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浮固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抗浮固位結構,該結構一般用于支撐并卡住梁或模板中的鋼筋或內模,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或內模的位置。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的鋼筋距混凝土表面需設有一定的保護層厚度,為保證這一尺寸,在施工中,需在鋼筋和模板之間墊上一種墊塊。傳統的墊塊是采用花崗石廢料墊塊、水泥砂漿墊塊制品或者專業塑料墊塊制品等,上述幾種墊塊的使用上存在以下問題
I.花崗石廢料墊塊不易綁扎,且砼在澆筑過程中振搗器振搗極易使墊塊脫落,使鋼筋保護層不好控制;2.水泥砂漿墊塊的制作耗時耗工,墊塊強度不足,極易造成墊塊壓碎,使鋼筋 保護層控制不好;3.專業塑料墊塊制品雖說對施工較為便利,但其使用投入成本較大且使用范圍較小,適合于梁、柱等部位,對平臺板或是剪力墻體等部位無法適用;4.傳統墊塊僅僅是放置在模板上,當澆筑時,鋼筋和內模在水泥混合漿的浮力作用下帶動鋼筋整體上浮,從而導致鋼筋保護層厚度不達標,影響工程質量;5.并且這些墊塊不可與內模配合使用,當需安裝內模時,還需額外的固定抗浮結構,浪費人力物力,影響施工效率。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安全性能強、效率高的抗浮固位結構。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包括模板和不銹鋼套,不銹鋼套的底部設有內螺紋孔,一 “T”型螺栓從模板底部插入該內螺紋孔內并將不銹鋼套固定在模板上面,不銹鋼套的側邊向外延伸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鋼筋的托架。在本發明中,所述托架為橫擺的“T”字型。在本發明中,所述不銹鋼套的上端設有連接內模填充體的螺紋桿和螺母。在本發明中,內模填充體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填充主體、上蓋和壓板,螺紋桿由下至上依次貫穿填充主體、上蓋和壓板并與壓板上端的螺母連接。在本發明中,所述填充主體的底部設有若干個支撐腳。在本發明中,所述螺紋桿與不銹鋼套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或可拆裝連接,固定連接的方式包括焊接、一體成型鑄造、一體成型鍛造,可拆裝連接的方式包括螺紋連接、卡扣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不銹鋼套的側邊向外延伸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鋼筋的托架,當“T”型螺栓與不銹鋼套在模板上固定后,把模板上面的鋼筋固定在托架上,這樣使鋼筋起到抗浮作用,以保證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使所有鋼筋都受到水泥的保護。同時,本發明也可做到整體抗浮,由于模板和模板上的鋼筋都已被固定已無法上浮,然后把已裝好底腳的內模平放在鋼筋上面,然后用鐵線以鋼筋為捆綁點將內模捆綁在鋼筋上,或采用螺紋桿、壓板和螺母將內模固定在鋼筋上,從而作為內模和鋼筋放入整體抗浮和固位,保證了混凝土結構上下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確保了內模上下方的鋼筋具有足夠的保護,達到完美的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I的爆炸 圖3為不銹鋼套連接螺紋桿后的結構示意 圖4為內模通過螺紋桿和螺母安裝在模板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為內模通過鐵絲安裝在模板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I至圖5,本發明所提供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包括模板I和不銹鋼套2,不銹鋼套2的底部設有內螺紋孔,一“T”型螺栓3從模板I底部插入該內螺紋孔內并將不銹鋼套2固定在模板I上面,不銹鋼套2的側邊向外延伸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鋼筋的托架
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T”型螺栓3的端部為“7”字形,在此處“T”型螺栓3的端部還可為“十”字形或其他形狀,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為了保證不銹鋼套2不被腐蝕,所述不銹鋼套2采用304等不會生銹的不銹鋼,施工完成后所有不銹鋼套2直接埋藏在水泥底板里面,不會被腐蝕生銹,安全系數高,解決了鐵絲捆綁固定的一切后遺癥問題。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不銹鋼套2的兩邊分別設有一個托架4,為了更好地卡住鋼筋,所述托架4為橫擺的“T”字型,該形狀還可為橫擺的“7”字形、倒鉤型或其他端部凸起的形狀。將鋼筋放入該托架4后,可采用鐵線或卡扣將鋼筋固定。使用時,施工人員在模板I上開個與“T”型螺栓3相對應的“T”型槽,“T”型螺栓3的端部插入“T”型槽并旋轉一定角度使“T”型螺栓3卡在“T”型槽內,之后擰緊不銹鋼套2使“T”型螺栓3固定在模板I上,然后再將鋼筋固定在托架4上,“T”型螺栓3和不銹鋼套2將模板I和鋼筋形成一個整體,鋼筋把混凝土浮力傳遞給模板1,最后由混凝土自重平衡。該固定方式僅需一個施工人員就可單獨完成,不需要人在模板I底下配合,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模板I拆除時,只需擰下“T”型螺栓3,就可方便拆除模板I。進一步,本發明還可配合內模使用,所述不銹鋼套2的上端設有連接內模填充體5的螺紋桿21和螺母22,所述螺紋桿21與不銹鋼套2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或可拆裝連接,固定連接的方式包括焊接、一體成型鑄造、一體成型鍛造,可拆裝連接的方式包括螺紋連接、卡扣連接,所述螺紋連接是指在不銹鋼套2的上端亦設有內螺紋孔,螺紋桿21的下方設有與該內螺紋孔對應的外螺紋,當需要使用時,直接將螺紋桿21擰入內螺紋孔內。在本實施例中,螺紋桿21焊接于不銹鋼套2的頂部。而內模填充體5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填充主體51、上蓋52和壓板53,螺紋桿21由下至上依次貫穿填充主體51、上蓋52和壓板53并與壓板53上端的螺母22連接,所述壓板53高于上蓋52 —定距離以保證上層鋼筋不接填充主體51和上蓋52,從而保證填充體和鋼筋得到更好的保護,所述填充主體51的底部設有若干個支撐腳54。內模填充體5通過螺紋桿21和螺母22固定安裝于模板I和鋼筋上,本發明的各個部件具有足夠的強度抵抗內模浮力傳遞下來的拉力,并將拉力傳遞給模板I。同時,還可采用鐵線用十字型的方式將內模填充體5捆綁在鋼筋上,從而作為內模和鋼筋整體抗浮和固位,保證了混凝土結構上下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確保了內模上下方的鋼筋具有足夠的保護,達到完美的效果。并且本發明配合內模使用,使混凝土板底部不再存有鐵絲無需派人到高空作業剪鐵絲,免除危險操作,達到了施工簡單、拆裝方便,減輕了工人工作強度、解決了人力物力問題等有益效果。當然,本發明除了上述實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術方案也應當在其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
1.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I)和不銹鋼套(2),不銹鋼套(2)的底部設有內螺紋孔,一“T”型螺栓(3)從模板(I)底部插入該內螺紋孔內并將不銹鋼套(2)固定在模板(I)上面,不銹鋼套(2)的側邊向外延伸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鋼筋的托架(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4)為橫擺的“T”字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銹鋼套(2)的上端設有連接內模填充體(5)的螺紋桿(21)和螺母(2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內模填充體(5)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填充主體(51)、上蓋(52)和壓板(53),螺紋桿(21)由下至上依次貫穿填充主體(51)、上蓋(52)和壓板(53)并與壓板(53)上端的螺母(22)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主體(51)的底部設有若干個支撐腳(54)。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桿(21)與不銹鋼套(2)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或可拆裝連接,固定連接的方式包括焊接、一體成型鑄造、一體成型鍛造,可拆裝連接的方式包括螺紋連接、卡扣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抗浮固位結構,包括模板和不銹鋼套,不銹鋼套的底部設有內螺紋孔,一“T”型螺栓從模板底部插入該內螺紋孔內并將不銹鋼套固定在模板上面,不銹鋼套的側邊向外延伸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鋼筋的托架。本發明在不銹鋼套的側邊向外延伸有一個或多個用于承托鋼筋的托架,當“T”型螺栓與不銹鋼套在模板上固定后,把模板上面的鋼筋固定在托架上,這樣使鋼筋起到抗浮作用,以保證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使所有鋼筋都受到水泥的保護。
文檔編號E04C5/18GK102720305SQ20121020455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萬旋枝 申請人:萬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