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無梁空心樓蓋的施工,基本采用了水泥薄壁管或GBF高分子合金薄壁方箱作為混凝土樓板內置芯模,這類混凝土空心樓蓋自重輕、整體性好、截面抗彎模量大、跨度大、空間大、頂棚面平整美觀、便于管線施工、設備安裝方便、隔音隔熱保溫性能好,但是水泥薄壁管空心樓蓋的施工,主要是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要防止平臺樓板的整體上浮,才能保證無梁空心樓蓋的施工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能夠有效地消除了導致空心樓蓋整體或局部上浮的情況。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支平臺模板;(2)劃線確定肋筋和板底鋼筋位置;(3)綁扎肋梁鋼筋; (4)綁扎板底鋼筋;(5)抗浮措施;(6)預埋管線;(7)放置并固定內置芯模;(8)上層鋼筋網片和拉鉤;(9)搭設施工便道、架設混凝土輸送管;(10)隱蔽工程驗收;(11)混凝土澆筑; (12)混凝土養護以及拆模。所述無梁空心樓蓋在支平臺模板的過程中,根據砼樓板厚度要求設計龍骨間距大小,先鋪設主龍骨標高調整后,將主龍骨與頂板支撐全部固定,然后再將次龍骨與主龍骨、 模板與次龍骨固定,使頂板模板體系成為一體。所述板底鋼筋鋪設時先鋪平行于薄壁管方向鋼筋,然后再鋪設垂直于薄壁管方向鋼筋;板底鋼筋鋪設并全部綁扎完成,鋼筋保護層墊塊設置到位后,將板底鋼筋與平臺龍骨鐵絲固定。所述抗浮箍筋綁扎固定在板底鋼筋網片上,每根空心管兩端1/4處各設一個。所述內置芯模安裝完畢、抗浮箍筋環綁扎固定后,鋪設上層鋼筋,上層鋼筋的鋪設方向先垂直后平行內置芯模方向,如無肋梁設計,在鋪上層鋼筋時要設置鋼筋馬凳。在鋪上層鋼筋時,設置的鋼筋馬凳與平臺龍骨連接固定。上層鋼筋網片綁扎后,肋間鋼筋網片拉鉤將上層鋼筋、下層鋼筋網片拉牢,將上、 下鋼筋網片連成整體。混凝土澆筑時采取泵送混凝土,并一次澆筑成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小于160mm, 混凝土布料來回穿梭于板肋,第一次混凝土的澆筑高度以不高于內置芯模高度的2/3為準,以便振搗棒進行振搗,振搗棒沿肋循序漸進地進行振搗。本發明采用多項抗浮措施,排除了導致空心樓蓋整體或局部上浮情況存在,上述空心樓蓋抗浮措施方法可靠、有效,保證了施工的質量。
說明書附1為本發明空心樓蓋結構示意2為本發明板底鋼筋與龍骨固定示意3為本發明水泥薄壁管下板厚> IOOmm時抗浮箍筋環固定示意4為本發明水泥薄壁管下板厚< IOOmm時抗浮箍筋環固定示意5為本發明內置芯模整體抗浮示意圖如圖所示1-水泥薄壁管,2-混凝土,3-抗浮箍筋,4-肋間鋼筋網片,5-板底鋼筋,6-鋼筋馬凳,7-鐵絲,8-主龍骨,9-次龍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支平臺模板;(2)劃線確定肋筋和板底鋼筋位置;(3)綁扎肋梁鋼筋; (4)綁扎板底鋼筋;(5)抗浮措施;(6)預埋管線;(7)放置并固定內置芯模;(8)上層鋼筋網片和拉鉤;(9)搭設施工便道、架設混凝土輸送管;(10)隱蔽工程驗收;(11)混凝土澆筑; (12)混凝土養護以及拆模。具體做法如下內置芯模采用水泥薄壁管為例。無梁空心樓蓋在支平臺模板的過程中,根據砼樓板厚度要求設計龍骨間距大小, 先鋪設主龍骨8標高調整后,將主龍骨8與頂板支撐全部采用鐵釘固定,保證支撐與主龍骨 8連接牢固、不晃動,然后再將次龍骨9與主龍骨8、模板與次龍骨9用鐵釘固定,使頂板模板體系成為一體。所述板底鋼筋鋪設時先鋪平行于水泥薄壁管1方向鋼筋,然后再鋪設垂直于水泥薄壁管1方向鋼筋;板底鋼筋鋪5設并全部綁扎完成,鋼筋保護層墊塊設置到位后,將板底鋼筋5與平臺龍骨鐵絲固定。根據內置芯模布置間距,在平臺模板面放線,板底鋼筋5布置間距一般設計與水泥薄壁管1間距成倍數基本相同。板底鋼筋5鋪設并全部綁扎完成,鋼筋保護層墊塊設置到位后,將板底鋼筋5與平臺龍骨采用鐵絲7固定,鐵絲固定間距由內置芯模體積大小來確定,一般0250 mm以下內置芯模,固定鐵絲縱橫間距不大于1000mm,0250-400 mm內置芯模,固定鐵絲7縱橫間距不大于800mm。水泥薄壁管1下板厚> IOOmm時,先鋪設鋼筋馬凳6綁扎,水泥薄壁管1下板厚 < IOOmm時,抗浮箍筋3設置高度按理論尺寸減小10mm,定位抗浮箍筋3高度,保證內置芯模有效高度和砼空心樓蓋的施工質量。所述抗浮箍筋3綁扎固定在板底鋼筋5網片上,每根空心管兩端1/4處各設一個;一是抗上浮,二是保證空心管與管之間有效間距。所述內置芯模安裝完畢、抗浮箍筋環綁扎固定后,再鋪設上層鋼筋,上層鋼筋的鋪設方向先垂直后平行內置芯模方向,如無肋梁設計,在鋪上層鋼筋時要設置鋼筋馬凳。在鋪上層鋼筋時,設置的鋼筋馬凳6與平臺龍骨連接固定。上層鋼筋網片綁扎后,肋間鋼筋網片4拉鉤將上層鋼筋、下層鋼筋網片拉牢,將上、下鋼筋網片連成整體。混凝土 2澆筑時采取泵送混凝土,并一次澆筑成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小于 160mm,混凝土布料來回穿梭于板肋,第一次混凝土的澆筑高度以不高于內置芯模高度的2/3為準,振搗棒直徑為Φ 30,沿肋循序漸進地進行振搗,以保證板底部混凝土密實,嚴禁振搗直接振搗內置芯模,以免破壞內置芯模。上部1/3厚混凝土澆筑時間,應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邊澆邊振搗密實。在混凝土 2澆筑過程中,隨時測量和觀察內置芯模上浮情況, 一旦有上浮情況,可放慢混凝土澆筑速度,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加密抗浮點或振搗前網片表面加載,確保混凝土表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二是混凝土澆注前,再對內置芯模進行一次檢查,對有位置松動或偏移、破損的芯模進行加固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支平臺模板;(2)劃線確定肋筋和板底鋼筋位置;(3)綁扎肋梁鋼筋;(4) 綁扎板底鋼筋;(5)抗浮措施;(6)預埋管線;(7)放置并固定內置芯模;(8)上層鋼筋網片和拉鉤;(9)搭設施工便道、架設混凝土輸送管;(10)隱蔽工程驗收;(11)混凝土澆筑; (12)混凝土養護以及拆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梁空心樓蓋在支平臺模板的過程中,根據砼樓板厚度要求設計龍骨間距大小,先鋪設主龍骨標高調整后,將主龍骨與頂板支撐全部固定,然后再將次龍骨與主龍骨、模板與次龍骨固定,使頂板模板體系成為一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底鋼筋的鋪設時先鋪平行于薄壁管方向鋼筋,然后再鋪設垂直于薄壁管方向鋼筋;板底鋼筋鋪設并全部綁扎完成,鋼筋保護層墊塊設置到位后,將板底鋼筋與平臺龍骨鐵絲固定。
4.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箍筋綁扎固定在板底鋼筋網片上,每根空心管兩端1/4處各設一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置芯模安裝完畢、抗浮箍筋環綁扎固定后,鋪設上層鋼筋,上層鋼筋的鋪設方向先垂直后平行內置芯模方向;無肋梁設計時,在鋪上層鋼筋時要設置鋼筋馬凳。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鋪上層鋼筋時,設置的鋼筋馬凳與平臺龍骨連接固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層鋼筋網片綁扎后,肋間鋼筋網片拉鉤將上層鋼筋、下層鋼筋網片拉牢,將上、下鋼筋網片連成整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澆筑時采取泵送混凝土,并一次澆筑成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小于160mm,混凝土布料來回穿梭于板肋,第一次混凝土的澆筑高度以不高于內置芯模高度的2/3為準,以便振搗棒進行振搗,振搗棒沿肋循序漸進地進行振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現澆混凝土無梁空心樓蓋的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支平臺模板;(2)劃線確定肋筋和板底鋼筋位置;(3)綁扎肋梁鋼筋;(4)綁扎板底鋼筋;(5)抗浮措施;(6)預埋管線;(7)放置并固定內置芯模;(8)上層鋼筋網片和拉鉤;(9)搭設施工便道、架設混凝土輸送管;(10)隱蔽工程驗收;(11)混凝土澆筑;(12)混凝土養護以及拆模。本發明采用多個抗浮措施,排除了導致空心樓蓋整體或局部上浮情況的存在,上述空心樓蓋抗浮措施方法可靠、有效,保證了施工的質量。
文檔編號E04B5/32GK102182313SQ20111007806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梁學明, 王永勝, 閆立 申請人:中聯世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