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蓄水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與便攜式蓄水池的結構有關。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住房面積的逐漸增加,越來越多人會在自家的花院里種樹、養花,甚至安裝蓄水池養魚或供小孩嬉耍,也有的用戶會根據設計和使用需要,時常變化蓄水池的安放位置,增加新鮮感。
現有的蓄水池如圖1所示,由石膏或樹脂固定框10夾住防水布20固定而成,這種蓄水池借助石膏或樹脂固定框10對防水布20的夾持,達到支撐蓄水池的目的,由于石膏或樹脂固定框10體積大且笨重,所以,搬移都十分不便。
后來,有商家直接用防水布20縫制成蓄水池,如圖2所示,這種蓄水池收折方便,便于搬移。但是,由于這種蓄水池無任何支撐結構,當蓄水后,在水壓作用下,防水布20被壓迫向外鼓,蓄水池極易發生變形,如圖2所示,造成水從池出溢出,蓄水量小,影響蓄水池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輕便、易收折、方便搬移、不會變形、蓄水量大的便攜式蓄水池。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縫制而成,至少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
上述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加強筋。
上述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一個鋼圈。
上述蓄水池底部和頂緣的鋼圈之間還設有若干根縱向加強筋。
上述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一圈波紋型加強筋。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因為由防水布縫制而成,所以,輕便,易收折,方便搬移,而且,由于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兩根鋼圈可以將整個蓄水池支撐起來,當蓄水后水壓作用于蓄水池的側壁時,借助兩根鋼圈的支撐,可有效防止防水布向外鼓,所以,蓄水池不會變形,蓄水量大,保證了蓄水池的正常使用。
圖1是現有一種蓄水池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另一種蓄水池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2縫制而成,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如縫合)一個鋼圈1。
參閱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2縫制而成,在蓄水池的底部、頂緣和側壁各設有一個鋼圈1。
參閱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2縫制而成,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1,在兩根鋼圈1之間還設有若干根縱向加強筋3,此縱向加強筋3可通過其兩端的掛鉤固定在上下兩根鋼圈1上。
參閱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四,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2縫制而成,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1,在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如縫合)一圈波紋型加強筋4。當然,蓄水池側壁上的加強筋不僅限于圖5、6所示兩種。
本實用新型因為由防水布2縫制而成,所以,輕便、易收折、方便搬移,而且,由于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1,或者還增設了若干根縱向加強筋3或一圈波紋型加強筋4,鋼圈1、縱向加強筋3、波紋型加強筋4可以將整個蓄水池支撐起來,當蓄水后,水壓作用于蓄水池的側壁時,借助鋼圈1、縱向加強筋3、波紋型加強筋4的支撐,可有效防止防水布2向外鼓,所以,蓄水池不會變形,蓄水量大,保證了蓄水池的正常使用。
權利要求1.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縫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加強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一個鋼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底部和頂緣的鋼圈之間還設有若干根縱向加強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的側壁上還設有一圈波紋型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便攜式蓄水池,由防水布縫制而成,至少在蓄水池的底部和頂緣各設有一個鋼圈。此結構輕便、易收折、方便搬移,并借助兩根鋼圈的支撐,可有效防止防水布向外鼓,所以,蓄水池不會變形,蓄水量大,保證了蓄水池的正常使用。
文檔編號E04H4/00GK2903257SQ200620059009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2日
發明者郭文禮 申請人:漳州仂元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