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及通氣口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在混凝土樓板上制作通氣口的模具及通氣口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高科技電子廠房,如液晶面板廠、晶圓廠、記憶體廠…等,因工藝精密度的需求,必須在無塵的環境中方能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其中,在該高科技電子廠房的無塵室中,其樓板一般是采用格子梁系統,在樓板上間隔預留了許多的通氣口,以便循環地對該無塵室內的空氣進行濾凈處理。參見圖10所示,其中一種現有技術的在樓板上制作通氣口的方式是先在模板上排列設置多個格子梁模具80,該格子梁模具80是以工程塑膠射出方式一體成形制作而成, 每一格子梁模具80在一底板81上成形有四個圓管部82,接著在各格子梁模具80的圓管部82間綁設鋼筋后,再在該鋼筋之間澆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即可拆除模板,將該格子梁模具80留置于該混凝土所形成的樓板中,并在各圓管部82形成所需的通氣口。上述工程塑膠材質的格子梁模具80由于體積大、尺寸各異、須有足夠的厚度以避免受混凝土的擠壓而變形、以及鋼筋綁扎作業須在圓管部82之間進行,以致生產設備、成形模具、原料、施工成本…等費用都導致該格子梁模具80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留置于樓板間的格子梁模具80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因為工程塑膠材質所產生的老化及劣化現象還會影響無塵室內空氣的潔凈度。進一步參見圖11所示,有鑒于上述工程塑膠材質的格子梁模具80的缺點,另一種現有技術在樓板上制作通氣口的方式則是先在一模板91上的各預定位置處分別鎖固一底座92,再在該模板91上綁設鋼筋,并在各底座92設置處預留空間、不綁鋼筋;待鋼筋捆綁作業完成后,將若干金屬筒模93分別套設于該底座92上,再于該金屬筒模9 3的頂面設置一蓋板94,以一螺桿95連接該底座92與蓋板94,以防金屬筒模93傾倒,接著便可進行混凝土澆鑄作業;待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螺桿95、蓋板94、模板91與底座92,金屬筒模93則留置于該混凝土樓板中,以于各金屬筒模93間形成所需的通氣口。上述金屬筒模93可用不銹鋼、鍍鋅碳鋼…等作為材料,故可較前述工程塑膠材質的格子梁模具80更為耐用,不會有老化或劣化的問題,而在制作時則可依通氣口尺寸卷制成圓形筒或折彎成方形筒或多邊形筒,不須成形模具且容易量產,具有成本費用低的優點ο然而,一方面由于該工程塑膠材質的格子梁模具80與金屬筒模93均須具有足夠的厚度及強度以避免在澆鑄作業時受混凝土的擠壓而變形,另一方面則因為該固化的混凝土與格子梁模具80及金屬筒模93間存在有接著力,無法在混凝土凝固之后將該格子梁模具80及金屬筒模93任意脫模取出,以致該格子梁模具80與金屬筒模93只能留置于樓板中,如此一來,配合通氣口數量制作多數個格子梁模具80或金屬筒模93不但會使成本高, 制作該格子梁模具80或金屬筒模93也會導致工期長,甚至準備場地存放預備使用的格子梁模具80或金屬筒模93也是一大問題。
故現有技術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模具及該通氣口的施工方法確實有待進一步改良之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及通氣口的施工方法,藉此設計解決現有技術在混凝土樓板上制作通氣口后,會將筒模留置于通氣口中,造成成本高、工期長、須準備庫存場地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包括多個半筒模、多個定位架組、多個楔形間隔塊組、多個楔形迫緊塊組及一蓋板,其中每一半筒模具有二端邊及二側邊,各半筒模的側邊相互間隔設置,該半筒模的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固定腳座;定位架組分別設于兩相鄰的半筒模之間,每一定位架組包含一第一間隔架、一第二間隔架及至少一迫緊架,該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均為一長形架體,且分別具有相互鄰接的一固接板及一隔板,該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的固接板分別固接于二相鄰的半筒模的內壁面上,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的隔板對應并沿該半筒模的側邊設置,該迫緊架為一短架體,且具有相對設置的一固接板與一隔板,迫緊架的固接板固設于該第一間隔架的隔板上,該迫緊架的隔板與該第一間隔架的隔板相間隔且相對應設置,前述第二間隔架的隔板穿設于該第一間隔架的隔板與迫緊架的隔板之間;楔形間隔塊組分別設于該定位架組的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的隔板間,每一楔形間隔塊組包含有一第一間隔塊及一第二間隔塊,該第一間隔塊、第二間隔塊均為一端厚度朝另一端逐漸加厚的楔形塊體,該第一間隔塊是以厚度較厚的一側相對該第二間隔塊厚度較薄的一側的方式設置;楔形迫緊塊組分別設于該第二間隔架與迫緊架的隔板間, 每一楔形迫緊塊組包含有一第一迫緊塊及一第二迫緊塊,該第一迫緊塊、第二迫緊塊均為一端厚度朝另一端逐漸加厚的楔形塊體,該第一迫緊塊以厚度較厚的一側相對該第二迫緊塊厚度較薄的一側的方式設置;蓋板蓋設于該半筒模所組成的中空圓筒的頂端開口處。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進一步包括多根調整螺桿,前述蓋板上進一步間隔貫穿成型有多個調整孔,各調整孔的孔壁上形成有螺紋,該調整螺桿分別貫穿該蓋板的調整孔,該調整螺桿的環壁面上靠近頂端處設有一螺紋部,該調整螺桿的螺紋部與蓋板的調整孔孔壁上的螺紋相結合。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中前述蓋板對應該半筒模內部的一內側面上成型有一凸定位部,該凸定位部上套設有至少一止漏0型環,該止漏0型環可緊貼于各半筒模的內壁面上。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中所述的前述蓋板對應該半筒模內部的一內側面上成型有一凸定位部,該凸定位部上套設有至少一止漏0型環,該止漏0型環可緊貼于各半筒模的內壁面上。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中前述楔形間隔塊組的第二間隔塊的一端朝旁側進一步突伸成型有一凸部,前述楔形迫緊塊組的第二迫緊塊的一側亦朝旁側突伸成型有一凸部。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中前述楔形迫緊塊組的第一迫緊塊固接于該第二間隔架上對應迫緊架處。 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中前述蓋板的外側面上設有至少一把手。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是將上述的可拆式模具設置于一模板上,且包括一鋼筋綁扎步驟、一模具組裝步驟、一模具安裝步驟、一澆鑄步驟及一脫模步驟,其中鋼筋綁扎步驟是在該模板上進行鋼筋的綁扎作業,并預留出該可拆式模具的擺放空間;模具組裝步驟是將各半圓筒經由該定位架組、楔形間隔塊組與楔形迫緊塊組以相互緊迫的方式組合而成中空圓筒;模具安裝步驟是將該由半圓筒所組成的中空圓筒設于鋼筋間所預留的模具擺放空間中,并將該中空圓筒固設于模板上,另在該中空圓筒頂端開口處蓋設蓋板;澆鑄步驟是在該鋼筋與中空圓筒間澆鑄混凝土;脫模步驟是待混凝土凝固之后,先同時取出該蓋板與調整螺桿,并解除該半圓筒與模板間的連結,接著取出該楔形間隔塊組,再利用楔形迫緊塊組使該半筒模可相對該固化的混凝土移動,從而脫模。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中在前述模具安裝步驟中,進一步以調整螺桿貫穿該蓋板的調整孔,使該調整螺桿底端抵頂于該模板上,調整螺桿頂端處的螺紋部則與該蓋板的調整孔孔壁上的螺紋相結合;在澆鑄步驟中,是先在該鋼筋與各中空圓筒間澆鑄混凝土至一預設高度,該預設高度為該中空圓筒的中段處至該中空圓筒頂端之間,再旋轉各調整螺桿以微調該蓋板的高度,將各組模具的蓋板調整至在同一高度平面上, 接著再進一步將該鋼筋與中空圓筒間的混凝土澆鑄至與各蓋板同一高度處,并靜待混凝土凝固。前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中,在前述脫模步驟中,解除該半圓筒與模板間的連結之后,是先將該第二迫緊塊稍微移出該第一迫緊塊與迫緊架之間,降低該定位架組、楔形間隔塊組與楔形迫緊塊組間的迫緊力,以取出該第一、第二間隔塊,接著將該第二迫緊塊再次迫緊于該第一迫緊塊與迫緊架之間,藉該第一迫緊塊、第二迫緊塊間的迫緊力經由該定位架組迫使半筒模向內移動,從而達到脫模的目的。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及通氣口的施工方法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藉由如上所述的設計,除了楔形間隔塊組、楔形迫緊塊組、蓋板及調整螺桿可拆除之外,該半筒模亦可經由脫模而留供下一水泥澆鑄加工區使用,故成本可較筒模留置于通氣口間的方式大幅降低約30%左右,且由于該半筒模可脫模后再繼續使用,故所需制作備用的半筒模數量少,施工工期可大幅短縮,用以庫存半筒模的場地也可大為減少。綜上所述,本發明是利用若干間隔架、迫緊架、楔形間隔塊與楔形迫緊塊來組接半筒模,將該半筒模組合而成中空圓筒后再設于制作樓板通氣口,待樓板制作完成后,只要取出該楔形間隔塊,再利用楔形迫緊塊解除各半筒模間的連結,便可使該半筒模經由脫模而留供下一水泥澆鑄加工區使用,故成本可較筒模留置于通氣口間的方式大幅降低約30 %左右,且因所需制作備用的半筒模數量少,施工工期可大幅短縮,用以庫存半筒模的場地也可大為減少。本發明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 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的可拆式模具的外觀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可拆式模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可拆式模具的俯視部分元件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的可拆式模具的放大的俯視部分元件
圖5為本發明進行至模具安裝步驟的俯視圖。
圖6及圖7為本發明進行至澆鑄步驟的側視部分元
圖8為本發明進行至脫模步驟的側視剖面圖。
圖9為本發明的施工步驟流程圖。
圖10為現有技術的分解立體圖。
圖11為另一現有技術的側視部分元件剖面圖。
10半筒模IOA 中空圓筒
11端邊12 側邊
13固定腳座131 :固定孔
14固定件20 定位架組
21第一間隔架211 :固接板
212 隔板22 第二間隔架
221 固接板222 隔板
23迫緊架231 固接板
232 隔板30 楔形間隔塊組
31第一間隔塊32 第二間隔塊
321 凸部40 楔形迫緊塊組
41第一迫緊塊42 第二迫緊塊
421 凸部50 蓋板
51把手52 凸定位部
53止漏0 型環
54調整孔60 調整螺桿
61螺紋部71 模板
711 縱向定位標線712:橫向定位標線
713 對位標線72 間隔量器
721 弧邊73 混凝土
Hl預設高度80 格子梁模具
81底板82 圓管部
91模板92 底座
93金屬筒模94 蓋板
95 螺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及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方法、步驟、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當可對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請參閱圖1、圖2及圖7所示,本發明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設置于一模板71上,且包括多個半筒模10、多個定位架組20、多個楔形間隔塊組30、多個楔形迫緊塊組40、一蓋板50及多根調整螺桿60,其中每一半筒模10為一斷面呈弧形的片體,而具有二弧形端邊11及二側邊12,各半筒模10的側邊12相互間隔設置,又,該半筒模10的內壁面上靠近底端的端邊11處設有至少一固定腳座13,該固定腳座13上貫穿成型有固定孔131,組裝時,可利用多個固定件14先分別貫穿該固定腳座13的固定孔131后,再進一步結合于模板71中,以將該半筒模10固設于模板71上,較佳地,該固定件14為自攻螺釘,此外,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該可拆式模具具有二個斷面接近二分之一圓的半筒模10 ;定位架組20分別設于兩相鄰的半筒模10之間,每一定位架組20包含一第一間隔架21、一第二間隔架22及至少一迫緊架23 ;配合參閱圖3及圖4所示,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均為一斷面概呈L形的長形架體,而分別具有相互鄰接的一固接板011、221)及一隔板012、222),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的固接板011、221)以焊接方式分別固接于二相鄰的半筒模10的內壁面上靠近該半筒模10的側邊12處,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的隔板(212、222)對應并沿該半筒模10的側邊12設置,又,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的長度略短于該半筒模10的側邊12的高度,使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的頂端與該半筒模10頂端的端邊11相間隔設置;該迫緊架23為一斷面概呈U形的短架體,而具有相對設置的一固接板231與一隔板232,迫緊架23的固接板231以焊接方式固設于該第一間隔架21的隔板212上,使該迫緊架23的隔板232與該第一間隔架21的隔板212相間隔且相對應設置,而前述第二間隔架22的隔板222則穿設于該第一間隔架21的隔板212與迫緊架23的隔板232之間;楔形間隔塊組30分別設于該定位架組20的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的隔板012、222)間,每一楔形間隔塊組30包含有一第一間隔塊31及一第二間隔塊32,該第一間隔塊31、第二間隔塊32的長度與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相配合,且為一端厚度朝另一端逐漸加厚的楔形塊體,該第一間隔塊31是以厚度較厚的一側相對該第二間隔塊32厚度較薄的一側的方式設置于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的隔板(212、222) 間,又,該第二間隔塊32的一端朝旁側突伸成型有一凸部321,當將該第一間隔塊31、第二間隔塊32設于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之間時,藉由敲擊該第二間隔塊32的凸部321,可移動該第二間隔塊32,進而調整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與第一間隔塊31、 第二間隔塊32間的迫緊力;楔形迫緊塊組40分別設于該第二間隔架22與迫緊架23的隔板(222、23幻間,每一楔形迫緊塊組40包含有一第一迫緊塊41及一第二迫緊塊42,該第一迫緊塊41、第二迫緊塊42的長度與該迫緊架23相配合,且均為一端厚度朝另一端逐漸加厚的楔形塊體,該第一迫緊塊41以厚度較厚的一側相對該第二迫緊塊42厚度較薄的一側的方式設置于該第二間隔架22與迫緊架23的隔板022、232)間,其中,該第一迫緊塊41可先以焊接等方式固接于該第二間隔架22上對應迫緊架23處,再將該第二迫緊塊42逐步緊迫插設于該第一迫緊塊41與迫緊架23的隔板232間,配合前述楔形間隔塊組30的設置,即可使各半筒模10 相互迫緊定位,組合而成一中空圓筒10A,又,該第二迫緊塊42的一側朝旁側突伸成型有一凸部421,當將該第一迫緊塊41、第二迫緊塊42設于該第二間隔架22與迫緊架23之間時, 藉由敲擊該第二迫緊塊42的凸部421,可移動該第二迫緊塊42,進而調整該第二間隔架22、 迫緊架23與第一迫緊塊41、第二迫緊塊42間的迫緊力;蓋板50蓋設于該半筒模10所組成的中空圓筒IOA的頂端開口處,該蓋板50的外側面上設有至少一把手51,可便于操作者拿取,該蓋板50對應該半筒模10內部的一內側面上成型有一凸定位部52配合參看圖6所示,該凸定位部52上套設有至少一止漏0型環 53,藉此,當將蓋板50蓋設于各半筒模10上,使凸定位部52突伸于該半筒模10中時,該止漏0型環53可進一步緊貼于各半筒模10的內壁面上,以隔絕半筒模10的內部與外部,此外,該蓋板50上間隔貫穿成型有多個調整孔M,各調整孔M的孔壁上形成有螺紋;調整螺桿60分別貫穿該蓋板50的調整孔54,并抵靠于該模板71上,該調整螺桿 60的環壁面上靠近頂端處設有一螺紋部61,該調整螺桿60的螺紋部61與該蓋板50的調整孔M孔壁上的螺紋相結合,藉此,當轉動調整螺桿60時,可微調該調整螺桿60設置處的蓋板50相對各半筒模10的高度位置。進一步參見圖9所示,上述本發明的可拆式模具于實際運用在制作RC樓板通氣口時,是將多組模具間隔固設于模板71上,其施工方法包含一放樣步驟、一鋼筋綁扎步驟、 一模具組裝步驟、一模具安裝步驟、一澆鑄步驟及一脫模步驟,其中配合參見圖5所示,在放樣步驟中,是在模板71上繪制若干相間隔設置的縱向定位標線711與橫向定位標線712,各縱向定位標線711與橫向定位標線712的交接處可作為各模具的預定擺放位置的中心點;在鋼筋綁扎步驟中,是在該模板71上進行鋼筋的綁扎作業,并避開各模具的預定擺放位置,在該預定擺放位置上方預留出該可拆式模具的擺放空間;在模具組裝步驟中,是將各半圓筒10經由該定位架組20、楔形間隔塊組30與楔形迫緊塊組40以相互緊迫的方式組合而成中空圓筒IOA ;在模具安裝步驟中,是將該由半圓筒10所組成的中空圓筒IOA設于鋼筋間所預留的模具擺放空間中,并在該鋼筋上拉設對位標線713,初步使各中空圓筒IOA沿該對位標線 713直線排列,之后再利用間隔量器72調整相鄰中空圓筒IOA間的相對位置,其中,該間隔量器72是在一板體的周緣間隔成型有四弧邊721,該弧邊721的曲率與該弧形半筒模10的曲率相配合,因此,將該間隔量器72對應設于二縱向定位標線711與二橫向定位標線712 所圍出的范圍之間,再將四個中空圓筒IOA分別抵靠于該間隔量器72的弧邊721處,即可達到定位各中空圓筒IOA的位置的目的,待中空圓筒IOA大致定位后,再將該貫穿各固定腳座13的固定孔131的固定件14進一步結合于模板71上,從而將該中空圓筒IOA鎖固定位于模板71上;配合參見圖6所示,接著將蓋板50蓋設于該中空圓筒IOA頂端開口處,令該套設于蓋板50的凸定位部52上的止漏0型環53緊貼于各半筒模10的內壁面,之后將該調整螺桿60貫穿該蓋板50的調整孔54,使該調整螺桿60底端抵頂于該模板71上,調整螺桿 60頂端處的螺紋部61則與該蓋板50的調整孔M孔壁上的螺紋相結合;在澆鑄步驟中,是在該鋼筋與各中空圓筒IOA間澆鑄混凝土 73至一預設高度H1, 該預設高度Hl為該中空圓筒IOA的中段處至該中空圓筒IOA頂端之間,此時,受混凝土 73 重量的影響,模板71的部分位置處會略為下沉而呈彎弧狀,故各中空圓筒IOA的高度位置將不位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此時,藉由旋轉各調整螺桿60可微調該蓋板50的高度,將各組模具的蓋板50調整至位于同一高度平面上;接著,進一步將該鋼筋與中空圓筒IOA間的混凝土 73澆鑄至與各蓋板50同一高度處,并靜待混凝土 73凝固,其中,該緊貼于蓋板50與中空圓筒IOA之間的止漏0型環53 可防止混凝土 73滲漏至該中空圓筒IOA中;在脫模步驟中,是待混凝土 73凝固之后,先同時取出該蓋板50與調整螺桿60,并松開該鎖固半圓筒10與模板71的固定件14,再敲擊各第二迫緊塊42的凸部421,將該第二迫緊塊42稍微移出該第一迫緊塊41與迫緊架23之間,降低該定位架組20、楔形間隔塊組30與楔形迫緊塊組40間的迫緊力,之后便可再敲擊該第二間隔塊32的凸部321,將該第一間隔塊31、第二間隔塊32由該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之間取出,此時,由于各半筒模10與固化的混凝土 73之間接著力的關系,各半筒模10依然固接于該混凝土 73上;接著,再敲擊各第二迫緊塊42的凸部421,令該第二迫緊塊42再次迫緊于該第一迫緊塊41與迫緊架23之間,其中,由于該第一間隔塊31、第二間隔塊32已取出,第一間隔架21、第二間隔架22與兩相鄰半筒模10之間存在可供移動的間隙,故該第一迫緊塊41、第二迫緊塊42間的迫緊力便會經由該定位架組20迫使該半筒模10向內移動,從而達到脫模的目的,并在該可拆式模具的設置處形成通氣口,之后便可進一步拆除模板71,再在該混凝土 73所形成的樓板表面以及通氣口的壁面上涂布環氧樹脂(Epoxy),以保持該樓板表面的平整與潔凈,而該半筒模10、定位架組20、楔形間隔塊組30、楔形迫緊塊組40、蓋板50及調整螺桿60皆可留供下一水泥澆鑄加工區使用。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個半筒模、多個定位架組、多個楔形間隔塊組、多個楔形迫緊塊組及一蓋板,其中每一半筒模具有二端邊及二側邊,各半筒模的側邊相互間隔設置,該半筒模的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固定腳座;定位架組分別設于兩相鄰的半筒模之間,每一定位架組包含一第一間隔架、一第二間隔架及至少一迫緊架,該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均為一長形架體,且分別具有相互鄰接的一固接板及一隔板,該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的固接板分別固接于二相鄰的半筒模的內壁面上,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的隔板對應并沿該半筒模的側邊設置,該迫緊架為一短架體,且具有相對設置的一固接板與一隔板,迫緊架的固接板固設于該第一間隔架的隔板上, 該迫緊架的隔板與該第一間隔架的隔板相間隔且相對應設置,前述第二間隔架的隔板穿設于該第一間隔架的隔板與迫緊架的隔板之間;楔形間隔塊組分別設于該定位架組的第一間隔架、第二間隔架的隔板間,每一楔形間隔塊組包含有一第一間隔塊及一第二間隔塊,該第一間隔塊、第二間隔塊均為一端厚度朝另一端逐漸加厚的楔形塊體,該第一間隔塊是以厚度較厚的一側相對該第二間隔塊厚度較薄的一側的方式設置;楔形迫緊塊組分別設于該第二間隔架與迫緊架的隔板間,每一楔形迫緊塊組包含有一第一迫緊塊及一第二迫緊塊,該第一迫緊塊、第二迫緊塊均為一端厚度朝另一端逐漸加厚的楔形塊體,該第一迫緊塊以厚度較厚的一側相對該第二迫緊塊厚度較薄的一側的方式設置;蓋板蓋設于該半筒模所組成的中空圓筒的頂端開口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進一步包括多根調整螺桿,前述蓋板上進一步間隔貫穿成型有多個調整孔,各調整孔的孔壁上形成有螺紋,該調整螺桿分別貫穿該蓋板的調整孔,該調整螺桿的環壁面上靠近頂端處設有一螺紋部,該調整螺桿的螺紋部與蓋板的調整孔孔壁上的螺紋相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蓋板對應該半筒模內部的一內側面上成型有一凸定位部,該凸定位部上套設有至少一止漏0型環,該止漏0型環可緊貼于各半筒模的內壁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前述蓋板對應該半筒模內部的一內側面上成型有一凸定位部,該凸定位部上套設有至少一止漏0型環,該止漏0型環可緊貼于各半筒模的內壁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楔形間隔塊組的第二間隔塊的一端朝旁側進一步突伸成型有一凸部,前述楔形迫緊塊組的第二迫緊塊的一側亦朝旁側突伸成型有一凸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楔形迫緊塊組的第一迫緊塊固接于該第二間隔架上對應迫緊架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蓋板的外側面上設有至少一把手。
8.一種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將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可拆式模具設置于一模板上,且包括一鋼筋綁扎步驟、一模具組裝步驟、一模具安裝步驟、一澆鑄步驟及一脫模步驟,其中鋼筋綁扎步驟是在該模板上進行鋼筋的綁扎作業,并預留出該可拆式模具的擺放空間;模具組裝步驟是將各半圓筒經由該定位架組、楔形間隔塊組與楔形迫緊塊組以相互緊迫的方式組合而成中空圓筒;模具安裝步驟是將該由半圓筒所組成的中空圓筒設于鋼筋間所預留的模具擺放空間中,并將該中空圓筒固設于模板上,另在該中空圓筒頂端開口處蓋設蓋板;澆鑄步驟是在該鋼筋與中空圓筒間澆鑄混凝土;脫模步驟是待混凝土凝固之后,先同時取出該蓋板與調整螺桿,并解除該半圓筒與模板間的連結,接著取出該楔形間隔塊組,再利用楔形迫緊塊組使該半筒模可相對該固化的混凝土移動,從而脫模。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前述模具安裝步驟中,進一步以調整螺桿貫穿該蓋板的調整孔,使該調整螺桿底端抵頂于該模板上,調整螺桿頂端處的螺紋部則與該蓋板的調整孔孔壁上的螺紋相結合;在澆鑄步驟中,是先在該鋼筋與各中空圓筒間澆鑄混凝土至一預設高度,該預設高度為該中空圓筒的中段處至該中空圓筒頂端之間,再旋轉各調整螺桿以微調該蓋板的高度, 將各組模具的蓋板調整至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接著再進一步將該鋼筋與中空圓筒間的混凝土澆鑄至與各蓋板同一高度處,并靜待混凝土凝固。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前述脫模步驟中,解除該半圓筒與模板間的連結之后,是先將該第二迫緊塊稍微移出該第一迫緊塊與迫緊架之間,降低該定位架組、楔形間隔塊組與楔形迫緊塊組間的迫緊力,以取出該第一、第二間隔塊,接著將該第二迫緊塊再次迫緊于該第一迫緊塊與迫緊架之間,藉該第一迫緊塊、第二迫緊塊間的迫緊力經由該定位架組迫使半筒模向內移動,從而達到脫模的目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制作RC樓板通氣口的可拆式模具及通氣口的施工方法,其是利用若干間隔架、迫緊架、楔形間隔塊與楔形迫緊塊來組接半筒模,將該半筒模組合而成中空圓筒后再設于制作樓板通氣口,待樓板制作完成后,只要取出該楔形間隔塊,再利用楔形迫緊塊解除各半筒模間的連結,便可使該半筒模經由脫模而留供下一水泥澆鑄加工區使用,故成本可較筒模留置于通氣口間的方式大幅降低約30%左右,且因所需制作備用的半筒模數量少,施工工期可大幅短縮,用以庫存半筒模的場地也可大為減少。
文檔編號E04G21/02GK102235088SQ20101017375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7日
發明者張進興, 黃哲賢 申請人:衛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