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輪式布料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53769閱讀:31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輪式布料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輸送粘稠物料的輸送機械,特別涉及一種輪式布料機械。
背景技術
由于泵車使用方便,功能強大,已經成為應用廣泛的輪式布料機械。請參考圖1,該圖是現有技術一種泵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泵車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 泵車一般包括行駛系統100、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行駛系統100為汽車底盤,汽車底盤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輪總成;汽車底盤可以保證泵車行駛的安全,滿足泵車轉場需要。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均安裝在汽車底盤上。泵送系統300’包括驅動油缸、輸送缸、換向閥和料斗,能夠將物料以一定的壓力泵出。臂架系統200包括多節臂桿和輸送管道,多節臂桿包括根端臂、末端臂和位于二者之間的其他臂桿,各臂桿通過水平鉸接軸順序鉸接相連;根端臂的內端通過回轉機構與汽車底盤底架相連;輸送管道的內端與泵送系統300’的泵送口相通,外端沿臂桿延伸到末端臂外端。泵車通常還會設置與底盤相連的支腿機構。支腿機構包括基本橫向延伸的懸臂及能夠基本在豎向延伸的支撐臂,懸臂和支撐臂還可以分別進行伸縮,以實現支撐狀態和非支撐狀態的轉換。泵車具有行駛狀態和工作狀態兩種狀態。在行駛狀態,泵送系統300’停止泵送物料,臂架系統200收攏在汽車底盤上方;支腿機構的支撐臂收縮,支腿機構與地面分離,行駛系統100支撐在地面上;此時,利用行駛系統100(汽車底盤)能夠進行轉場操作,使泵車從一個施工場地到達另一個施工場地。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汽車底盤水平放置,支腿機構的支撐臂伸出,支腿機構支撐在地面上,使行駛系統100的車輪與地面分離;支腿機構可以為泵車提供較大的支撐跨度,以提高泵車的工作穩定性。使臂架系統200展開,根端臂與汽車底盤相連,末端臂的外端向外伸出。泵送系統300’通過泵送口、輸送管道將混凝土或其他物料輸送到末端臂的外端。通過改變相鄰臂桿之間的夾角,可以改變末端臂外端的位置,使物料到達預定的位置,在預定的范圍進行布料。如圖1所示,在泵車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進行布料操作時,汽車底盤水平放置, 占用了施工場地的相應空間。在當前施工要求不斷提高,施工場地日益緊湊的情況下,汽車底盤占用空間增加了泵車的使用場地,降低了泵車的適應能力;在很多情形,由于施工場地無法容納汽車底盤,不得不改變施工方式,甚至改用其他機械實現預定施工操作。不僅泵車存在該問題,具有行駛系統的輪式布料架或其他輪式布料機械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因此,如何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能力是當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另外,對于泵車來講,由于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均安裝在汽車底盤上;汽車底盤的承重能力及行駛安全需要對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限制了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的重量和輪廓尺寸。進而,泵送系統300’的泵送能力和臂架系統200的布料半徑均受到限制。當前,隨著施工水平發展,要求泵車具有更大的泵送能力和更大的布料半徑;進而,當前的泵車很難滿足當前施工建設的需要。對于具有行駛系統的布料架而言,汽車底盤同樣限制了臂架系統的重量和輪廓尺寸。因此,如何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泵送能力和/或布料半徑也是當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應性更強的輪式布料機械;該輪式布料機械可以為泵車或布料架,不僅可以進行轉場操作,也能夠進行布料操作。本發明的進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再受汽車底盤制約的輪式布料機械,進而為提高布料半徑和/或泵送能力提供前提。本發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臂架系統和至少三個支腿機構;還包括布料機架;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主行駛系統安裝在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懸臂上,該支腿機構為驅動支腿機構;在行駛狀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通過主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收攏后的所述臂架系統至少一部分重量作用在至少一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上。可選的,所述主行駛系統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可選的,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架安裝在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懸臂上。可選的,所述車架安裝在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懸臂上;在所述行駛狀態,另一個支腿機構支撐在所述車架上,該支腿機構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相連。可選的,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多個車橋總成,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一個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可選的,至少一個所述車橋總成為具有獨立驅動機構的車橋總成。可選的,至少形成兩個驅動支腿機構;所述多個車轎總成至少分成第一車橋總成組和第二車橋總成組,所述第一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一個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所述第二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另一個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可選的,各所述驅動支腿機構的延伸方向保持平行。可選的,各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均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鉸接相連;所述車橋總成與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之間通過豎向鉸接軸相連。可選的,所述布料機架包括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旋轉部件與根端臂的內端相連;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與固定部件相連。可選的,所述布料機架與根端臂的內端通過橫向鉸接軸鉸接相連。可選的,所述布料機架與根端臂的內端固定相連;所述驅動支腿機構通過橫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相連。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與布料機架相連的泵送總成,所述泵送總成包括泵送系統和與所述泵送系統相連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可選的,所述泵機輔助行駛系統的泵送支架與布料機架通過中間鉸接軸相連,所述中間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內端與所述泵送支架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支腿機構,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中間鉸接軸的軸線平行。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機架輔助行駛系統,所述機架輔助行駛系統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布料機架上;在行駛狀態,機架輔助行駛系統的車橋總成支撐在路面上。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與臂架系統相連的翻轉驅動機構;在所述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所述翻轉驅動機構支撐在地面,驅動臂架系統翻轉。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位于支腿機構或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的操作室; 所述操作室包括行駛控制機構,所述行駛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的運轉。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的狀態;所述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可選的,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為傾角傳感器,所述傾角傳感器檢測根端臂傾斜角; 所述控制器根據傾角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是否完成狀態轉換,在判斷完成狀態轉換時, 輸出預定位置信號。本發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包括進行轉場操作的主行駛系統、進行布料施工的臂架系統及保證輪式布料機械工作穩定性的支腿機構;還包括布料機架;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主行駛系統安裝在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懸臂上,該支腿機構為驅動支腿機構;在行駛狀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通過主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收攏后的所述臂架系統至少一部分重量作用在一個或多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上。這樣,在行駛狀態,使支腿機構的外端與地面保持分離,主行駛系統支撐在地面上,臂架系統的負載通過驅動支腿機構作用在主行駛系統上,通過主行駛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該機械的轉場,保持該機械轉場操作的靈活性。在進行布料作業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使支腿機構的外端支撐在工作面上,進而使主行駛系統與工作面保持分離或不承受負載;再將臂架系統展開,使輪式布料機械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 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支腿機構可以提供預定的支撐力,保證輪式布料機械的支撐跨度,提高布料作業的穩定性;這樣,主行駛系統位于支腿機構懸臂的下方,主行駛系統占用的空間與支腿機構占用的空間至少部分重疊,進而可以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在施工空間較小的場地也能夠進行布料作業,進而能夠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主行駛系統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這樣,在輪式布料機械轉換到工作狀態時,可以使主行駛系統與驅動支腿機構分離,將主行駛系統移動到其他合適的位置;這不僅能夠進一步減小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也能夠為輪式布料機械的操作提供便利。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車架與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相連;在所述行駛狀態,另一個支腿機構支撐在所述車架上,該支腿機構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相連。這樣,在輪式布料機械從工作狀態轉換到行駛狀態時,可以先使各支腿機構外端收縮與地面分離,再通過擺動另一個支腿機構,改變其與驅動支腿機構之間的角度,使兩個支腳機構并攏,并使該兩個支腿機構均支撐在車架上,再使收攏后的臂架系統支撐在兩個支腿機構上。這不僅減小行駛狀態下輪式布料機械的橫向寬度,也有利于保持收攏后臂架系統的穩定,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操作。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多個車橋總成,多個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有一個轉向車橋總成。在行駛狀態,多個車橋總成通過驅動支腿機構相連,驅動支腿機構承擔主行駛系統車架的功能, 轉向車橋總成可以實現主行駛系統的轉向,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在預定的工作狀態, 驅動支腿機構承擔現有技術中支腿機構的支撐功能。現有技術中,主行駛系統的車架僅能夠在行駛狀態發揮相應作用,支腿機構僅能夠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發揮支撐作用。本發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中,驅動支腿機構能夠分別在兩種狀態發揮不同的作用,具有兩種功能; 進而,該方案能夠更好地利用驅動支腿機構;由于可以省略主行駛系統的車架,進而能夠在保持布料能力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輪式布料機械的重量和制造成本,減小轉場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降低使用成本。重要是利用該技術方案獲得的輪式布料機械,通過降低其設計時速,可以形成《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所稱的輪式專用機械車輛,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該輪式專用機械車輛可以具有更大的外輪廓尺寸;這就能夠突破現有技術中汽車底盤對現有泵車等輪式布料機械布料半徑的限制;進而,可以使臂架系統具有更大尺寸,使布料半徑增加,提高其布料能力;在輪式布料機械包括泵送系統的情況下,該技術方案還能夠使泵送系統具有更大尺寸,進而為提高其泵送能力提供前提。進而,該技術方案能夠為提高泵送能力和布料半徑提供前提。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主行駛系統與至少兩個所述支腿機構相連,形成至少兩個驅動支腿機構;所述多個車轎總成至少分成第一車橋總成組和第二車橋總成組,所述第一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一個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所述第二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另一個驅動支腿機構的懸臂上。該技術方案中,在行駛狀態,用兩個支腿機構承擔行駛功能,這樣可以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行駛穩定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驅動支腿機構延伸方向之間保持平行。這樣可以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操作控制,提高轉場操作的靈活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各所述支腿機構(包括驅動支腿機構)內端均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鉸接相連;在工作狀態,可以通過擺動改變兩個驅動支腿機構之間的夾角,為輪式布料機械布料作業提高更可靠的支撐作用;同時,使所述車橋總成與驅動支腿機構之間通過豎向鉸接軸相連,可以調整兩個驅動支腿機構與車橋總成的相對關系,以在行駛狀態下,方便地控制輪式布料機械的行駛方向。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布料機架與根端臂的內端通過橫向鉸接軸鉸接相連。這樣,可以方便地調整布料機架與根端臂之間的關系,為工作狀態或/和行駛狀態調整布料機架的狀態提供便利。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布料機架與根端臂的內端固定相連,這樣可以保證臂架系統與布料機架之間的連接可靠性,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整體鋼性;同時,使所述驅動支腿機構通過橫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相連,在進行狀態轉換時,可以使布料機架與臂架系統整體翻轉,為輪式布料機械的狀態轉換提供便利。


圖1是現有技術一種泵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泵車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了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支腿機構展開時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該圖示出了該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視為對本發明公開技術內容的限制。本文件中,所述橫向、豎向是以水平面為參確定,所述橫向為與水平面基本平行的方向,所述豎向為與水平面基本垂直的方向。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件中所述的車橋總成包括車橋和車輪,車橋可以通過現有的方式安裝在相應機構上;車橋的具體形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用現有的具體結構,如可以選用轉向橋、驅動橋、轉向驅動橋和支持橋等等;也可以形成具有獨立驅動機構的車橋。 車橋總成可以包括一個車輪,也可以包括二個或四個車輪,等等;車輪的安裝方式可以采用現有方式進行布置,以實現預定的功能,滿足實際需要。請參考圖2至圖4,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了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支腿機構展開時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該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臂架系統200和泵送總成300 ;該輪式布料機械能夠進行布料和泵料。本實施例中,臂架系統200包括通過水平鉸接軸順序鉸接相連的五節臂桿,五節臂桿分別為根端臂210、二臂220、三臂230、四臂240和五臂250。泵送總成300包括的泵送系統320可以與現有泵送系統相同,可以包括料斗、輸送缸和液壓油等部件;泵送系統320可以設置獨立的動力系統,以獨立地驅動泵送系統320運轉。該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布料機架400,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401和固定部件402,旋轉配合形成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如圖2所示,本例中,在行駛狀態,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垂直。該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四個支腿機構600。支腿機構600本身可以為現有技術,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伸縮式、垂直軸鉸接、水平軸鉸接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結合。支腿機構 600的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相連;本例中,各支腿機構600的懸臂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的固定部件402通過豎向鉸接軸鉸接相連;這樣,各支腿機構600均可以繞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相對于布料機架400進行擺動。本例中,在行駛狀態,向前延伸的兩個支腿機構600的懸臂為固定式結構,向后延伸的兩個支腿機構600的懸臂包括兩節,形成伸縮式結構。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多個車橋總成直接安裝在向前延伸的兩個支腿機構600上;為了區別起見,安裝有車轎總成的兩個支腿機構600分別稱為驅動支腿機構,并用標記601表示。本例中,主行駛系統100的多個車轎總成分成兩組,形成第一車橋總成組和第二車橋總成組;第一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一個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第二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另一個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多個車橋總成可以根據現有汽車底盤的車橋布局方式設置,也可以根據輪式布料機械負載分布設置; 位于前部的車橋總成可以設置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可以理解,只要至少一個車橋總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適當設置車橋總成的布局,就可以實現主行駛系統100的轉向操作,保證或提高主行駛系統100的靈活性。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的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的旋轉部件401相連。這樣, 臂架系統200就可以相對于支腿機構600繞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旋轉。回轉機構可以設置現有的驅動機構,以驅動旋轉部件401相對于固定部件402旋轉,改變臂架系統200的位置。本例中,根端臂210內端通過根端鉸接軸211與回轉機構的旋轉部件401鉸接相連,形成鉸接連接結構。該鉸接連接結構相對應,還可以設置翻轉液壓缸作為臂架驅動機構,并使翻轉液壓缸兩端分別與根端臂210和旋轉部件401鉸接相連;使翻轉液壓缸進行伸縮動作, 可以使根端臂210相對于旋轉部件401繞根端鉸接軸211的軸線旋轉,改變根端臂210和布料機架400之間的相對位置。為了便于泵送系統320的轉場,本實施例中,泵送總成300還設置有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與泵送系統320相連;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也由多個車橋總成組成,各車橋總成可以安裝在泵送系統320的輸送缸上。在行駛狀態,泵送系統320 通過拖掛方式與布料機架400相連,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支撐在路面上,泵送系統320的重量作用在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上。為了合理分配輪式布料機械的負載,保證行駛狀態的穩定性,實施例一中,還設置了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布料機架400上。在行駛狀態,布料機架400的重量基本作用在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上。如圖2所示,在行駛狀態,各支腿機構600的支撐臂收縮,與地面分離;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并攏,二者的延伸方向保持平行,并通過主行駛系統100支撐在路面上。收攏后的所述臂架系統200位于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的上方,臂架系統200的形成的負載作用在驅動支腿機構601上,進而其重量作用在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上。其他兩個支腿機構 602向后延伸并攏,二者的延伸方向也保持平行,且分別支撐在泵送總成300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的兩側上,與路面保持分離。這樣,在行駛狀態下,各支腿機構600與地面保持分離,通過主行駛系統100、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和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與地面接觸,可以方便地實現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操作。參考圖3和圖4,在該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通過翻轉液壓缸、起重機或其他輔助機械,可以使臂架系統200抬高,使臂架系統200與驅動支腿機構602分離;再使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分別向兩側擺動適當角度,再使其支撐臂伸長, 并支撐在地面上;同時,可以使兩個支腿機構602懸臂伸長,再使其支撐臂伸長,支撐在地面上,進而使支腿機構600支撐在地面上。然后,通過翻轉液壓缸、起重機或其他輔助機械, 可以使臂架系統200相對于布料機架400翻轉適當的角度;再通過現有的方式,可以使臂架系統200相對于布料機架400繞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旋轉,也可以通過現有方式,使臂架系統200的各臂桿展開,以支腿機構600及布料機架400為基礎,進行布料作業。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支腿機構600可以提供預定的支撐力,保證輪式布料機械的支撐跨度,提高布料作業的穩定性。由于主行駛系統100位于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的下方,主行駛系統100占用的空間與驅動支腿機構601占用的空間重疊,進而可以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在施工空間較小的場地也能夠進行布料作業,進而能夠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可以理解,布料機架400與根端臂210的內端也可以固定相連,以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整體鋼性;此時,可以使驅動支腿機構601通過一個橫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相連 (要實現支腿機構的支撐功能,布料機架400需要根據現有技術設置卡止結構,以在工作狀態,使支腿機構的內端卡在布料機架400的適當位置);這樣,在驅動支腿機構601支撐在地面上,可以使布料機架400繞橫向鉸接軸相地于驅動支腿機構601旋轉,進而在翻轉臂架系統200時,使臂架系統200與布料機架400同時翻轉。進而,在行駛狀態下,布料機架400 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的關系不限于保持垂直,回轉中心線可以與水平面之間形成預定的銳夾角,也可以保持平行,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在行駛狀態,主行駛系統100的多個車橋總成與路面接觸,支撐在路面上。主行駛系統100可以采用現有的動力系統,通過現有的方式分配動力;也可以使至少一個車橋總具有獨立的驅動機構;另外,也可以通過其他動力裝置或機械拖動主行駛系統100。本實施例中,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多個所述車橋總成分別安裝在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有一個轉向車橋總成。在行駛狀態, 多個車橋總成通過驅動支腿機構601相連,驅動支腿機構601承擔主行駛系統車架的功能, 轉向車橋總成可以實現主行駛系統100的轉向,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在預定的工作狀態,驅動支腿機構601承擔支撐功能。現有技術中,主行駛系統100的車架僅能夠在行駛狀態發揮相應作用,各支腿機構均僅能夠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發揮支撐作用。該輪式布料機械中,支腿機構600的驅動支腿機構601能夠分別在兩種狀態發揮不同的作用,具有兩種功能;進而能夠更好地利用驅動支腿機構601 ;由于可以省略現有汽車底盤的車架,進而能夠在保持布料能力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輪式布料機械的重量和制造成本,減小轉場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降低使用成本。重要是利用該技術方案獲得的輪式布料機械,通過降低其設計時速,可以形成《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所稱的輪式專用機械車輛,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該輪式專用機械車輛可以具有更大的外輪廓尺寸;這就能夠突破現有技術中汽車底盤對現有泵車等輪式布料機械布料半徑的限制;進而,可以使臂架系統具有更大尺寸, 使布料半徑增加,提高其布料能力;在輪式布料機械包括泵送系統320的情況下,該技術方案還能夠使泵送系統320具有更大尺寸,進而為提高其泵送能力提供前提。進而能夠為提高泵送能力和布料半徑提供前提。另外,主行駛系統100也可以使用現有的汽車底盤結構,可以使主行駛系統100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橋總成,并使車架安裝在至少一個支腿機構600的懸臂上 (該支腿機構形成上述驅動支腿機構601);這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也可以使整個汽車底盤與驅動支腿機構601保持一定程度的重疊,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另外,也可以使主行駛系統100 (汽車底盤或各車橋總成)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這樣,在輪式布料機械轉換到工作狀態時,可以使主行駛系統 100與驅動支腿機構601分離,將主行駛系統移動到其他位置;這不僅能夠進一步減小主行駛系統100占用空間,也能夠為輪式布料機械的操作提供便利。本例中,各支腿機構600的內端均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同時,使車橋總成與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之間通過豎向鉸接軸相連;這樣,可以更好地調整車橋總成與驅動支腿機構601之間的角度,使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上的車橋總成的行駛方向保持平行,進而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操作。本實施例中,包括泵送系統,進而,工作狀態為能夠進行泵送和布料的狀態。本實施例提供輪式布料機械不限于以上述工作狀態進行工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以另一種工作狀態進行泵送和布料。如在布料范圍較小,不需要臂架系統200全部展開時,也可以使輪式布料機械以另一種工作狀態進行施工作業;此時,可以使主行駛系統100與地面接觸(或通過適當的輔助支腿機構與地面接觸),僅使二臂220、三臂230、四臂240和五臂250展開, 通過改變二臂220、三臂230、四臂240和五臂250的位置,能夠在預定的范圍內進行布料。根據上述描述,布料機架400不限于包括回轉機構,在保證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 400相連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另外,為了使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上的車橋總成的行駛方向保持平行,也可以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的延伸方向之間保持平行;此時,驅動支腿機構601內端可以與布料機架400固定相連,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保持相連。當然,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相關部件進行相應布置,比如也可以使泵送系統 320與布料機架400或臂架系統200通過現有的其他方式相連;在行駛狀態,可以使泵送系統320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驅動支腿機構601上,進而省去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 ;支腿機構600不限于上述布置,在保持至少三個支腿機構600的前提下,也可以省去向后延伸的支腿機構600 ;主行駛系統100不限于安裝在兩個支腿機構600上,可以安裝在至少一個支腿機構600,形成至少一個驅動支腿機構601,就可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如可以使車架安裝在第一個支腿機構600的懸臂上;此時,可以使第二個支腿機構600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相連;在工作狀態,可以使第二支腿機構600相對于第一個支腿機構繞該豎向鉸接軸擺動適當的角度;在從工作狀態轉換到行駛狀態時,可以使第二個支腿機構600向第一個支腿機構600擺動適當的角度,與第一個支腿機構600并攏,使第二個支腿機構600支撐在車架上;進而,在行駛狀態,可以使臂架系統200支承在兩個支腿機構600的懸臂上方, 以有利于保持收攏后臂架系統200的穩定。另外,在行駛狀態下,收攏后的臂架系統200不限于支撐在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上,只要收攏后的臂架系統200至少一部分重量作用在至少一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上,就可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當然,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通過上述的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承受臂架系統200的部分重量)。為了便于輪式布料機械進行狀態轉換,該輪式布料機械還可以設置檢測系統,檢測系統可以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210的狀態; 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進而使操作人員可以根據控制器輸出的位置信號確定根端臂210的狀態。狀態檢測傳感器可以直接檢測根端臂210的重心高度,也可以通過檢測主行駛系統100是否與工作面(路面)接觸,確定根端臂210的狀態, 也可以通過檢測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位置關系確定根端臂210的狀態。本例中,狀態檢測傳感器為傾角傳感器,通過該傾角傳感器檢測根端臂210的傾斜角;控制器根據傾角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確定根端臂210是否與工作面垂直,或是否與工作面平行;進而判斷是否完成狀態轉換,在判斷完成狀態轉換時,發送預定位置信號。可以在輪式布料機械從相應的工作狀態轉換到行駛狀態時,控制器發送一種位置信號,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時,使控制器發送另一種位置信號;進而根據位置信號的不同, 操作人員可以確定狀態轉換是否完成。為了保證輪式布料機械的工作穩定性,還包括在相關部分設置的配重塊,比如可以設置與布料機架和/或支腿機構相連的配重塊,以平衡整機受力。請參考圖2至圖4,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位于所述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外端的操作室800 ;操作室800內可以包括行駛控制機構和泵送控制機構,通過行駛控制機構可以控制主行駛系統100的運轉,通過泵送控制機構能夠控制泵送系統320的運轉。這樣,在行駛狀態,操作人員可以在操作室800內控制主行駛系統100 的運轉,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在相應的工作狀態,操作人員可以在操作室800內控制泵送系統320的運轉。當然,操作室800還可以位于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或臂架系統200的其他臂桿上。為了方便輪式布料機械,減小對其他輔助機械設備的依賴性,還可以單獨設置翻轉驅動機構。比如輪式布料機械還可以包括設置一端與臂架系統200的相應臂桿相連的翻轉油缸;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時,使翻轉油缸的另一端支撐在地面,使翻轉油缸伸長,就可以驅動臂架系統200翻轉。在行駛狀態下,布料機架的回轉中心線不與水平面垂直時,也可以使翻轉油缸與布料機架400相連,即通過布料機架400 與臂架系統200相連;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時,使翻轉油缸一端支撐在地面,再使其伸長,就可以驅動布料機架400進行翻轉,或者驅動臂架系統200 和布料機架400 —同翻轉。當然,翻轉驅動機構不限于通過翻轉油缸實現,也可以通過其他現有的其他機構實現,如杠桿機構、滑輪機構,等等。為了保證泵送總成30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位置,方便泵送系統320泵送口與臂架系統200的輸送管道之間連接,還可以使泵送總成30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形成適當的連接機構。請參考圖5,該圖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該圖示出了該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相比,實施例二提供輪式布料機械中,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包括泵送支架311和與泵送支架311相連的車橋總成。泵送支架311與布料機架400通過中間鉸接軸301鉸接相連,中間鉸接軸301與水平面垂直(在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時,泵送支架311具體與固定部件402相連)。這樣,泵送系統320與布料機架 400之間的相對位置就可以通過中間鉸接軸301確定,進而能夠為泵送系統320的泵送口與臂架系統200的輸送管道之間連接提供方便,提高物料輸送的穩定性。可以理解,此時,泵送系統320的重量通過鉸接連接部分地傳遞到布料機架400上,泵送系統320的部分重量作用在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上;這樣有利于合理分配輪式布料機械的負載分布。當然,在其他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相應的結構,使泵送系統320的部分重量傳遞到其他部分。為了保證泵送系統320的工作穩定性,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與泵送支架311鉸接相連的支腿機構600 (為了區別起見,該支腿機構600標記為603)。支腿機構603的內端與所述泵送支架311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中間鉸接軸301的軸線平行。在相應的工作狀態,支腿機構603的外端支撐在工作面上,可以為泵送支架311提供支撐力,進而可以提高泵送系統320的穩定性。
上述技術方案中包括的技術內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結合,以形成相應的技術方案,解決實際遇到的相應技術問題,滿足實際需要。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比如由于布料機架400承載較大,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支腿機構600 ;操作室800不限于設置在向上伸出的支腿機構600上,也可以根據實際控制需要,設置在相應支腿機構600的外端,或支腿機構600的其他部分;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臂架系統(200)和至少三個支腿機構(60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布料機架G00);所述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的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相連,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相連;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安裝在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600)的懸臂上,該支腿機構為驅動支腿機構(601);在行駛狀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通過主行駛系統(100)支撐在路面上,收攏后的所述臂架系統(200)至少一部分重量作用在至少一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駛系統(100)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架安裝在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600)的懸臂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安裝在一個所述支腿機構(600)的懸臂上;在所述行駛狀態,另一個支腿機構(600)支撐在所述車架上,該支腿機構(600)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一個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車橋總成為具有獨立驅動機構的車橋總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至少形成兩個驅動支腿機構(601);所述多個車轎總成至少分成第一車橋總成組和第二車橋總成組,所述第一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一個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所述第二車橋總成組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另一個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驅動支腿機構(601)的延伸方向保持平行。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均通過豎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所述車橋總成與驅動支腿機構(601)的懸臂之間通過豎向鉸接軸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401)和固定部件002),所述旋轉部件 (401)與根端臂O10)的內端相連;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與固定部件(402)相連。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機架(400)與根端臂 (210)的內端通過橫向鉸接軸011)鉸接相連。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機架(400)與根端臂 (210)的內端固定相連;所述驅動支腿機構通過橫向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相連。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泵送總成,所述泵送總成包括泵送系統(320)和與所述泵送系統(320)相連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的泵送支架(311)與布料機架(400)通過中間鉸接軸 (301)相連,所述中間鉸接軸(301)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內端與所述泵送支架 (311)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支腿機構(600),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中間鉸接軸(301) 的軸線平行。
16.根據權利要求1-15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機架輔助行駛系統G20),所述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布料機架(400)上;在行駛狀態,機架輔助行駛系統G20)的車橋總成支撐在路面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15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臂架系統 (200)相連的翻轉驅動機構;在所述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 所述翻轉驅動機構支撐在地面,驅動臂架系統(200)翻轉。
18.根據權利要求1-15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支腿機構(600)或臂架系統Q00)的預定臂桿上的操作室(800);所述操作室(800)包括行駛控制機構,所述行駛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100)的運轉。
19.根據權利要求1-15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O10)的狀態;所述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為傾角傳感器,所述傾角傳感器檢測根端臂(210)傾斜角;所述控制器根據傾角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是否完成狀態轉換,在判斷完成狀態轉換時,輸出預定位置信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輪式布料機械。該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臂架系統和支腿機構;還包括布料機架;臂架系統的根端臂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支腿機構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主行駛系統安裝在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懸臂上,該支腿機構為驅動支腿機構;在行駛狀態,驅動支腿機構通過主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收攏后的所述臂架系統至少一部分重量作用在至少一個所述驅動支腿機構上。輪式布料機械處于工作狀態時,主行駛系統位于支腿機構懸臂的下方,主行駛系統占用的空間與支腿機構占用的空間至少部分重疊,進而可以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在施工空間較小的場地也能夠進行布料作業,進而能夠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
文檔編號E04G21/04GK102364010SQ20111036998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徐鑫, 賈海云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