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陽極糊料成型振動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陽極糊料成型的振動成型設備上的振動臺。
背景技術:
目前,在鋁用碳素預焙陽極碳塊的生產中,振動成型設備的工作機理是將糊料放置在成 型模套內,借助作用在糊料表面上重錘的適當壓力振動成型,其振動成型主要靠具有偏心質 量的激振器在高速旋轉下產生的振動來完成。振動成型完畢,再用專用的脫模機構對模套與 制品進行脫模分離,并用推出裝置將制品推出成型工作臺。現有技術的振動成型設備要完成 以上工序,須分別由振動、脫模、推出三個專用機構來完成,占地面積和占有空間大,投資 大,尤其對于改造項目,受舊廠房空間的限制,所受局限性較大,采用上述方式,很難滿足 要求;同時現有成型設備由于采用橡膠塊或彈簧進行隔振,設備在高頻振動時隔振和消音效 果差,對設備本身、基礎和建筑物振動危害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集振動和脫模為一體的振動臺,以克服現有技術 中存在的占地面積和空間大,隔振和消音效果差,對設備本身、基礎和建筑物振動危害較大 等不足。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它包括底座(1)、振動箱(3),在振動箱(3)內有激振器(4 ),在底座(1)與振動箱(3)之間有隔振器(2),在振動箱(3)的頂板(13)上有模套 (9),油缸(6)的兩端分別與模套(9)和振動箱(3)連接,模套(9)與導向套(8)連 接,導向套(8)套在導向軸(7)上,導向軸(7)與振動箱(3)連接。
隔振器(2)采用橡膠氣囊。
在模套(9)上有耳板(12),油缸(6)的上端通過耳板(12)與模套(9)連接。 在振動箱(3)的底板(14)上有油缸座(5),油缸(6)的下端通過油缸座(5)與振 動箱(3)連接。
導向軸(7)穿過頂板(13)、底板(14)用螺栓與振動箱(3)連接。
在模套(9)的頂板(11)上有蓋板(10),蓋板(10)用于封堵導向軸(7)的安裝孔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時,當下料完畢,重錘也在重錘升降油缸的作用下平放在模 套內的陽極糊料上,此時即可對充氣式隔振器(2)橡膠氣囊充氣,使其高度升高,托起振 動箱(3)與模套(9)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振動箱(3)內與動力輸入裝置相連的激振器 (4)在動力的驅動下高速旋轉。由于兩組激振器(4)呈對稱布置,其轉速相同、轉向相反 ,這樣在旋轉過程中由偏心質量產生的慣性力在水平投影方向互相抵消,而在垂直投影方向 互相疊加,從而使振動臺作垂直定向的高頻振動,使模套內的陽極糊料振動成型為陽極碳塊 。當作業完畢,隔振器(2)橡膠氣囊放氣,振動箱(3)及模套(9)回到初始位置,油缸 (6)動作,托起模套(9)上升到預定高度,實現模套(9)與成型后的陽極碳塊的分離, 隨后即可對留在振動箱(3)的頂板(13)面上的陽極碳塊進行推出工序的操作。碳塊推出 完畢,油缸(6)下降,帶動模套(9)回到初始位置,即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整套動作均由 設置在設備上的接近開關實行聯鎖控制。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結構緊湊、動作可靠、操作性強,占地面積和空間小,振動時 隔振和消音效果好、使用壽命長、便于維修。可推廣應用于其它行業的所有振動成型設備。
圖l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l、圖2所示,隔振器2采用橡膠氣囊,先將隔振器2安裝在底座1 上,再將振動箱3固定在隔振器2上,然后在振動箱3內裝上兩組激振器4,兩組激振器4呈對 稱布置,并將其與動力裝置相連;將導向套8安裝在模套9的左右兩邊,并將模套9平放在振動箱3的頂板13上,將導向軸7穿過導向套8以及振動箱3的頂板13、底板14的安裝孔并用螺栓固定,將油缸座5安裝在振動箱3的底板14上,然后將油缸6的一端與油缸座5鉸接,另一端與模套9的耳板12鉸接,左右兩邊依次進行,最后在模套9的頂板11穿導向軸7處裝上蓋板10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陽極糊料成型振動臺,它包括底座(1)、振動箱(3),在振動箱(3)內有激振器(4),在底座(1)與振動箱(3)之間有隔振器(2),其特征在于在振動箱(3)的頂板(13)上有模套(9),油缸(6)的兩端分別與模套(9)和振動箱(3)連接,模套(9)與導向套(8)連接,導向套(8)套在導向軸(7)上,導向軸(7)與振動箱(3)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陽極糊料成型的振動臺,它包括底座(1)、振動箱(3),在振動箱(3)內有激振器(4),在底座(1)與振動箱(3)之間有隔振器(2),在振動箱(3)的頂板(13)上有模套(9),油缸(6)的兩端分別與模套(9)和振動箱(3)連接,模套(9)與導向套(8)連接,導向套(8)套在導向軸(7)上,導向軸(7)與振動箱(3)連接。其中,隔振器(2)采用橡膠氣囊。本發明結構緊湊、動作可靠、操作性強,占地面積和空間小,振動時隔振和消音效果好、使用壽命長、便于維修。
文檔編號B28B1/087GK101200089SQ200610201280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12日
發明者馮小蘭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