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尤其是一種用于建筑物墻體圍護墻新型填充材料的填充 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
背景技術:
目前的建筑物,不論是磚混結構,還是框架結構,均使用大量不同材料的輕體砌塊作為 建筑的填充墻,例如各種各樣的空心磚和各種材料的輕體磚塊,但大多數并未達到理想的保 溫效果,無法充分滿足人們滿意的居住條件和發展要求。為此,不得不在原墻體上復加保溫 層。這樣的做法導致施工難度增加,材料浪費增多,造價明顯提高。墻體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本人雖己有框架保溫隔音磚專利申請,克服了上述的不足,但磚體的整體結構強度還不夠, 使用過程中外墻面抹灰的強度不夠牢固,還容易發生龜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施工方便,輕質高強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 塊,與傳統的輕體砌塊相比,使其在抹灰時將墻面抹灰得到很好的加強和起到了更好的防龜 裂作用,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它包括有砌塊,所述的砌塊是一個四等 邊的切角菱形砌塊,所述的砌塊上表面相鄰的左右斜面上設有凹槽,凹槽的兩邊為外框和內 框,在凹槽的底面上開有一個以上的砌筑加強槽,砌塊底部左右相鄰的兩個面上設有空洞槽, 所述的砌塊表立面上豎向開有抹灰加強槽,抹灰加強槽的兩側表面設有粘灰小溝槽。
所述的砌塊的長x寬x高為520mmx200mmx260mm。
所述的空洞槽為半空洞槽,所述的半空洞槽為方形槽、長方形槽、多邊形槽、圓形槽。 所述的砌塊的上表面砌筑斜面凹槽的長x寬x深為520mmx (120—160) mmx25mm,標 準砌塊的凹槽長x寬x深為520mmxl50mmx25mm,凹槽底面為30度一60度斜面。 所述的抹灰加強槽的高x寬x深為260mmx40mmx20mm。
所述的凹槽兩邊的外框的長x寬x深為520mmx (30—40) mmx25mm,內框的長x寬x深 為520mmx20mmx25mm。
所述的砌筑加強槽與凹槽的走向相同,其寬為20 mm-60 mm;深為5 mm-30 mm;標準 砌塊中砌筑加強槽的寬40 mm、深15 mm。
所述的粘灰小溝槽寬度為20mm,深為10mm,高度不等,粘灰小溝槽距離砌塊上斜邊30 —40mnu
所述的砌塊由聚苯顆粒制成。
本實用新型在填充墻欏架保溫砌塊的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和調整,使其能夠得以在外墻 上使用。所做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將凹槽內框改為20mm,外框設為30mm—
340mm,從而在砌筑施工時能夠將砌塊的外框突出框架樓的梁、柱外表面30mm—40mm,以 便使框架樓的梁、柱外表面便于粘掛聚苯板做保溫,減少框架樓梁、柱的冷熱橋,起到更好
的保溫作用;第二在側表面上兩側各設有十個粘灰小溝槽,從而在抹灰時使墻面抹灰得到
加強和防龜裂的作用。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結構,與現有同類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施工 方便、經濟耐久、牢固堅硬、保溫節能、輕質高強,可用通常的砌筑及抹灰工藝做法,來實 現一個輕質框架結構的保溫填充外墻墻體,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在保溫、隔熱、輕質高強等 方面的指標均有較大提高。它比目前的多種輕體砌塊施工簡單、經濟堅固;它在填充墻框架 保溫砌塊的基礎上,做了一些結構的調整。這些調整使其能夠在外墻砌筑時將砌塊的外框突 出框架樓的梁、柱外表面,以便使框架樓的梁、柱外表面便于粘掛聚苯板做保溫,減少框架 樓梁、柱的冷熱橋,起到更好的保溫作用;又因采用了聚苯乙烯材料,墻體中空、輕質,可 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這樣在砌筑砂漿凝固后,砂漿可在墻內形成三角形支撐架,起到填充 墻的承重作用,另外砌筑加強槽的設計,使三角形支撐架又添加了加強筋肋,從而增加支撐 強度。聚苯砌塊在墻體內形成一個保溫體,能起到很好的保溫、隔音作用。本實用新型還可 按照墻體承重強度的要求,通過改變砌塊的形狀改變承重結構,從而達到需要的承重效果和 保溫作用。另外,在原來框架保溫砌塊的基礎上所加的粘灰小溝槽和內外框寬度的調整,能 夠在外墻的梁、柱表面上做保溫和抹灰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其中側表面增加的十個粘灰小溝 槽,使其在抹灰時將墻面抹灰得到很好的加強和起到了更好的防龜裂作用。因此,這一外墻 砌塊能夠很好的符合外墻保溫節能的需要。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凹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應根據建筑設計需要,用聚苯顆粒制造符合設計要求的一定尺寸的填充墻框架保 溫外墻砌塊。通常情況下框架保溫外墻砌塊1為菱形泡沫塊,砌塊1的上表面左右相鄰斜面
上設有凹槽2,凹槽2的兩邊為外框3和內框4。在凹槽2的底面上與凹槽2同向開有一個以 上的砌筑加強槽6,在砌塊l的外側立面上豎向開有抹灰加強槽7。為節省材料降低成本,在 砌塊1底面左右相鄰兩斜面上開有空洞槽5。抹灰加強槽7與上表面砌筑面交叉凝結、抹灰 加強槽7與底面砌筑砂漿點交叉凝結、砌筑一抹灰一墻面交叉凝結后,即可實現一個三角型 支撐骨架的保溫包箱墻體。另外,在砌塊1的側表面增加了十個粘灰小溝槽8,使其在抹灰 時將墻面抹灰得到很好的加強和起到了更好的防龜裂作用。
通常情況下保溫外墻砌塊1可做成標準砌塊,此時所述的外墻砌塊1的長x寬x高為 520mmx200mmx260mm;砌塊1的砌筑凹槽2的長x寬為520mmxl50mm;其兩側外框3的 長x寬x高為520mmx (30 — 40) mmx25mm,內框4的長x寬x高為520mmx20mmx25mm;砌 筑加強槽6的寬為20 mm-60 mm,深為5 mm-30 mm,砌筑加強槽6最佳實施例的寬為40 mm, 深為15 mm。砌塊1的抹灰加強槽7的高x寬x深為260mmx40mmx20mm,砌塊1的底面空 洞槽5的長x寬為130mmxl00mm,深度為80mm至200mm;抹灰小溝槽寬為20mm,深為 10mm,高度不等,粘灰小溝槽8距離砌塊1上斜邊30—40mm。
本實用新型用通常的砌筑及抹灰工藝施工,采用水泥砂漿來砌筑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 塊1,然后用水泥砂漿抹面,構成砌筑砂漿,從而形成一個輕質、保溫的框架填充墻體結構, 作為框架結構的圍護墻體,結構整體堅硬牢固。墻體結構形成后,聚苯砌塊1在墻體內形成 一個較好的保溫填充物。另外砌筑加強槽6的設計,使三角形支撐架又添加了加強筋肋,從 而承受外力及壓力的能力成倍的加強。另外,在原來框架保溫砌塊的基礎上所加的粘灰小溝 槽8和內外框寬度的調整,能夠在外墻的梁、柱表面上做保溫,還使抹灰得到很好的加強和 起到了更好的防龜裂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包括有砌塊(1),其特征是所述的砌塊(1)是一個四等邊的切角菱形砌塊,所述的砌塊(1)上表面相鄰的左右斜面上設有凹槽(2),凹槽(2)的兩邊為外框(3)和內框(4),在凹槽(2)的底面上開有一個以上的砌筑加強槽(6),砌塊(1)底部左右相鄰的兩個面上設有空洞槽(5),所述的砌塊(1)表立面上豎向開有抹灰加強槽(7),抹灰加強槽(7)的兩側表面設有粘灰小溝槽(8)。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砌塊(1)的長x 寬x高為520mmx200mmx260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空洞槽(5) 為半空洞槽,所述的半空洞槽為方形槽、長方形槽、多邊形槽、圓形槽。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砌塊(1) 的上表面砌筑斜面凹槽(2)的長x寬x深為520mmx (120—160) mmx25mm,標準砌塊(1) 的凹槽(2)長x寬x深為520mmxl50mmx25mm,凹槽(2)底面為30度一60度斜面。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抹灰加強槽 (7)的高x寬x深為260mmx40mmx20mm。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強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2) 兩邊的外框(3)的長x寬x深為520mmx (30—40) mmx25mm,內框(4)的長x寬x深為 520mm x20mm x 25mm 。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砌筑加強槽 (6)與凹槽(2)的走向相同,其寬為20 mm-60 mm;深為5 mm-30 mm;標準砌塊中砌筑加強槽(6)的寬40mm、深15mm。
8.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強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粘灰小溝 槽(8)寬度為20mm,深為10mm,高度不等,粘灰小溝槽(8)距離砌塊(1)上斜邊30— 40mm。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其特征是所述的砌塊(1) 由聚苯顆粒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尤其是一種用于建筑物墻體新型填充材料的填充墻框架保溫外墻砌塊。它包括有砌塊,所述的外墻砌塊是一個四等邊的切角菱形砌塊,所述的外墻砌塊的上表面左右斜面上設有凹槽,凹槽的兩邊為寬度不同的凹槽框,分別為凹槽內框和凹槽外框。在凹槽的底面上開有一個以上的砌筑加強槽,所述的外墻砌塊表立面上豎向開有抹灰加強槽和多個粘灰小溝槽。本實用新型可用通常的砌筑及抹灰工藝做法,來實現一個輕質框架結構的保溫填充墻外墻墻體,比目前的多種輕體砌塊施工簡單、經濟堅固;因采用了聚苯乙烯材料,墻體中空、輕便,與填充墻框架保溫普通砌塊相比可起到更好的保溫作用,再加上在普通砌塊上做的一些結構上的調整,因此可以直接作為外墻用砌塊。
文檔編號E04C1/00GK201011024SQ200720005398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6日
發明者杜朝鎖 申請人:杜朝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