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砌體結構房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砌體結構房屋由于其具有方便就地取材、造價低廉、施工方便、保溫隔熱性能優良等顯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砌體結構房屋在我國建筑領域占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廣大的村鎮住宅中砌體結構房屋是被應用最多的一種結構形式。
砌體房屋由于其材料屬于脆性材料,在歷次大的地震中破壞都非常的嚴重。在砌體結構的破壞形式當中,由于預制板整體性不足而塌落造成的傷害特別嚴重。因此如何提高砌體房屋預制樓板的整體性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砌體結構預制樓板的傳統施工方法是,首先澆筑圈梁混凝土 ;其次,等圈梁混凝土強度達到標準之后,拆除圈梁模板,在圈梁上表面找平,并座漿;最后,吊裝預制樓板,進入下一工序。
傳統的施工方法是通過預制板在墻上的搭接長度來保證其在地震中不至于塌落,這種搭接往往是自由搭接,不在預制板端做任何連接性措施。存在的問題是其一, 砌體房屋預制樓板的搭接長度受制于墻體厚度,目前多層砌體結構墻體(除部分外墻)大多為240mm,村鎮住宅中的墻體厚度有時還達不到240mm,因此,預制板的搭接長度是很難得到保證。其二,傳統的施工方法必須要等圈梁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拖延工期。其三,在找平、座漿等工序中很容易出現座漿不密實導致預制板搭放不平整,進而導致在以后使用中出現沿板縫的裂縫。
砌體結構房屋中預制板承擔著樓層可能發生的所有荷載,并通過板端傳遞給墻體,板端能否有效的接受并傳遞荷載,關系到整座建筑的安全。傳統的預制樓板搭接方式沒有足夠的接觸面積(搭接長度不能保證),也不具備可靠的連接(以自由搭接為主),整體性差,在荷載作用下,特別是地震作用下很容易產生樓蓋坍塌的嚴重事故。
發明內容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它是先將預制樓板撐立起來,預留出圈梁的澆注空間,然后再一體澆注圈梁及預制樓板板間的間隙。從而達到將圈梁及所有的預制樓板通過混凝土澆筑構成一體結構,從而增加了預制樓板的剛度,大大提高預制結構房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并且能夠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中包括工藝步驟如下第一步施工前準備準備好圈梁模板、綁扎好圈梁鋼筋、準備拉桿及相應螺母、準備上部帶缺口的方木板及預制樓板;第二步在墻體上設置孔洞在墻體上設置至少兩列孔洞,每列至少兩個;第三步將方木板及圈梁模板與墻體固定將方木板兩兩配合放置在墻體的兩側,方木板帶缺口的一端向上,且兩塊相配合的方木板,其缺口相對,將圈梁模板安放在方木板的缺口內,方木板缺口與圈梁模板底面之間設置有塊,然后通過拉桿穿過墻體上的孔洞,將方木板固定在墻體上且通過螺母拉第四步放置圈梁鋼筋將綁扎好的圈梁鋼筋放置在墻體上,圈梁鋼筋底面與墻體頂面之間設置墊塊,保證圈梁鋼筋底面與墻體之間的間隙> 25mm ;第五步;放置預制樓板將預制樓板放置在圈梁模板上,預制樓板板端間隙80 120mm,預制樓板板間間隙為40 50mm ;第六步澆注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圈梁混凝土、板端混凝土、板縫混凝土和上部疊合層混凝土。并充分振搗密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的第一步施工前準備步驟中,所述的預制樓板長度比兩個墻體軸線間距離短80 120mm,預制樓板板端,下部鋼筋向上、上部鋼筋向下做出45度彎鉤;方木板上部缺口的大小為300X40mmX方木板的寬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的第二步在墻體上設置孔洞時,孔洞大小為寬120mm,高60mm,孔深為墻體厚度,沿墻體長度方向,沿墻體長度方向孔洞之間的間距為I I. 5m,每列孔洞最上端的一個孔洞與墻體頂面之間的距離150 180mm,相鄰兩個孔洞之間的距離為400 450mm。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的第三步將方木板及圈梁模板與墻體固定步驟中,圈梁模板上端面必須平直,用設置在方木板缺口與圈梁模板底面之間的楔塊調整圈梁模板的高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的第四步放置預制樓板步驟中,在預制樓板板端之間設置通長鋼筋,預制樓板板端的上部鋼筋向下的彎鉤,下部鋼筋向上的彎鉤均勾在通長鋼筋上。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的第五步將方木板及圈梁模板與墻體固定步驟中,圈梁模板頂面高度高于方木板頂面高度高于墻體高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這樣實現的第六步澆注混凝土時,混凝土進入預制樓板孔內的深度彡50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I、本發明是先將預制樓板撐立起來,預留出圈梁的澆注空間,然后再一體澆注圈梁及預制樓板板間的間隙。從而達到將圈梁及所有的預制樓板通過混凝土澆筑構成一體結構, 從而增加了預制樓板的剛度,大大提高預制結構房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并且能夠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
2、本發明保證了板底的平整,避免的傳統施工方法中遇到的板底座漿不密實使樓板不平整的問題,進而避免了由于樓板不平整所導致的板間裂縫問題。從而增強了樓地面的耐久性和防水性。
3、本發明的施工工藝縮短了工期。由于不用等到拆除圈梁模板之后再吊裝預制板,從而加快了施工速度。并且省去了在圈梁上找平這一工序,省去了很多人工和時間。
4、本發明的施工工藝改變了預制樓板的受力性能,使預制樓板由原來的簡支變成板端有一定約束力支撐形式,并且混凝土燒注時,燒注進預制樓板孔內至少50mm,形成鍵銷作用,更好的增強樓板的整體性,減小了跨中彎矩。
5、本發明的施工工藝在澆注混凝土過程中,操作人員可站在預制樓板上作業,相對于傳統施工方法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程度。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圖I的左視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I、圖2所示,一種砌體結構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包括工藝步驟如下第一步施工前準備準備好圈梁模板6、綁扎好圈梁鋼筋5、準備拉桿11及相應螺母10、準備上部帶缺口的方木板9及預制樓板1,預制樓板I長度比兩個墻體12軸線間距離短80mm,預制樓板I板端,下部鋼筋2向上、上部鋼筋3向下做出45度彎鉤;方木板9上部缺口的大小為 300 X 40mm X方木板9的寬度。
第二步在墻體12上設置孔洞13在墻體12上每隔I. 2m設置一列孔洞13,每列含有兩個孔洞13,上端孔洞 13與墻體12頂面之間的距離180mm,上下孔洞13之間的間距為450mm,孔洞13大小為寬 120mm,高60mm,孔深為墻體12厚度;第三步將方木板9及圈梁模板6與墻體12固定將方木板9兩兩配合放置在墻體12的兩側,方木板9帶缺口的一端向上,且兩塊相配合的方木板9,其缺口相對,將圈梁模板6安放在方木板9的缺口內,圈梁模板6上端面必須平直,用設置在方木板9缺口與圈梁模板6底面之間的楔塊7調整圈梁模板6的高度,然后通過拉桿11穿過墻體12上的孔洞13,將方木板9固定在墻體12上且通過螺母 10拉緊,對拉桿11要施加足夠的預拉力。只有拉桿11對方木板9有足夠的拉力,使方木板 9壓緊墻體12,才能保證整個模板系統能夠承受得住上部預制樓板I的重量、混凝土重量和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其他荷載。
第四步放置圈梁鋼筋5將綁扎好的圈梁鋼筋5放置在墻體12上,圈梁鋼筋5底面與墻體12頂面之間設置墊塊8,保證圈梁鋼筋5底面與墻體12之間的間隙25mm,保證圈梁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
第五步;放置預制樓板I將預制樓板I放置在圈梁模板6上,預制樓板I板端間隙80mm,預制樓板I板間間隙為40mm,在預制樓板I板端之間設置通長鋼筋4,預制樓板I板端的上部鋼筋3向下的彎鉤,下部鋼筋2向上的彎鉤均勾在通長鋼筋4上,通長鋼筋4直徑為C 8mm。
第六步澆注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圈梁混凝土、預制樓板I板端混凝土、板縫混凝土和預制樓板I上疊合層混凝土,并充分振搗密實,澆注時混凝土進入預制樓板I孔內的深度為50_,形成鍵銷作用,更好的增強樓板的整體性。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思路和范圍,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所要求的權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藝步驟如下第一步施工前準備準備好圈梁模板(6)、綁扎好圈梁鋼筋(5)、準備拉桿(11)及相應螺母(10)、準備上部帶缺口的方木板(9 )及預制樓板(I);第二步在墻體(12)上設置孔洞(13)在墻體(12)上設置至少兩列孔洞(13),每列至少兩個孔洞(13);第三步將方木板(9)及圈梁模板(6)與墻體(12)固定將方木板(9 )兩兩配合放置在墻體(12 )的兩側,方木板(9 )帶缺口的一端向上,且兩塊相配合的方木板(9),其缺口相對,將圈梁模板(6)安放在方木板(9)的缺口內,方木板(9) 缺口與圈梁模板(6)底面之間設置有楔塊(7),然后通過拉桿(11)穿過墻體(12)上的孔洞(13),將方木板(9)固定在墻體(12)上且通過螺母(10)拉緊;第四步放置圈梁鋼筋(5)將綁扎好的圈梁鋼筋(5)放置在墻體(12)上,圈梁鋼筋(5)底面與墻體(12)頂面之間設置墊塊(8),保證圈梁鋼筋(5)底面與墻體(12)之間的間隙彡25mm ;第五步;放置預制樓板(I)將預制樓板(I)放置在圈梁模板(6)上,預制樓板(I)板端間隙80 120mm,預制樓板(I)板間間隙為40 50mm ;第六步澆注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圈梁混凝土、板端混凝土、板縫混凝土和上部疊合層混凝土,并充分振搗密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施工前準備步驟中,所述的預制樓板(I)長度比兩個墻體(12)軸線間距離短80 120mm,預制樓板(I)板端,下部鋼筋(2)向上、上部鋼筋(3)向下做出45度彎鉤;方木板(9) 上部缺口的大小為300X40mmX方木板(9)的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在墻體(12)上設置孔洞(13)時,孔洞(13)大小為寬120mm,高60mm,孔深為墻體(12) 厚度,沿墻體(12)長度方向,孔洞(13)之間的間距為I I. 5m,每列孔洞(13)最上端的一個孔洞(13)與墻體(12)頂面之間的距離150 180mm,相鄰兩個孔洞(13)之間的距離為 400 450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將方木板(9)及圈梁模板(6)與墻體(12)固定步驟中,圈梁模板(6)上端面必須平直, 用設置在方木板(9)缺口與圈梁模板(6)底面之間的楔塊(7)調整圈梁模板(6)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五步放置預制樓板(I)步驟中,在預制樓板(I)板端之間設置通長鋼筋(4),預制樓板(I)板端的上部鋼筋(3)向下的彎鉤,下部鋼筋(2)向上的彎鉤均勾在通長鋼筋(4)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將方木板(9)及圈梁模板(6)與墻體(12)固定步驟中,圈梁模板(6)頂面高度高于方木板(9)頂面高度高于墻體(12)高度。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第六CN 102535851 A _步澆注混凝土時,混凝土進入預制樓板(I)孔內的深度> 50_。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砌體房屋預制樓板板間一體化施工工藝,它包括以下工藝步驟施工前準備、在墻體上設置孔洞、將方木板及圈梁模板與墻體固定、放置圈梁鋼筋、放置預制樓板及澆注混凝土,本發明是先將預制樓板撐立起來,預留出圈梁的澆注空間,然后再一體澆注圈梁及預制樓板板間的間隙。從而達到將圈梁及所有的預制樓板通過混凝土澆筑構成一體結構,從而增加了預制樓板的剛度,大大提高預制結構房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并且能夠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
文檔編號E04G21/02GK102535851SQ2012100800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劉硯山, 劉超, 劉鵬鵬, 孫敏, 張琰鑫, 時超, 王超級, 童麗萍, 郭平功, 郭建偉, 魏仁杰 申請人: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