,二者結合,能更好地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1取麥飯石石料10公斤,取紫砂泥原料90公斤。
制作工藝如下1、將麥飯石原料粉碎后,過200目篩,干燥備用;2、將紫砂泥原料粉碎后,過200目篩,干燥備用;3、將二種粉碎后的原料放入攪拌機,并加水適量,經30-50分鐘充分攪拌,制成泥坯備用;4、按傳統工藝制器具坯件;5、經1140-1200℃高溫燒制成形、經保溫、爐內降溫,20小時后出爐,即得產品。
實施例2
取麥飯石石料50公斤,取紫砂泥原料50公斤。
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實施例3取麥飯石石料65公斤,取紫砂泥原料35公斤。
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器具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麥飯石10-70紫砂泥30-90,將麥飯石原石粉碎,過200目篩,干燥備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的制備方法,包括將紫砂泥粉碎后,過200目篩;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配比的麥飯石粉料和紫砂泥粉料充分混合均勻后,加水攪拌制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比將麥飯石和紫砂泥的混合粉料放入攪拌機中,充分攪拌30-50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由麥飯石與紫砂泥原料混合制成的食用器具及制備方法。其特點是取麥飯石和紫砂泥原料分別粉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后,按傳統紫砂器具制作工藝制備紫砂食用器。本發明方法制成的紫砂食用器具,既具有麥飯石的優點,又具有紫砂的優點,二者結合,能更好地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
文檔編號C04B33/32GK1603277SQ200410064998
公開日2005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15日
發明者徐順偉 申請人:徐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