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瓷質磚布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瓷質磚生產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瓷質磚布料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的布料設備包括機架、移動料車、傳動裝置、各種材料的布料裝置、推料裝置及 自動控制系統,在推料裝置上設有柵格。其工作原理如下傳動裝置帶動推料裝置往離開壓 機方向運動,當柵格位于布料裝置下方時,推料裝置停止,此時由布料裝置將各種顏色粉料布 入柵格中,并用刮板將所填粉料刮平,再次啟動傳動裝置帶動推料裝置向壓機方向運動,將粉 料放入模具的模腔中。最后推料裝置與柵格一起回到原位,這樣就完成一次布料壓制循環。這種布料方式是一種靜態布料,即柵格靜止、布料車移動來進行布料。這種布料的 缺點是由于柵格靜止等待布料,所布紋理缺乏自然過渡和動態感,而且布料速度慢,完成一 次布料循環花費時間比較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動態布料方法,這種動態布料方法不僅 能夠實現紋理自然過渡和具有動態感,而且還能提高布料效率。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布料裝置固定不動,傳動裝置 帶動推料裝置往離開壓機方向運動,當達到布料裝置下方時,布料裝置開始將紋理布入柵 格,推料裝置不停止運行,繼續往離開壓機方向運行,之后再由面料填充斗填滿柵格,并用 刮板將所填粉料刮平,然后傳動裝置又帶動推料裝置向壓機方向運動,將粉料放入模具的 模腔中,接著回退,同時,壓機進行壓制成型。這樣就完成一次布料壓制循環。進一步地,布料裝置包括顏色料布料裝置、顆粒料布料裝置和線條料布料裝置。進一步地,在所述顏色料中加入發泡料。進一步地,在所述顆粒料中加入發泡料。進一步地,在所述顆粒料的外表面上包裹一層發泡料或顏色料。進一步地,在所述線條料中加入發泡料。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布料時推料裝置帶動柵格始終保持運動狀態,紋理料在動態條件下自由落 入到柵格內,形成豐富的動態變化,過渡自然,從而使得瓷質磚布料紋理更具動態感。其次, 在布料過程中,推料裝置始終保持移動,減少了一次布料的周期,提高布料速度。通過顏色 料、發泡料顆粒、片狀顏色顆粒和細線料的動態布料,組合成豐富的裝飾紋理。將發泡料包 裹于片狀顆粒,使顏色顆粒周邊產生孔洞和/或裂溝。將發泡料當作線條料布料,產生更清 晰的裂溝裝飾效果。
圖1為本發明方法所使用的瓷質磚布料機結構示意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2、推料架4、壓機5、柵格31、面料布料裝置32、顏 色料布料裝置 33、線條料布料裝置 34、顆粒料布料裝置 35、底料布料裝置 37、料倉 38、布料斗39、下料管40、下料滾筒41、模腔42、面料填充斗43、面料斗61、布料
皮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方法所使用的瓷質磚布料機結構示意圖,其包括機架1、安裝在機架1上的推料架2、位于機架1上方的布料裝置、位于機架1 一端的壓機4以及傳動裝 置(圖中未示出)。其中,在推料架2上安裝有布料柵格5。傳動裝置帶動推料架2前后移 動。在本實施例中,布料裝置包括多個布料裝置,依次分別為顏色料布料裝置32、線條 料布料裝置33、顆粒料布料裝置34以及底料布料裝置35。當然,在不同的制作工藝中,可 能會省去其中某種材料的布料裝置,如在不需要顏色裝飾的情況下,可省去顏色料布料裝 置32。各布料裝置按紋理要求設置為皮帶出料、間口出料或雕刻滾筒40出料。不同類型的布料裝置的結構基本上相同,如圖1所示,顏色料布料裝置32、線條料 布料裝置33、顆粒料布料裝置34以及底料布料裝置35都包括上方的料倉37、位于下方布 料斗38以及位于料倉37與布料斗38之間的下料管39,在本實施例中,在布料斗38出口處 設置的是下料滾筒40。為了實現不同的裝飾效果,下料滾筒40上所設置的凹槽形狀不同, 如為了在瓷質磚上顯示線條形的紋理,在下料滾筒40上會設置長條形的凹槽。在面料布料裝置31還設置有面料斗43和布料皮帶61,布料皮帶61由傳動裝置 (圖中未示出)帶動,布料皮帶61位于面料斗43的下方。從面料斗43中出來的面料會落 到布料皮帶61上,再由布料皮帶61落入下方的面料填充斗42內,由面料填充斗42向柵格 5內填充面料,并刮平柵格中的料層。本發明方法所使用的瓷質磚布料機的工作過程如下。顏色料布料裝置32、線條料布料裝置33、顆粒料布料裝置34以及面料布料裝置31 等都固定不動,傳動裝置帶動推料裝置2往離開壓機4方向運動,當達到顏色料布料裝置32 下方時,布料裝置32開始將紋理料布入柵格5,接著是線條料布料裝置33、顆粒料布料裝置 34相繼下料,推料架2帶動柵格5持續運動,最后由面料填充斗42填滿柵格,并刮平粉料 層,推料架2帶著柵格5將布好紋理的粉料向壓機4方向運動。在上述顏色料、顆粒料和/或線條料中加入發泡料。加入發泡料能夠在瓷質磚的 表面產生孔洞和/或裂溝,形成類似天然石材的裝飾效果。將發泡料包裹于片狀顆粒,使顆 粒周邊產生孔洞和/或裂溝。而將發泡料當作線條料布料,產生更清晰的裂溝裝飾效果。此時,顏色料布料裝置32、線條料布料裝置33、顆粒料布料裝置34停止布料,推料 裝置2帶動柵格5將粉料喂入模具模腔中,接著回退。待柵格5中的粉料被喂入模具的模 腔內后,模具下沉,由底料布料裝置35向模腔內填滿底料,隨推料裝置移回原位,這樣就完 成一次布料壓制循環。而在推料喂入模具過程中,面料布料裝置31提前進入下一循環,將 面料按比例下料,由皮帶送入面料填充斗中,準備好下一循環的面料填充。以上所顯示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 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瓷質磚布料方法,其過程依次為由布料裝置向柵格內布料,并用刮板將所填粉料刮平,由推料裝置帶動柵格將粉料喂入壓機模具模框中進行壓制成型,之后推料裝置帶動柵格回到初始位置,其特征在于,在整個布料過程中布料裝置不動,推料架帶動柵格保持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瓷質磚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布料裝置包括顏色料布料裝置、 顆粒料布料裝置和線條料布料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瓷質磚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顏色料中混合有發泡料和/ 或顆粒料。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瓷質磚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顆粒料中混入發泡料。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瓷質磚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顆粒料的外表面上包裹 一層發泡料或顏色料。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瓷質磚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線條料中加入發泡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瓷質磚的布料工藝,該布料工藝在布料過程中布料裝置固定不動,傳動裝置帶動推料裝置往離開壓機方向運動,當達到布料裝置下方時,布料裝置開始將紋理料布入柵格,推料裝置不停止運行,繼續往離開壓機方向運行,之后再由面料填充斗填滿柵格,并用刮板將所填粉料刮平,然后傳動裝置又帶動推料裝置向壓機方向運動,將粉料放入模具的模腔中,接著回退,這樣就完成一次布料壓制循環。由于在布料時推料裝置帶動柵格始終保持運動狀態,紋理料在動態條件下自由落入到柵格內,形成豐富的動態變化,過渡自然,從而使得瓷質磚布料紋理更具動態感。其次,在布料過程中,推料裝置始終保持移動,減少了一次布料的周期,提高了布料速度。
文檔編號B28B13/02GK101823291SQ20101017739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3日
發明者姜安寧, 曾權, 曾立華, 管霞菲, 陳有才, 馬兆利, 黃君 申請人:何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