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方法,尤指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在高層建筑中,通常會設置一層轉換層,用來承載上方增加的載 荷。該轉換層的框支梁由于要承受上部荷載,往往要具有相對較大的 截面尺寸和自重,因此其模板支撐的設計和施工是整個框支梁施工的 重點之一。目前施工單位對不同截面寬度的框支梁模板支撐施工方法通常為1、 如圖1所示,當框支梁1截面高但寬度不大(與下一層框架 2梁接近)時, 一般通過豎向支撐(若千立桿3)由幾層樓板4及梁 共同承力來滿足要求。2、 如圖2所示,當框支梁1'截面高且寬度較大(一般指寬度 是下層框架梁2的兩倍以上)時,也是采用豎向支撐桿傳力系統,豎 向立桿3將力傳至承載力相對較低的結構板上,需多層支撐才能滿足 受力要求。3、 如圖3所示,目前其它施工單位在解決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 中大尺寸大自重的框支梁時,還是采用上述豎向支撐才莫板進行施工的 方法,只是而當框支梁l"的截面尺寸是下層框架梁2的數倍時,框 支梁1"下方的立桿3及下幾層的立桿3要增加支撐密度,以滿足支 撐要求。綜觀上述施工方法,所述的框支梁i、 r、 i"在施工時,無論 其寬度如何,模板都是通過豎直的立桿3支撐,由于框支梁所要承受的載荷較大,其寬度均會比下層的框架梁2寬,因此總會有部分甚至 大部分立桿3支于樓板4上,但由于樓板4承載力一般遠小于所要承 受的荷載,要采用逐層向下支撐的方法由多層結構層分擔卸荷才能滿 足受力要求,即使梁板(粱和樓板)強度達到要求也不能拆除,所述 需要占用較多的周轉材料,且占用時間較長,經濟效益差。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其只需單層即可承栽較寬截面梁的才莫板,從 而大大減少輔助周轉用料,降低費用、縮短工期。為達成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寬截面梁才莫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該方法采用"V"形模板 支撐,通過斜向立桿將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載有組織地傳至下一 層結構,由對應位置的下層框架梁獨立承擔。而當下層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時,不足部分通過預先加大框架梁 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措施補足。所述框支梁下方支撐的各斜向立桿中,中間的一根為垂直設置, 并以該垂直立桿為中線對稱設置。一種寬截面梁才莫4反支撐系統施工工藝,其流程為下層結構受力 驗算—模板支撐設計及驗算—下一層框架梁施工框支梁 "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框支梁鋼筋施工—砼施工、監測—養 護模板及支撐拆除。所述下一層框架梁施工這一步驟中,該框架梁砼澆筑前,按支撐 斜向立桿的間距預埋有防滑短鋼筋,該防滑短鋼筋在預埋時應與斜向 立桿的傾斜角度一致;相對的,在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這 一步驟中,搭設斜向立桿時,其底部應套入預埋的防滑短鋼筋中。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發明采用"V"形才莫板支撐,利用斜向 支撐傳力,將框支梁的自重及施工荷載僅由一層框架梁來承擔,而不 需搭搞多層支撐,充分發揮框架梁的承載潛力,必要時只需對框支梁 下方的框架梁進行適當加強即可滿足受力要求,不需占用大量的周轉 材料,所增加的模板、鋼筋、混凝土和其它輔助材料用量不多,相對 于傳統要搭設多層支撐來說,用料大大減少,因此費用相對降低,經 濟效益較顯著,同時為其它工序施工創造了條件,從總體上看縮短了 工期。
圖l是傳統框支梁截面高但寬度不大時,施工方式示意圖; 圖2是傳統框支梁截面高且寬度較大時,施工方式示意圖; 圖3是傳統框支梁截面尺寸是下層框架梁數倍時,施工方式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支撐施工方法的橫向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支撐施工方法的縱向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施工工藝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V"形支撐系統大樣圖; 圖8是圖7斜向立桿底部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V"形支撐系統縱向大樣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涉及的是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自重較大、與下層框 架梁截面寬度之比在兩倍以上,且與下層框架梁位置對應的框支梁模 4反支撐系統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為1. 采用"V"形模板支撐,通過斜向立桿將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 工荷載有組織地傳至下一層結構,由對應位置的下層框架梁獨立承 擔,以充分發揮框架梁的承截潛力。2. 而當下層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時,不足部分可通過預先加大 框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等措施補足,以滿足承截受力要求。具體如圖4、 5所示,在高層建筑的轉換層A中需要設置大尺寸、 大自重的框支梁l,根據設計要求,該框支梁1可貫穿所述轉換層A 而穿于下層結構層B中,也可均位于轉換層A中,且該框支梁1下 方正對下層結構層B中的框架梁2。在進行轉換層A的才莫^1支撐施工 時,以若干豎直的立桿3支于所述轉換層A與其下層結構層B的樓 板4之間,用以支撐轉換層A的樓板,并以若千水平橫桿5輔助支 撐,立桿3與橫桿5之間則設有扣件6;而所述框支梁1的下方則放 射狀的支撐有若干斜向立桿3',從而形成"V"形支撐,且各斜向立 桿3'的頂部支于該框支梁1的下方,其底部則支于下層框架梁2的 上方,各斜向立軒3'與水平4黃桿5之間也設有扣件6。需要指出的 是,除緊鄰所述轉換層A的下層結構層B以外,再下幾層結構層B 均不再需要任何支撐。如圖6所示,本發明所述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工藝流程為下層結構受力驗算~>模板支撐設計及驗算—下一層框架梁 施工—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框支梁鋼筋施工—砼 施工、監測—養護—模板及支撐拆除。具體過程如下一、下層結構受力驗算,主要為下一層框架梁2的承載力驗算 1、分析框支梁的特點及下一層框架梁板結構特點,計算框支梁 荷載,框支梁荷載按下式計算q= Y命+ Y 2q2 式中q —荷載設計值;qi—施工恒荷載標準值,包括模板、鋼筋、砼自重等; q2—施工活荷載標準值,包括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 Yi—恒栽分項系數;2、驗算框架梁承載力按照框支梁的施工荷載和其自重由下一層框架梁獨立承擔的條 件,計算框架梁的正截面、斜截面和抗沖切承載能力,并計算為滿足 承力要求而需要增加的截面寬度和配筋(注變更后的框架梁仍然要 發揮原有設計功能,將隨結構保留,為不影響建筑空間高度,變更截 面時盡量不增加梁的高度),變更后的框架梁,需進行裂縫控制和撓 度驗算。二、模板支撐系統設計及驗算1、 支撐系統設計1) 根據框支梁模板線荷載,結合支撐架體搭設高度和水平橫桿 數量,大致計算出每根立桿承載能力,從而初步確定每排立桿數量、 柱距、及"V"形支撐縱向排距。2) "V"形支撐系統中,中間和兩側設垂直立桿,兩側垂直立桿 應設于梁底模以外,以避免框支梁荷載直接通過兩側的垂直立桿向下 傳遞。3) 所有"V"形斜向立桿的底部應全部立在下層框架梁上,并 以梁中間垂直立桿為中線對稱設置,每根斜向立桿底部間距應能滿足 捆綁扣件的空間要求,如框架梁的寬度不足以排列斜桿時,應通過設計變更適當加寬梁截面以滿足要求。2、 支撐系統-驗算1 )立桿的穩定性驗算 "V"形支撐最外側斜向立桿傾角最大,受軸心壓力和附加彎矩 作用,為最不利桿件,其穩定性計算式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i 一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A —立桿凈截面面積;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Mw —作用于斜向立桿上的彎矩;(J —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N/mm2);[f] 一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2)斜向立桿與水平橫桿節點扣件抗滑移驗算:R《Rc式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 R —水平橫桿拉力。三、 下一層框架梁施工1、 需要加大框架梁截面的,應按力口大后的截面尺寸進行支模, 需要增加配筋的,應與原設計鋼筋一起綁扎施工,并嚴格驗收。2、 框架梁砼澆筑前,按支撐斜向立桿3'的間距預埋防滑短鋼 筋7,如圖7、 8所示,該防滑短鋼筋7在預埋時應與斜向立桿3'的 傾斜角度一致。3、 框架梁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可拆除梁底支撐及模 板,使其符合受力計算模型,其余板模及支撐不得拆除,并按相關規 范規定保留至達到規定的砼拆除強度時。四、 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V"形支撐搭設(如圖7)1、 根據支撐系統搭設大樣圖,依次架設兩側和中間的垂直立桿 3,橫向的水平橫桿5及掃地桿(即靠近地面的橫桿)。2、 架設縱向的水平橫桿5及掃地桿。3、 搭設斜向立桿3',該斜向立桿3'的傾角應與搭設圖中要求 一致,其底部應套入預埋的防滑短鋼筋7中,并墊上墊片8,斜向立 桿3'與橫桿5逐個用十字旋轉扣件6鎖緊。4、 在支撐兩側,沿縱向連續設置剪刀撐9 (如圖9所示),該剪 刀撐9與地面成60度角,跨躍立桿數不多于5根。5、 支撐系統搭設完畢后,沿垂直于最上方的4黃桿5的方向鋪設 木方IO,然后鋪梁底才莫ll,梁底模ll可以采用雙層膠合板。五、 框支梁鋼筋施工,砼施工、監測,養護 框支梁混凝土澆筑時,應從梁橫截面中間向兩側對稱澆筑,使支撐均衡受力,避免架體失穩。同時應有專人負責架體的監測和巡視, 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停止澆筑,并采取緊急措施,待查清原因清除隱患 后方可繼續施工。六、 模板及支撐拆除在框支梁砼強度達到100%設計強度后,經監理單位批準后拆除 模板支撐系統。模板拆除完畢后,割除預埋的防滑短鋼筋7。
權利要求
1、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采用“V”形模板支撐,通過斜向立桿將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載有組織地傳至下一層結構,由對應位置的下層框架梁獨立承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而當下層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時,不足部分通過預先加大框 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措施補足。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支梁下方支撐的各斜向立桿中,中間的一^^艮為垂 直設置,并以該垂直立桿為中線對稱設置。
4、 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該施工工 藝流程為下層結構受力驗算~>模板支撐設計及驗算—下一層框 架梁施工—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框支梁鋼筋施 工—砼施工、監測養護模板及支撐拆除。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工藝,其特 征在于所述下一層框架梁施工這一步驟中,該框架梁砼澆筑前,按 支撐斜向立桿的間距預埋有防滑短鋼筋,該防滑短鋼筋在預埋時應與 斜向立桿的傾斜角度一致;相對的,在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 工這一步驟中,搭設斜向立桿時,其底部應套入預埋的防滑短鋼筋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該方法采用“V”形模板支撐,通過斜向立桿將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載有組織地傳至下一層結構,由對應位置的下層框架梁獨立承擔。而當下層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時,不足部分通過預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增加配筋措施補足。這種“V”形的斜向支撐傳力,將框支梁的自重及施工荷載僅由一層框架梁來承擔,而不需搭搞多層支撐,充分發揮框架梁的承載潛力,不需占用大量的周轉材料,所增加的模板、鋼筋、混凝土和其它輔助材料用量不多,費用相對降低,經濟效益較顯著,同時為其它工序施工創造了條件,從總體上看縮短了工期。
文檔編號E04G25/00GK101250946SQ200810070638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13日
發明者林海洋 申請人:福建省九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