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現場施工輔助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 支撐工具。
技術背景
建筑施工現澆板,一iK用預制梁或者現場澆灌的梁板,而采用現場澆注梁板 時,則要使用林立的垂直支撐,使用大量的支撐桿既是一種浪費,也給施工現場的 通行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現場的工作人員在林立的支撐桿之間穿行,也平添了諸多 的危險。尤其現澆板的水泥凝固期最短要兩周,長的要一個多月,占用大量模板和
支撐,施工不能交xa行,使纟 體工程不能盡快竣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大規模現澆底模 便拆裝支撐工具,形成現澆板施工過程中的穩定支撐,省掉了大量的垂直支撐桿和 現澆板底模,既可以減少施工現場的大量勞作,又可以較好地凈化施工現場的環境, 節約原材料,方便生產,有利安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涉及有半梁、連接板、門 形連接架、連接螺栓、墊±央組成。所說的半梁是本實用新型所說的大規模現澆底模 便拆裝支撐工具的基本組成單元,由上弦梁、下弦梁、豎梁和腹梁組成。所說的下 弦梁的長度大于上弦梁的長度,在半梁一端下弦梁的下面設置有墊塊。上弦梁與下 弦梁之間設置有豎梁和余4梁。半梁的另一端設置有豎置的連接板,連接板上設置有 螺孔。所說的半梁呈對應設置,兩個半梁之間設置有門形連接架,與半梁上的連接 板以螺,接,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使用本實 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時,將兩個半梁通過門形連接架連接 在一起,置于承重墻圈梁的下面,在對應的另一面承重墻上對應設置有相同的大規 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將兩個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之間以鋼管和 剪刀撐連接,以達到穩定固定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
撐工具一般應用于房間開間大于3.8米時,所以在使用時可以在門形連接架中間加
撐鋼管立柱。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結構簡單,使用拆裝方便, 安全可靠,省時省力,節約大量原材料。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的結構示意圖。1 一
上弦梁2—門形連接架3—豎梁4一斜梁5—墊塊6—下弦梁7—鋼 管立柱8—連接板具體實施方式
現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
支撐工具,涉及有半梁、連接板8、門形連接架2、連接螺栓和墊塊5組成,具體 說涉及有上弦梁l、門形連接架2、豎梁3、斜梁4、墊塊5、下弦梁6、鋼管立柱7 和連接板8組成,所說的半梁是本實用新型所說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 的基本組成單元,由上弦梁l、下弦梁6、豎梁3和腹梁組成。所說的下弦梁6的 長度大于上弦梁1的長度,在半梁一端下弦梁6的下面設置有墊塊5。上弦梁1與 下弦梁6之間設置有豎梁3和斜梁4。半梁的另一端設置有豎置的連接板8,連接 板8上設置有螺 L。所說的半梁呈對應設置,兩個半梁之間設置有門形連接架2, 與半梁上的連接板8以螺,接,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 撐工具。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時,將兩個半梁通 過門形連接架2連接在一起,置于承重墻圈梁的下面,在對應的另一面承重墻上對 應設置有相同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將兩個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 撐工具之間以鋼管和剪刀撐連接,以達到穩定固定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 豐彭見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一般應用于房間開間大于3.8米時,所以在使用時可以 在門形連接架2中間加撐鋼管立柱。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t勢見澆底模便拆裝支撐 工具結構簡單,使用拆裝方便,安全可靠,省時省力,節約大量原材料。
權利要求1、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下弦梁(6)的長度大于上弦梁(1)的長度,在半梁一端下弦梁(6)的下面設置有墊塊(5),上弦梁(1)與下弦梁(6)之下設置有豎梁(3)和斜梁(4),半梁的另一端設置有豎置的連接板(8),連接板(8)上設置有螺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兩個 半梁之間設置有門形連接架(2),與半梁上的連接板(8)以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涉及有上弦梁、下弦梁、豎梁、斜梁、墊塊、連接板、門形連接架和鋼管立柱組成,半梁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組成單元。下弦梁的長度大于上弦梁的長度,在半梁一端下弦梁的下面設置有墊塊。上弦梁與下弦梁之下設置有豎梁和斜梁。半梁的另一端設置有豎置的連接板,連接板上設置有螺孔,兩個半梁之間設置有門形連接架,與半梁上的連接板以螺栓連接,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本實用新型一般應用于房間開間大于3.8米時,所以在使用時可以在門形連接架中間加撐鋼管立柱。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規模現澆底模便拆裝支撐工具結構簡單,使用拆裝方便,安全可靠,省時省力,節約大量原材料。
文檔編號E04G11/00GK201011129SQ200720019129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7日
發明者于延偉, 于文娜, 于浩洋, 于繼洪 申請人:于繼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