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
背景技術:
申請人:在上面定義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是特指用于制造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的模具,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如啤酒瓶、紅酒瓶、各種調味品瓶和汽水瓶等等。 在由瓶罐類玻璃模具制造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的過程中,由于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的壁厚相對于瓶體部位要厚得多,因此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是最使業界犯難的。雖然人們對引發頸肩部位變形的原因早已形成共識,但是迄今為止并無堪稱十分理想的應對之策。引起頸間部位變形的原因是在最后一次吹制成形時(由玻璃雛形吹制成玻璃瓶成品時),速度較快,腔體內部的氣體無法迅速排除,而無法排除的這部分氣體往往滯(停)留在熔融的玻璃熔體與模具之間。人們還進一步認識到氣體滯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因模具自身結構的特點,即瓶頸處的截面積相對于瓶體驟然變小;二是因玻璃熔體的流動方向自上至下,使氣體容易在瓶頸處即頸肩處彌留,夾雜在模具與玻璃熔體之間的氣體使制品的瓶頸間出現不飽滿現象。然而,前述的兩個因素猶如公知的定理定律即猶如“公理”,按照目前的技術程度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如果模具的頸肩處的截面積不驟然變小,那么無法成形出具有頸肩的瓶子,又因為在制造過程中,玻璃熔體的流向只能自上而下。為了有效地避免瓶罐類玻璃容器在頸肩部位出現變形現象,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已有相應的技術方案被披露,典型的如CN101298355A推薦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6A提供的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對于在二次吹氣時使玻璃熔體分布均勻而藉以確保瓶頸部的壁厚盡可能一致有所建樹,但是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難以降低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系其缺憾。又如CN101298357A介紹的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該專利申請方案對于防止瓶子整體變形有借鑒意義,但是對于解決局部區域特別是前述的頸肩部位的變形不具有可借鑒的意義。再如CN101298358A披露的一種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9A提出的一種玻璃容器加工用模具,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者是在瓶半模的外壁開設散熱槽,以加快散熱速度,提高成形效率。進而如美國專利 US2006/0212632A I的技術內容中也提及了避免瓶子整體變形的方法,具體可參見該美國專利的說明書0021-0025欄以及該專利的圖1和圖2。本申請人認為,上述專利和/或專利申請方案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熱傳遞的方式改善冷卻速度的,之所以稱為熱傳遞而非熱對流,是因為通氣孔是與模具的型腔不相通的,因此在制造玻璃容器時,頸肩部位處的玻璃熔體內的滯留空氣便無法以熱傳遞的傳導方式驅向外界,故而,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僅能以加快冷卻速度而緩解,但并不能杜絕。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1941791A推出的用于制作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本申請人提出的申請)在不失冷卻速度的前提下能將模具頸肩部與玻璃熔液之間的氣體排出,表現為與型腔熱對流的方式使滯留于玻璃熔液內的空氣逸至外界,最終使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飽滿,有效地抑制頸肩部位的變形。因此CN101941791A基本上克服了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所有專利方案的欠缺。上述CN101941791A的技術手段是在一對瓶半模的頸肩位置各開設與模腔(即型腔)相通的閥孔,并且在各閥孔內設置一由閥體、閥桿和閥頭構成的氣閥,將閥孔與預設于瓶半模上的排氣孔相通,滯留于玻璃熔體與瓶半模型腔頸肩部之間的空氣經閥孔進入閥頭與閥孔之間的第一排氣隙道后繼而進入閥桿與閥孔之間的第二排氣隙道,再由第二排氣隙道進入排氣孔外排,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申請的說明書第0017欄。但是該專利申請方案經實踐證明依然存在缺憾一是不足以保障頸肩部位的整體的飽滿效果,易出現此厚彼薄或此薄彼厚的現象,也就是說頸肩部位的壁厚的一致性欠缺;二是閥門的整體結構十分復雜,力口工難度大,尤其是閥孔的配合難度大,例如閥頭與閥孔的孔壁之間所形成的第一排氣隙道往往難以掌控;三是排氣隙道容易堵塞,清理頻次高,并且清理難度大,而如果不及時清理, 那么排氣功能消失,因為在玻璃容器的制作過程中,為了確保玻璃制品順利脫模,需向模腔即型腔添加脫模劑,而脫模劑及制品成型過程中的玻璃塵屑均易對排氣隙道堵塞。上述CN101941791A的三處欠缺已由本申請人設計的并且由圖3所示的結構所彌補,由圖3結構可知,一對彼此對置的瓶半模1各具有瓶半模腔11和具有與瓶半模腔11軸向并行的且與外界相通的軸向排氣孔12以及具有用于將瓶半模腔11與軸向排氣孔12貫通的徑向排氣孔13,并且徑向排氣孔13圍繞瓶半模1的頸肩14的區域開設,在每個徑向排氣孔13朝向瓶半模腔11的孔口部位設置有氣門芯131。毫無疑問,圖3所示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借助于徑向排氣孔13與軸向排氣孔12相通,達到趨于熱對流的方式改善頸肩部位的冷卻速度的目的,使頸肩部位的
壁厚一致性得以改善。但是,圖3所示結構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熱對流效果仍然是有限的, 因為其是一種自然的熱對流形式,而并非為強制性對流。本申請人認為,已有技術為了改善頸肩部位的冷卻效果(速度),將設計思路傾集于瓶半模具有偏面性,因為偏廢了對瓶底模的關注,然而,瓶底模(業界習慣稱底模)恰恰是整套玻璃模具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問題在于如何利用瓶底模對瓶半模的頸肩部位的冷卻發揮參與作用正是業界所企求的。然而,經本申請人所作的反復嘗試表明,只要設計合理是完全可以付諸現實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將滯留在頸肩部位的玻璃熔體與瓶半模之間的氣體迅速排出而藉以保障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厚度的一致性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包括一對彼此對置的瓶半模,各瓶半模具有瓶半模腔和圍繞瓶半模的半圓弧方向間隔開設的一組軸向排氣孔,瓶半模腔與軸向排氣孔之間由徑向排氣孔貫通,并且徑向排氣孔圍繞瓶半模的頸肩的區域具有彼此間隔的復數列,每列具有相互間隔的復數個,在各瓶半模腔的底部并且在面對面的位置各構成有瓶底模配合凹槽;一瓶底模,該瓶底模與一對瓶半模的底部相配合,并且該瓶底模具有配合凸臺,配合凸臺與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配合,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軸向排氣孔與所述的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通,并且在各軸向排氣孔的頂部設置有用于使軸向排氣孔與外界隔絕的螺堵,在瓶底模的中央并且背對瓶半模的一側構成有一抽氣連接腔,并且在所述的配合凸臺上開設有抽氣孔,抽氣孔與所述的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通,并且還與抽氣連接腔相通,其中,抽氣孔的數量與軸向排氣孔的數量相等,每一抽氣孔對應于一個軸向排氣孔。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徑向排氣孔朝向所述瓶半模腔的孔口部位固設有一中央具有芯孔的氣門芯。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瓶半模的瓶半模腔包括瓶體腔、瓶頸腔和位于瓶體腔與瓶頸腔之間的頸肩腔,所述的頸肩的區域包括頸肩腔的區域、由頸肩腔向瓶體腔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向瓶頸腔延伸的區域,所述的徑向排氣孔遍及于頸肩腔、由頸肩腔向瓶體腔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向瓶頸腔延伸的區域。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頸肩腔向所述瓶體腔延伸的區域是與由頸肩腔向所述瓶頸腔延伸的區域相等的。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頸肩腔、由頸肩腔向所述瓶腔延伸的區域以及由所述頸肩腔向所述瓶頸腔延伸的區域的高度之和為所述瓶半模的高度的45-55%。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復數列徑向排氣孔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所述的每列上的復數個徑向排氣孔之間的間距也是相等的。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對瓶半模上還各開設有軸向垂冷孔。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組軸向排氣孔的數量為3-9個。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將與徑向排氣孔相通的一組軸向排氣孔與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通,并且在瓶底模上設計了抽氣連接腔以及在瓶底模的配合凸臺上開設了與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通的并且還與抽氣連接腔相通的抽氣孔,因此可由與抽氣連接腔配接的抽氣機構對軸向排氣孔抽氣,使滯留于頸肩部位的玻璃熔體與瓶半模之間的空氣經徑向排氣孔進入軸向排氣孔直至進入抽氣連接腔引出,從而可理想地對頸肩部位冷卻,保障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的厚度的均勻性。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圖1的一對瓶半模中的其中一個瓶半模的剖視圖。圖3為已有技術中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敬請參見圖1和圖2,在圖1中給出了一對彼此對置的即彼此面對面設置的瓶半模 1,這種結構形式的瓶半模1可用以制作紅酒瓶,各瓶半模1具有一瓶半模腔11并且具有圍繞瓶半模1的半圓弧方向開設的與瓶半模腔11軸向并行的(即縱向并行)一組軸向排氣孔12和一組軸向垂冷孔16,在本實施例中,軸向排氣孔12的數量為3個,但并不受到該數量的限制,因為依據需要可以增減,通常情況下為3-9個,較好地為3-6個。各軸向排氣孔12 的上部采用螺堵121封閉,使軸向排氣孔12的上部與外界隔絕,而各軸向排氣孔12底部延伸到構成瓶半模1的模腔11下方,與瓶底模配合凹槽15相通(圖2示)。而前述的一組軸向垂冷孔16與外界相通。為了保障一對瓶半模1良好合模,因此在其中一個瓶半模1的合模面(也稱合縫面)上構成有凸條17,而另一個瓶半模1的合模面上并且在對應于凸條17的位置構成有凸條凹槽18,凸條17與凸條凹槽18相配合。在各瓶半模1上并且在位于瓶半模1的頸肩14的區域開設有作為貫通瓶半模腔 11與軸向排氣孔12之間的通道的徑向排氣孔13。由圖1所示,徑向排氣孔13圍繞瓶半模 1的頸肩14的區域具有彼此等距離間隔的三列,并且每列有相互等距離間隔的四個,在各個徑向排氣孔13朝向瓶半模腔11的一端的徑向排氣孔孔口部位以過盈配合方式固定有一中央具有芯孔1311的氣門芯131。芯孔1311與瓶半模腔11相通,并且還與前述的軸向排氣孔12相通。上面提及的瓶半模腔11包括瓶體腔111、瓶頸腔112和瓶頸腔113,也就是說,由這三個腔共同構成為瓶半模腔111。上面提及的頸肩4的區域的概念是指頸肩腔113本身的高度、由瓶頸腔113朝著瓶體腔111延伸的長度(即高度)和由瓶頸腔113向瓶頸腔112延伸的高度之和,這三者的高度之和優選為瓶半模1的總高度的45-55%,本實施例為50%。又,上面雖然例舉了徑向排氣孔13的列數(列數即為縱向的排數)為三排,并且每排的數量為四個,但顯然不能由此而受到限制。當一對瓶半模1的瓶半模腔11滿足于制作 500-750ml容積的玻璃容器(例如750ml的紅酒瓶)時,那么徑向排氣孔13的列數(縱向的排數)優選為六排,并且每排的數量優選為六個。進而由圖1和圖2所示,徑向排氣孔13設置區域遍及于前述的頸肩腔113、由頸肩腔113朝著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以及由頸肩腔113 向著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并且優選將由頸肩腔113朝著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與頸肩腔113朝著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相等,也就是說頸肩腔113向瓶體腔111延伸的高度(長度)與頸肩腔113向瓶頸腔112延伸的高度(長度)相等。請繼續見圖1和圖2,一瓶底模2與一對瓶半模1的底部相配合,瓶底模2具有一配合凸臺21,在該配合凸臺21上并且在對應前述的軸向排氣孔12的底部的位置開設有數量與一對瓶半模1上的軸向排氣孔12的數量相等的抽氣孔211 (本實施例為6個,分別對應于一對瓶半模1上的軸向排氣孔12)。并且在瓶底模2的背對瓶半模1的一側的中央構成(開設)有一抽氣連接腔22,在使用時,將抽氣連接腔22與另行配備的抽氣機構連接。使用本發明時,在抽氣機構的工作下,抽氣孔211產生負壓,由于抽氣孔211與軸向排氣孔12相通,又由于軸向排氣孔12與徑向排氣孔13相通,因此在一對瓶半模1對玻璃容器成形時,滯留于玻璃熔體與瓶半模腔11之間的并且位于頸肩14部位的空氣可依次通過氣門芯131的芯孔1311、徑向排氣孔13、軸向排氣孔12和抽氣孔211進入抽氣連接腔 22,直至被抽氣機構抽至外界。由于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強制對頸肩14的部位實施冷卻的理想效果,因此能使厚度較厚的頸肩14部位快速冷卻,確保頸肩14處的厚度的均勻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包括一對彼此對置的瓶半模(1),各瓶半模 (1)具有瓶半模腔(11)和圍繞瓶半模(1)的半圓弧方向間隔開設的一組軸向排氣孔(12), 瓶半模腔(11)與軸向排氣孔(12)之間由徑向排氣孔(13)貫通,并且徑向排氣孔(13)圍繞瓶半模(1)的頸肩(14)的區域具有彼此間隔的復數列,每列具有相互間隔的復數個,在各瓶半模腔(11)的底部并且在面對面的位置各構成有瓶底模配合凹槽(1 ;一瓶底模0), 該瓶底模( 與一對瓶半模(1)的底部相配合,并且該瓶底模( 具有配合凸臺(21),配合凸臺與瓶底模配合凹槽(1 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軸向排氣孔(1 與所述的瓶底模配合凹槽(1 相通,并且在各軸向排氣孔(1 的頂部設置有用于使軸向排氣孔(1 與外界隔絕的螺堵(121),在瓶底模的中央并且背對瓶半模(1)的一側構成有一抽氣連接腔(22),并且在所述的配合凸臺上開設有抽氣孔011),抽氣孔011)與所述的瓶底模配合凹槽(1 相通,并且還與抽氣連接腔0 相通,其中,抽氣孔011)的數量與軸向排氣孔(1 的數量相等,每一抽氣孔011)對應于一個軸向排氣孔(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徑向排氣孔(1 朝向所述瓶半模腔(11)的孔口部位固設有一中央具有芯孔(1311)的氣門芯 (13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半模 (1)的瓶半模腔(11)包括瓶體腔(111)、瓶頸腔(112)和位于瓶體腔(111)與瓶頸腔(112) 之間的頸肩腔(113),所述的頸肩(14)的區域包括頸肩腔(11 的區域、由頸肩腔(113)向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113)向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所述的徑向排氣孔(13)遍及于頸肩腔(113)、由頸肩腔(113)向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113) 向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頸肩腔 (113)向所述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是與由頸肩腔(113)向所述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相等的。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頸肩腔 (113)、由頸肩腔(11 向所述瓶腔(111)延伸的區域以及由所述頸肩腔(113)向所述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的高度之和為所述瓶半模(1)的高度的45-5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數列徑向排氣孔(1 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所述的每列上的復數個徑向排氣孔(1 之間的間距也是相等的。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對瓶半模(1)上還各開設有軸向垂冷孔(16)。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軸向排氣孔(12)的數量為3-9個。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制造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包括一對瓶半模,各瓶半模具有瓶半模腔和一組軸向排氣孔;一瓶底模,該瓶底模與一對瓶半模的底部相配合,并且該瓶底模具有配合凸臺,配合凸臺與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配合,特點一組軸向排氣孔與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通,并且在各軸向排氣孔的頂部設置有用于使軸向排氣孔與外界隔絕的螺堵,在瓶底模的中央并且背對瓶半模的一側構成有一抽氣連接腔,并且在配合凸臺上開設有抽氣孔,抽氣孔與瓶底模配合凹槽相通,并且還與抽氣連接腔相通,抽氣孔的數量與軸向排氣孔的數量相等,每一抽氣孔對應于一個軸向排氣孔。優點可理想地對頸肩部位冷卻,保障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的厚度的均勻性。
文檔編號C03B9/347GK102515471SQ2011103415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方朝輝, 晏慶寶, 朱偉國, 馬建華 申請人:常熟市建華模具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