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泥沙攪拌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機,尤其是泥沙攪拌機。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吹沙"的方式造地或造路,這樣不僅保護環境,還可以就地取材, 降低造地或筑路成本,工人們把管道延伸到海底,然后把深海的沙吸取出來'吹 沙造地,。所謂吹沙造陸,是填海造陸的一種方法,就是海船把海里的泥沙挖出 來以后,然后再'吹,到淺灘上造陸地,吹沙就是在取沙區用絞吸式挖沙船吹絞海 底沙子,使沙子飄浮,然后把沙水源源不斷地吸入輸沙管,輸沙管的另一頭在 填沙區。在輸沙管的中間位置設置幾臺加壓泵,通過加壓使沙水快速向填沙區 流動,到達填沙區后,沙水從管中流出,沙子沉落下來,海水流走,這樣就能 造出大片地,為堅固地面,需要將從海底吹上來的沙子及淤泥進行固化,傳統 的攪拌機效率太低,特發明創造泥沙攪拌機,具備挖取功能,挖取的泥沙從料 斗內均勻下落的過程中與噴射的水泥漿或固化劑攪拌均勻,固化,效率高、成 本低、重量小、功耗小并且結構簡單、維修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低耗的泥沙攪拌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泥沙攪拌機,包括料斗,所述的料斗由
上、下、左、右側面和底面相鄰邊緣相互連接構成,所述底面設置有漏空網眼; 還包括設置在左和/或右側面底部的噴管,所述的噴管位于料斗內側并且與漏空 網眼相應位置分別向內設置有噴孔,所述的噴管近上側面端連接壓力裝置。
其中,所述的料斗下側面至少與底面相連的部分設置有漏空網眼。特別是,所述的噴管為多根,分別沿料斗左和/或右兩側面從邊緣向中心排 列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的噴孔為多個,分別間隔設置在噴管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料斗縱截面為u型。
其中,所述的壓力裝置輸出端壓力至少為4兆帕。
上述的結構,料斗從填沙區挖起淤泥或泥沙,由于底面設置的漏空網眼, 所以淤泥或泥沙從料斗內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在此同時,設置在料斗左和/或右 側面的噴管連接壓力裝置,噴管內的水泥漿或固化劑沿與淤泥或泥沙下落方向 大致垂直方向從噴孔內噴出,與淤泥或泥沙混合攪拌,效率高、功耗小、并且 結構簡單,成本低、重量是普通攪拌機的1/5、故障率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泥沙攪拌機,包括料斗l,所述的料斗l 由上、下、左、右側面和底面相鄰邊緣相互連接構成,所述底面設置有漏空網 眼12(本文所述的漏空網眼是指排列設置在料斗底面的多個孔,單位面積上孔的 數量盡及排列位置關系可能滿足淤泥或泥沙在常溫常壓狀態在自重作用下從孔 內均勻下落,孔的形狀大小以依需要設置);還包括設置在左和/或右側面底部 的噴管2,所述的噴管2位于料斗內側并且與漏空網眼12相應位置分別向內設 置有噴孔21,所述的噴管2近上側面端連接壓力裝置。
上述結構的泥沙攪拌機,料斗從填沙區挖起淤泥或泥沙,由于底面設置的 漏空網眼,所以淤泥或泥沙從料斗內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在此同時,設置在料斗左和/或右側面的噴管連接壓力裝置,噴管內的水泥漿或固化劑沿與淤泥或泥 沙下落方向大致垂直方向從噴孔內噴出,與淤泥或泥沙混合攪拌,所以攪拌均
勻且效率高,并且重量是普通攪拌機的1/5,普通攪拌機的重量一般在3噸,而 本實用新型的泥沙攪拌機重量則可以控制在幾百公斤,功耗較小、成本低,并 且結構簡單,故障率低,便于維修。
其中,所述的料斗下側面至少與底面相連的部分設置有漏空網眼12。由于 在料斗挖取淤泥或泥沙時下側面首先接觸,所以,下側面接觸淤泥或泥沙的幾 率總是高于上側面,在下側面與底面連接的部分設置漏空網眼,可以增加攪拌 面積和攪拌時間,有效提高攪拌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的噴管2為多根,分別沿料斗左和/或右側面從邊緣向中心 排列設置。保障在淤泥或泥沙從料斗內下落速度過快時也能跟適量配比的水泥 漿或固化劑混合均勻,所述噴管的具體數量根據料斗的容量大小以及淤泥和泥 沙的含水量設置。
特別是,所述的噴孔21為多個,分別間隔設置在噴管2上。噴孔的大小以 及位置設置應當與噴管內的壓力和具體工質相適應使噴出的水泥漿柱或固化劑 柱射向與其相對的側面,或料斗左和/或右側面噴管上的噴孔對應設置或相互間 隔排列設置,間距根據漏空網眼底面或下側面不同位置的淤泥下落速度(即混 合攪拌速度)以及下落量(即混合攪拌量)具體設置, 一般情況下,下落速度 以及下落量越大,需要在相應部位的噴孔數量越多,噴孔間距越小,而下落速 度以及下落量與料斗內部的壓強大小成正比,所以根據具體的工況條件確定料 斗具體的工作狀態確定料斗內部的壓強變化,設置噴孔的間距,以便于混合均勻。
其中,所述的料斗縱截面優選為U型。此形狀料斗的挖掘阻力較小,便于 挖取淤泥。當然也可以為其他形狀。特別是,所述的壓力裝置輸出端壓力至少 為4兆帕。具體壓力應當與料斗的容量大小以及淤泥和泥沙的具體工質有關, 至少應當滿足使從噴管噴出的水泥漿柱或固化劑柱到料斗中心位置。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做任何變化, 凡是利用上述的泥沙攪拌機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落在本實用 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泥沙攪拌機,包括料斗,所述的料斗由上、下、左、右側面和底面相鄰邊緣相互連接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設置有漏空網眼;還包括設置在左和/或右側面底部的噴管,所述的噴管位于料斗內側并且與漏空網眼相應位置分別向內設置有噴孔,所述的噴管近上側面端連接壓力裝置。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下側面至少 與底面相連的部分設置有漏空網眼。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管為多根, 分別沿料斗左和/或右兩側面從邊緣向中心排列設置。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泥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孔為多個,分 別間隔設置在噴管上。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泥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縱截面為U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泥沙攪拌機,為解決現有技術中不適用等問題而發明。包括由上、下、左、右側面和底面相鄰邊緣相互連接構成的料斗,底面設置有漏空網眼;還包括設置在左和/或右側面底部的噴管,噴管位于料斗內側并且與漏空網眼相應位置分別向內設置有噴孔,噴管近上側面端連接壓力裝置。上述的結構,料斗從填沙區挖起淤泥或泥沙,由于底面設置的漏空網眼,所以淤泥或泥沙從料斗內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在此同時,設置在料斗左和/或右側面的噴管連接壓力裝置,噴管內的水泥漿或固化劑沿與淤泥或泥沙下落方向大致垂直方向從噴孔內噴出,與淤泥或泥沙混合攪拌,效率高、功耗小、并且結構簡單,成本低、重量是普通攪拌機的1/5、故障率低。
文檔編號B28C5/38GK201353835SQ20082017809
公開日2009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0日
發明者陳建春 申請人:北京古華建業淤泥固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