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玻璃幕墻上固定玻璃門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代建筑物中,大玻璃幕墻使用日趨廣泛,在大玻璃幕墻上安裝玻璃門也屢見不鮮。但現有的玻璃幕墻上固定玻璃門是采用在玻璃門的框體周邊,大量使用鋼結構設置各種金屬門套,該種結構比較死板,存在不夠通透的缺陷,影響視覺美觀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解決現有的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結構存在死板、不通透的缺陷問題。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玻璃門門框左右兩邊外側設有豎直玻璃肋,該豎直玻璃肋下至玻璃幕墻底部,上至玻璃門門框頂部以上,豎直玻璃肋垂直固定于玻璃幕墻上。在本發明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中,玻璃門門框頂部外側設有水平玻璃肋,該水平玻璃肋垂直固定于玻璃幕墻上,水平玻璃肋與豎直玻璃肋通過金屬抓連接。在本發明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中,豎直玻璃肋和水平玻璃肋通過粘結方式連接固定于玻璃幕墻上。在本發明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中,玻璃門扇與玻璃幕墻通過門夾連接,玻璃門底部設有地彈簧。實施本發明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與現有技術比較,其有益效果是I.該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增設玻璃肋,增強了玻璃幕墻的剛性和撓度;2.更重要的是,玻璃肋的增設實現了玻璃幕墻通透的效果;3.本發明避免了大量使用鋼結構設置門套,造型新穎、結構安全穩固、實用性強。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I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的立面圖。圖2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圖I中A-A位置的平面圖。圖3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圖I中B-B位置的平面圖。圖4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圖I中C-C位置的平面圖。圖5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圖4中I號節點的放大圖。圖6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圖I中2號節點的放大圖。圖7是本發明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圖3中3號節點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至圖7所示,首先根據設計圖紙及現場尺寸切割幕墻玻璃,進行加工;現場安裝玻璃幕墻4,測量豎直玻璃肋I和水平玻璃肋2的尺寸,并測量金屬抓5和門夾6安裝的開孔位置;根據開孔位置開孔,進行加工;先安裝豎直玻璃肋I并校正;然后安裝水平玻璃肋2,用金屬抓5固定并校正;用粘結 膠8粘結玻璃之間的縫隙;測量孔洞尺寸,減去縫隙的尺寸加工玻璃門扇3 ;采用門夾6和地彈簧7固定玻璃門扇3,同時校正位置和開啟角度;安裝玻璃門3上的成品拉手9。在本實施例中,豎直玻璃肋I下至玻璃幕墻4底部,上至玻璃幕墻4頂部,在其他實施例中,豎直玻璃肋可以上至玻璃門門框頂部以上任一位置,均能夠實現本發明目的。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這些并非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所揭示內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納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門門框左右兩邊外側設有豎直玻璃肋,該豎直玻璃肋下至所述玻璃幕墻底部,上至所述玻璃門門框頂部以上,所述豎直玻璃肋垂直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墻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門門框頂部外側設有水平玻璃肋,該水平玻璃肋垂直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墻上,所述水平玻璃肋與所述豎直玻璃肋通過金屬抓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玻璃肋和所述水平玻璃肋通過粘結方式連接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墻上。
4.如權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門扇與所述玻璃幕墻通過門夾連接,所述玻璃門底部設有地彈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玻璃門門框左右兩邊外側設有豎直玻璃肋,該豎直玻璃肋下至玻璃幕墻底部,上至玻璃門門框頂部以上,豎直玻璃肋垂直固定于玻璃幕墻上。該建筑玻璃幕墻固定玻璃門的結構增設玻璃肋,增強了玻璃幕墻的剛性和撓度;更重要的是,玻璃肋的增設實現了玻璃幕墻通透的效果;本發明避免了大量使用鋼結構設置門套,造型新穎、結構安全穩固、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E04B2/96GK102733713SQ20121020475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曾紅 申請人:曾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