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下撐式懸挑腳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器具,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的腳手架。
背景技術:
高層樓房施工通常搭建懸挑結構的腳手架,為了增加懸挑腳手架承載能力,現有技術在懸挑梁端部設置上斜拉結構。此結構簡單、易行、可靠,能夠顯著提高懸挑腳手架的承載能力。但是,上斜拉高度受限,低位上斜拉鋼索對施工人員通行構成障礙,稍不注意碰撞上斜拉鋼索易引發事故。所以,上斜拉鋼索存在安全隱患,現場施工人員工作過程中格外小心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上斜拉鋼索對施工人員通行構成障礙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制作容易、支撐可靠、使用安全的下撐式懸挑腳手架。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它由梁、斜撐、限位樁、樓面層和錨環組成。所述梁為直桿構件,一端置放在樓層面上由預埋的錨環限位連接,另一端伸出樓層面呈懸臂狀,梁懸臂端朝上一面固定連接相間排列的立樁。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梁懸臂端底面固定連接耳板。所述斜撐為設有軸向螺旋調節結構的管件,上端與梁的耳板鉸連接,下端插入樓層面外壁立面下沿處預埋的朝上斜置限位樁構成定位支撐結構。上述結構中,斜撐下端面固定連接平墊,平墊端面居中設有軸向通孔。樓層面外墻立面下沿設有凹槽,凹槽中預埋朝上斜置α =40° 60°的限位樁,限位樁與凹槽底平面相垂直。所述梁為主要承重構件,其橫截面為工字形或槽形。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I、下撐結構,受力合便,承載能力強;2、下撐結構,腳手架上面無牽掛結構,改善了施工人員作業和通行環境;3、剛性支撐,腳手架平穩,施工安全性好;4、結構簡單、裝卸容易;5、下撐桿長度可調,可以適應不同懸挑長度。
圖I是本發明結構主視示意圖。下面根據附圖并結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I所示的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實施例,它由梁I、斜撐2、限位樁3、樓面層4和錨環5組成。本發明中梁I為主要承重構件,要求有足夠的強度,工字形鋼是制作梁I的首選型材。根據施工條件取一段直桿狀工字形鋼作為梁I的主體,一端置放在樓層面4上由預埋的錨環5限位連接,另一端伸出樓層面4呈懸臂狀。梁I懸臂端底面固定連接耳板I. 2。所述斜撐2為設有螺旋軸向調節結構的管件,上端與梁I的耳板I. 2鉸連接,下端插入樓層面下沿處預埋的限位樁3構成定位支撐結構。本實施例中,為了改善斜撐2與限位樁3的配合,在斜撐2下端面固定連接設有軸向通孔的平墊2. I。限位樁3所處位置為凹槽,朝上斜置的限位樁3軸線與樓層面4外墻立面之間夾角α為60°,凹槽底平面與限位樁3相垂直。梁I懸臂端底面由斜撐2定位支 撐,結構簡單、裝卸方便、受力合理,顯著提高梁I懸臂端的強度及剛性。以梁I為主體的腳手架沒有上牽拉件障礙,大大改善施工人員通行和工作環境,有利于安全生產。本發明中的梁I屬于承重構件,除工字形鋼適合制作梁I夕卜,槽形鋼也很適合,只要兩種型材抗彎強度相等,其應用效果相似。
權利要求
1.一種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它由梁(I)、斜撐(2)、限位樁(3)、樓面層(4)和錨環(5)組成;所述梁⑴為直桿構件,一端置放在樓層面⑷上由預埋的錨環(5)限位連接,另一端伸出樓層面(4)呈懸臂狀,梁(I)懸臂端朝上一面固定連接相間排列的立樁(I. I);其特征在于所述梁(I)懸臂端底面固定連接耳板(I. 2);所述斜撐(2)為設有軸向螺旋調節結構的管件,上端與梁(I)的耳板(I. 2)鉸連接,下端插入樓層面(4)外壁立面下沿處預埋的朝上斜置限位樁(3)構成定位支撐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2)下端面固定連接平墊(2. 1),平墊(2. I)端面居中設有軸向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樓層面(4)外墻立面下沿設有凹槽,凹槽中預埋朝上斜置a =40° 60°的限位樁(3),限位樁(3)與凹槽底平面相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I)橫截面為工字形或槽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下撐式懸挑腳手架,它由梁、斜撐、限位樁、樓面層和錨環組成。所述梁一端置放在樓層面上由預埋的錨環限位連接,懸臂端朝上一面設有相間排列的立樁,底面設有耳板。所述斜撐為設有軸向螺旋調節結構的管件,上端與梁的耳板鉸連接,下端插入樓層面外壁立面下沿處預埋的朝上斜置限位樁上,兩者配合構成定位支撐結構。梁懸臂端底面由斜撐定位支撐,結構簡單、裝卸方便、受力合理,顯著提高梁懸臂端的強度及剛性。以梁為主體的腳手架沒有上牽拉件障礙,大大改善施工人員通行和工作環境,有利于安全生產。本發明特別適合高層樓房施工應用。
文檔編號E04G5/16GK102704663SQ20121022762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孟向惠, 李斌, 陳桂平 申請人:江蘇正威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