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70031閱讀:3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特別是一側振動較大而另一側 防振要求較高的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主要適用于工廠、水電站生產車間與監控、管理用 房之間的抗振縫。
背景技術
為了運行管理方便,大部分工業廠房的生產車間(包括電站的主機房)與監控管 理用房相鄰布置。監控和生產管理對工作環境要求較高,工廠的主要振源在生產車間,二個 相鄰建筑物之間需設置抗振縫。一般情況下抗振縫的縫寬較小,后期澆筑混凝土結構縫面處不設模板,縫內填充 減振材料。后澆混凝土結構施工時,處理不當水泥砂漿進入縫內,生產車間與監控管理用房 的結構處于似連非連狀態,管理用房與部分振源產生共振效應,致使監控室等工程生產的 指揮中心振感較強烈,工廠正常生產受到一定影響。有必要進行抗振縫結構的設計和施工 工藝研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隔振 效果好、施工操作簡單、成本低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以滿足施工期后澆混凝土的 立模要求和抗振要求,同時保證面層材料具有一定的剛度并可防止漿液壓入縫內。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具有先澆混凝土 和后澆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澆混凝土和后澆混凝土之間設置填充板,填充板底部固 定,頂部覆蓋無紡布。所述填充板的厚度為50_70mm,采用聚乙烯閉孔泡沫板單面粘貼三合板而成,三合
板其中一面與后澆混凝土相接觸。根據建筑物各個部位的不同型式的結構,填充板底部固定的方式可分為二種若 先澆和后澆混凝土為座落在基礎上的結構物,則填充板底部通過一組均勻布置的定位木塊 固定;若先澆和后澆混凝土為空中梁等結構,則填充板底部通過無紡布連接固定。所述填充板的水平接縫處采用木工板與三合板通過鐵釘釘合,垂直接縫處則采用 電工膠布粘貼。所述木工板的厚度為10mm,寬度為200mm。所述鐵釘的長度不超過25mm。所述無紡布一端采用壓板和鐵釘固定在填充板上,另一端采用壓板和水泥釘與先 澆混凝土固定。所述壓板的厚度為10mm,寬度為50mm。所述相鄰各水泥釘之間的間距為300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先澆混凝土和后澆混凝土之間設置填充
3板(聚乙烯閉孔泡沫板單面粘貼三合板而成),不僅隔振效果良好,而且滿足了施工期后澆 混凝土的立模要求;此外,在填充板頂部和底部的外露面覆蓋無紡布,有效避免了后澆混凝 土施工時,水泥砂漿進入填充板內,從而保證了抗振縫結構的抗振效果。

圖1是實施例1的布置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1的抗振縫結構圖。圖3是圖2的A-A向剖視圖。圖4是實施例2的布置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2的抗振縫結構圖。圖6是圖5的B-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施工基礎為塊體建筑物,即先澆混凝土 1和 后澆混凝土為座落在基礎9上的結構物,在先澆混凝土 1和后澆混凝土 2之間的縫隙內設 置填充板(該縫隙的縫寬不小于50mm),填充板頂部覆蓋無紡布3,無紡布3 —端采用厚度 為10mm、寬度為50mm的壓板7和長度不超過25mm的鐵釘固定在填充板上,另一端采用壓板 7和水泥釘與先澆混凝土 1固定,其中相鄰各水泥釘之間的間距為300mm,以防止施工后澆 混凝土 2時水泥砂漿從頂面進入。填充板底部則通過一組均勻布置的定位木塊8固定,定 位木塊8為邊長為30mm的立方體,相鄰兩個定位木塊8之間的間距為400mm,且各定位木塊 8均采用水泥釘固定在基礎9上。所述填充板的厚度為60mm,采用聚乙烯閉孔泡沫板4單面粘貼三合板5而成,三合 板5其中一面與后澆混凝土 2相接觸。填充板的水平接縫處采用厚度為10mm、寬度為200mm 的木工板6與三合板5通過鐵釘釘合,保證一定的豎向剛度;垂直接縫處則采用電工膠布 10粘貼。本實施例的施工工藝如下1、將聚乙烯閉孔泡沫板4單面與三合板5粘貼,形成厚度為70mm的填充板。2、在先澆混凝土 1結構縫表面敷設填充板,使得三合板5 —面外露,以便進行后澆 混凝土 2施工時與后澆混凝土 2接觸。3、填充板底部采用定位木塊8固定,定位木塊8用水泥釘固定在基礎9上。4、填充板頂部覆蓋無紡布3,其一端采用壓板7和鐵釘固定在填充板上,另一端采 用壓板7和水泥釘與先澆混凝土 1固定,其中相鄰各水泥釘之間的間距為300mm,以防止施 工后澆混凝土 2時水泥砂漿從頂面進入。5、填充板的水平接縫處采用木工板6與三合板5通過鐵釘釘合,保證一定的豎向 剛度。6、垂直接縫處則采用電工膠布10粘貼。7、施工后澆混凝土 2,完成后清理無紡布3表面,并將無紡布3剪除。實施例2 如圖4-圖6所示,本實施例施工基礎為混凝土梁,其結構與實施例1基 本相同,區別在于填充板底部通過無紡布3連接固定,其結構與施工與布置在填充板頂部的無紡布3相同無紡布3 —端采用厚度為10mm、寬度為50mm的壓板7和長度不超過25mm 的鐵釘固定在填充板上,另一端采用壓板7和水泥釘與先澆混凝土 1固定,其中相鄰各水泥 釘之間的間距為300mm。本實施例的施工工藝如下1、將聚乙烯閉孔泡沫板4單面與三合板5粘貼,形成厚度為70mm的填充板。2、在先澆混凝土 1結構縫表面敷設填充板,使得三合板5 —面外露,以便進行后澆 混凝土 2施工時與后澆混凝土 2接觸。3、填充板頂部和底部均設置無紡布3,其一端采用壓板7和鐵釘固定在填充板上, 另一端采用壓板7和水泥釘與先澆混凝土 1固定,其中相鄰各水泥釘之間的間距為300mm, 以防止施工后澆混凝土 2時水泥砂漿從頂面進入。4、填充板的水平接縫處采用木工板6與三合板5通過鐵釘釘合,保證一定的豎向 剛度。5、垂直接縫處則采用電工膠布10粘貼。6、施工后澆混凝土 2,剪除填充板頂部和底部的無紡布3。
權利要求一種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具有先澆混凝土(1)和后澆混凝土(2),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澆混凝土(1)和后澆混凝土(2)之間設置填充板,填充板底部固定,頂部覆蓋無紡布(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板的厚 度為50-70mm,采用聚乙烯閉孔泡沫板(4)單面粘貼三合板(5)而成,三合板(5)其中一面 與后澆混凝土(2)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板底部 通過一組均勻布置的定位木塊(8)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板底部 通過無紡布(3)連接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填充板的水平接縫處采用木工板(6)與三合板(5)通過鐵釘釘合,垂直接縫處則采用電 工膠布(10)粘貼。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工板(6) 的厚度為10mm,寬度為200mm。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鐵釘的長度 不超過25mm。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無紡布(3) —端采用壓板(7)和鐵釘固定在填充板上,另一端采用壓板(7)和水泥釘與 先澆混凝土(1)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7)的 厚度為10mm,寬度為50mm。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各水泥 釘之間的間距為3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隔振效果好、施工操作簡單、成本低的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以滿足施工期后澆混凝土的立模要求和抗振要求,同時保證面層材料具有一定的剛度并可防止漿液壓入縫內。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是相鄰結構之間的抗振縫結構,具有先澆混凝土和后澆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澆混凝土和后澆混凝土之間設置填充板,填充板底部固定,頂部覆蓋無紡布。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工廠、水電站生產車間與監控、管理用房之間的抗振縫。
文檔編號E04B1/68GK201627271SQ20102004997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4日
發明者譚建梅, 鄭芝芬, 黃可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