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磚成型裝置及成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磚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能夠配合相應能夠隨生產過程移動的模具實現模具的接收、定位、壓緊、提起的復合結構磚的成型裝置,本發明涉及包含該成型設備的成型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制磚領域也是如此,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各種功能的磚產品被開發出來,其中很多具有雙層復合結構,甚至多層復合結構。公開號為CN1966861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復合透水磚,該透水磚為雙層復合結構,包括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該文獻給出了該種復合透水磚的制備工藝,包括三種:第一種:將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一次復合成型;第二種,先分別制造出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然后將兩者復合在一起,如通過粘結;第三種,先制造出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之一,然后在其上成型另一層。該專利文獻對這三種方法只是粗略給出了指導性的方向,具體采用何種設備、何種工藝,并未指出,由于多層復合結構磚相對于傳統單一結構磚有很多特殊之處,在成型上存在單層結構磚不會遇到的困難,現有單層結構磚的成型設備和工藝并不能直接適用于多層結構磚。多層復合結構磚的特殊之處主要表現在:首先,是它的復合結構本身,這種復合結構可能需要每層具有不同的物料、不同的厚度、各組成層層內各部分的厚度要均勻、層間界面要較明確,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在工藝上需要多次布料、甚至多次壓制,并需要布料工藝完成兩項工作,一項工作是將物料置入模腔,另一項工作,是將置入模腔內的物料布平整。如果采用第一種方法配合現有工藝、設備,則會有以下問題:現有成型系統一般是在成型設備上向模具內布料,并通過震動的方式使物料均勻平鋪,使用這種設備、工藝在多層物料布料過程中將會遇到困難:多次布料需要多個布料設備,在一套成型設備上設置兩個甚至多個布料設備比較困難,假設能夠設置,因為不同層的物料可能具有不同的物性,僅通過震動方式對于物性較粘的物料或者具有其他影響均勻布料的物性的物料難以布均勻,如果采用壓頭預壓輔助布料,此時壓頭會接觸不同的物料,則壓頭攜帶的某一層的物料會對其他層造成污染;同時同一臺成型設備上設置多個布料設備,會造成操作空間狹小,無法對物料是否布勻進行檢查,從而難以生產出性能優良的復合結構磚;如果采用上述該第二種配合現有設備、工藝,一方面采用粘合層可能會影響磚的質量,另一方面,對于不能采用粘合層的磚將無法生產,而且這種方法下如何實行連續、自動化的生產也是沒有解決的問題;如果采用上述第三種方法配合現有工藝、設備,則需要兩臺設備壓制,同樣在兩臺成型設備之間實現連續、自動化的生產并沒有解決,或者采用一臺成型設備,則會產生和第一種方法類似的問題;其次,在需要多次布料、甚至多次壓制時設備構成會比較復雜,采用何種設備、何種工藝才能保證連續、自動化的生產也是復合機構磚生產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復合結構磚的成型問題,公告號為CN201808124U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制備復合透水磚的成型設備,該專利文獻對現有制磚設備進行了改進,采用分體式的模具器件,該模具器件包括底模和上模,該底模和上模均具有型腔并相互配合形成模腔,上模在上模升降控制裝置的帶動下,可以在工作位置進行上下運動,底模則在完成表層物料的布料后,由連續輸送裝置輸送到工作位置,和上模組裝好后,在上模模腔內布好底層物料,然后壓頭對模具內的物料進行壓制成型。該專利文獻采用兩次布料一次成型的工藝,配合由底模和上模組成的模具結構,將物料性質較粘的層布在底模中,壓制過程中壓頭只接觸物料性質相對松散的底料,解決了不同層物料之間相互污染的問題;同時生產過程中,底模隨生產過程移動,上模固定在成型設備上,其表層粘性物料布料裝置設在成型設備之前,為布料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容易實現布料均勻,解決了雙層結構磚如何完成兩次布料及連續生產的問題。但是該文獻提供的工藝、設備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采用包含底模和上模組成的模具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模具對齊的問題,如果模具對齊處理不好,產品會出現飛邊,影響產品質量;其次,該種工藝、設備下,面料、底料經過一次壓制成坯,這種情況下磚坯底部面料部分的強度相對會較低,成型之后不能直接脫模,而且如果是自動化生產的,下模具受托板限制不能脫出,這樣就需要制備較多的底模,模具成本較高,并且給磚的制備帶來不便;再次,不能解決多于兩層的多層復合結構磚的成型問題。申請人:研究發現,如果能夠使帶有整個模腔的單體模具隨生產過程移動經過多個布料裝置、多個成型設備,則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各問題,此時,選擇合適結構的單體模具對于方便的實現生產至關重要:如果采用帶有底板的整體模具,則在生產過程脫模比較困難,至少需要翻轉結構配合;如果采用底板加模框的形式,則可以通過向上提起模框的方式脫模,從而將磚坯留在底板上,脫模工藝及設備相對簡化,采用底板和模框分離的模具在生產時,第一臺成型設備需要分別接收模框和底板,并將其組成一個完成的模具,由于模框和底板是分體的,需要將模框和模具中間壓緊,以防止物料從模框與底板之間的縫隙漏出,同時需要將模具壓緊在工位上,防止模具在壓制的過程中的移動,影響壓制質量,在生產過程中,成型設備在接收模具后還需要將其精確定位到壓頭的正下方,因此采用模框加底板的模具結構時必須解決模具的接收、壓緊、起模、定位的問題,現有技術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成型設備上設置不同的功能結構,從而使得成型設備的結構復雜,操作不便,效率較低,如何通過在成型設備上設置一個功能結構從而同時方便有效的解決帶有整個模腔的模具在移動過程中的接收、壓緊、起模、定位的問題,現有技術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如何在磚成型裝置上設置一個簡單的結構來解決由底板和模框組成的單體模具在移動過程中的接收、壓緊、起模的問題。本發明進一步通過優化該一個功能結構解決成型過程中因模具移動帶來的定位問題,此處的定位問題是指如何才能將磚成型模具定位在本發明的成型設備的正下方的問題。本發明還解決模具在磚成型裝置上移進移出時減小摩擦力的問題。本發明最后還解決磚成型模具的有效壓緊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磚成型裝置,包括:
機架;模壓裝置,設置于所述機架上,包括壓頭以及和壓頭相連的壓頭提升缸;還包括:模具接收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撐臂,在兩個支撐臂之間構成模具容置區,兩個所述支撐臂的內側的端部上分別設有沿模具傳送方向設置的滑塊或者沿模具傳送方向延伸、至少一端貫通的凹槽,所述支撐臂上的滑塊或至少一端貫通的凹槽和模具上的凹槽或滑塊相匹配;所述模具接收裝置具有上部、下部兩個工作位置,所述模具接收裝置在上部工作位置配合模具上的凹槽或滑塊完成模具的接收或提起,所述模具接收裝置在下部工作位置上配合模具上的凹槽或滑塊完成模具的松開或壓緊;模具提升缸,設置在機架上,用于控制所述模具接收裝置的上下運動。優選的,兩個所述支撐臂的內側的端部上分別設置所述沿模具傳送方向設置的滑塊,支撐臂上的所述滑塊成條帶狀,并和模具上的凹槽相匹配,在所述滑塊的內側表面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傳輸模具的若干滾動裝置,所述的滾動裝置分別包括連接在滑塊內側表面上的軸和轉動設置在軸上的滾動軸承。優選的,所述的支撐臂為扁平的板狀,條帶狀的所述滑塊與支撐臂連為一體。優選的,所述的滑塊的底面上設置有用于壓緊模具的壓緊塊,所述壓緊塊高出所述滑塊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滾動軸承高出所述滑塊底面的高度。優選的,所述的成型設備還包括:用于在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上下運動時共同使用來限制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的運動方向從而使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的水平相對位置固定的導向裝置。優選的,所述的導向裝置為導向桿,所述的壓頭連接有橫桿,所述的橫桿上設有壓頭導向孔,所述的模具接收裝置上設有模具導向孔,所述的導向桿穿過所述壓頭導向孔、模具導向孔設置。優選的,所述的模具接收裝置上還設置有模具定位裝置,所述的模具定位裝置用于限制模具相對模具接收裝置的水平位移、同時允許模具相對于模具接收裝置的垂直位移。優選的,所述的模具定位裝置為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設置在模具容置區的一側,并分別和兩個所述的支撐臂鄰接,所述的定位板上設有第一定位裝置,該第一定位裝置能夠和磚成型模具上的定位裝置配合完成模具的定位。優選的,所述的定位板上連接有移動機構,所述的定位板能夠在所述的移動機構的帶動下平行向上、向左或者向右移動。優選的,所述支撐臂分別和所述的定位板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的第一定位裝置為定位孔或者定位銷,配合模具上的定位銷或定位孔完成定位,所述的定位孔為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狹長開孔,定位孔的寬度稍大于定位銷的外徑。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磚成型設備,包括所述的磚成型裝置,還包括與所述磚成型裝置配套的磚成型模具,所述的磚成型模具包括磚成型模框和承載該磚成型模框的模框托板,所述的磚成型模框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與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相鄰接且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第四側壁,該四個側壁圍成模腔,所述的模腔為貫通孔,所述的第一、第二側壁外表面上分別形成有一個沿模具傳送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端貫通的凹槽或沿模具傳送方向設置的滑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的磚成型裝置通過設置一個具有簡單結構的模具接收裝置,利用分別設置在模具接裝置、模具上的滑塊和凹槽的配合方便快捷完成模具在移動過程中的接收、壓緊、提起的問題,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本發明的成型設備應用到使用可移動模具的生產系統,能夠解決不同層物料之間的污染問題,布料困難的問題。本發明的磚成型裝置配合磚成型模具,使得與其配合的生產線可以自由選擇成型設備的數量,當需要多層分別預壓時,只需要在第一成型設備和第二布料設備時間順序加入相應的布料設備和成型設備,從而實現多層復合結構磚的成型。本發明磚成型裝置通過在接收裝置上設置定位裝置,和模具上的定位裝置配合,可以使模具和模具接收裝置的位置固定,同時模具接收裝置和壓頭的上下移動采用同一導向裝置,從而使得模具在上下移動過程中始終位于壓頭的正下方。本發明提供的模具為獨立結構,其模腔為一個貫通孔,不會產生使用上下模配合形成模腔帶來的上下模的定位問題,同時可以配合本發明的成型設備完成在成型后向上完全脫模,從而使模具可以盡快的再次投入使用,節約模具成本。本發明的磚成型裝置的模具接收裝置上的支撐臂配合模具上的凹槽可以引導模具進入模具容置區,從而使模具能夠更加方便的進入模具容置區。本發明中的模具接接收裝置的支撐臂上設置的滾動軸承使得模具和支撐臂之間為滾動摩擦,從而降低了摩擦力,使得模具的進出更加容易,同時節省了能源、減少的器具的磨損。在設置滾動軸承的情況下,支撐臂將不能有效的壓緊模具,本發明在支撐臂的底面上設置高出滾動軸承的壓緊塊,從而實現有效壓緊。
圖1a為磚成型模框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所示的磚成型模框的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c圖1b沿A-A面的剖視圖;圖2為配合本發明的成型設備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a為模具接收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b為圖3a沿A-A面的剖視圖;圖3c為圖3a沿B-B面的剖視圖;圖4為配合本發明的成型設備及模具的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第一成型設備一壓機I的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圖6為第二成型設備一壓機2的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101-定位孔、102-第三側壁,103-隔板、104-子模腔、105-第二側壁、106-凹槽、107、第四側壁、108-第一側壁、109-提升支撐面、110-壓緊支撐面、201-壓頭提升缸、202-模具提升缸、203-壓頭、204-模具接收裝置、205-機架、206-振動裝置、207-模框托板、208-磚成型模框、209-橫桿、210-導向桿、301-導向孔、302-支撐臂、303-壓緊塊、304-滾動軸承、305-定位銷、306-定位板、307-模具容置區、308-軸、401-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2-第二連續輸送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一步進行說明。參見附圖la、lb、lc,為與本發明的成型設備配合的磚成型模框的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該實施例中,第一側壁108、第二側壁105、第三側壁102、第四側壁107共同圍成模腔,圖示的實施例模腔被隔板103分割成了 4個子模腔104,這樣可以一次成型4塊磚坯,當然,如果需要一次成型更多或者更少的磚坯,也可以減少或者增加隔板的方式增加、減少子模腔104的個數,甚至不設隔板103。為了實現模具在移動過程中的接收、壓緊、提起等功能,在模框第一側壁108,第二側壁105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有沿模具傳送方向延伸的貫通凹槽106,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該凹槽也可以是一端貫通的凹槽,此時兩個側壁上的凹槽貫通開口方向應相同,還可以采用凸棱來代替凹槽106,使用時可以配合本發明的成型設備上的模具接收裝置,完成模具的接收、壓緊、起模,凹槽106的上、下底面分別作為提升支撐面109、壓緊支撐面110。另外,模具隨生產線移動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模具在磚機上的定位問題,即模具在壓制之前需要被定位到成型設備壓頭的正下方,為了能夠實現定位,該實施例在模具的第三側壁102、第四側壁107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兩個定位孔101,該定位孔可以配合本發明提供的模具接收裝置上的定位銷完成模具的定位,定位孔101與定位銷的相對大小應該使該定位裝置能夠起到限制模具的水平位移、同時又能使模具有一定的豎直位移的作用,以使模具在保證水平位置不變的情況下能夠被壓緊或提起,為了完成這一功能,圖示模框實施例的定位孔101采用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狹長開孔,定位孔的寬度稍大于定位銷的外徑;當然模框第三、第四側壁外表面還可以設置其他可以起到定位功能的定位裝置,比如定位銷,此時模具接收裝置上可以設置定位孔,或者當模具接收裝置上設置有可以獨立實現定位功能的定位裝置時,該磚成型模框則不用設定位裝置。本發明提供的該模框的四個側壁的形狀可以根據成型對象的形狀進行調整,當成型磚具有規則的形狀時,可以采用形狀、大小相同的第一、第二側壁配合形狀、大小相同的第三、第四側壁圍成模腔,當然當成型異形磚時,也可以采用不同形狀、大小的側壁。參見附圖2、附圖3a至3c,為本發明的成型設備的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機架205,和設置于機架205上的模壓裝置、導向桿210,模壓裝置包括壓頭203和控制壓頭203上下運動的壓頭提升缸201,壓頭提升缸201連接在機架205上,壓頭203連接在橫桿209上,橫桿209上設置有供導向桿210穿過的孔,壓頭203能夠在壓頭提升缸201的作用下沿導向桿210上下運動;在壓頭203下方設有模具接收裝置204,模具接收裝置204連接用于控制其上下移動的模具提升缸202,模具提升缸202固定在機架205上,模具接收裝置204上設有導向孔301,導向桿210從導向孔301中穿過,模具接收裝置204能夠在模具提升缸202的作用下沿該導向桿210上下運動;參見圖3a至3c,為圖2中模具接收裝置204的結構示意圖,該模具接收裝置上設置有模具容置區307,在模具容置區307的兩側分別設有支撐臂302,兩個支撐臂302通過定位板306連接在一起,定位板306的相對的另一側是磚成型模框208進出模具容置區307的進出口,圖示中的模具接收裝置的支撐臂成扁平的板狀,和其連為一體的端部即作為和模框上的凹槽配合的滑塊,支撐臂302的端部滑塊的內表面上設置有滾動軸承304,滾動軸承34通過軸308和連接在支撐臂302端部的滑塊上。支撐臂302端部滑塊底面上設置有用于將磚成型模框208和模框托板壓緊的壓緊塊303,壓緊塊303的高出支撐臂302端部滑塊底面的高度大于軸承304高出支撐臂302端部滑塊底面的高度。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在支撐臂的端部表面上設置凸棱或者至少兩個銷狀突起作為滑塊和模框上的凹槽配合,當模框上設置凸棱時,模具接收裝置的支撐臂上還可以設置和該凸棱配合的凹槽,其工作原理和模框上設置凹槽的工作原理相同。為了配合模框上的定位孔101實現模具的定位,在定位板306上設置有定位銷305。為了表示方便,附圖2中的模具接收裝置不包括附圖3a中的定位板306。該實施例采用導向桿作為導向裝置。在上述實施例的情況下,磚成型模具在移動過程中運動到本發明的成型設備位置時,支撐臂302的端頭作為滑塊將嵌入模框的凹槽106內,模框凹槽106的提升支撐面109和滾動軸承304的上表面接觸,磚成型模框運功過程中將帶動滾動軸承304運動,從而減少摩擦,當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不用滾動軸承,同樣也能實現模具的接收功能;當定位板306上的定位銷305潛入模框上的定位孔101時,模框停止運動,模具接收裝置可以利用壓緊塊303對模框進行下壓、壓緊操作,或者利用滾動軸承304的上緣對進行起模,壓緊塊303的設置是因為在設置了滾動軸承304的情況下,支撐臂和凹槽106的壓緊支撐面110之間為滾動摩擦,將不能實現有效的壓緊,當然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場合也可以不設壓緊塊303。本發明的成型設備的壓頭和模具接收裝置在上下運功過程中使用同一導向桿210,可以保證模具接收裝置、壓頭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保持不變,從而可以保證模具能夠始終在壓頭的正下方,當然,其他的導向裝置也可以,只要模具接收裝置和壓頭采用統一導向裝置,就可以實現功能。附圖2、附圖3a至3c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定位板306和支撐臂相連接,相對位置固定可以更好的起到定位作用,在另外的一些實施例中,定位板306可以連接移動結構,從而能夠完成平行向上或者向左、右的移動,這主要是為了當模框208需要穿過模具容置區307時,定位板306能夠方便的移開,讓出通道。同時,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還可以不采用定位板的這種定位機構,比如可以在連個支撐臂的表面設置定位突起,兩個支撐臂上的定位突起之間的距離模具進出口位置寬,進出口相對的另一側的距離和寬度相當,再配合位置傳感器也可以完成定位,只要能將模具和模具接收裝置的位置相對固定都可以。本發明的磚成型裝置和模具一起構成本發明的成型設備。本發明還提供磚成型模具和本發明的成型設備組成的用于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的生產線,參見附圖4,該生產線包括若干模框托板、若干磚成型模框以及由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依次相連的壓機1、布料機、壓機2、養護窯,壓機1、壓機2即采用本發明的成型設備,其中模框托板和模框一起構成模具,壓機I帶有布料機,為給較粘的面料提供更大的布料操作空間,以使較粘面料能夠布均勻,壓機2采用獨立設置的布料機。壓機2和壓機I之間設置有用于將磚成型模框輸送回壓機I的第二連續輸送裝置402,第二連續輸送裝置402所在平面的位置高于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的所在平面。壓機設置時,壓機I上的模具接收裝置的模具進出口朝向和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的運行方向相同,壓機2上的模具接收裝置的模具進出口朝向和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的運行方向相反,第二連續輸送裝置402裝置的起、止點分別設置壓機2、壓機I的模具接收裝置的模具進出口處。這樣設置為了保證壓機I的模具接收裝置能夠順利的接收來自第二連續輸送裝置的模框,同時又不妨礙模具在預壓后向下一工序移動,同時保證壓機在能夠接收第一連續輸送的模具,又能將脫模后的模框送往第二連續輸送裝置。本發明還提供所述生產線的生產工藝,參見附圖5、附圖6,分別給出了兩臺壓機的操作流程,具體如下:SOl:壓機I的初始狀態,模具接收裝置位于第二連續輸送裝置402所在平面上;S02:模框托板207被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送入壓機I的壓頭下,模框被第二連續輸送裝置102送入壓機I的模具接收裝置內,此時模具接收裝置的滾動軸承的上緣接觸豐吳具;S03:壓機I的模具接收裝置的壓緊塊接觸模具,并將模框壓至模框托板,并壓緊;S04:所述的第一布料裝置布底料;S05:布料完成后,壓機I的壓頭對模具中的物料進行預壓;S06:壓頭上提回到初始位置;S07:模具接收裝置微提至不接觸模具的位置;S08:帶有模框和預壓后的坯體的模框托板被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送往布料機;S09:壓機I的模具接收裝置移回第二連續輸送裝置402所在平面等待接收下一個模框;經過布料機布面料,承載有模框、預壓底料、面料的模框托板被第一連續輸送裝置送往壓機2,開始在壓機2上的流程,具體如下:Sll:壓機2的初始狀態,模具接收裝置位于第一連續輸送裝置401所在平面上;S12:承載有模框、預壓底料、面料的模框托板被第一連續輸送裝置送入壓機2的模具接收裝置;S13:模具接收裝置的壓緊塊下壓壓緊模框;S14:壓機2的壓頭下壓(同時震動裝置206工作);S15:壓頭微提;S16:模具接收裝置松開模具,并將模框向上提起至第二連續輸送裝置所在位置,完成脫豐旲;S17:壓頭上提回到初始位置;S18:帶有磚還的模框托板被第一連續輸送裝置送往下一工序,同時模框被第二連續輸送裝置送往壓機I ;S19:壓機2的模具接收裝置回到初始狀態。重復上述壓機I至壓機2的步驟,即可完成連續生產。采用包含模具及兩臺本發明的成型設備的生產線完成復合磚的成型,因為使用兩臺壓機分別完成雙層復合磚底層和面層的壓制,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同層物料的污染,另一方面,經過兩次壓制,可以增強底層的強度,從而可以實現在壓制完成后立即脫模,使得模框可以循環使用,從而減少模具的用量,節約模具成本。在發明的成型設備配合的模具的基礎上,生產線的第二臺壓機可以采用獨立的布料裝置,從而為布料提供更大的操縱空間,方便難布均勻的物料布均勻。如果需要生產多層磚,只需要在生產線上增加相應的布料設備、中間壓機,并把中間壓機上的模具接收裝置的定位板設置成可移動的形式,以方便承載有模框、磚坯的模框托板在壓制完成后進入下一工序,或者采用不妨礙承載模框、磚坯的模框托板的運行的其他定位方式,比如本發明提供的定位突起的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磚成型裝置,包括: 機架; 模壓裝置,設置于所述機架上,包括壓頭以及和壓頭相連的壓頭提升缸;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模具接收裝置,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撐臂,在兩個支撐臂之間構成模具容置區,兩個所述支撐臂的內側的端部上分別設有沿模具傳送方向設置的滑塊或者沿模具傳送方向延伸、至少一端貫通的凹槽,所述支撐臂上的滑塊或至少一端貫通的凹槽和模具上的凹槽或滑塊相匹配;所述模具接收裝置具有上部、下部兩個工作位置,所述模具接收裝置在上部工作位置配合模具上的凹槽或滑塊完成模具的接收或提起,所述模具接收裝置在下部工作位置上配合模具上的凹槽或滑塊完成模具的松開或壓緊; 模具提升缸,設置在機架上,用于控制所述模具接收裝置的上下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支撐臂的內側的端部上分別設置所述沿模具傳送方向設置的滑塊,支撐臂上的所述滑塊成條帶狀,并和模具上的凹槽相匹配,在所述滑塊的內側表面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傳輸模具的若干滾動裝置,所述的滾動裝置分別包括連接在滑塊內側表面上的軸和轉動設置在軸上的滾動軸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臂為扁平的板狀,條帶狀的所述滑塊與支撐臂連為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塊的底面上設置有用于壓緊模具的壓緊塊,所述壓緊塊高出所述滑塊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滾動軸承高出所述滑塊底面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 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設備還包括: 用于在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上下運動時共同使用來限制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的運動方向從而使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的水平相對位置固定的導向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裝置為導向桿,所述的壓頭連接有橫桿,所述的橫桿上設有壓頭導向孔,所述的模具接收裝置上設有模具導向孔,所述的導向桿穿過所述壓頭導向孔、模具導向孔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接收裝置上還設置有模具定位裝置,所述的模具定位裝置用于限制模具相對模具接收裝置的水平位移、同時允許模具相對于模具接收裝置的垂直位移。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定位裝置為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設置在模具容置區的一側,并分別和兩個所述的支撐臂鄰接,所述的定位板上設有第一定位裝置,該第一定位裝置能夠和磚成型模具上的定位裝置配合完成模具的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上連接有移動機構,所述的定位板能夠在所述的移動機構的帶動下平行向上、向左或者向右移動。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臂分別和所述的定位板固定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磚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裝置為定位孔或者定位銷,配合模具上的定位銷或定位孔完成定位,所述的定位孔為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狹長開孔,定位孔的寬度稍大于定位銷的外徑。
12.—種磚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磚成型裝置,還包括與所述磚成型裝置配套的磚成型模具,所述的磚成型模具包括磚成型模框和承載該磚成型模框的模框托板,所述的磚成型模框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與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相鄰接且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第四側壁,該四個側壁圍成模腔,所述的模腔為貫通孔,所述的第一、第二側壁外表面上分別形成有一個沿模具傳送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端貫通的凹槽或沿模具傳送方向設置的滑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磚成型裝置,該磚成型裝置包括模壓裝置、模具接收裝置,所述的模壓裝置和模具接受裝置在上下運動過程中采用同一導向裝置,模具接收裝置上設置有模具容置區,在模具容置區的兩側分別設有支撐臂,所述的模具接收裝置上還設置有模具定位裝置。本發明還公開包含該磚成型裝置的設備。本發明的磚成型裝置上只設置一個模具接收裝置就能配合磚成型模具的凹槽、定位孔結構完成模具的接收、定位、壓緊、起模功能,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8B3/06GK103171046SQ20111044523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秦申二, 馬金奎, 胡勝利, 賈屹海 申請人: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