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靜音地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板輔料,確切地說是鋪設在地板下面的地墊。
技術背景目前,地板輔料在地板鋪裝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輔料選擇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地板的鋪裝效果和使用壽命,地墊是地板與地面之間的隔層,主要起到防潮、找平、隔音及加強腳感的作用,并能延長地板壽命。但現有地墊多由單一的泡沬塑料制成,地墊回旋余地大,容易造成地板開裂,且腳感不適,靜音效果差。此外,由于地板中通常以脲醛樹脂作為粘合劑,在高濕高溫下,會慢慢釋放出甲醛,嚴重損害人體健康,而單一的泡沬塑料地墊不具有消除甲醛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新型靜音地墊。該地墊不僅靜音效果好,而且具有消除甲醛等有害氣體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釆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靜音地墊,該地墊為三層結構,由上下兩層及中間的纖維夾 層組成,其中纖維夾層中均勻地分布有活性炭。 所述地墊的上下兩層為聚乙烯發泡棉層。 所述地墊的上下兩層為泡沬塑料層。 所述地墊的上下兩層為塑膠層。所述地墊的上下兩層為紙層。所述地墊的上下兩層及纖維夾層的厚度分別在O. 5 ~ 1. Omm。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隔音、保溫作用,踩踏地板有輕微的柔感,舒適自然、鋪裝便捷、可以防止變形、蟲蛀等問題,且不會對建筑結構造成破壞,纖維夾層中的活性炭可以高效吸附地板揮發出來的甲醛、苯及同系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氨、氡、甲烷等多種有毒有害氣體,以及煙霧、異味等,能有效持久凈化室內空氣,消除污染,維護人體健康,可廣泛適用于強化復合地板、實木多層地板、實木免刨地板等各種地板的鋪裝。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層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一一上層聚乙烯發泡棉2— 一下層聚乙烯發泡棉3— 一纖維夾層如圖l、 2所示,該靜音地墊為三層結構,由上層聚乙烯發泡棉l、下層 聚乙烯發泡棉2及中間的纖維夾層3組成,纖維夾層3中均勻地分布有活性 炭,上層聚乙烯發泡棉l、下層聚乙烯發泡棉2及中間的纖維夾層3的厚度分 別在O. 5 ~ 1. O隱之間,這樣的厚度可防止地墊回旋余地過大而造成地板開 裂,不僅腳感舒適、抗濕防潮,且保溫隔音、抗壓緩沖,纖維夾層3中的活性炭分子與被吸附物質的分子碰撞而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定向、分層吸 附的目的,活性炭的微孔可以把有毒有害氣體吸附到其內部,沉淀或降解, 不會釋放出來,適用于家庭裝修、寫字樓、公共場所、實木地板鋪裝配套 等。由于聚乙烯發泡棉是非交聯閉孔結構(又稱EPE珍珠棉),由低密度聚 乙烯脂經物理發泡產生無數的獨立氣泡構成,克服了普通發泡膠易碎、變 形、回復性差的缺點。具有隔水防潮、防震、隔音、保溫、可塑性能佳、 韌性強、循環再造、環保、抗撞力強等諸多優點,亦具有很好的抗化學性 能,柔韌、質輕,富有彈性,能通過彎曲來吸收和分散外來的撞擊力,達 到緩沖的效果,而活性炭是一種多孔的含碳物質,其發達的空隙結構使它 具有很大的表面積,所以很容易與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充分接觸,活性 炭孔周圍強大的吸附力場會立即將有毒氣體分子吸入孔內,所以活性炭具 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其最大的好處就是絕對的安全、可靠、有用,無污染、 無毒副作用,綠色環保,不向外散發氣味,而且物美價廉,經濟實惠,使 用方便。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 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例如地墊的上下兩層為塑膠層或紙層等等。 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 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靜音地墊,其特征在于,該地墊為三層結構,由上下兩層及中間的纖維夾層組成,其中纖維夾層中均勻地分布有活性炭。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靜音地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墊的上 下兩層為聚乙烯發泡棉層。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靜音地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墊的上 下兩層為泡沬塑料層。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靜音地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墊的上 下兩層為塑膠層。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靜音地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墊的上 下兩層為紙層。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靜音地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墊的上 下兩層及纖維夾層的厚度分別在0. 5 ~ 1. O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靜音地墊,由上下兩層及中間的纖維夾層組成,纖維夾層中散布有活性炭,各層的厚度分別在0.5~1.0mm。該地墊具有良好的隔音、保溫作用,舒適自然、鋪裝便捷、可以防止變形、蟲蛀等問題,纖維夾層中的活性炭可以高效吸附地板揮發出來的甲醛、苯等多種有毒有害氣體,能有效持久凈化室內空氣,消除污染,維護人體健康,可廣泛適用于強化復合地板、實木多層地板、實木免刨地板等各種地板的鋪裝。
文檔編號E04F15/20GK201162330SQ20072030946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6日
發明者張明強 申請人:張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