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砌塊,尤其是一種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 塊,主要應用于自保溫節能建筑中的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構 件的外圍護墻體,也可用于一般內墻衛生間、廚房間等潮濕部位的墻 體。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市場上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種類繁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 有一種砂加氣混凝土砌塊(或者其它墻體材料)作為單一的建筑墻體 材料是能夠達到防水抗滲要求的。砂加氣混凝土砌塊(或者其它墻體 材料)在成墻后本身是不防水、不抗滲的,主要是靠涂刷防水材料來 達到建筑防水抗滲要求的。隨著我國建筑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大部 分節能建筑由于外墻本身不能達到建筑節能的要求,主要是采用在建
筑外墻上粘貼有機保溫材料,如EPS、 XPS等;或噴涂聚氨酯硬泡、 粉刷保溫砂漿等來達到建筑節能要求的。而有機保溫材料的防火、抗 沖擊、釘掛、飾面處理、抗老化等性能較差,本身不具有防水功能, 還要靠防水材料來達到防水抗滲要求的。這些缺陷是傳統建筑節能保 溫產品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本發明的申請人旨在提供一種砂加氣抗滲砌塊, 徹底改變以往外墻的施工狀況,給我國的建筑市場里帶來了新鮮活 力。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針對現有砂加氣混凝 土砌塊,或者其它墻體材料本身不能達到建筑防水抗滲要求的不足, 提供一種自身具有防滲功能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砂加氣混凝 土抗滲砌塊,包括以磨細石英砂、水泥、石灰、石膏為主要基材,以 鋁粉為發泡劑,其中,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包括憎水性防水 劑,其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計為總量的0. 02 0. 4%。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的憎水性防水劑為有機硅氧烷,主要 成分為甲氧基及乙氧基硅氧垸,分子量為3000 4000。在本發明的產 品內增加了憎水基團使產品本身成為憎水性的物質,有機硅氧烷的分 子式是-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由于普通的砂加氣混凝土砌塊,或者其它墻體材料本身是不能達 到建筑防水抗滲要求的,因此,建筑外墻完成后,往往再要涂刷各種 防水材料,以達到外墻墻體防水抗滲的要求。這種做法,即浪費材料, 又浪費人工,使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而本發明的抗滲砌塊材料本身具有抗滲效果,不需要再外加其它 抗滲材料就能達到抗滲效果。在達到外墻防水抗滲,滿足了節能要求 的同時,又解決了建筑物的防火、抗沖擊、釘掛、飾面處理、抗老化 等傳統建筑節能保溫產品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建筑節能的煩瑣工作與傳統建筑簡單的施工合而為一,大大加快了建筑工程的進度。在加快 施工進度的同時,抗滲砌塊還可以做清水墻面。清水墻面在現代建筑 中已很少見,原因是傳統建筑材料無法達到設計要求。抗滲砌塊的發 明,極大的豐富了設計師的想象能力。使我國的建筑設計有了更多的 選擇。使用抗滲砌塊,既節約材料,節約人工,而且使用成本低,大 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發明的原理是-砂加氣混凝土在稠化硬化后,在氣孔壁內存在較多的毛細管和空 隙,水分會通過毛細管和空隙滲透入坯體內部。通過使用內添型防水 劑使產品本身和氣泡壁增加了憎水基團,添加內添型防水劑使產品氣 泡壁與水接觸面形成一層氣泡膜,減少氣孔壁空隙和毛細管的滲水, 使加氣混凝土氣孔壁的憎水性提高,從而提高其抗滲性能。按防水劑的防水機理可分為(1)減滲類防水劑(2)憎水性防水 劑(3)復配型防水劑。根據加氣混凝土本身的特性,本發明主要選用憎水性防水劑。減 滲類防水劑主要應用在常溫養護下的制品,并且該類防水劑多為無機 類化學品,耐堿耐高溫性達不到加氣混凝土的生產工藝要求。而選用 的憎水性防水劑多為有機高分子類化學品,耐堿耐高溫的特性符合加 氣混凝土生產工藝的要求。它們主要作用是使制品本身、毛細管壁和 空隙由親水表面變為憎水表面,從而減少毛細作用引起的滲水,提高 抗滲性。這類防水劑的機理是在水泥漿體中,分子中的烴氧基水解成 羥基,然后與水泥顆粒表面的烴基反應形成化學鍵,從而使加氣混凝 土中的毛細管和空隙成為憎水表面。通過本次試驗發現添加這類抗滲外加劑,在水泥漿體中,外加劑 分子中的烴氧基水解成羥基,然后與水泥顆粒表面的烴基反應形成的化學鍵,經過高溫蒸壓養護后并未受到破壞,并且在堿性環境下,其 抑制吸水的能力并沒有下降的現象,由于水合反應的進行和加氣混凝 土氣孔和氣孔壁的形成,防水劑使氣孔壁和毛細管壁由親水變為憎水 表面,從而減少了水份從氣孔滲透和毛細作用引起的滲水,使加氣混 凝土水化產物自身的防水性得到提高。在吸水實驗中可以明顯的看出 摻加外加劑的產品樣塊與水接觸表面形成了 一層氣泡保護膜,這一層 保護膜的破壞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加氣混凝土本身的特性, 制品內部是由無數的氣孔及氣孔壁組成,這就等于水份要完全滲透至 中心位置需要破壞無數層的保護膜才能到達中心位置。通過吸水量的對比試驗,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摻加外加劑后產品 的抗滲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抗滲性能隨著抗滲外加劑的添加量增 加而增加,而且生產穩定性和產品材性未受影響,對產品強度還有改 善作用。添加抗滲外加劑后還能延緩加氣混凝土鹽析的產生,從而能 延長加氣混凝土的風化時間,提高加氣混凝土產品的使用質量。各組分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下述配方磨細石英砂 45. 0 50. 0% 循環砂漿 17. 0 20. 0%水泥 20. 0 22. 0%石灰 10. 0 13. 0%2. 0 4. 0% 鋁粉 0. 07 0. 08%憎水性防水劑0. 02 0. 40% 。 具體的磨細石英砂的用量可以為45, 46, 47, 48, 49或50%; 循環砂漿的用量可以為17, 18, 19或20%;水泥的用量可以為20, 20.5, 21, 21.5, 22%; 石灰的用量可以為10, 11, 12, 13%; 石膏的用量可以為2, 2.5, 3, 3.5, 4%; 鋁粉的用量可以為0.07, 0.072, 0.0745, 0. 078或0.08%; 憎水性防水劑的用量可以為0. 02, 0. 04, 0. 08, 0. 15, 0. 25, 0. 30, 0. 35或0. 4%。一種針對上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的制備方法,其中,按配 方將各組分經混合配料、攪拌、靜停、切割、在高溫1S0 20(TC, 高壓10 12個標準大氣壓下養護10 12小時制成細密多孔狀輕質砂 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將在切割過程中切下的混合料作為循環砂 漿,循環使用,再按配方與其他組分進行混合,制成混合料。循環使 用循環砂漿,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使用率。本發明的效果是本發明的抗滲砌塊在砌塊配料中增加了一定比例的抗滲材料,從 而生產出其材料本身具有抗滲效果的砌塊,砌塊材料作為外墻單一建 筑墻體材料在成墻后,本身具有抗滲效果,不需要靠防水材料來達到 建筑防水抗滲要求的一種新型墻體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各組分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下述配方磨細石英砂 46% 循環砂漿 18% 水泥 21.52%石灰 11%石膏 3%鋁粉 0.08%憎水性防水劑 0.4%。 制備方法為,按配方將各組分經混合配料、攪拌、靜停(包括 發氣和水化過程,約2.5 3.5小時)、切割(包括模具翻轉、六面切 割工藝,具體的,在切割時用鋼絲繩和刀具對胚體進行六面切割,產 品的槽口和外形可以同時成形,使外形尺寸更精確,制品表面也不會 產生油污)、在高溫180 200°C,高壓10 12個標準大氣壓下養護 10 12小時制成細密多孔狀輕質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進一步, 將在切割過程中切下的混合料作為循環砂漿,循環使用,再按配方與 其他組分進行混合,制成混合料。
權利要求
1、一種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包括以磨細石英砂、水泥、石灰、石膏為主要基材,以鋁粉為發泡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包括憎水性防水劑,其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計為總量的0.02~0.40%。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憎水性防水劑為有機硅氧烷,分子量為3000 4000。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其特征在于 各組分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下述配方磨細石英砂 45. 0 50. 0%循環砂漿 17. 0 20. 0%水泥 20. 0 22. 0%石灰 10. 0 13. 0%石膏 2.0 4.0%鋁粉 0. 07 0. 08%憎水性防水劑0. 02 0. 40% ,其中,所述的循環砂漿為各組分混合成的混合料。
4、 一種針對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的制 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方將各組分混合成混合料、攪拌、靜停、 切割、在高溫180 200°C,高壓10 12個標準大氣壓下養護10 12 小時制成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的制備方法,其特 征在于將在切割過程中切下的混合料作為循環砂漿,循環使用,再 按配方與其他組分進行混合,制成混合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包括以磨細石英砂、水泥、石灰、石膏為主要基材,以鋁粉為發泡劑,其中,所述的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包括憎水性防水劑,其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計為總量的0.02~0.40%。制備方法為按配方將各組分混合成混合料、攪拌、靜停、切割、在高溫180~200℃,高壓10~12個標準大氣壓下養護10~12小時制成砂加氣混凝土抗滲砌塊。優點是本發明的抗滲砌塊在砌塊配料中增加了一定比例的抗滲材料,從而生產出其材料本身具有抗滲效果的砌塊,砌塊材料作為外墻單一建筑墻體材料在成墻后,本身具有抗滲效果,不需要靠防水材料來達到建筑防水抗滲要求的一種新型墻體材料。
文檔編號C04B28/00GK101323513SQ20081004117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30日
發明者峰 高 申請人:上海伊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