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龍骨支撐架,具體涉及一種在鋪設地磚時,用于固定及支撐地磚的龍骨架。
背景技術:
地磚是一種常用的地面裝飾材料,適用于室內及室外的地面裝飾,按其材質的不同可分為瓷質磚(如拋光磚、釉面磚、玻化磚)、石質磚(如花崗巖、大理石)、玻璃磚等,根據各自的特點適用于不同的場合。
眾所周知,瓷質磚及石質磚在鋪設時,需用到沙漿(水泥及砂混合物),將按比例拌好的沙漿涂于磚體背面,隨即按照事先彈好的基準線貼于地面上,再用橡皮錘輕敲地面磚,使其與地面壓實,最后將溢出的多余沙漿擦除;在貼完后,需進行地面養護,24小時內不能在磚面上行走,4~5天后完全干透,可正常使用。鋪設時常見的問題是①空鼓、起拱產生的原因是沙漿的過干或過濕,水泥安定性不合格;②相鄰磚不平施工中平整度控制得不好,涂于磚體上的沙漿過多或過少,以及受地面平整度的影響,又或是過早在磚面上踩踏;③接縫粗細不一致,影響整體美觀性;另一方面,由于沙漿涂抹的厚度約在10毫米,從而相應地增加了對樓層的承重量,尤其在對承重量有較高要求的高層建筑中,極不適用;同時,因每一磚體都需施工人員按步聚依次鋪設,且待完全干透后才可進行下一步裝修工序,從而必將影響整個施工進度。
玻璃磚在鋪設時,一般用鋼筋框架支起而不是直接貼附在地面上,配合地面上預設的射燈,表現出玻璃磚獨有的透明特性,施工時,先構建鋼筋框架(橫向與縱向的支架拼接成矩形框架,用螺栓或是電焊相互連接),再將玻璃磚依次貼于框架頂面上,磚與磚之間的縫隙用水泥配合玻璃膠填補。雖然鋪設玻璃磚擁有與眾不同的效果,但由于支撐玻璃磚的鋼筋框架存在自身重量重、搭建繁鎖以及對地面平整度要求高等問題,因而限制了玻璃磚應用的場合(目前只用于裝飾室外的廣場地面),普通家居或是高層建筑內裝修根本無法使用,應用范圍受限,同時,水泥和玻璃膠的使用導致了玻璃在發生破損時更換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鋪設地磚時用的龍骨架,通過用龍骨架鋪設地磚,可使鋪設更為方便、快捷,地面平整、拼縫整齊,整體更為美觀,適用于各種地面與場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由縱向和橫向龍骨構成框架結構,所述縱向龍骨由主龍骨、卡接于主龍骨上的副龍骨以及與主龍骨底部固定連接的復數個地腳組件構成,所述主龍骨為開口向上的型材,所述地腳組件包括基座和水平調整機構,水平調整機構中的調節件經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延伸至主龍骨內;所述副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其底部的加強筋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支撐部的外端設有向下的彎折部,與主龍骨的側壁卡合連接;所述橫向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其底部的加強筋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主龍骨為開口向上的型材,可以是截面為平底的U型或是開口向上的C型;所述地腳組件的個數及相間的距離可根據地磚的承重比來計算,一般按承重比均勻布置于主龍骨底部,亦可根據特殊需要改變地腳組件的分布位置,另一方面,地腳組件除支撐龍骨架的作用外,同時可利用水平調整機構對鋪設地面的平整度進行相應調節,以達到磚面水平的目的;所述副龍骨與橫向龍骨(基于縱向龍骨)拼接形成框架結構,該框架結構與被鋪設的地磚尺寸匹配,鋪設時,地磚擱置于副龍骨與橫向龍骨的支撐部上,磚與磚之間以分隔欄限位,防止各地磚間的移位、擠壓。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副龍骨和橫向龍骨的支撐部的上表面,設置有緩沖結構。緩沖結構可采用粘貼層、嵌條等結構方式,材料為橡膠、泡沫塑料等,吸收外來沖擊力,防止地磚與龍骨架之間擠壓而受損。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副龍骨與橫向龍骨的端部分別設有兩兩配合的斜向切口,拼接后構成十字交接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地腳組件中的水平調整機構由調節件與緊固件組成,所述緊固件固定連接于主龍骨底面,緊固件上對應于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位置設有貫通的螺孔,所述調節件為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釘。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地腳組件的基座由金屬座及緩沖墊組成,金屬座的頂部設有與調節件端部配合連接的凹坑,底面與緩沖墊固定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主龍骨外側壁、近端部設有卡合凹槽,對應的副龍骨的彎折部內側設有與卡合凹槽匹配的凸起,構成卡合固定。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主龍骨側壁頂部設有向內彎折的加強肩,副龍骨的支撐部底面設有與之配合的凹陷。向內彎折的加強鉤增加了副龍骨接觸的承重面積,提高主龍骨承重的能力。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副龍骨與縱向龍骨拼接處的主龍骨加強肩上,設有縱向龍骨卡接的凹槽,以便于橫向龍骨的卡入。
上述技術方案中,相鄰橫向龍骨間至少設有一根跨接于相鄰縱向龍骨之間的平副龍骨,每一所述平副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及其底部的加強筋,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當鋪設的單塊地磚面積較大時,如120厘米×120厘米,甚至更大面積的情況下,為提高龍骨框架的承受力,在橫向龍骨之間加設平副龍骨,增加對地磚中部的支撐力。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每一平副龍骨和橫向龍骨底部分別設有至少一組地腳組件,龍骨經卡接于其底部的卡合件與地腳組件連接。所述卡合件作為連接龍骨與地腳組件的連接件,為施工方便,可截取主龍骨(U型型材)的一小斷作為卡合件使用。
本發明的安裝過程為①首先定位縱向龍骨,將地腳組件通過緊固件上的墊片鉚接于縱向龍骨的底面上,然后通過調整各地腳組件中調節件相對于基座的高度,以確保縱向龍骨的水平;②卡接副龍骨,選擇與地磚長度匹配的副龍骨,將其底面插入縱向龍骨的開口中,左右支撐部擱置于縱向龍骨的側壁上,彎折部與側壁頂部卡接;③卡接橫向龍骨,選擇與地磚寬度匹配的橫向龍骨,將其端部的卡槽卡接于縱向龍骨的側壁上,與相鄰的副龍骨構成框架結構;④將地磚固定于框架結構內。鋪設好后的地磚其受力過程為,磚面所受的力由副龍骨及橫向龍骨傳遞至主龍骨上,由每一地腳組件分力,每一地腳組件上分得的力由緊固件、調節件傳至基座,到達地面。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由于在鋪設地磚時采用本發明結構的龍骨架,可使地磚的鋪設更為方便,相比較于以往用沙漿固定地磚的方式,采用龍骨架固定可避免由沙漿而引起的地磚空鼓、起拱,確保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對齊,同時施工后對磚面的養護時間大大縮短,有效提高施工進度。
2.由于本發明中是通過調整水平調節機構中調節件與基座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實現龍骨架的平整性,從而使調節磚面平整度變得更為方便與快捷,尤其是在鋪設玻璃地磚時,可降低地面平整度的要求,減小施工難度。
3.由于本發明的龍骨架采用的是自重較輕的型材,從而減小了地面裝飾對樓層承重的壓力,適合于高層建筑地面裝飾時使用。
4.由于采用本發明的龍骨架結構,鋪設的地磚擱置在龍骨架上,當發生破損時,采用類似吸盤類的工具即可將地磚自龍骨框架中取出,從而易于更換。
附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附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縱向龍骨與橫向龍骨的卡接示意圖;附圖4為圖3中的局部放大圖;附圖5為圖1中的A-A剖視圖;附圖6為圖4中緊固件的示意圖;附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橫向龍骨截面放大示意圖;附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橫向龍骨的端部放大示意圖;附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單個龍骨框架結構示意圖;附圖10為圖9中平副龍骨與地腳組件連接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其中1、主龍骨;2、副龍骨;3、縱向龍骨;4、調節件;5、支撐部;6、加強筋;7、分隔欄;8、彎折部;9、橫向龍骨;10、支撐部;11、加強筋;12、分隔欄;13、卡槽;14、斜向切口;15、緊固件;16、墊片;17、金屬座;18、緩沖墊;19、加強肩;20、凹陷;21、凹槽;22、固定螺母;23、固定孔;24、平副龍骨;25、卡合件;26、支撐部;27、加強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附圖1至附圖8所示,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由縱向和橫向龍骨構成框架結構,所述縱向龍骨3由主龍骨1、卡接于主龍骨1上的副龍骨2以及與主龍骨1底部固定連接的復數個地腳組件構成,所述主龍骨1為開口向上的U型型材,所述地腳組件包括基座和水平調整機構,水平調整機構中的調節件4經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延伸至主龍骨內;所述副龍骨2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5、其底部的加強筋6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7,支撐部5的外端設有向下的彎折部8,與主龍骨的側壁卡合連接;所述橫向龍骨9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10、其底部沿延伸方向設置的加強筋11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12,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13;在每一所述副龍骨和橫向龍骨的支撐部的上表面粘貼有橡膠層,構成緩沖結構。
以60×60公分的地磚鋪設一6×6平方米的地面為例,需11根縱向龍骨及110根卡接于縱向龍骨上的副龍骨2和110根橫向龍骨9,每一縱向龍骨上相隔50公分設置一地腳組件,所述地腳組件中的水平調整機構由調節件4與緊固件15組成,所述緊固件固定連接于主龍骨底面,緊固件15上對應于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位置設有貫通的螺孔,所述調節件為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釘,參見附圖4、5所示,所述緊固件15由一墊片16和一固定于墊片底面、與調節件配合的固定螺母22組成,固定螺母兩側的墊片上分別設有固定孔23,緊固件通過固定孔鉚接于主龍骨1的底面;所述地腳組件的基座由金屬座17及緩沖墊18組成,金屬座17的頂部設有與調節件4端部配合連接的凹坑,底面與緩沖墊固定連接;安裝時,首先確定縱向龍骨的位置,調整每一點地腳組件中螺栓式調節件的高度,使縱向龍骨達到水平,然后將副龍骨依次卡接于縱向龍骨上(主龍骨外側壁、近端部設有卡合凹槽,對應的副龍骨的彎折部內側設有與卡合凹槽匹配的凸起,構成卡合固定。),使主龍骨側壁頂部向內彎折的加強肩抵于副龍骨支撐部5底面的凹陷20內;隨后將橫向龍骨卡于縱向龍骨上,由于副龍骨2與橫向龍骨9的端部分別設有兩兩配合的斜向切口14,從而使拼接后構成十字交接型(如附圖2所示),同時為使橫向龍骨便于與主龍骨1卡接,在每一副龍骨與橫向龍骨的拼接處,主龍骨1的加強肩19上設有卡接凹槽21;在框架拼接好后,將地磚鋪設于每一龍骨框架中。
實施例二參見附圖9至附圖10所示,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由縱向和橫向龍骨構成框架結構,所述縱向龍骨由主龍骨1、卡接于主龍骨1上的副龍骨以及與主龍骨1底部固定連接的復數個地腳組件構成,所述主龍骨1為開口向上的U型型材,所述地腳組件包括基座和水平調整機構,水平調整機構中的調節件4經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延伸至主龍骨內;所述副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其底部的加強筋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支撐部的外端設有向下的彎折部,與主龍骨的側壁卡合連接;所述橫向龍骨9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其底部沿延伸方向設置的加強筋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
以120×120公分的地磚鋪設一12×12平方米的地面為例,需11根縱向龍骨及110根卡接于縱向龍骨上的副龍骨和110根橫向龍骨9,由于單塊地磚的面積較大,為使對其有良好的支撐,在相鄰橫向龍骨間設有2根跨接于相鄰縱向龍骨之間的平副龍骨,每一所述平副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26及其底部的加強筋27,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每一縱向龍骨上,同時在縱向龍骨、橫向龍骨及平副龍骨24底部相隔60公分設置一地腳組件,所述地腳組件中的水平調整機構由調節件4與緊固件15組成,在縱向龍骨底部設置的地腳組件中,所述緊固件固定連接于主龍骨底面,而在橫向龍骨及平副龍骨上,采用卡合件25(可截取5~10公分的主龍骨)與緊固件固定連接,緊固件15上對應于主龍骨或卡合件底面上的開孔位置設有貫通的螺孔,所述調節件為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釘,所述緊固件15由一墊片和一固定于墊片底面、與調節件配合的固定螺母組成,固定螺母兩側的墊片上分別設有固定孔,緊固件通過固定孔鉚接于主龍骨1或卡合件25的底面;所述地腳組件的基座由金屬座17及緩沖墊18組成,金屬座17的頂部設有與調節件4端部配合連接的凹坑,底面與緩沖墊固定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由縱向和橫向龍骨構成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龍骨[3]由主龍骨[1]、卡接于主龍骨[1]上的副龍骨[2]以及與主龍骨底部固定連接的復數個地腳組件構成,所述主龍骨[1]為開口向上的型材,所述地腳組件包括基座和水平調整機構,水平調整機構中的調節件[4]經主龍骨[1]底面上的開孔延伸至主龍骨[1]內;所述副龍骨[2]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5]、其底部的加強筋[6]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7],支撐部[5]的外端設有向下的彎折部[8],與主龍骨的側壁卡合連接;所述橫向龍骨[9]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10]、其底部的加強筋[11]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12],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龍骨[2]和橫向龍骨[9]的支撐部的上表面,設置有緩沖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龍骨[2]與橫向龍骨[9]的端部分別設有兩兩配合的斜向切口[14],拼接后構成十字交接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腳組件中的水平調整機構由調節件[4]與緊固件[15]組成,所述緊固件[15]固定連接于主龍骨[1]底面,緊固件[15]上對應于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位置設有貫通的螺孔,所述調節件[4]為與所述螺孔配合的螺釘[1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腳組件的基座由金屬座[17]及緩沖墊[18]組成,金屬座的頂部設有與調節件端部配合連接的凹坑,底面與緩沖墊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龍骨外側壁、近端部設有卡合凹槽,對應的副龍骨的彎折部內側設有與卡合凹槽匹配的凸起,構成卡合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龍骨[1]側壁項部設有向內彎折的加強肩[19],副龍骨[2]的支撐部[5]底面設有與之配合的凹陷[20]。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龍骨與縱向龍骨拼接處的主龍骨加強肩上,設有縱向龍骨卡接的凹槽[2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相鄰橫向龍骨[9]間至少設有一根跨接于相鄰縱向龍骨[3]之間的平副龍骨[24],每一所述平副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26]及其底部的加強筋[27],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平副龍骨[24]和橫向龍骨[9]底部分別設有至少一組地腳組件,龍骨經卡接于其底部的卡合件[25]與地腳組件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鋪設地磚用的龍骨架,由縱向和橫向龍骨構成框架結構,所述縱向龍骨由主龍骨、卡接于主龍骨上的副龍骨以及與主龍骨底部固定連接的復數個地腳組件構成,所述主龍骨為開口向上的型材,所述地腳組件包括基座和水平調整機構,水平調整機構中的調節件經主龍骨底面上的開孔延伸至主龍骨內;所述副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其底部的加強筋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支撐部的外端設有向下的彎折部,與主龍骨的側壁卡合連接;所述橫向龍骨包括水平設置的支撐部、其底部的加強筋及頂部向外突起的分隔欄,兩端分別設有與主龍骨側壁卡接配合的卡槽。本發明利用龍骨架鋪設地磚的方式,有效提高地磚鋪設的質量及速度,同時減小了對地面的承重力。
文檔編號E04F15/02GK1873160SQ20061008586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日
發明者陳杰 申請人: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