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高聳構筑物應運而生,但高聳構筑物占地面積小,高度大,給施工腳手架的搭設帶來較大的技術難題。例如目前高聳煙 施工方法存在的技術難題一、采用滑模施工時,臨空操作平臺在風荷載作用下,存在嚴峻的超高空作業風險,操作平臺支腿的固定受筒體混凝土強度影響,需要施工技術間歇時間,且筒體混凝土施工完畢后,必須設置內置落地式腳手架方可完成煙 內襯砌筑工作,工序繁瑣,嚴重影響工期;二、采用傳統的落地式內置腳手架施工時,由于筒體坡率的影響,為了使立桿距筒體內壁的距離滿足施工操作空間要求,必須將立桿與筒體坡率同步向內傾斜,因而在垂直運輸物料時,立桿在偏心矩作用下經常發生彎曲變形無法繼續使用的現象,甚至釀成坍塌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可操作性強的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驟(1)定位放線在筒體混凝土上彈出懸空鋼梁定位線;(2)安裝懸空鋼梁在定位線上安裝內置懸空鋼梁,其外端插入混凝土內150mm 200mm固定,懸空鋼梁布置原則為沿筒體高度40m 50m設置一層,且使其平面位置滿足各層最高點周邊立桿距筒體內壁500mm 600mm的施工操作空間要求;(3)焊接限位器與安裝立桿在鋼梁上平中心線上焊接豎向高100mm,直徑為25mm 的鋼筋作為立桿限位器,并將立桿垂直套在限位器中;(4)搭設縱、橫水平桿在立桿上分別搭設縱、橫水平桿,并與立桿扣接牢固,第一道水平桿設置在懸空鋼梁上平0. 2m處,其上各道水平桿按照1. 25m步距搭設,縱向水平桿均埋入筒體混凝土內,橫向水平桿隔道埋入筒體混凝土內,埋入深度為120mm 150mm;(5)搭設斜桿按照水平夾角45° 60°在兩立桿之間沿豎向搭設斜桿9 ;(6)鋪設操作平臺在操作層上鋪設厚50mm、寬300mm且與筒體相吻合的木板,形成施工操作平臺;(7)安裝吊物起重系統在操作層上方四周的立桿上端插入可調支托,在可調支托的U形托內安裝橫向鋼梁;(8)安裝桁架天梁橫向鋼梁上安裝桁架天梁、起重滑輪及起重鋼絲繩,桁架天梁兩端安裝外模提升器;(9)安裝地面起重系統安裝地面起重卷揚機、限位滑輪及地錨,并在地面卷揚機上纏繞起重鋼絲繩,構成起重系統;(10)物料垂直運輸通過腳手架平面中部預留的物料通道,利用起重系統分別將鋼筋、混凝土等物料垂直運輸至施工操作平臺上,然后采用木板封閉物料通道;(11)外模提升與安裝澆筑完成的筒體混凝土,待其強度達到1. 后,操作人員站在施工操作平臺上,利用外模提升器將模板提升至上層未澆筑筒體混凝土的位置,在其上口設置兩道直徑為5mm的鋼絲繩,并采用緊繩器緊固,校正偏差與固定模板。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內置懸空鋼梁沿筒體高度40m 50m分段設置,并采取埋入筒體混凝土固定懸空鋼梁與設置立桿限位器的措施,不僅滿足了立桿垂直設置、施工操作空間及防止滑移的要求,同時解決了立桿偏心受力彎曲變形及并列設置雙立桿的關鍵性技術難題,使懸空腳手架系統達到穩定可靠狀態,并與落地式腳手架相比節省立桿用量1/2以上,符合高效節能的綠色施工要求;(2)各操作層物料運輸到位后,滿鋪腳手架板操作平臺形成水平封閉,筒體鋼筋施工完畢后形成立面環繞式封閉,操作人員在立體全封閉的筒體內進行各道工序施工,消除了風荷載影響與超高臨空作業安全隱患,具備良好的安全可靠性;(3)縱向水平桿均埋入筒體混凝土內,橫向水平桿隔道埋入筒體混凝土內,埋入深度均120mm 150mm,解決了腳手架在吊物重力作用下的側移問題,保證了立桿處于軸心受力狀態;(4)各施工工序在筒體內連續完成,其之間無技術間歇,程序簡單,質量易于保證, 可進行晝夜連續施工,可縮短施工周期。
圖1是本發明施工平面布置圖。圖2是圖1中I部位結構放大圖。圖3是圖1的剖面圖。圖4是桁架天梁施工平面布置圖。圖中1、上懸空主鋼梁2、懸空次鋼梁3、下懸空主鋼梁4、立桿限位器5、立桿6、縱向水平桿7、橫向水平桿8、筒體混凝土 9、斜桿10、物料通道11、可調支托12、施工操作平臺 13、橫向鋼梁14、桁架天梁15、起重滑輪16、外模提升器17、地面起重卷揚機18、起重鋼絲繩 19、限位滑輪20、地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 如圖1 圖4所示,本發明所述的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以煙囪為例,采取以下步驟(1)定位放線在筒體混凝土 8上彈出上懸空主鋼梁1和下懸空主鋼梁3的定位線.
一入 ,(2)安裝懸空鋼梁在其定位線上按照下懸空主鋼梁3南北方向布置,上懸空主鋼梁1東西方向布置的順序完成安裝懸空主鋼梁,且懸空主鋼梁的外端均插入筒體混凝土 8 內150mm 200mm固定;懸空主鋼梁安裝就位后,將懸空次鋼梁2 —端插入上懸空主鋼梁1 的翼緣內與之吻合,并焊接牢固,另一端放置在下懸空主鋼梁3的上平,并與之焊接牢固;沿著筒體混凝土 8,設置高度40m 50m為一層,且使其平面位置滿足各層最高點周邊立桿距筒體混凝土 8的內壁500mm 600mm的施工操作空間要求;(3)焊接限位器與安裝立桿按照立桿5的設計位置,分別在懸空主鋼梁和懸空次鋼梁2上平中心線上焊接豎向高100mm,直徑為25mm的鋼筋作為立桿5的立桿限位器4,并將立桿5垂直套入在立桿限位器4中;(4)搭設縱、橫水平桿件在立桿5上分別搭設縱向水平桿6和橫向水平桿7,并與立桿5扣接牢固,第一道水平桿設置在下懸空鋼梁3上平0. 2m處,其上縱向水平桿6和橫向水平桿7均按照1. 25m步距搭設,縱向水平桿6兩端均埋入筒體混凝土 8內,橫向水平桿 7埋入筒體混凝土 8內,埋入深度均120_ 150_,以滿足各施工工序的操作合適高度及腳手架抗側移要求;(5)搭設斜桿按照水平夾角45° 60°在兩立桿5之間沿豎向搭設斜桿9,以提高腳手架系統整體穩定性;(6)鋪設操作平臺在操作層上鋪設50mm厚度、300mm寬度且與筒體相吻合的木板,形成施工操作平臺12;(7)安裝吊物起重系統在操作層上方四周的立桿5上端插入可調支托11,在可調支托11的U形托內安裝橫向鋼梁13 ;(8)桁架天梁安裝橫向鋼梁13上安裝桁架天梁14、起重滑輪15及起重鋼絲繩 18,桁架天梁14外端均安裝外模提升器16 ;(9)地面起重系統安裝安裝地面起重卷揚機17、限位滑輪19及地錨20,并在地面起重卷揚機17上纏繞起重鋼絲繩18,限位滑輪19安裝位置與起重卷揚機18的安裝位置水平,構成起重系統,鋼絲繩依次經過起重卷揚機18、限位滑輪19與起重滑輪15將物料吊起;(10)物料垂直運輸通過腳手架平面中部預留的物料通道10,利用起重系統分別將鋼筋、混凝土等物料垂直運輸至施工操作平臺12上,然后采用木板封閉物料通道10 ;(11)外模提升與安裝澆筑完成的筒體混凝土8,待其強度達到1. 后,操作人員站在施工操作平臺12上,利用外模提升器16將模板提升至上層未澆筑筒體混凝土的位置,在其上口設置兩道直徑為5mm的鋼絲繩,并采用緊繩器緊固,校正偏差與固定模板。(12)高聳構筑物各工序施工物料及模板提升系統隨操作層同步上升,在分段內置懸空腳手架上逐個操作層完成鋼筋綁扎、模板安裝與混凝土澆筑等施工工序,可晝夜連續施工,依此類推,循環上升直至到頂。
權利要求
1. 一種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驟(1)定位放線在筒體混凝土上彈出懸空鋼梁定位線;(2)安裝懸空鋼梁在定位線上安裝內置懸空鋼梁,其外端插入混凝土內150mm 200mm固定,懸空鋼梁布置原則為沿筒體高度40m 50m設置一層,且使其平面位置滿足各層最高點周邊立桿距筒體內壁500mm 600mm的施工操作空間要求;(3)焊接限位器與安裝立桿在鋼梁上平中心線上焊接豎向高100mm,直徑為25mm的鋼筋作為立桿限位器,并將立桿垂直套在限位器中;(4)搭設縱、橫水平桿在立桿上分別搭設縱、橫水平桿,并與立桿扣接牢固,第一道水平桿設置在懸空鋼梁上平0. 2m處,其上各道水平桿按照1. 25m步距搭設,縱向水平桿均埋入筒體混凝土內,橫向水平桿隔道埋入筒體混凝土內,埋入深度為120_ 150_ ;(5)搭設斜桿按照水平夾角45° 60°在兩立桿之間沿豎向搭設斜桿;(6)鋪設操作平臺在操作層上鋪設厚50mm、寬300mm且與筒體相吻合的木板,形成施工操作平臺;(7)安裝吊物起重系統在操作層上方四周的立桿上端插入可調支托,在可調支托的U 形托內安裝橫向鋼梁;(8)安裝桁架天梁橫向鋼梁上安裝桁架天梁、起重滑輪及起重鋼絲繩,桁架天梁兩端安裝外模提升器;(9)安裝地面起重系統安裝地面起重卷揚機、限位滑輪及地錨,并在地面卷揚機上纏繞起重鋼絲繩,構成起重系統;(10)物料垂直運輸通過腳手架平面中部預留的物料通道,利用起重系統分別將鋼筋、混凝土等物料垂直運輸至施工操作平臺上,然后采用木板封閉物料通道;(11)外模提升與安裝澆筑完成的筒體混凝土,待其強度達到1.后,操作人員站在施工操作平臺上,利用外模提升器將模板提升至上層未澆筑筒體混凝土的位置,在其上口設置兩道直徑為5mm的鋼絲繩,并采用緊繩器緊固,校正偏差與固定模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聳構筑物內置懸空腳手架施工方法,采取以下步驟(1)定位放線;(2)安裝懸空鋼梁;(3)焊接限位器與安裝立桿;(4)搭設縱、橫水平桿件;(5)搭設斜桿;(6)鋪設操作平臺;(7)安裝吊物起重系統;(8)桁架天梁安裝;(9)地面起重系統安裝;(10)物料垂直運輸;(11)外模提升與安裝。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內置懸空鋼梁上安裝腳手架的施工方法,實現了水平與立面的全封閉作業狀態,無高空作業風險,并使腳手架立桿形成垂直傳力,腳手架系統安全可靠,操作程序簡單,可縮短施工周期,并符合高效節能的綠色施工要求。
文檔編號E04G21/00GK102392532SQ20111033330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宗可鋒, 張 林, 李永峰, 賈華遠 申請人:山東萬鑫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