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圍欄立柱以及圍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材質的圍欄立柱,以及包含此圍欄立柱的圍欄。
背景技術:
大面積的圍欄都是由多片網片組合而成的,相鄰的網片之間設置有圍欄立柱,網 片的端部用緊固件連接在圍欄立柱上,如圖1所示。使用中發現,上述這種網片與圍欄立柱 的連接方式存在很多問題1、利用連接件在安裝時不方便,安裝效率低;2、連接件連接易 于拆卸,不安全;3、連接件在室外易被氧化,耐腐蝕能力差;4、由于安裝時連接件在立柱的 固定位置已確定,這樣就使得安裝現場受到限制,對一些低洼不平的地方無法實現標準安 裝。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方便、而且不易被撬開的圍欄立柱。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方便、而且不易被撬開的圍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第一技術方案一種圍欄立柱,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 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 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 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 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 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 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 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 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第二技術方案一種圍欄立柱,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 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 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 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 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 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蓋在所 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均被所述 的第二本體遮蔽住。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 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 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更優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 向上一一交錯排列。第三技術方案一種圍欄立柱,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 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 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 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 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 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 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上具有第二基部,所述的第二基部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 第二基部具有左側后端部和右側后端部,所述的左側后端部向左延伸形成第二左側翼,所 述的右側后端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右側翼,所述的第二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 右的第二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左鉤部的開 口位于所述的第二左側翼的后方,所述的第二右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二 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 述的第二右側翼的后方,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蓋 在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左側翼遮蔽 住,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右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一左鉤部與第二左鉤 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 向上并且相錯開。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 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更優地,所述的空腔 的橫截面呈六邊形或半圓形。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結構相同,所述的第一本 體和第二本體在安裝時相向結合在一起。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 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也相 錯開布置,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二左鉤部
7在同一豎直方向上相交錯排列,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和第一右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相交錯 布置。更優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一一交 錯排列,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也一一交錯排 列。第四技術方案—種圍欄,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各個所述的圍欄單元包括一對左右設置的 圍欄立柱、安裝在一對所述的圍欄立柱之間的圍欄本體,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的圍欄立柱 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 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 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 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 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 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 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左側部鉤在位于 左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右側部鉤在位于右側的所述的 圍欄立柱的第一左鉤部上。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 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 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第五技術方案一種圍欄,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各個所述的圍欄單元包括一對左右設置的 圍欄立柱、安裝在一對所述的圍欄立柱之間的圍欄本體,各個所述的圍欄立柱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 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 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 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 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 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 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當所述的圍欄立柱和圍欄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左側部鉤在位于 左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右側部鉤在位于右側的所述的 圍欄立柱的第一左鉤部上,所述的第二本體蓋在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 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均被所述的第二本體遮蔽住。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 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進一步地,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呈六邊形或半圓形。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 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 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第六技術方案一種圍欄,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各個所述的圍欄單元包括一對左右設置的 圍欄立柱、安裝在一對所述的圍欄立柱之間的圍欄本體,各個所述的圍欄立柱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 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 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 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 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 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 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上具有第二基部,所述的第二基部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 第二基部具有左側后端部和右側后端部,所述的左側后端部向左延伸形成第二左側翼,所 述的右側后端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右側翼,所述的第二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 右的第二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左鉤部的開 口位于所述的第二左側翼的后方,所述的第二右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二 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 述的第二右側翼的后方,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蓋 在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左側翼遮蔽 住,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右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一左鉤部與第二左鉤 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 向上并且相錯開;當所述的圍欄立柱和圍欄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同時蓋在所述的第 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左側翼遮蔽住,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右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一左鉤部與第二左鉤部分布在同 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 錯開,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左側部同時鉤在位于左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 右鉤部上,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右側部同時鉤在位于右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左鉤部和 第二左鉤部上。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 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進一步地,所述的空 腔的橫截面呈六邊形或半圓形。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 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也相錯開布置,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圍欄立柱的左側在豎直方 向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二左鉤部上下交錯排列,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交 錯布置。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一一交 錯排列,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也一一交錯排列。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結構相同,所述的第一本 體和第二本體安裝時相向結合在一起。方向上相錯開布置,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豎直方向 上也相錯開布置,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二 左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相交錯排列,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和第一右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 相交錯布置。更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 一一交錯排列,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也一一交錯 排列。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二本體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第二本體上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二基 部。在此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由于 第一本體上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位于各自側翼部的前方,這樣在裝配圍欄本體時, 前方無遮擋,裝配更加方便;而且由于在第一本體的前方還增加后用于遮蔽第一左鉤部和 第一右鉤部的開口的第二本體,使得當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完成以后,從第一左鉤部 和第一右鉤部處無法進行破壞,從而保證了圍欄以及圍欄立柱的安全可靠性。
附圖1為背景技術中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附圖2為實施例一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2中A處放大圖;附圖4為實施例二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附圖5為實施例三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附圖6為附圖5中B處放大圖;附圖7為實施例四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附圖8為實施例五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附圖9為實施例六的圍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中的與位置有關的“上”、“下”、“左”、“右”、“前”、“后”均是將圍欄立柱 植入固定物(如地面、矮墻等)以后來定位。實施例一如圖2、3所示的圍欄立柱100,包括第一本體10,由一片金屬板材連續彎折而成。第一本體10具有用于與固定物(如地面)相固定的第一基部101,第一基部101沿豎直方 向延伸,第一基部101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102和右側前端部103,后端為連接左側前端 部102和右側前端部103并向后彎折的彎折部104。這樣,整個第一基部101呈空心結構, 內部具有空腔,空腔的橫截面優選呈半圓形或六邊形,彎折部104的形狀可參見圖3所示, 第一基部10空心結構的設置,使其內部可以隱藏電線、紅外探測器、震動監測器等電氣裝 置。在左側前端部102和右側前端部103至彎折部104之間分別有過渡連接部,這兩片過 渡連接部通過鉚釘機相鉚接,從而增強第一基部101的強度。左側前端部102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105,右側前端部103向右側延伸形 成第一右側翼106,第一左側翼105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107,多個 第一左鉤部107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第一左鉤部107的開口位于第一左側翼105的前 方,第一右側翼106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108,多個第一右鉤部108 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第一右鉤部108的開口位于第一右側翼106的前方。如圖所示,附 圖2中的第一左鉤部107有5個,第一右鉤部108有6個,這5個第一左鉤部107和6個第 一右鉤部108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最好是像附圖所示的實施例那樣,在豎直方向上 一一交錯排列。該實施例中,由于第一左鉤部107和第一右鉤部108均位于各自側翼的前方,這樣 設置,使得安裝工人在將圍欄本體安裝在兩根圍欄立柱100之間時,很容易的就能將圍欄 本體中的兩端部鉤在第一左鉤部107和第一右鉤部108上。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該圍欄立柱200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本體10和第二本體20。其中,此 實施例中的第一本體10與實施例一中的第一本體的結構完全相同,在此不贅述。第二本體 20的具體結構如下第二本體20類似于一個蓋板結構,當第一本體10和第二本體20裝配在一起后, 第二本體20蓋在第一左鉤部107和第一右鉤部108上,第一左鉤部107的開口和第一右鉤 部108的開口均被蓋板結構的第二本體20遮蔽住。本實施例通過引進第二本體20,使得第二本體20能有效的將第一左鉤部107和第 一右鉤部108的開口擋住,從而防止該圍欄立柱被從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處進 行破壞。實施例三如圖5、6所示的圍欄立柱,該圍欄立柱300包括第一本體10和第二本體30,其中 第一本體10與實施例一、二中的第一本體的結構完全相同,第二本體30的具體結構如下首先,第二本體30也由一片金屬板材連續彎折而成。第二本體30具有用于與固 定物(如地面)相固定的第二基部301,第二基部301沿豎直方向延伸,第二基部301的后 包括左側后端部302和右側后端部303,前端為連接左側后端部302和右側后端部303并 向前彎折的彎折部304,整個第二基部301呈空心結構,內部具有空腔,空腔的橫截面優選 呈半圓形或六邊形,彎折部304的形狀可參見圖6所示,第二基部30空心結構的設置,使其 內部可以隱藏電線、紅外探測器、震動監測器等電氣裝置。在左側后端部302和右側后端部 303至彎折部304之間分別有過渡連接部,這兩片過渡連接部也通過鉚釘機相鉚接從而增 強第二基部301的強度。[0076]左側后端部302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二左側翼305,右側后端部303向右側延伸形成 第二右側翼306,第二左側翼305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二左鉤部307,多個第 二左鉤部307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第二左鉤部307的開口位于第二左側翼305的后方, 第二右側翼306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二右鉤部(圖中未示出),多個第二右 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第二右鉤部的開口位于第二右側翼306的后方。第二左鉤部 307和第二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最好是像附圖所示的實施例那樣,在豎直方向 上一一交錯排列。根據上述描述可知,實際上為了制作簡單,完全可以將第二本體30和第一本體10 的結構做成完全一樣,即相同結構的第一本體10也可以作為第二本體30使用,這樣在第一 本體10中作為第一左鉤部的部分,在該第一本體作為第二本體使用時,第一左鉤部即變成 了第二右鉤部,同理,第一右鉤部變成了第二左鉤部。本實施例通過設置第二本體30,使得當第一本體10和第二本體30裝配好后,第 一左鉤部107和第一右鉤部108的開口被完全擋住,從而防止該圍欄立柱被從第一左鉤部 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處進行破壞。另外,通過在第二本體30上設置第二左鉤部304和第二 右鉤部,使得當第一本體10和第二本體30裝配好后,圍欄立柱300的左側在豎直方向上形 成第一左鉤部107和第二左鉤部304相一一交錯排列,右側在豎直方向上形成第一右鉤部 108和第二右鉤部相一一交錯排列,這樣當圍欄本體安裝在兩根立柱本體之間時,向左或向 右拉動圍欄本體,都只會越拉越緊,無法將圍欄本體破壞掉。實施例四如圖7所示,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1,各個圍欄單元1包括一對圍欄立柱100、 安裝在一對圍欄立柱100之間的圍欄本體400,圍欄本體400可以為壁板或金屬網或柵欄結 構。本實施例中,圍欄立柱100采用實施例一中的圍欄立柱。當圍欄本體400安裝在圍欄 立柱100上之后,圍欄本體400的左側部鉤在位于左側的圍欄立柱100的第一右鉤部108 上,圍欄本體400的右側部鉤在位于右側的圍欄立柱100的第一左鉤部107上。實施例五如圖8所示,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2,各個圍欄單元2包括一對圍欄立柱200、 安裝在一對圍欄立柱200之間的圍欄本體400,圍欄本體400可以為壁板或金屬網或柵欄結 構。本實施例中,圍欄立柱200采用實施例二中的圍欄立柱。當圍欄立柱200和圍欄本體400裝配在一起后,圍欄本體400的左側部鉤在位于 左側的圍欄立柱200的第一右鉤部108上,圍欄本體400的右側部鉤在位于右側的圍欄立 柱200的第一左鉤部107上,第二本體20蓋在第一左鉤部107和第一右鉤部108上,第一 左鉤部107的開口和第一右鉤部108的開口均被第二本體20遮蔽住。實施例六如圖9所示,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3,各個圍欄單元3包括一對圍欄立柱300、 安裝在一對圍欄立柱300之間的圍欄本體400,圍欄本體400可以為壁板或金屬網或柵欄結 構。本實施例中,圍欄立柱300采用實施例三中的圍欄立柱。當圍欄立柱300和圍欄本體400裝配在一起后,第二本體30同時蓋在第一左鉤 部107和第一右鉤部108上,第一左鉤部107的開口被第二左側翼305遮蔽住,第一右鉤部 108的開口均第二右側翼306遮蔽住,第一左鉤部107與第二左鉤部307分布在同一豎直方
12向上并且相錯開,第一右鉤部108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圍欄 本體400的左側部同時鉤在位于左側的圍欄立柱300的第一右鉤部108和第二右鉤部上, 圍欄本體400的右側部同時鉤在位于右側的圍欄立柱300的第一左鉤部107和第二左鉤部 307 上。以上實施例中,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均為由鋼材或是鋼帶軋制或切割而成。材質 可以選用電鍍鋼材。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 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 內。
權利要求一種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由一片金屬一體彎 折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 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 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
5.一種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 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 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 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 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 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 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蓋在所述的 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均被所述的第 二本體遮蔽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 別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 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 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
10.一種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 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 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 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 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 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上具有第二基部,所述的第二基部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 基部具有左側后端部和右側后端部,所述的左側后端部向左延伸形成第二左側翼,所述的 右側后端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右側翼,所述的第二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 第二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左鉤部的開口位 于所述的第二左側翼的后方,所述的第二右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二右鉤 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 第二右側翼的后方,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蓋在所 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左側翼遮蔽住, 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右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一左鉤部與第二左鉤部分 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 并且相錯開。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 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呈六邊形或 半圓形。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結 構相同,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在安裝時相向結合在一起。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 述的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 部在豎直方向上也相錯開布置,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一 左鉤部和第二左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相交錯排列,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和第一右鉤部在同 一豎直方向上相交錯布置。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圍欄立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 述的第一右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 二右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也一一交錯排列。
17.—種圍欄,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各個所述的圍欄單元包括一對左右設置的圍 欄立柱、安裝在一對所述的圍欄立柱之間的圍欄本體,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的圍欄立柱包 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方 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側 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翼 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 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彎 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 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左側部鉤在位于左 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右側部鉤在位于右側的所述的圍 欄立柱的第一左鉤部上。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由一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
21.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
22.一種圍欄,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各個所述的圍欄單元包括一對左右設置的圍 欄立柱、安裝在一對所述的圍欄立柱之間的圍欄本體,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的圍欄立柱包 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 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 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 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 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 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 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當所述的圍欄立柱和圍欄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左側部鉤在位于左側 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右側部鉤在位于右側的所述的圍欄 立柱的第一左鉤部上,所述的第二本體蓋在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 一左鉤部的開口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均被所述的第二本體遮蔽住。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由一 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
24.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呈六邊形或半圓形。
26.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
28.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
29.—種圍欄,該圍欄包括多個圍欄單元,各個所述的圍欄單元包括一對左右設置的圍 欄立柱、安裝在一對所述的圍欄立柱之間的圍欄本體,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的圍欄立柱包 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用于與固定物相固定的第一基部,所述的第一基部沿豎直 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前端包括左側前端部和右側前端部,所述的左側前端部向左 側延伸形成第一左側翼,所述的右側前端部向右側延伸形成第一右側翼,所述的第一左側 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第一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左側翼的前方,所述的第一右側翼有部分 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一右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 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右側翼的前方;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上具有第二基部,所述的第二基部沿豎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 基部具有左側后端部和右側后端部,所述的左側后端部向左延伸形成第二左側翼,所述的 右側后端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右側翼,所述的第二左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右的 第二左鉤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左鉤部的開口位 于所述的第二左側翼的后方,所述的第二右側翼有部分彎折形成多個開口朝左的第二右鉤 部,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沿著同一豎直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二右鉤部的開口位于所述的 第二右側翼的后方,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蓋在所 述的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左側翼遮蔽住, 所述的第一右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右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一左鉤部與第二左鉤部分 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 并且相錯開;當所述的圍欄立柱和圍欄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二本體同時蓋在所述的第一 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上,所述的第一左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左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 一右鉤部的開口被所述的第二右側翼遮蔽住,所述的第一左鉤部與第二左鉤部分布在同一 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開,所述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鉤部分布在同一豎直方向上并且相錯 開,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左側部同時鉤在位于左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右鉤部和第二右 鉤部上,所述的圍欄本體的右側部同時鉤在位于右側的所述的圍欄立柱的第一左鉤部和第 二左鉤部上。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別由一 片金屬一體彎折而成。
31.根據權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部的內部具有空腔。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呈六邊形或半圓形。
33.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相錯開布置,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在 豎直方向上也相錯開布置,當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一左鉤 部和第二左鉤部在同一豎直方向上相交錯排列,所述的第二右鉤部和第一右鉤部在同一豎 直方向上相交錯布置。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的第一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 第一右鉤部在豎直方向上一一交錯排列,多個所述的第二左鉤部和多個所述的第二右鉤部 在豎直方向上也一一交錯排列。
35.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圍欄本體為壁板或網或柵欄。
36.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的結構相 同,所述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安裝時相向結合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圍欄立柱,組成該圍欄立柱的第一本體上具有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位于各自側翼部的前方,這樣在裝配圍欄本體時,前方無遮擋,裝配更加方便;而且由于在第一本體的前方還增加后用于遮蔽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的開口的第二本體,使得當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裝配完成以后,從第一左鉤部和第一右鉤部處無法進行破壞,從而保證了圍欄以及圍欄立柱的安全可靠性。
文檔編號E04H17/24GK201705012SQ20102016210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3日
發明者徐律 申請人:張家港固耐特圍欄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