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空心砌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43995閱讀:38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空心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種空心砌塊。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住宅與商用寫字間也都向高層、復合結構發展。為了節省材料、減輕重量,在建筑材料行業出現了空心砌塊。目前市場中常見的空心砌塊其結構大多是四個側壁,中間形成空腔,有的在空腔內設有加強筋。這種結構的空心砌塊強度一般,而且使用很不方便,相鄰的砌塊間不利于添加粘合劑,砌墻速度慢。為了彌補強度不足,不得不加強側壁的厚度,增加了重量,而且使空心砌塊的保溫、隔音及透氣性能下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強度高、保溫、隔音、透氣性好,而且制作方便、便于使用的空心砌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空心砌塊,由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右側壁相互連接構成,其間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砌塊還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與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的一端連接,使空腔的一端封閉。
所述的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所述的空腔內設有一個或多個隔層,所述的隔層與底壁及側壁連接,將所述的空腔分割為多個。
所述的隔層有一個,與底壁及前側壁和后側壁連接,相應的將空腔分割為兩個;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所述的隔層有兩個,分別與底壁及前側壁和后側壁連接,相應的將空腔分割為三個;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所述的隔層包括一個橫向隔層,與底壁及左側壁和右側壁連接;還包括兩個縱向隔層,其中一個縱向隔層與底壁及前側壁和橫向隔層連接,另一個縱向隔層與底壁及后側壁和橫向隔層連接,相應的將空腔分割為四個,所述兩個縱向隔層交錯布置;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所述的前側壁與后側壁的上部邊緣高于左側壁和后側壁的上部邊緣。
所述的橫向隔層的上部邊緣與前側壁和后側壁的上部邊緣平齊,所述的縱向隔層的上部邊緣與左側壁和右側壁的上部邊緣平齊。
所述的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通孔;且所述的通孔的形狀為多邊形、圓形、矩形、梯形、橢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
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形狀為多邊形、圓形、矩形、梯形、橢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
所述的左側壁或右側壁向外凸起形成插榫,相應的右側壁或左側壁向內凹進形成插槽,所述的插榫或插槽可與相鄰的空心砌塊的插槽或插榫相互插接。
所述的插榫和插槽有一組或多組,插榫和插槽的橫截面為矩形、梯形、半圓形或三角形。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空心砌塊,由于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的一端連接有底壁,使空腔的一端封閉,一方面使空心砌塊的強度加強,另一方面方便砌墻,使砌墻的速度加快。
又由于空腔內設有一個或多個隔層,將空腔分割為多個,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一方面使空心砌塊的強度加強,另一方面方便在墻內預埋線、管等,還有利于在墻體內敷設鋼筋及灌注芯柱等。
又由于前側壁與后側壁的上部邊緣高于左側壁和后側壁的上部邊緣,一方面便于相鄰砌塊間灌注粘合劑、另一方面便于墻體內預埋線、管及敷設鋼筋等。
又由于左側壁或右側壁向外凸起形成插榫,相應的右側壁或左側壁向內凹進形成插槽,相鄰的空心砌塊的插槽或插榫相互插接,一方面便于使用時相鄰的空心砌塊容易對齊,砌墻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使墻體的整體強度加強。
結構簡單、重量輕、強度高、保溫、隔音、透氣性好,而且制作方便、便于使用,適用于各種建筑物的墻體使用,尤其適用于高層建筑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二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三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四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四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六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12至圖20為本實用新型其它一些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一如圖1、圖2、圖3所示,由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右側壁4相互連接構成,其間形成空腔5,所述的空心砌塊還包括底壁6,所述底壁6與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及右側壁4的一端連接,使空腔5的一端封閉。增加底壁6后,一方面使空心砌塊的強度加強,另一方面方便砌墻,使砌墻的速度加快。
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設有通孔7,使空腔5的一端處于半封閉的狀態。一方面減輕空心砌塊的重量,另一方面方便在墻內預埋線、管等,還有利于在墻體內敷設鋼筋及灌注芯柱等。
空腔5內設有兩個隔層,隔層與底壁6及前側壁1和后側壁2連接,將空腔5分割為三個。三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只在中間一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設有通孔7,其它兩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不設通孔,而使空腔5的一端處于全封閉的狀態。
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和后側壁4的上部邊緣,及隔層的上部邊緣設計成平齊的結構,結構簡單,且便于施工。
具體實施例二如圖4、圖5、圖6所示,由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右側壁4相互連接構成,其間形成空腔5,所述的空心砌塊還包括底壁6,所述底壁6與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及右側壁4的一端連接,使空腔5的一端封閉。增加底壁6后,一方面使空心砌塊的強度加強,另一方面方便砌墻,使砌墻的速度加快。
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設有通孔7,使空腔5的一端處于半封閉的狀態。一方面減輕空心砌塊的重量,另一方面方便在墻內預埋線、管等,還有利于在墻體內敷設鋼筋及灌注芯柱等。
空腔5內設有一個隔層,隔層與底壁6及前側壁1和后側壁2連接,將空腔5分割為兩個。兩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均設有通孔7。根據使用的需要也可以只在一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設有通孔7,也可以不設通孔7而使空腔5的一端處于全封閉的狀態。
前側壁1與后側壁2的上部邊緣高于左側壁3和后側壁4的上部邊緣,空腔5內的隔層的上部邊緣也低于前側壁1與后側壁2的上部邊緣,這樣,一方面便于相鄰砌塊間灌注粘合劑、另一方面便于墻體內預埋線、管及敷設鋼筋等。根據需要也可以將各個側壁及隔層的上部邊緣設計成平齊的結構,使結構簡單。
具體實施例三如圖7所示,空腔5內設有兩個隔層,分別與底壁6及前側壁1和后側壁2連接,相應的將空腔5分割為三個;其中有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設有通孔7,另一個不設通孔。
具體實施例四如圖8、圖9所示,空腔5內設有一個橫向隔層9,與底壁6及左側壁3和右側壁4連接;還設有兩個縱向隔層10,其中一個縱向隔層10與底壁6及前側壁1和橫向隔層9連接,另一個縱向隔層10與底壁6及后側壁2和橫向隔層9連接,兩個縱向隔層10交錯布置;相應的將空腔5分割為四個,且每一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均設有通孔7,其中一個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均設有兩個通孔7。兩個縱向隔層10也可以布置在同一個平面上。
前側壁1與后側壁2的上部邊緣高于左側壁3和后側壁4的上部邊緣,橫向隔層9的上部邊緣與前側壁1和后側壁2的上部邊緣平齊,縱向隔層10的上部邊緣與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上部邊緣平齊,既有利于施工,又可以埋設管、線、鋼筋等,還使砌塊的受力合理。
根據需要空腔5內可以不設隔層,也可以設多個隔層,空腔5對應的底壁6上可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通孔7;且所述的通孔7的形狀可以為多邊形、圓形、矩形、梯形、橢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或其它需要的形狀。根據需要也可以不設通孔。圖9中所示的通孔7的形狀只是代表單個孔的形狀,并不一定是每塊砌塊上有各種形狀的通孔,當然,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有各種形狀的通孔。
所述的空腔5的橫截面形狀可以為多邊形、圓形、矩形、梯形、橢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或其它需要的形狀。
左側壁3或右側壁4向外凸起形成插榫11,相應的右側壁4或左側壁3向內凹進形成插槽12,所述的插榫11或插槽12可與相鄰的空心砌塊的插槽12或插榫11相互插接。一方面便于使用時相鄰的空心砌塊容易對齊,砌墻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使墻體的整體強度加強。
所述的插榫11或插槽12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梯形、半圓形、三角形等,或其它需要的形狀。插榫11或插槽12可以設一組,也可以設多組,根據需要也可以不設插榫和插槽,而采用周邊平齊的結構,使結構簡單。
具體實施例五如圖10所示,空腔5內設有一個橫向隔層9,與底壁6及左側壁3和右側壁4連接;還設有兩個縱向隔層10,其中一個縱向隔層10與底壁6及前側壁1和橫向隔層9連接,另一個縱向隔層10與底壁6及后側壁2和橫向隔層9連接,相應的將空腔5分割為四個,兩個縱向隔層10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且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后側壁4的上部邊緣與空腔5內的隔層的上部邊緣平齊,使結構簡單、便于制作。
具體實施例六如圖11所示,空心砌塊的空腔5被分割成三個,分別為圓形、三角形、矩形等不同的形狀,且空腔5對應的底壁上不設通孔,使空腔5的一端處于完全封閉的狀態。適應不同情況下的需要。圖11中空腔5的形狀只是代表單個空腔的形狀,并不一定是每塊砌塊上有各種形狀的空腔,當然,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有各種形狀的空腔。
如圖12至圖2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其它一些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以適應不同情況下的需要。它們的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的上部邊緣可以平齊,也可以高度不同,形成的空腔可以為一個,也可以在空腔中間加隔層,側壁也可以帶有開口等不同的形狀,左側壁及右側壁可以帶插槽、插榫,也可以不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空心砌塊,由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右側壁相互連接構成,其間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砌塊還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與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的一端連接,使空腔的一端封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內設有一個或多個隔層,所述的隔層與底壁及側壁連接,將所述的空腔分割為多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層有一個,與底壁及前側壁和后側壁連接,相應的將空腔分割為兩個;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層有兩個,分別與底壁及前側壁和后側壁連接,相應的將空腔分割為三個;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層包括一個橫向隔層,與底壁及左側壁和右側壁連接;還包括兩個縱向隔層,其中一個縱向隔層與底壁及前側壁和橫向隔層連接,另一個縱向隔層與底壁及后側壁和橫向隔層連接,相應的將空腔分割為四個,所述兩個縱向隔層交錯布置;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側壁與后側壁的上部邊緣高于左側壁和后側壁的上部邊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隔層的上部邊緣與前側壁和后側壁的上部邊緣平齊,所述縱向隔層的上部邊緣與左側壁和右側壁的上部邊緣平齊。
9.根據權利要求4至6或2任一項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通孔;且所述的通孔的形狀為多邊形、圓形、矩形、梯形、橢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形狀為多邊形、圓形、矩形、梯形、橢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側壁或右側壁向外凸起形成插榫,相應的右側壁或左側壁向內凹進形成插槽,所述的插榫或插槽可與相鄰的空心砌塊的插槽或插榫相互插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榫和插槽有一組或多組,插榫和插槽的橫截面為矩形、梯形、半圓形或三角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心砌塊,由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右側壁相互連接構成,其間形成空腔。空心砌塊還包括底壁,底壁與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的一端連接,使空腔的一端封閉,底壁上還可以設有通孔,空腔內可以設有一個或多個隔層,將空腔分割為多個,且至少一個空腔對應的底壁上設有通孔。前側壁與后側壁的上部邊緣高于左側壁和后側壁的上部邊緣。左側壁或右側壁向外凸起形成插榫,相應的右側壁或左側壁向內凹進形成插槽,使相鄰的空心砌塊的插槽或插榫相互插接。結構簡單、重量輕、強度高、保溫、隔音、透氣性好,而且方便制作、便于使用,適用于各種建筑物的墻體使用,尤其適用于高層建筑物。
文檔編號E04B2/02GK2931628SQ200620123998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27日
發明者曾凡玉 申請人:曾凡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