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它采用冷彎薄壁c型鋼構件
組成的桁架式樓板,它主要用于輕鋼結構房屋住宅領域。
背景技術:
住宅建筑風格和結構形式千差萬別,就樓板結構體系而言,就有鋼筋混凝土結構、 木結構和鋼結構等幾種主要的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包括現澆樓板和預制樓板兩種, 現澆樓板雖然防水性嚴密,但是施工周期長,造價高,施工繁鎖,還需要場地。預制樓板雖然 比現澆樓板施工周期短,但抗震效果差,防水性弱,而且樓面會不夠平整。木結構樓板正式 名為板柱結構,木結構建筑在我國歷史悠久,由于各種原因,建國后未得到很好的發展,現 代木結構建筑以其獨特的性能,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不可否認地是一些現代木 結構建筑存在有墻體隔聲差和樓板振動大等問題,近來我國對木材也提出了限制使用來加 強對國家環境的保護。因此,開發堅固耐久,建筑迅速,空間布置靈活,易于改建的新型住宅 結構體系,鋼結構則成為住宅建筑和結構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以 及建筑水平的不斷完善,加之國內各類行業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鋼結構房屋在國內的發展 已是大勢所趨。 隨著我國鋼產量的快速增長,新型建材的發展和應用,符合上述要求的鋼結構住 宅體系已逐步發展起來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建筑用冷彎薄 壁桁架式樓板梁。它可以作為傳統住宅結構體系的理想替代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其 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弦桿,下弦桿,端腹桿,中腹桿,相鄰的二個中腹桿之間形成類似等邊三 角結構,中腹桿與下弦桿之間的夾角角為45。至70° ,所述的端腹桿位于上弦桿和下弦桿 的兩端并連接上弦桿和下弦桿,中腹桿位于上弦桿和下弦桿之間并連接上弦桿和下弦桿。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端腹桿或中腹桿與上弦桿或下弦桿的每一翼緣至少用 一顆自攻螺釘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上弦桿,下弦桿,端腹桿和中腹桿均為冷彎薄壁C型鋼 構件,在截面腹板的三等份處有兩個起加勁作用的V型凹槽。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端腹桿和/或中腹桿上有腹板加勁件,所述的腹板加 勁件與端腹桿或中腹桿上至少采用二個自攻螺釘連接。 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采用冷彎薄壁C型鋼構件作為的基礎 構件,其在結構方面有著其它建筑形式所不可比擬的優勢 ①有利于工業化、產業化生產。冷彎薄壁建筑鋼結構房屋住宅體系是由建筑用冷 彎薄壁C型鋼結構預制構件(框架片、網片等)及與之相配套的維護墻板、門、窗、隔斷等組成的,因此滿足了工業化定型生產,現場拼裝的特點。 ②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建筑用冷彎薄壁C型鋼結構框架體系,環境破壞以及污 染少,改建和拆遷容易,材料可回收和再生利用率高。因此,此結構體系達到了綠色建筑的 要求,同時采用其配套技術的輕質材料,更加符合節能建筑的要求。
③提高空間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輕型屋面以及墻體結構,且建筑用冷彎薄壁
C型鋼結構框架體系作為其支撐鋼結構的材料強度高,用料省,體型小,所以自重輕。故以
鋼結構做支撐體系時,可建造開間,進深較大,戶型戶內不設柱的靈活分隔的住宅來滿足建
筑平面功能的要求;同時可以提高住宅的空間利用率,適于住宅豎向德夾層、局部錯層的改
造。而且,所需構件的截面小,在相同建筑面積下的建筑空間利用率增加5_8%。:建筑用冷彎薄壁C型鋼構件,通過桿件間自攻螺釘的連接,可制造各種形狀,因
此,使設計更加靈活先進,它可以根據設計師的意愿來完成其建筑功能以及建筑藝術特性。 ⑤由于建筑用冷彎薄壁C型鋼結構框架體系重量輕,體積小,且鋼結構本身具有
良好的延性,因此其鋼結構住宅的抗震破壞的情況分析來說,此類結構建筑明顯優于磚混
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減少基礎造價。建筑用冷彎薄壁C型鋼結構框架體系的自重較輕,基礎負載也 相應的減少,因此降低了基礎工程的施工難度以及造價。 ⑦施工周期短,提高資金的投資效益,施工現場文明。除基礎施工外,構件全部由 專業工廠標準化生產,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比傳統建筑縮短一半,各部件運抵現場組裝, 施工現場文明現場濕作業少,噪聲粉塵和建筑垃圾也少,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施工作業受 天氣以及季節影響較少(冬季可以在工廠制作鋼構件),并且可以工廠制作與現場安裝平 行進行,甚至一些標準化的住宅體系,可以隨訂貨,隨建造,大大縮短建造周期和資金占用 時間。
0017] ⑧綜合效益指數高。建筑用冷彎薄壁C型鋼結構框架體系住宅直接造價略高于 混凝土結構大約5%左右。但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在房地產企業激烈競爭的今天,它是 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對于提高企業產品品牌,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都有較 大的影響。
圖1為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冷彎薄壁C型鋼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端腹桿或中腹桿與腹板加勁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與樓板連接的截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的系統示意圖。 圖中1.上弦桿,2.下弦桿,3.端腹桿,4.中腹桿,5. V型凹槽,6.腹板加勁件,7.桁 架式樓板梁,8.上層墻架柱,9.下層墻架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情況,但它們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的限定,同時通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照附圖可知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它包括上弦桿l,下弦 桿2,端腹桿3,中腹桿4,相鄰的二個中腹桿4之間形成類似等邊三角結構,中腹桿4與下弦 桿2之間的夾角角為45。至70° ,所述的端腹桿3位于上弦桿1和下弦桿2的兩端并連接 上弦桿1和下弦桿2,中腹桿4位于上弦桿1和下弦桿2之間并連接上弦桿1和下弦桿2。 端腹桿3或中腹桿4與上弦桿1或下弦桿2的每一翼緣至少用一顆自攻螺釘連接(如圖1、 圖2所示)。 上弦桿1,下弦桿2,端腹桿3和中腹桿4均為冷彎薄壁C型鋼構件,在截面腹板的 三等份處有兩個起加勁作用的V型凹槽5 (如圖3所示)。 端腹桿3和/或中腹桿4上有腹板加勁件6,所述的腹板加勁件6與端腹桿3或中 腹桿4至少采用二個自攻螺釘連接(如圖4所示)。冷彎薄壁C型鋼構件壁厚為0. 75mm,梁高一般取300mm-400mm高。 本實用新型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的最小支承長度為40mm,連續桁架式樓
板梁的最小擱置長度為90mm。 桁架式樓板梁之間的支座處及跨中應設置剛性撐桿,剛性撐桿可采用桁架式,剛 性撐桿在支座處的中心間距應不大于2. Om,跨中部位剛性撐桿沿樓蓋梁方向的間距不大于 3. Om,沿垂直于樓面梁方向的間距不大于2. Om(如圖5、圖6所示)。
權利要求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弦桿(1),下弦桿(2),端腹桿(3),中腹桿(4),相鄰的二個中腹桿(4)之間形成類似等邊三角結構,中腹桿(4)與下弦桿(2)之間的夾角角為45°至70°,所述的端腹桿(3)位于上弦桿(1)和下弦桿(2)的兩端并連接上弦桿(1)和下弦桿(2),中腹桿(4)位于上弦桿(1)和下弦桿(2)之間并連接上弦桿(1)和下弦桿(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腹桿(3) 或中腹桿(4)與上弦桿(1)或下弦桿(2)的每一翼緣至少用一顆自攻螺釘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 桿(l),下弦桿(2),端腹桿(3)和中腹桿(4)均為冷彎薄壁C型鋼構件,在截面腹板的三等 份處有兩個起加勁作用的V型凹槽(5)。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腹桿(3) 和/或中腹桿(4)上有腹板加勁件(6),所述的腹板加勁件(6)與端腹桿(3)或中腹桿(4) 至少采用二個自攻螺釘連接。
專利摘要建筑用冷彎薄壁桁架式樓板梁,它包括上弦桿(1),下弦桿(2),端腹桿(3),中腹桿(4),相鄰的二個中腹桿(4)之間形成類似等邊三角結構,中腹桿(4)與下弦桿(2)之間的夾角角為45°至70°,所述的端腹桿(3)位于上弦桿(1)和下弦桿(2)的兩端并連接上弦桿(1)和下弦桿(2),中腹桿(4)位于上弦桿(1)和下弦桿(2)之間并連接上弦桿(1)和下弦桿(2)。它克服了現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木結構的缺點。本實用新型可以作為傳統住宅結構體系的理想替代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文檔編號E04C3/06GK201521058SQ20092022880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3日
發明者李磊 申請人:邁特建筑科技(武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