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裝飾的內墻抹灰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建筑裝飾工程的抹灰施工流程一般是基層處理;吊垂直,找規矩,放線,抹灰餅,墻面沖筋;人工抹灰,修補預留孔洞、電箱槽、盒等,收刮抹平;回收廢料。采用原有的施工工藝存在以下弊端(I)傳統的墻面沖筋方法對抹灰工人技術要求較高,非熟練工作業時不僅會影響抹灰餅的速度,而且沖筋的精準度也難以保證,繼而使墻面的平整度、水平度不易達到規范 要求,墻體的觀感度也不夠理想,更重要的是,該沖筋過程無法與機械化施工進行匹配,難以達到大幅提聞施工效率的要求;(2)人工抹灰或機械噴漿后,進行墻面磨平,抹平過程中,由于木抹子的旋轉打磨,使砂漿內部觸碰擠壓,導致水份往外滲出,正因為跟內墻磚體接觸的水份流失,所以會過早吸收砂漿中的水份,導致砂漿收縮出現“空鼓”,從而出現墻面開裂,砂漿脫落等現象;且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施工耗時較長,影響工程進度,施工過程繁瑣復雜,影響施工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抹灰施工效率、保證施工質量、擺脫對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依賴的抹灰施工方法,進一步的可以配合機械化施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基層處理;(2)沖筋;(3)抹灰;(4)打磨墻面;所述步驟⑵沖筋是指根據所需抹灰高度,進行施工定位放線,根據放線高度沿所述步驟(I)基層處理過的墻面縱向安裝沖筋模板,相鄰沖筋模板之間的橫向間隔為1.3米至I. 8米;所述步驟(4)打磨墻面是指所述步驟(3)抹灰后的墻面靜置12小時至24小時,直至所述墻面上的抹灰砂漿呈半干緊密的硬化狀態,用鋸片靠尺以其鋸齒貼著所述砂漿順著相鄰的兩個所述沖筋模板打磨至平整。所述步驟(I)基層處理是指清潔墻面并待其干燥;在所述墻面上刷上抹面砂漿;在抹面砂漿初凝時將玻璃纖維網格布繃緊后貼于抹面砂漿上,將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壓入所述抹面砂漿表層直至微見其輪廓;在玻璃纖維網格布上刷抹面砂漿至將其完全覆蓋;待抹面砂漿硬化。所述步驟(3)抹灰是指機械噴漿,過程如下向沖筋完成的墻面灑水;用砂漿噴漿機將抹灰砂漿噴向所述墻面,直至覆蓋沖筋模板、微見沖筋模板外沿輪廓;用普通靠尺貼著沖筋模板收刮;人工修補平整預留孔洞或預留位置。所述步驟(2)的沖筋模板由可與墻面連接的底座、沖筋板和連接所述底座與沖筋板的連接桿構成;所述底座有一個能讓連接桿垂直于底座插入的安裝通孔,所述沖筋板靠近墻面的那一側面上沿長度方向設有能使連接桿的另一端垂直插入的卡槽,同一沖筋板至少連接兩個所述連接桿和兩個所述底座。所述沖筋模板安裝過程如下沿所述墻面縱向每隔50厘米用膠水粘貼所述底座;所述連接桿一端插入所述安裝通孔,根據放線高度剪取相 應長度的連接桿,將所述卡槽對準連接桿另一端按下。所述底座由一個小圓餅和一個可與墻面連接的大圓餅同軸一體成型,所述安裝通孔與所述大圓餅和小圓餅同軸;所述安裝通孔靠近沖筋板端有向內側突起的卡腳;所述大圓餅沿周向均勻分布4個所述輔助通孔,所述沖筋板由沿長度方向對稱折彎的折板和所述卡槽一體成型,所述卡槽設于所述折板的轉角內凹面處并沿長度方向延伸;所述折板兩側分別設有沿長度方向分布的多個通孔。所述連接桿上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有垂直于連接桿長度方向、閉合的多個環狀凹痕。所述步驟(4)的鋸片靠尺包括沿長度方向設有鋸齒的鋸片及與所述鋸片相連的夾持部。所述夾持部的橫截面形狀近似為等腰三角形,其頂角處張開為兩片夾持鋸片的夾板,所述夾板和鋸片以螺栓緊固,所述夾持部與鋸片長度相適配。所述鋸片的長度為I. 7米至2. 3米,所述鋸齒距離夾板鄰近端端部的距離為30毫米至70毫米;所述鋸片被夾持部分的寬度為40毫米至60毫米;所述夾持部遠離鋸片的端面寬度為2厘米。本發明的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的沖筋作業所用的沖筋裝置安裝、使用方便,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不高,同時保證墻面垂直度和平整度,擺脫對施工者的技術經驗的依賴,沖筋完成后沖筋裝置不需取出,留在墻面中即可,免除對原來位置的修補,節省工序,提高效率;該沖筋裝置可配合機械噴漿作業,提高了抹灰效率;機械噴漿后不采用以往的人工抹平,而是讓抹灰砂漿靜置12小時至24小時,直至抹灰砂漿呈半干緊密的硬化狀態,利用砂漿的自然凝固,解決空鼓問題,再用鋸片靠尺進行打磨。與人工抹平相比,鋸片靠尺打磨面積更大,適應大面積施工,操作簡便,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不高,對施工人員數量要求更少。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圖I為本發明沖筋步驟所用沖筋模板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沖筋步驟所用沖筋模板的左視圖。圖3為本發明沖筋步驟所用沖筋模板的俯視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打磨墻面步驟所用鋸片靠尺的主視圖。圖5為本發明打磨墻面步驟所用鋸片靠尺的左視圖。圖6為本發明打磨墻面步驟所用鋸片靠尺的仰視圖。
圖7為本發明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用到新設計的工具——沖筋模板和鋸片靠尺,使用沖筋模板能提高沖筋效率,降低對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用鋸片靠尺打磨墻面,能有效解決空鼓問題,使用簡便快捷,降低了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以及數量要求,對節省人力成本、時間成本有重大意義。圖7所示為本發明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圖。本發明包括以下流程基層處理;沖筋;機械噴漿;打磨墻面。以往基層處理時,防開裂的鋼絲網固定是用釘子固定的,抹上砂漿后將釘子覆蓋,留在墻面上的釘子以及鋼絲網都易生銹,會造成墻面不同程度的損壞;為解決固定鋼絲網 的釘子生銹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更能保證抹灰施工墻面安全可靠、耐用、保溫防水的砂漿貼壓網格布的方法,摒棄了傳統的釘子固定鋼絲網。這既解決了釘子生銹的問題,又保證了墻面防開裂的功能。所述基層處理過程如下(I)清潔墻面并待其干燥;(2)在所述墻面上刷上抹面砂漿;(3)在抹面砂漿初凝時將玻璃纖維網格布繃緊后貼于抹面砂漿上,將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壓入所述抹面砂漿表層直至微見其輪廓;(4)在玻璃纖維網格布上刷抹面砂漿至將其完全覆蓋;(5)待抹面砂漿硬化。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化學穩定性好,抗堿、耐酸、耐水、耐水泥浸蝕;物理性能好,高強度、高模量、重量輕;尺寸穩定性好、硬挺、平整、不易收縮變形、定位性佳;保溫、絕緣、抗裂,其網眼尺寸為5_X5mm,單張網格布長度不宜大于6米。鋪貼遇有搭接時,搭接寬度至少為10厘米。步驟(3)中將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壓入抹面砂漿時,用抹子從中間向四周把玻璃纖維網格布壓入砂漿的表層,要平整壓實,嚴禁玻璃纖維網格布皺褶。抹面砂漿切忌不停揉搓,以免形成空鼓。抹面砂漿硬化后,即可進行沖筋作業。如圖I至3所示為沖筋所用的沖筋模板,它由可固定在墻面上的底座10、沖筋板30和連接所述底座10與沖筋板30的連接桿20構成,同一沖筋板30至少連接兩個所述連接桿20和兩個所述底座10,所述底座10、沖筋板30和連接桿20均優選為回收塑料一體成型,節約成本,環保,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所述底座10有一個能讓連接桿20垂直于底座10插入的安裝通孔11,為使連接桿20更牢固地安裝于底座10,所述底座10由一個小圓餅18和一個可與墻面連接的大圓餅17同軸一體成型,安裝通孔11與所述大圓餅17和小圓餅18同軸,安裝通孔11靠近沖筋板30端有向內側突起的卡腳12,如圖3所示,所述卡腳12用于固定連接桿20,使連接桿20垂直于底座10。所述大圓餅的直徑為60毫米、高度為I毫米至2毫米,小圓餅的直徑為9毫米、高度為3毫米。沖筋開始時,將底座10粘貼在墻面上,使大圓餅17與墻面相連,由于墻面情況不同,為使底座10更牢固地粘貼在墻面上,大圓餅17設有至少一個輔助通孔13,其形狀為圓形,也可為其他形狀,優選沿周向均布多個輔助通孔13,圖2中所示為4個。所述沖筋板30用于定位抹灰高度,其靠近墻面的那一側面設有能使連接桿20垂直插入的卡槽33。沖筋板30由沿長度方向對稱折彎的折板31和卡槽33 —體成型,折彎的角度為90°或60°不等,所述卡槽33設于折板31的轉角內凹面處并沿長度方向延伸。為使避免卡槽33與折板31之間留有空隙造成空鼓,折板31的兩側分別設有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多個通孔32,在圖I和圖2中其形狀為六邊形,砂漿可通過通孔32填充卡槽33與折板31之間。折板31兩側靠近底座10的端面與卡槽33開口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折板31厚度為I毫米至2毫米,每側的寬度為I厘米至2厘米。
所述連接桿20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有垂直于所述連接桿20長度方向、閉合的多個環狀凹痕21,如圖3所示,連接桿20 —端垂直地插入底座10的安裝通孔11中,卡腳12夾持連接桿20上的凹痕21以將其固定;另一端垂直地插入沖筋板30的卡槽33中,所述卡槽33夾持其上的凹痕21以固定。在沖筋作業時連接桿20的長度可根據抹灰厚度剪取。沖筋的過程如下根據所需抹灰高度,進行施工定位放線,在抹面砂漿處理過的墻面縱向每隔50厘米用膠水粘貼所述底座10 ;所述連接桿20 —端插入所述安裝通孔11,根據放線高度剪取相應長度的連接桿20,將所述卡槽33對準連接桿20另一端按壓,橫向每隔
I.3米至I. 8米安裝一個沖筋模板。本發明的沖筋作業對工人的技術要求較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整個沖筋作業僅由沖筋模板獨立完成,不需要再借助別的工具或砂漿材料,安裝也非常方便快捷。由于沖筋模板相距較近,抹灰高度容易調適統一,施工效率提高。不需再擔心工人的技術或碰撞使灰餅、沖筋變形走樣影響抹灰高度。底座、連接桿以及沖筋板均由回收塑料一體成型,既環保又節約成本,無公害,無污染,有“綠色建筑”的公益效應。抹灰完成后埋在砂漿中即可,不需取出,簡化流程,減少施工時間。以往沖筋完成后2小時才能開始抹灰,本發明沖筋完成后即可進行抹灰,提高施工速度。沖筋完成后,進行下一步驟一抹灰。抹灰可采用人工抹灰,也可采用機械噴漿,本實施例采用的是機械噴漿。機械噴漿的過程如下向沖筋完成的墻面灑水;用砂漿噴漿機將抹灰砂漿噴向所述墻面,直至覆蓋沖筋模板、微見沖筋模板外沿輪廓;用普通靠尺貼著沖筋模板收刮;人工修補平整預留孔洞或預留位置,例如配電箱、槽、盒等。本實施例中機械噴漿所用的砂漿噴漿機型號為TURBOSOL P0LIT。砂漿通過砂漿噴漿機、輸送管、噴頭可直接噴涂在已進行基層處理的墻面上。噴漿厚度以覆蓋沖筋模板、微見模板外沿輪廓為宜。用普通靠尺貼著沖筋模板收刮一遍,多余材料可回收,空缺的墻面可人工填補或機械重復噴涂,重復以上步驟以保證砂漿噴涂充分,砂漿稍有突出效果最佳,盡量避免空缺。人工抹灰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施工耗時較長,影響工程進度,且施工過程繁瑣復雜,影響施工效率。與人工抹灰相比,機械噴漿效率大大提高,且能適應大面積施工,降低對施工人員數量要求,節省人力成本。與現有技術不同,本發明取消了抹灰作業的人工抹平程序,增加了打磨墻面步驟。由于抹灰完成后,抹灰砂漿呈初凝狀態,可塑性強,人工抹平過程中,由于木沫子的旋轉打磨,使砂漿內部觸碰擠壓,導致水份往外滲出,正因為跟內墻磚體接觸的水份流失,所以會過早吸收砂漿中的水份,導致砂漿收縮出現“空鼓”,從而出現墻面開裂,砂漿脫落等現象。為此,本發明讓抹灰砂漿靜置12小時至24小時,直至抹灰砂漿呈半干緊密的硬化狀態,利用砂漿的自然凝固,解決空鼓問題,再用鋸片靠尺進行打磨。與人工抹平相比,鋸片靠尺打磨面積更大,適應大面積施工,操作簡便,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不高,對施工人員數量要求更少,更能避免空鼓。不論是人工抹灰還是機械噴漿,均可進行打磨作業。如圖4至6所示為墻面打磨用的鋸片靠尺的結構圖,它包括鋸片300,夾持鋸片300的夾持部200和緊固所述鋸片300與夾持部200的螺栓100。沿鋸片300的長度方向設有鋸齒,該鋸齒為通用鋸齒。所述鋸片300長度為I. 7米至2. 3米,在本實施例中長度優選為2米,以便配合間距為I. 3米至I. 8米的沖筋模板使用,鋸片300寬度為0. I米至0. 2米,厚度為I毫米。為方便施工,一個夾持部20 0連接在鋸片300相對鋸齒的另一側,并且沿長度方向設置,夾持部200的長度優選與鋸片300相適配。所述夾持部200是橫截面形狀近似等腰三角形的鋁合金板材,其頂角處張開為兩片夾持鋸片300的夾板210。其底邊,也就是夾持部200遠離鋸片300的端面的寬度為2厘米,以方便工人緊握。所述鋸片300的鋸齒距離夾板210端部的距離為30毫米至70毫米,鋸片300被夾板210夾持部分的寬度為40毫米至60毫米。在本實施例中,鋸片300的寬度為0. I米,鋸片300的鋸齒距離夾板210鄰近端端部的距離為50毫米,鋸片300被夾持部分的寬度為50毫米。為使鋸片300固定在夾持部200的夾板210中,至少2個螺栓100 (配相應的螺母)緊固所述夾板210和鋸片300,將鋸片300夾緊,如圖4所示,所述螺栓100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夾持部200兩端,一個靠近鋸齒,一個遠離鋸齒,可實現固定作用。打磨墻面過程如下機械噴漿完成后,抹灰砂漿靜置12小時至24小時,待抹灰砂漿晾干至半干緊密的硬化狀態,施工人員握著夾持部200,鋸齒貼著抹灰砂漿,鋸片300與墻面成30° 60°傾斜,順著相鄰的兩根沖筋模板由下至上打磨至平整。經檢查,墻面平整度和陰陽角垂直度均符合國家標準,墻面無空鼓、裂紋和水印。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基層處理; (2)沖筋; (3)抹灰; (4)打磨墻面; 所述步驟(2)沖筋是指根據所需抹灰高度,進行施工定位放線,根據放線高度沿所述步驟(I)基層處理過的墻面縱向安裝沖筋模板,相鄰沖筋模板之間的橫向間隔為I. 3米至I. 8 米; 所述步驟(4)打磨墻面是指所述步驟(3)抹灰后的墻面靜置12小時至24小時,直至所述墻面上的抹灰砂漿呈半干緊密的硬化狀態,用鋸片靠尺以其鋸齒貼著所述砂漿順著相鄰的兩個所述沖筋模板打磨至平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基層處理是指清潔墻面并待其干燥;在所述墻面上刷上抹面砂漿;在抹面砂漿初凝時將玻璃纖維網格布繃緊后貼于抹面砂漿上,將所述玻璃纖維網格布壓入所述抹面砂漿表層直至微見其輪廓;在玻璃纖維網格布上刷抹面砂漿至將其完全覆蓋;待抹面砂漿硬化。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抹灰是指機械噴漿,過程如下向沖筋完成的墻面灑水;用砂漿噴漿機將抹灰砂漿噴向所述墻面,直至覆蓋沖筋模板、微見沖筋模板外沿輪廓;用普通靠尺貼著沖筋模板收刮;人工修補平整預留孔洞或預留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沖筋模板由可與墻面連接的底座(10)、沖筋板(30)和連接所述底座(10)與沖筋板(30)的連接桿(20)構成;所述底座(10)有一個能讓連接桿(20)垂直于底座(10)插入的安裝通孔(11),所述沖筋板(30)靠近墻面的那一側面上沿長度方向設有能使連接桿(20)的另一端垂直插入的卡槽(33),同一沖筋板(30)至少連接兩個所述連接桿(20)和兩個所述底座(1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沖筋模板安裝過程如下沿所述墻面縱向每隔50厘米用膠水粘貼所述底座(10);所述連接桿(20) —端插入所述安裝通孔(11),根據放線高度剪取相應長度的連接桿(20),將所述卡槽(33)對準連接桿(20)另一端按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由一個小圓餅(18)和一個可與墻面連接的大圓餅(17)同軸一體成型,所述安裝通孔(11)與所述大圓餅(17)和小圓餅(18)同軸;所述安裝通孔(11)靠近沖筋板(30)端有向內側突起的卡腳(12);所述大圓餅(17)沿周向均勻分布4個所述輔助通孔(13),所述沖筋板(30)由沿長度方向對稱折彎的折板(31)和所述卡槽(33) —體成型,所述卡槽(33)設于所述折板(31)的轉角內凹面處并沿長度方向延伸;所述折板(31)兩側分別設有沿長度方向分布的多個通孔(32)。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20)上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有垂直于連接桿(20)長度方向、閉合的多個環狀凹痕(21)。
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的鋸片靠尺包括沿長度方向設有鋸齒的鋸片(300)及與所述鋸片(300)相連的夾持部(200)。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200)的橫截面形狀近似為等腰三角形,其頂角處張開為兩片夾持鋸片(300)的夾板(210),所述夾板(210)和鋸片(300)以螺栓(100)緊固,所述夾持部(200)與鋸片(300)長度相適配。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鋸片(300)的長度為I. 7米至2. 3米,所述鋸齒距離夾板(210)鄰近端端部的距離為30毫米至70毫米;所述鋸片(300)被夾持部分的寬度為40毫米至60毫米;所述夾持部(200)遠離鋸片(300)的端面寬度為2厘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裝飾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基層處理,(2)沖筋,(3)抹灰,(4)打磨墻面;所述步驟(2)沖筋是指根據所需抹灰高度,進行施工定位放線,根據放線高度沿所述步驟(1)基層處理過的墻面縱向安裝沖筋模板,相鄰沖筋模板之間的橫向間隔為1.3米至1.8米。所述步驟(4)打磨墻面是指所述步驟(3)抹灰后的墻面靜置12小時至24小時,直至所述墻面上的抹灰砂漿呈半干緊密的硬化狀態,用鋸片靠尺以其鋸齒貼著所述砂漿順著相鄰的兩個所述沖筋模板打磨至平整。本發明可提高抹灰施工效率、保證施工質量,進一步的可以配合機械化施工、提高大面積施工效率,克服以往人工施工效率低下、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高的缺陷。
文檔編號E04F13/02GK102644362SQ20121011882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龐惠元, 曾曉鎮, 李少強, 譚紫文 申請人: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