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載車盤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10088閱讀:4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載車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車庫的汽車載車盤,該載車盤既可適用于橫移式載車盤,又 可適用于升降式載車盤。
背景技術
現有的立體停車庫的載車盤結構多數為框架結構,該框架一般由左邊梁、右邊梁 以及設置在左邊梁和右邊梁之間的橫檔組成,并且框架結構在左邊梁和右邊梁之間還鋪設 有橫向設置的整體式車位板,車輛即停放在車位板上。但是,現有載車板結構的缺點是停 放車輛的車位板是跨設在左邊梁、右邊梁之間,車位板的跨度較大,因此需要用到的材料較 厚,一般均采用2mm厚的鋼板制作,耗材多、成本高。為了解決車位板過厚的問題,現有技術中已有的專利號為ZL200720018846. 3的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用于立體停車設備的下載車板》則公開了這樣一種載車板結構,該載車 板其包括平臺以及設置在平臺兩側的邊縱梁,平臺的前端安裝有從動輪,后端安裝有主動 輪,平臺由多根平行排列的橫梁構成,橫梁的兩端分別與平臺兩側的邊縱梁固定連接,橫梁 與邊縱梁垂直。本專利以市場上常見、易購的“C”形的型鋼為主要原料,雖然能有大幅度降 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同時也減輕了重量、提高了承載能力。上述專利由于車位板(由多根 平行排列的橫梁組成)采用了 C形型鋼為原料,雖然能夠一定程度的減輕車位板的重量,但 是,車位板仍是采用整體式結構,即每根橫梁的兩端分別與平臺兩側的邊縱梁固定連接,車 位板跨度仍然較大,為了保證承載重量,車位板不可能做的太薄,而且,車位板上沒有設置 導向梁,當停放的車輛駛進立體車庫的車位時,車輛很容易偏離中間直線方向,造成車輛在 載車盤上斜置停放的狀態,當車輛駛離載車盤時就帶來很多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能夠顯著節省 原材料且重量更輕的載車盤,該載車盤還能對駛入車位的車輛起到有效地引導作用,保證 車輛處于正確的停放方位。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載車盤,包括有底框,該底框 由相互平行設置的左邊梁、右邊梁以及設置在所述左邊梁和右邊梁之間的橫梁組成,其特 征在于還包括有沿所述底框縱向設置的輔助架,該輔助架位于所述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 別平行于所述左邊梁和右邊梁,所述輔助架和所述左邊梁之間鋪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一車位 板,所述輔助架和所述右邊梁之間鋪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二車位板,并且,所述第一車位板的 一端和所述左邊梁垂直固定,該第一車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輔助架相對于所述左邊梁一側 設置的側邊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車位板的一端和所述右邊梁垂直固定,該第二車位板的另 一端和所述輔助架相對于所述右邊梁一側設置的側邊垂直固定。為了提高輔助架的強度和剛性,輔助架優選地采用框架式結構,作為優選,所述的 輔助架包括有沿縱向間隔設置且相互平行的兩個引導梁,兩個所述引導梁的前端之間通過橫向設置的前橫檔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引導梁的后端之間通過橫向設置的后橫檔固定連 接,并且,兩個所述引導梁的中部之間通過多個橫向設置的中間橫檔相連。 為了確保輔助架能夠更好地和底框配合安裝,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橫梁包括有 前橫梁、中橫梁和后橫梁,所述前橫梁的正面形成一斜坡且該前橫梁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 所述左邊梁和右邊梁的前端,所述后橫梁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左邊梁和右邊梁的后 端,所述中橫梁設置在所述底框的中部并分別和所述左邊梁、右邊梁的中部固定連接;兩個 所述引導梁在對應所述中橫梁的位置分別開設有大小與該中橫梁的寬度相適配的凹槽,所 述中橫梁卡設在所述凹槽內。于是,輔助架在引導梁上開出的凹槽能夠和底框的中橫梁相 卡配,使得輔助架的底面能夠和底框的底面相平齊,使得輔助架和底框的結合更為緊密,兩 者之間的定位安裝更為方便可靠。為了避免車輛的輪胎內側在駛入車位時和輔助架的棱邊發生刮擦,所述前橫檔和 所述引導梁在垂直相交的邊角頂部形成有第一斜面,每一所述第一斜面上固定套設有內防 損封頭。內防損封頭可以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直接套在第一斜面上,拆卸和安裝方便,有效 地起到保護車輛輪胎的目的。為了保持輔助架的清潔,防止停在上一層載車盤上的車輛通過輔助架的空隙而將 車輛底盤上的機油或灰塵滴入到停在下一層載車盤上的車輛上,所述的輔助架上還鋪設有 遮油板,所述的遮油板上具有多個沿縱向開設且間隔布置的梯形槽。梯形槽具有積聚和導 向的作用,能夠更加方便遮油板的清潔。考慮到對車輛輪胎的外側的保護,作為優選,所述左邊梁和右邊梁的前端分別成 型有向內側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設有外防損封頭。相對于內防損封頭 而言,外防損封頭能夠避免車輛的輪胎外側在駛入車位時和底框的左邊梁或右邊梁的棱邊 發生刮擦。為了平衡載車盤在車輛重力作用下的變形量,防止底框變形,所述底框的兩側分 別設置有第一張緊機構,每一所述的第一張緊機構包括有位于所述左邊梁或右邊梁的外側 且沿縱向設置的拉桿,所述拉桿的兩端分別支承于固定連接在所述左邊梁或右邊梁的外側 兩端的支撐件中,并且,所述拉桿的兩端設置有螺紋且分別連接有限位在對應所述支撐件 中的張緊螺母。通過調節張緊螺母,可以將拉桿拉緊,從而使的拉桿作用在底框的邊梁上產 生一定的變形量,該邊梁的變形量正好和載車盤受到車輛重力作用的變形量相平衡,使得 載車盤在車輛運行過程中處于平穩狀態,保證載車盤整體的幾何精度與形位精度。為了進一步提高載車盤在車輛運行中的平穩性,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底框的底 部還具有第二張緊機構,所述第二張緊機構設置在所述中橫梁和所述前橫梁之間,該第二 張緊機構包括有兩根相互傾斜設置的第一斜拉桿和第二斜拉桿,并且,所述第一斜拉桿和 第二斜拉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調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斜拉桿和第二斜拉桿的一端分別 固定于所述前橫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斜拉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左邊梁上,所述 第二斜拉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右邊梁上。可以通過施加于拉桿上的調節螺母的扭矩 來調整拉桿的拉力,從而調節載車盤前部的變形量,確保載車盤前部的局部剛度與形位精 度,防止車輛在駛入或開出車位時對載車盤前部壓力作用而造成載車盤的變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在載車盤的底框上設置有輔助架,停放車輛 的車位板是跨設在底框的邊梁和輔助架之間,跨度較小,需用材料較薄,可以采用1.6mm的鋼板制作,使得載車盤的重量同現有技術相比可以減輕四分之一左右,能夠顯著節省原材 料,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載車盤通過輔助架、車位板和底框連成一個整體,輔助架位于底框 的中央位置,使得載車盤的整體剛度大大增加,提高了承載能力;另外,輔助架還能夠起到 導向作用,在車輛駛入車位時,車輛的左右輪胎能夠分別沿著輔助架兩側的引導梁進入車 位,避免車輛駛入過程中的方向偏移,保證車輛停放在正確方位,使得車輛在駛離時更為方 便。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正面)。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反面)。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中央輔助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所示I部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圖4所示II部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 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的載車盤包括有一底框 1,底框1由相互平行設置的左邊梁11、右邊梁12以及設置在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之間的 橫梁組成,橫梁包括有前橫梁13、中橫梁14和后橫梁15,其中,前橫梁13的正面傾斜而形 成一斜坡,在車輛駛入載車盤時能夠沿著該斜坡駛入和駛出,使得車輛的進出更加平穩,前 橫梁13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前端,后橫梁15的兩端分別固定 連接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后端,中橫梁14設置在底框1的中部,并且,中橫梁14的兩 端分別固定連接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中部。在底框1的中央位置還具有一沿底框1的縱向設置的輔助架2,該輔助架2和底框 1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輔助架2呈一框架結構,該框架結構包括有沿縱向左右間隔設置 且相互平行的兩個引導梁21,兩個引導梁21的前端之間通過橫向設置的前橫檔22固定連 接,兩個引導梁21的后端之間通過橫向設置的后橫檔23固定連接;兩個引導梁21的之間又通過多個橫向設置的中間橫檔24相連,并且,兩個引導梁 21在對應底框1的中橫梁14位置還分別開設有大小與該中橫梁14的寬度相適配的凹槽 211,中橫梁14能夠正好卡設在凹槽211內,使得輔助架2的底面能夠和底框1的底面相平 齊;在位于輔助架2左側的引導梁21和底框1的左邊梁11之間鋪設有橫向設置的第 一車位板31,第一車位板31的一端和左邊梁11垂直固定,該第一車位板31的另一端和所 述輔助架2相對于該左邊梁11 一側設置的引導梁21垂直固定;在位于輔助架2右側的引 導梁21和底框1的右邊梁12之間鋪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二車位板32,第二車位板32的一端 和所述右邊梁12垂直固定,該第二車位板32的另一端和所述輔助架2相對于該右邊梁12 一側設置的引導梁21垂直固定;于是,用于停放車輛的車位板分成兩截并且各自橫跨設置 于邊梁和與該邊梁相對應的引導梁21之間,車輛駛入載車盤后輪胎分別停放于輔助架2兩側的車位板上,由于每塊車位板的跨度較小,在同等承載能力下只需用較薄材料制成,可以 直接采用1. 6mm的鋼板制作,使得載車盤的重量大大減輕(與現有技術相比可減輕四分之 一),成本顯著降低。為了防止停放在載車盤上的車輛所帶的油滴或灰塵透過輔助架2的空隙掉落到 載車盤內部,輔助架2上還鋪設有遮油板4,遮油板4表面形成凹凸結構,即遮油板4上形成 有多個沿縱向開設且間隔布置的梯形槽41,梯形槽41能起到導向和灰塵積聚的作用,還能 夠方便遮油板4的清潔,遮油板4可以為整一塊,也可以為幾塊拼接而成。為了防止車輛在駛入或駛出載車盤時,輪胎的內外側碰到底框1或輔助架2的側 棱而被刮擦受損,輔助架2的前橫檔22和引導梁21在垂直相交的邊角頂部各形成有第一 斜面51,每個第一斜面51上固定套設有能與該第一斜面51相適配的塑料內防損封頭52, 而底框1在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前端分別成型有向內側傾斜的第二斜面(圖中未示), 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設有能與第二斜面相適配的塑料外防損封頭53。本發明實施例的載車盤結構既可以適用于橫移式載車盤,又可適用于升降式載車 盤;特別地,考慮到升降式載車盤在升降運行過程中,因為載荷不均勻和受到重力加速度的 作用容易產生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變形,而邊梁的變形又會引起載車盤盤體的整體變 形,為了減少載車盤的變形和扭曲,還可以在升降式載車盤上設置有張緊機構。當升降式載車盤做升降運動時,載車盤容易受到向下的壓力,為了防止載車盤受 壓變形,在底框1的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外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張緊機構,該第一張緊機 構能夠給載車盤一個預緊力,該預緊力正好和載車盤受壓后的壓力相平衡,從而防止載車 盤變形;第一張緊機構包括有位于左邊梁11或右邊梁12的外側且沿縱向設置的拉桿61, 拉桿61的兩端支承在支撐件63中,支撐件63分別固定連接在左邊梁11或右邊梁12的外 側兩端(支撐件63可以通過焊接或螺釘連接的方式固定于左邊梁11或右邊梁12上),并 且,拉桿61的兩端具有螺紋且分別連接有可調節的張緊螺母62,張緊螺母62限位于相應的 支撐件63之中,調節張緊螺母62,使得拉桿61兩端受力而向上拱起并同時作用于支撐件 63上,進而使得邊梁向上拱起,當車輛駛入載車盤時,載車盤收到車輛向下壓力后的變形量 能夠正好和邊梁向上拱起的變形量相平衡,從而有效地防止了載車盤的變形。考慮到升降式載車盤上的車輛在進入或駛出載車盤時,載車盤的前部受力變形較 大,為了防止載車盤的局部變形,提高載車盤的剛性,在底框1的底部還具有第二張緊機 構,第二張緊機構設置在由中橫梁14、前橫梁13、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圍成的矩形框架結 構內,該第二張緊機構包括有兩根相互傾斜設置的第一斜拉桿71和第二斜拉桿72,其中, 第一斜拉桿71和第二斜拉桿72的一端通過連接片分別固定于前橫梁13的中部位置,第一 斜拉桿71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片固定連接在左邊梁11上,第二斜拉桿72的另一端通過連接 片固定連接在右邊梁12上,而且,第一斜拉桿71和第二斜拉桿72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調 節螺母,通過調節螺母的松緊調整,可以調節第一斜拉桿71和第二斜拉桿72的拉力大小, 使得載車盤的邊梁能夠產生一定的強制變形,而該強制變形量的大小可以和載車盤受力后 的變形量相平衡,從而可以確保載車盤前部的局部剛度和形位精度,使得載車盤上的車輛 在升降運行過程中處于平穩狀態,提高了運行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本實施例在載車盤的底框1上設置了輔助架2,車位板鋪設在輔助架2和底框1的邊梁之間,左邊梁11、右邊梁12、輔助架2、底框1以及遮油板4之間固定組合為一整體, 不僅減小了車位板的跨度,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和重量,還大大提高了載車盤的整體剛 度,輔助架2本身還能夠起到導向作用,車輛在駛入載車盤時,位于兩側的車胎在輔助架2 的引導梁21作用下前進,保證車輛前行的方向,避免車輛停車方向的偏移,也方便了車輛 再次從載車盤中駛出,使得停放車輛更為簡單和省時省力。
權利要求
一種載車盤,包括有底框(1),該底框(1)由相互平行設置的左邊梁(11)、右邊梁(12)以及設置在所述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之間的橫梁組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沿所述底框(1)縱向設置的輔助架(2),該輔助架(2)位于所述底框(1)的中央位置且分別平行于所述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所述輔助架(2)和所述左邊梁(11)之間鋪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一車位板(31),所述輔助架(2)和所述右邊梁(12)之間鋪設有橫向設置的第二車位板(32),并且,所述第一車位板(31)的一端和所述左邊梁(11)垂直固定,該第一車位板(31)的另一端和所述輔助架(2)相對于所述左邊梁(11)一側設置的側邊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車位板(32)的一端和所述右邊梁(12)垂直固定,該第二車位板(32)的另一端和所述輔助架(2)相對于所述右邊梁(12)一側設置的側邊垂直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助架(2)包括有沿縱向間隔 設置且相互平行的兩個引導梁(21),兩個所述引導梁(21)的前端之間通過橫向設置的前 橫檔(22)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引導梁(21)的后端之間通過橫向設置的后橫檔(23)固定連 接,并且,兩個所述引導梁(21)的中部之間通過多個橫向設置的中間橫檔(24)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包括有前橫梁(13)、中橫梁 (14)和后橫梁(15),所述前橫梁(13)的正面形成一斜坡且該前橫梁(13)的兩端分別固定 連接所述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前端,所述后橫梁(15)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左 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后端,所述中橫梁(14)設置在所述底框(1)的中部并分別和 所述左邊梁(11)、右邊梁(12)的中部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引導梁(21)在對應所述中橫梁 (14)的位置分別開設有大小與該中橫梁(14)的寬度相適配的凹槽(211),所述中橫梁(14) 卡設在所述凹槽(211)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橫檔(22)和所述引導梁(21)在 垂直相交的邊角頂部形成有第一斜面(51),每一所述第一斜面(51)上固定套設有內防損 封頭(52)。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助架(2)上還 鋪設有遮油板(4),所述的遮油板(4)上具有多個沿縱向開設且間隔布置的梯形槽(4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邊梁(11)和右邊梁(12)的前 端分別成型有向內側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設有外防損封頭(5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 張緊機構,每一所述的第一張緊機構包括有位于所述左邊梁(11)或右邊梁(12)的外側且 沿縱向設置的拉桿(61),所述拉桿(61)的兩端分別支承于固定連接在所述左邊梁(11)或 右邊梁(12)的外側兩端的支撐件(63)中,并且,所述拉桿(61)的兩端設置有螺紋且分別 連接有限位在對應所述支撐件中的張緊螺母(6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載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底部還具有第二張緊 機構,所述第二張緊機構設置在所述中橫梁(14)和所述前橫梁(13)之間,該第二張緊機 構包括有兩根相互傾斜設置的第一斜拉桿(71)和第二斜拉桿(72),并且,所述第一斜拉桿 (71)和第二斜拉桿(7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調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斜拉桿(71)和第二 斜拉桿(72)的一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前橫梁(13)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斜拉桿(71)的另一 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左邊梁(11)上,所述第二斜拉桿(7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右邊梁 (12)上。
全文摘要
一種載車盤,包括由相互平行設置的左邊梁、右邊梁以及設置在左邊梁和右邊梁之間的橫梁組成的底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輔助架,輔助架位于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別平行于左邊梁和右邊梁,輔助架和左邊梁之間鋪設有第一車位板,輔助架和右邊梁之間鋪設有第二車位板,第一車位板的一端和左邊梁垂直固定,該第一車位板的另一端和輔助架相對于左邊梁一側設置的側邊垂直固定,第二車位板的一端和右邊梁垂直固定,該第二車位板的另一端和輔助架相對于右邊梁一側設置的側邊垂直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載車盤的底框上設置有輔助架,車位板跨度較小,需用材料較薄,顯著節省原材料,降低成本;還能避免車輛駛入過程中的方向偏移,保證車輛停放在正確方位。
文檔編號E04H6/12GK101886488SQ20101022690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9日
發明者朱建華 申請人:朱建華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