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吸音板的連接件,特別是一種大型體育場館頂部馬道與
吸音板的連接件。
背景技術:
在大型體育場館內,尤其是比賽大廳,對聲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比賽大廳的建筑聲學條件應以保證足夠語言清晰為主,較短混響時間為設計目標,為體育館使用的電聲系統提供良好的基礎,創造一個相對舒適的聲環境。在比賽大廳內,為了降低整個場館內噪聲,減少建筑物的反射聲,并降低混響時間,需將觀眾席上部的天花及馬道、臨時觀眾席后墻、東西立面及固定座椅側立面等位置施工為吸音面。 馬道布置于比賽大廳頂棚上部,主要用處為在其上部布置整個比賽大廳的消防設施、攝像鏡頭、吊掛轉播用的LED大屏幕及安裝供整個比賽大廳使用的照明設備。為了使比賽大廳室內的吸音效果達到更高的要求,在比賽大廳中盡量更多的增加吸音面積,故將馬道外露面均采用吸音板裝飾。 根據比賽大廳現場條件,特別是游泳比賽場館,由于馬道的位置較高,其施工時整個場館地面、墻面、泳池均在施工,現場不具備搭設腳手架的條件,且搭設滿堂紅腳手架的費用較高。施工人員無法進行頂部馬道吸音板的正常安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一種新的施工方法和連接件來完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要解決大型體育場館施工現場無法搭設腳手架,建筑頂部的馬道吸音板無法安裝的技術問題。[0006]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包括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和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與側面吸音板之間,它的內端由一個側板連接角碼與馬道主體鋼結構固定連接,側板連接角碼在內端的板面上開有長圓孔,外端的板面上連接兩塊間隔直立的固定板,一根橫向螺桿穿過兩固定板,其內端由螺栓固定連接,其外端由一個上卡箍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上連桿卡固連接;側板連接角碼上的長圓孔內穿有一根L形吊桿,其上端由螺栓固定,其下端由下卡箍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下連桿卡固連接; 所述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與底面吸音板之間,其上部有一個與馬道主體鋼結構固定連接的底板連接角碼,底板連接角碼上開有調節孔,一根豎向螺桿上端穿過調節孔由螺栓固定,該豎向螺桿下端由底部卡箍和螺栓與底面吸音板內的底部連桿卡固連接。 上述側板連接角碼可為鍍鋅角鋼、槽鋼或扁鋼板。[0011 ] 上述上連桿、下連桿、底部連桿可為不銹鋼管。 上述側板連接角碼及底板連接角碼與馬道主體鋼結構之間可為焊接。 上述L形吊桿和螺桿可為鍍鋅吊桿或不銹鋼管。 上述上卡箍和下卡箍可開口相對而設。
上述上卡箍、下卡箍和底部卡箍可為n形、n形、或Q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通過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和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將吸音板連接在馬道上。操作人員在馬道施工時可不必搭設腳手架,站在馬道的上部,就可以將巴吸音飾面板安裝成功。本實用新型安裝拆卸簡便,且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省了施工成本,可在大型體育場館的天花吸音板施工中廣泛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19]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0020] 圖2是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0021] 圖3是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馬道主體鋼結構、2_側面吸音板、3_底面吸音板、4_側板連接角碼、5-上連桿、6-下連桿、7-上卡箍、8-下卡箍、9-L形吊桿、10-橫向螺桿、11-固定板、12-底板連接角碼、13-底部連桿、14-豎向螺桿、15-長圓孔、16-底部卡箍、17-調節孔。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
圖1所示,這種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包括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和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側面吸音板2之間由上下兩根連桿相連,底面吸音板之間由至少兩根底部連桿相連。上連桿5、下連桿6、底部連桿可為不銹鋼管。 參見圖2所示,所述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1與側面吸音板2之間,它的內端由一個側板連接角碼4與馬道主體鋼結構1焊接,側板連接角碼4可為鍍鋅角鋼,側板連接角碼4在內端的板面上開有長圓孔15,外端的板面上連接兩塊間隔直立的固定板ll,一根橫向螺桿10穿過兩固定板ll,其內端由螺栓固定連接,其外端由一個上卡箍7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上連桿5卡固連接;側板連接角碼4上的長圓孔15內穿有一根L形吊桿9,其上端由螺栓固定,其下端由下卡箍8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下連桿6卡固連接; 上述L形吊桿9可為鍍鋅吊桿。 上述上卡箍7和下卡箍8的開口相對而設,上卡箍7、下卡箍8可為TI形、n形、或Q形。 參見圖3所示所述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1與底面吸音板3之間,其上部有一個與馬道主體鋼結構1固定連接的底板連接角碼12,底板連接角碼上開有調節孔17, 一根豎向螺桿14上端穿過調節孔由螺栓固定,該豎向螺桿下端由底部卡箍16
和螺栓與底面吸音板內的底部連桿13卡固連接。上述底部卡箍i6可以為n形、n形、或Q形。[0028]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方法參見
圖1所示 施工人員站在馬道的上方,將已經加工成型的組裝好的吸音板用繩索吊起,將吸音板用螺栓安裝在提前焊接在馬道主體鋼結構的角碼上,即可完成安裝。
權利要求一種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包括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和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1)與側面吸音板(2)之間,它的內端由一個側板連接角碼(4)與馬道主體鋼結構(1)固定連接,側板連接角碼(4)在內端的板面上開有長圓孔(15),外端的板面上連接兩塊間隔直立的固定板(11),一根橫向螺桿(10)穿過兩固定板(11),其內端由螺栓固定連接,其外端由一個上卡箍(7)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上連桿(5)卡固連接;側板連接角碼(4)上的長圓孔(15)內穿有一根L形吊桿(9),其上端由螺栓固定,其下端由下卡箍(8)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下連桿(6)卡固連接;所述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1)與底面吸音板(3)之間,其上部有一個與馬道主體鋼結構(1)固定連接的底板連接角碼(12),底板連接角碼上開有調節孔(17),一根豎向螺桿(14)上端穿過調節孔由螺栓固定,該豎向螺桿下端由底部卡箍(16)和螺栓與底面吸音板內的底部連桿(13)卡固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側板連接角碼(4)為鍍鋅角鋼、槽鋼或扁鋼板。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連桿(5)、下連桿(6)、底部連桿為不銹鋼管。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側板連接角碼及底板連接角碼與馬道主體鋼結構之間為焊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L形吊桿(9)和螺桿為鍍鋅吊桿或不銹鋼管。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卡箍(7)和下卡箍(8)的開口相對而設。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卡箍(7)、下卡箍(8)和底部卡箍(16)為n形、n形、或Q形。
專利摘要一種馬道吸音板連接裝置,包括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和馬道底面吸音板連接件,所述馬道側面吸音板連接件連接于馬道主體鋼結構與側面吸音板之間,它的內端由一個側板連接角碼與馬道主體鋼結構固定連接,側板連接角碼在內端的板面上開有長圓孔,外端的板面上連接兩塊間隔直立的固定板,一根橫向螺桿穿過兩固定板,其內端由螺栓固定連接,其外端由一個上卡箍和螺栓與側面吸音板內的上連桿卡固連接。采用本實用新型可使操作人員在馬道施工時可不必搭設腳手架,站在馬道的上部,就可以將吸音飾面板安裝成功。本實用新型安裝拆卸簡便,且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省了施工成本,可在大型體育場館的天花吸音板施工中廣泛應用。
文檔編號E04F13/22GK201517275SQ20092030190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3日
發明者付偉, 宮建峰, 施林鐵, 李鐵, 毛立臣, 王寧, 王紅巖, 陳依平, 陳普澤 申請人:中建一局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