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二) 背景技術目前,多高層建筑的樓蓋、屋蓋等主要采用現澆砼整體澆筑,一 般的施工方法是在施工現場搭設規定的臨時的腳手架,并設置好底 板,而且根據需要配置鋼筋,然后現場進行砼澆注。代替這種現場中 用的底板施工的是預先在工廠制造的所謂預制的底板,然后將這種預 制的底板搬入現場,安裝在相應的腳手架上施工,由于其作業性先進, 可以縮短工期,所以近年來被廣泛采用。這類預先制作的底板有壓型 鋼板、砼底板及預應力砼底板等,但是,這類預制的底板在現澆砼樓 蓋、屋蓋等現澆砼板施工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成本過高, 重量太大,不夠輕便。例如采用壓型鋼板作為不拆除的永久性底板時, 雖然強度高,剛度大,但是成本高,同時,外露的鋼底板容易銹蝕, 嚴重影響建筑的美觀與使用。當采用砼底板作為不拆除的永久性底板時,如專利號為03227765.2、名稱為"一種鋼筋混凝土拼裝樓板"的 實用新型專利,在該專利的說明書第3頁第13行至第22行中具體描 述了該實用新型的實現方式,"該鋼筋混凝土拼裝樓板,包括鋼筋混 凝土預制構件、鋼筋,樓板由多塊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拼裝組成,在 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縱向肋下兩側開有孔洞,鋼筋穿過構件兩側的孔 洞,連接多塊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拼裝樓板后,槽內再澆筑混凝土 填平。",該實用新型專利方案中,樓板由多塊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拼 裝組成,并通過現穿鋼筋與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已有的鋼筋形成縱橫 交錯的布局來形成雙向結構,不需現場支模,現穿鋼筋與鋼筋混凝土 預制構件原有鋼筋形成縱橫交錯的布局,能承受雙向荷載,但是,這 種樓板中的現澆砼與底板之間的疊合界面的抗剪能力低,樓蓋或屋蓋 施工用的鋼筋、砼等材料耗用大,成本高,整體性差。因此,研制一 種新型的一種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己為急需。(三)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種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應用于現 澆砼板時,具有強度高、剛度大、疊合界面的抗剪能力強、成本低、整體性好等特點。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包括底板,其特征在 于還包括有至少一條立置桁架,桁架和底板結合成整體,桁架設置有 上弦桿、下弦桿、腹桿,腹桿與上弦桿和下弦桿相連,底板為砼底板, 桁架為角鋼桁架,桁架的下弦桿嵌固在砼底板中。這樣,當底板為砼 底板,桁架為角鋼桁架,桁架的下弦桿嵌固在砼底板中時,角鋼桁架 容易制作,而且抗折、荷載、抗變形能力強,與底板結合后,形成可 參與結構承力的預制底板構件,當組合部件應用至樓板中后,可與現澆砼結合,參加結構承力,同時,模板構件可在工廠實現大批量生產, 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與施工成本,適用于各種現澆鋼筋砼或預應力鋼 筋砼的空心板、樓蓋、屋蓋、基礎底板、墻體和橋梁使用,特別適用 于無梁樓蓋使用。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為長條形整體底板。這樣,當底 板為長條形整體底板時,組合部件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方便地應用于各 種不同情況,特別實用于小跨度板,這時,組合部件的兩端可以直接 架設于承重墻或梁上,可大量減少橫向支撐和縱向支撐桿件,簡化施 工,降低應用難度。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內有增強物。這樣,當底板內設 置有增強物后,可大幅度提高底板的強度、剛度和抗剪能力,使底板 在碼放、運輸、安裝及施工過程中不易折斷、損壞,同時,也可提高 底板的承載能力和組合部件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系數。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增強物為網、?L、格狀的增強物。這 樣,當增強物為網、孑L、格狀的增強物時,底板的內部結構整體性好, 不會因增強物的設置而形成層狀結構,從而使得底板在承受施工荷載 時,不易產生裂縫及分層破壞,保證了其整體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增強物為筋條狀的增強物。這樣,當 增強物為筋條狀的增強物時,根據不同強度的需要,可適當調整不同 方向的增強物的數量,同時底板的內部結構整體性好,不會因增強物 的設置而形成層狀結構,從而使得底板在承受施工荷載時,不易產生 裂縫及分層破壞,保證了其整體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增強物與桁架連接為一體。這樣,當 增強物與桁架連接為一體后,桁架與增強物形成了共同受力的整體, 從而使得底板和桁架形成了整體的組合部件,提高了組合部件的整體性能和力學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內伸出有鋼筋或鐵片增強物。這 樣,當底板內伸出有鋼筋或鐵片增強物時,桁架可十分方便地和底板 連接錨固,方便了組合部件的生產制作,同時,當所述組合部件應用 于現澆砼板中后,伸出的鋼筋或鐵片增強物可與現澆砼相結合,使預 制的組合部件能更好地和現澆砼結合成整體,可大大提高現澆砼與組 合部件之間疊合面的抗剪能力。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的兩端有至少二根橫向的鋼筋 增強物。這樣,當底板內有鋼筋增強物時,桁架可十分方便地和底板 連接錨固,方便了組合部件的生產制作。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內設置有預加應力鋼筋增強物。 這樣,當底板內設置有預加應力鋼筋增強物時,底板和桁架相結合后, 形成了預應力組合部件,提高了組合部件的強度、剛度、抗拉、抗壓、及承載能力;同時,在同等設計荷載的情況下,與普通底板相比設置有預應力鋼筋的底板可進一步降低厚度,減輕重量。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預應力鋼筋增強物充當桁架的下弦 桿。這樣,桁架和底板形成了整體的組合部件,預應力下弦桿提高了 組合部件的強度和剛度,使組合部件形成了預應力底板,可大幅度提 高組合部件的承載能力,滿足各種不同情況的需要。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為水泥、纖維、填料構成的底板。 這樣,當所述的底板為水泥、纖維、填料構成的底板時,底板的重量 輕,強度高,剛度大,抗壓、抗剪、抗折能力強,特別是搬運、安裝、 施工方便,可大幅度降低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的表面為凸凹不平面。這樣,當 組合部件應用于現澆砼板中時,凸凹不平面可大大增加底板和現澆砼 的接合面積,提高底板和現澆瓰之間的粘結力,使其結合更加牢固穩定。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與桁架之間聯接有固定筋。這 樣,在桁架之間連接固定筋后,固定筋將桁架牢牢連接成整體桁架體 系,可大大提高底板上的桁架之間的連接穩定性,使組合部件在碼放、 運輸、安裝及施工應用過程中不易被損壞,降低了組合部件的損耗率。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固定筋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這樣, 固定筋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可大大提高底板上的桁架之間的連接穩定性,降低了組合部件的損耗率。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固定筋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這 樣,通過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的連接固定,將桁架牢牢連接成整體桁 架體系,可大大提高底板上的桁架之間的連接穩定性,使組合部件在碼放、運輸、安裝及施工應用過程中不易被損壞,降低了組合部件的損耗率o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固定筋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與 底板相連是指底板與蛇形固定筋焊接連接。這樣,當固定筋為蛇形固 定筋時,蛇形固定筋進一步提高了桁架與底板之間連接的剛度,大幅 度提高了組合部件的抗剪能力,使組合部件在碼放、運輸、安裝及施 工過程中不易損壞,降低了組合部件的損耗率。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與底板相連是指底板經吊桿與 桁架連接。這樣,桁架與底板通過吊桿連接時,兩者均可分開制作, 可大大提高組合部件的生產效率,同時,兩者連接方便,可分開運至 施工現場再組裝,方便了生產、運輸與應用。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與底板相連是指底板與腹桿焊 接連接。這樣,桁架與底板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牢固可靠,不易松動 脫落,同時,焊接連接方便快捷,連接成本低,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內預埋有連接件,桁架通過連接 件與底板連接。這樣,底板和桁架均可分開來制作、運輸,極大地方 便了生產制作,降低了底板和桁架的連接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同 時,兩者還可分開運輸,可降低運輸成本,而且分開運輸不易損壞底 板,可有效地降低組合部件的損耗率。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或/和下弦桿為預應力上弦桿 或/和預應力下弦桿。這樣,當上弦桿或/和下弦桿為預應力上弦桿或/ 和預應力下弦桿時,預應力上弦桿或/和預應力下弦桿提高了組合部 件的強度和剛度,使組合部件形成了預應力底板,可大幅度提高其抗 壓、抗拉及抗剪性能,可滿足各種不同情況的需要。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相鄰桁架之間由斜拉結桿拉結。這 樣,斜拉結桿拉結加強后,可大大加強桁架的平衡性能,使桁架之間 不易出現偏差,同時,也增強了組合部件的整體性能和穩定性能,使 組合部件在應用過程中不易損壞。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相鄰桁架之間拉結的斜拉結桿構成剪刀拉結桿。這樣,斜拉結桿交錯構成剪刀撐拉結桿后,可形成穩定 的三角支撐加固構件,使相鄰桁架不會偏移,同時,也增強了組合部 件的整體性能和穩定性能,使組合部件在應用過程中不易損壞。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的腹桿有至少一根為豎腹桿。這 樣,當桁架的腹桿中有豎腹桿時,提高了桁架的抗壓能力,使桁架不 易被壓變形,保證了桁架的穩定性,同時,也提高了組合部件的荷載 能力,使其結構更加合理。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的腹桿由連續的螺旋形環筋構 成。這樣,當桁架的腹桿由連續的螺旋形環筋構成時,螺旋形環筋將 上弦桿和下弦桿環繞拉結成一體,使其二者不會分離,同時,螺旋形 環筋整體性好,生產制作方便,只需將鋼筋折成所需環形即可,提高 了組合部件的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腹桿為彎頭的V筋構成。這樣,當腹桿為彎頭的V筋時,V筋的彎頭可十分方便地和底板內伸出的預埋連接件連接,或者彎頭也可直接錨固于底板內,使腹桿錨固更加穩定可靠。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腹桿為馱跨弦桿的彎頭v筋。這樣, 腹桿將弦桿馱跨固定限位,使底板和桁架不易分離,同時,v筋的彎頭可十分方便地和底板內伸出的預埋連接件連接,或者彎頭也可直接 錨固于底板內,使腹桿錨固更加穩定可靠。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或/和下弦桿上有加勁板。這 樣,當所述的上弦桿或/和下弦桿上設置加勁板后,上弦桿或者下弦 桿的抗折能力和剛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強,使上弦桿和下弦桿不易折 彎變形,同時,也提高了桁架的抗壓、抗剪能力,可有效地保證組合 部件的質量,提高組合部件的力學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上有翼緣板。這樣,在上弦桿 上設置翼緣板后,上弦桿的橫向抗變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強,同時, 也提高了桁架的抗壓、抗剪能力,有效地保證了組合部件的質量。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或/和下弦桿或/和腹桿為T形 或L形或I形或O形桿。這樣,當所述的上弦桿或/和下弦桿或/和腹 桿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桿時,可形成各種不伺形狀的桁架, 能夠充分滿足各種不同情況的實際應用,特別是滿足荷載應力復雜的情況下的施工應用。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或下弦桿或腹桿的至少一根 為開口空心桿。這樣,當所述的上弦桿或下弦桿或腹桿中有開口空心 桿時,可大幅度降低桁架的重量,提高桁架的剛度,同時,根據需要 還可向開口空心桿內澆入砼,形成強度高,剛度大的鋼管砼結構,方便了實際應用。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或下弦桿或腹桿的至少一根 為鋼管砼桿。這樣,當上弦桿或下弦桿或腹桿的至少一根為鋼管砼桿 時,桁架的強度和剛度及抗剪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加強,可大大提高桁 架的抗壓、抗剪能力,改善組合部件的綜合性能,使其能夠承受更大 的施工荷載。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桿 組。這樣,當上弦桿為并列平行的上弦桿組時,組合部件的抗壓能力、 抗剪及抗折強度高,底板上的桁架穩定性好,同時,也可大幅度提高 組合部件的荷載能力,改善其綜合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弦桿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下弦桿 組。這樣,當下弦桿為并列平行的下弦桿組時,組合部件的抗壓能力、 抗剪及抗折強度高,底板上的桁架穩定性好,同時,也可大幅度提高 組合部件的承載能力,改善其綜合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或下弦桿或腹桿為冷扎帶肋 鋼筋。這樣,當上弦桿或下弦桿或腹桿為冷扎帶肋鋼筋時,可提高桁 架的強度,在組合部件應用于現澆砼結構中時,冷扎帶肋鋼筋和現澆 砼結合錨固更加穩固可靠,使底板與現澆砼不易開裂破壞,提高了現 澆砼板的澆筑質量。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與腹桿之間的連接為焊接或 絲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這樣,當所述的上弦桿與腹桿之間采用焊接 或絲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時,上弦桿和腹桿連接方便快捷,連接牢固, 而且,使弦桿與腹桿之間的連接方式更加靈活,可以預先組裝后運往 施工位置,也可在施工位置組裝,方便實施應用。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弦桿與腹桿之間的連接為焊接或 絲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這樣,當所述的下弦桿與腹桿之間的連接為 焊接或絲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時,下弦桿和腹桿連接方便快捷,連接 牢固,而且,使弦桿與腹桿之間的連接方式更加靈活,可以預先組裝 后運往施工位置,也可在施工位置組裝,方便實施應用。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設置有模殼構件。這樣,當疊合 構件應用于現澆砼結構中后,可形成現澆與預制相結合的空心砼結 構,其模殼構件可將結構中不受力的砼掏空,節約成本,同時也降低 砼結構的重量,提高其承載能力,改善結構的綜合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個模殼構件設置在桁架之間 的間隔中。這樣,當疊合構件應用于現澆砼結構中后,形成了現澆與 預制相結合的空心砼結構,其模殼構件可將結構中不受力的砼掏空, 節約成本,同時也降低砼結構的重量,提高其承載能力,改善結構的 綜合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模殼構件縱向或/和橫向間隔排列。 這樣,當所述疊合構件應用于現澆砼結構中后,現澆砼澆入其模殼構 件之間的間隔內,可形成現澆砼暗肋或現澆砼雙向暗肋結構,可有效 地改善現澆砼結構的內部承力結構。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模殼構件懸空設置在底板上。這樣, 當所述模殼構件應用于現澆砼結構中后,現澆砼澆入模殼構件與底板 之間的空隙內,可大幅度提高現澆砼結構的整體性能及力學性能。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模殼構件與桁架連接。這樣,模殼構 件牢牢固定在桁架中,使其在應用過程中模殼不會移動產生誤差,可 有效地保證現澆砼結構的澆筑質量。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有橫向的桁架支撐。這樣,在橫 向的桁架的支撐下,桁架得到了牢固的支撐,可有效地提高模板構件 的強度與剛度。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有橫向的水平桿支撐。這樣,在 橫向的水平桿支撐下,桁架得到了可靠的支撐,使其不易向兩側偏移, 可有效地提高模板構件的強度與剛度。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9的結構,意圖。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10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11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12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13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14的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發明實施例15的結構示意圖。圖16是本發明實施例16的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發明實施例17的結構示意圖。圖18是本發明實施例18的結構示意圖。圖19是本發明實施例19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如附圖所示,包括底板l,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至少一條 立置桁架2,桁架2和底板1結合成整體,桁架2設置有上弦桿3、 下弦桿4、腹桿5,腹桿5與上弦桿3和下弦桿4相連,底板l為砼 底板,桁架2為角鋼桁架,桁架2的下弦桿4嵌固在砼底板1中。附 圖中,l為底板,2為桁架,3為上弦桿,4為下弦桿,5為腹桿,以 下各附圖中,編號相同的,其說明相同。如圖1所示,樓蓋用結構組 合部件包括底板1,其還包括有立置桁架2,桁架2和底板1結合成 整體,桁架2設置有上弦桿3、下弦桿4、腹桿5,腹桿5與上弦桿3 和下弦桿4相連,底板l為砼底板,桁架2為角鋼桁架,桁架2的下 弦桿4嵌固在砼底板1中。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為長條形整體底板。如圖2所 示,其所述的底板1為長條形整體底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l內有增強物6。如圖2所示, 其所述的底板l內有增強物6。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增強物6為網、?L、格狀的增強物。 如圖3所示,其所述的增強物6為網狀的增強物。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增強物6為筋條狀的增強物。如圖4 所示,其所述的增強物6為筋條狀的增強物。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增強物6與桁架2連接為一體。如圖2所示,其所述的增強物6與桁架2連接為一體。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內伸出有鋼筋或鐵片增強物 6。如圖5所示,其所述的底板l內伸出有鋼筋增強物6。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的兩端有至少二根橫向的鋼 筋增強物6。如圖3所示,其所述的底板l的兩端有多根橫向的鋼筋增強物6。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內設置有預加應力鋼筋增強 物6。如圖6所示,其所述的底板l內設置有預加應力鋼筋增強物6。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預應力鋼筋增強物6充當桁架2的下 弦桿4。如圖7所示,其所述的預應力鋼筋增強物6充當桁架2的下 弦桿4。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為水泥、纖維、填料構成的底 板。如圖8所示,其所述的底板1為水泥構成的底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的表面為凸凹不平面。如圖8 所示,其所述的底板1的表面為凸凹不平面。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與桁架2之間聯接有固定筋7。 如圖3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與桁架2之間聯接有固定筋7。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固定筋7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如圖 4所示,其所述的固定筋7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固定筋7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如 圖3所示,其所述的固定筋7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固定筋7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 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1與蛇形固定筋7焊接連接。如圖3所示, 其所述的固定筋7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 板1與蛇形固定筋7焊接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1經吊 桿8與桁架2連接。如圖6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 底板1經吊桿8與桁架2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1與腹 桿5焊接連接。如圖8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 1與腹桿5焊接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內預埋有連接件10,桁架2 通過連接件10與底板1連接。如圖9所示,其所述的底板1內預埋有連接件10,桁架2通過連接件10與底板1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或/和下弦桿4為預應力上 弦桿或/和預應力下弦桿。如圖10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和下弦桿 4為預應力上弦桿和預應力下弦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相鄰桁架2之間由斜拉結桿9拉結。 如圖5所示,其所述的相鄰桁架2之間由斜拉結桿9拉結。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相鄰桁架2之間拉結的斜拉結桿9構 成剪刀拉結桿。如圖5所示,其所述的相鄰桁架2之間拉結的斜拉結 桿9構成剪刀拉結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腹桿5有至少一根為豎腹 桿。如圖10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的腹桿5有為豎腹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腹桿5由連續的螺旋形環筋 構成。如圖9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的腹桿5由連續的螺旋形環筋構 成。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腹桿5為彎頭的V筋構成。如圖10 所示,其所述的腹桿5為彎頭的V筋構成。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腹桿5為馱跨弦桿的彎頭V筋。如 圖4所示,其所述的腹桿5為馱跨弦桿的彎頭V筋。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或/和下弦桿4上有加勁板 11。如圖11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上有加勁板11。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上有翼緣板12。如圖12所 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上有翼緣板12。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或/和下弦桿4或/和腹桿5 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桿。如圖13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為 O形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或下弦桿4或腹桿5的至少 一根為開口空心桿。如圖13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為開口空心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或下弦桿4或腹桿5的至少 一根為鋼管砼桿。如圖14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為鋼管砼桿。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上弦 桿組。如圖10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為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桿組。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弦桿4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下弦 桿組。如圖4所示,其所述的下弦桿4為二根并列平行下弦桿組。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或下弦桿4或腹桿5為冷扎 帶肋鋼筋。如圖15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為冷扎帶肋鋼筋。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弦桿3與腹桿5之間的連接為焊接 或絲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如圖14所示,其所述的上弦桿3與腹桿 5之間的連接為焊接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弦桿4與腹桿5之間的連接為焊接 或絲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如圖14所示,其所述的下弦桿4與腹桿 5之間的連接為焊接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底板1設置有模殼構件13。如圖16 所示,其所述的底板1設置有模殼構件13。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個模殼構件13設置在桁架2 之間的間隔中。如圖16所示,其所述的模殼構件13設置在桁架2之 間的間隔中。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模殼構件13縱向或/和橫向間隔排 列。如圖16所示,其所述的模殼構件13縱向間隔排列。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模殼構件13懸空設置在底板1上。 如圖17所示,其所述的模殼構件13懸空設置在底板1上。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模殼構件13與桁架2連接。如圖18 所示,其所述的模殼構件13與桁架2連接。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有橫向的桁架2支撐。如圖 19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有橫向的桁架2支撐。本發明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桁架2有橫向的水平桿14支撐。如 圖17所示,其所述的桁架2有橫向的水平桿14支撐。
權利要求
1. 一種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至少一條立置桁架(2),桁架(2)和底板(1)結合成整體,,桁架(2)設置有上弦桿(3)、下弦桿(4)、腹桿(5),腹桿(5)與上弦桿(3)和下弦桿(4)相連,底板(1)為砼底板,桁架(2)為角鋼桁架,桁架(2)的下弦桿(4)嵌固在砼底板(1)中。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底板(1)為長條形整體底板。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底板(1)內有增強物(6)。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增強物(6)為網、?L、格狀的增強物。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增強物(6)為筋條狀的增強物。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增強物(6)與桁架(2)連接為一體。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底板(O內伸出有鋼筋或鐵片增強物(6);或者底板(1)的兩 端有至少二根橫向的鋼筋增強物(6);或者底板(1)內設置有預加 應力鋼筋增強物(6);或者預應力鋼筋增強物(6)充當桁架(2)的下弦桿(4);或者底板(1)為水泥、纖維、填料構成的底板;或者 底板(1)的表面為凸凹不平面;或者桁架(2)與桁架(2)之間聯 接有固定筋(7);或者固定筋(7)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或者固定 筋(7)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或者固定筋(7)為蛇形固定筋,所 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1)與蛇形固定筋(7)焊 接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1至7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1)經吊桿(8)與桁 架(2)連接;或者桁架(2)與底板(1)相連是指底板(1)與腹桿(5)焊接連接;或者底板(1)內預埋有連接件(10),桁架(2)通 過連接件(10)與底板(1)連接;或者上弦桿(3)或/和下弦桿(4) 為預應力上弦桿或/和預應力下弦桿;或者相鄰桁架(2)之間由斜拉 結桿(9)拉結;或者相鄰桁架(2)之間拉結的斜拉結桿(9)構成 剪刀拉結桿;或者桁架(2)的腹桿(5)有至少一根為豎腹桿;或者桁架(2)的腹桿(5)由連續的螺旋形環筋構成。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7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腹桿(5)為彎頭的V筋構成;或者腹桿(5)為馱跨弦桿的彎頭V筋;或者上弦桿(3)或/和下弦桿(4)上有加勁板(11);或者上弦桿(3)上有翼緣板(12);或者上弦桿(3)或/和下弦桿(4) 或/和腹桿(5)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桿;或者上弦桿(3)或 下弦桿(4)或腹桿(5)的至少一根為開口空心桿;或者上弦桿(3) 或下弦桿(4)或腹桿(5)的至少一根為鋼管砼桿;或者上弦桿(3) 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桿組;或者下弦桿(4)為至少二根并列平 行下弦桿組;或者上弦桿(3)或下弦桿(4)或腹桿(5)為冷扎帶 肋鋼筋;或者上弦桿(3)與腹桿(5)之間的連接為焊接或絲桿連接 或穿孔銷連接;或者下弦桿(4)與腹桿(5)之間的連接為焊接或絲 桿連接或穿孔銷連接。
10、 根據權利要求1至7所述的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底板(1)設置有模殼構件(13);或者至少一個模殼構件(13) 設置在桁架(2)之間的間隔中;或者模殼構件(13)縱向或/和橫向 間隔排列;或者模殼構件(13)懸空設置在底板(1)上;或者模殼 構件(13)與桁架(2)連接;或者桁架(2)有橫向的桁架(2)支 撐;或者桁架(2)有橫向的水平桿(14)支撐。
全文摘要
一種樓蓋用結構組合部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至少一條立置桁架(2),桁架(2)和底板(1)結合成整體,,桁架(2)設置有上弦桿(3)、下弦桿(4)、腹桿(5),腹桿(5)與上弦桿(3)和下弦桿(4)相連,底板(1)為砼底板,桁架(2)為角鋼桁架,桁架(2)的下弦桿(4)嵌固在砼底板(1)中。適用于現澆鋼筋砼或預應力鋼筋砼的空心樓蓋、屋蓋、墻體、基礎底板以及空腹橋梁使用,尤其適用于空心無梁樓蓋使用。
文檔編號E04B5/18GK101230683SQ20071008460
公開日2008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28日
發明者邱則有 申請人:邱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