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87092閱讀:44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涉及ー種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預制混凝土結構是適合エ業化的結構形式,是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方向。預制混凝土結構中預制構件間的節點連接構造決定了結構整體性能。現有的預制混凝土結構節點一 般是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的薄弱環節,影響了受力性能,而且構造較復雜,使用階段易于開裂影響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傳統預制混凝土結構中預制墻體接縫連接薄弱的不足,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本發明提出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可提高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提高建筑結構的性能。本發明提出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在靠近端面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橫向凹槽頂面伸入縱向孔洞內側的墻體內;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設置橫向凹槽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處為端面;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的橫向凹槽頂面的位置,U形鋼筋的間距依據受カ要求確定,長度滿足錨固要求;所述橫向凹槽、縱向孔洞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縱向孔洞的橫截面為圓形、矩形等;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形狀。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橫向凹槽頂面與縱向孔洞相交,即部分縱向孔洞在橫向凹槽頂面處的墻體中。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所述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有沿墻體橫向方向的孔洞,連通縱向孔洞。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所述墻體在橫向凹槽頂面設有橫向孔洞,在橫向孔洞頂端位置設置縱向貫通孔洞,橫向孔洞連通縱向孔洞。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所述墻體的端面開有連通縱向孔洞的縱向槽道,所述槽道寬度優選為縱向孔洞橫截面最大寬度的0. 25倍。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橫向凹槽內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端面的位置。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縱向孔洞內插有穿過U形鋼筋的縱向鋼筋。
本發明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中,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端面間插有穿過U形鋼筋的縱向鋼筋。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本發明提出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縱向孔洞內、橫向凹槽內和預制墻體間的后澆混凝土連在一起;墻體伸出的U形鋼筋錨固良好,能夠保證墻體受カ連續,連接可靠;當設置縱向鋼筋時,與U形鋼筋、后澆混凝土形成暗柱,更增加了墻體連接的可靠性。


圖I是本發明的實施例I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例6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例7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8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9結構示意圖。附圖中主要組件標記含義為。I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 2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 3縱向貫通孔洞 4橫向凹槽5墻體端面伸出的U形筋 6預制混凝土墻體端面
7橫向凹槽頂面 8現澆混凝土9墻體端面處橫向孔洞
10橫向凹槽頂面處的橫向孔洞 11橫向孔洞頂端處縱向孔洞 12縱向槽道 13橫向凹槽頂面伸出的U形筋14縱向孔洞內的縱筋15墻體端面間的縱筋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橫向凹槽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 ;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I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橫向凹槽4的頂面13伸入縱向孔洞內側的墻體內;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
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凹槽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 ;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2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橫向凹槽4頂面與縱向孔洞相交,即部分縱向孔洞在在橫向凹槽頂面7處的墻體中;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 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凹槽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 ;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3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力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置橫向孔洞9,連通縱向孔洞3 ;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橫向孔洞9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凹槽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 ;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4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頂面7設置橫向孔洞10 ;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橫向孔洞10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凹槽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 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 ;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5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 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力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頂面7設置橫向孔洞10,在橫向孔洞10的頂端位置設置縱向貫通孔洞11,ニ者相連通;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橫向孔洞10、縱向孔洞11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橫向凹槽4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6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ー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在墻體的端面6開有連通縱向孔洞3的縱向槽道12,縱向槽道12寬度優選為縱向孔洞3橫截面最大寬度的0. 25倍,縱向槽道兩側混凝土可配置鋼筋聯系在一起;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縱向槽道12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橫向凹槽4的部位,相對應的第ニ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 ;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7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橫向凹槽4內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13,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端面6的位置;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及之間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和 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橫向凹槽4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8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ー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間的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在縱向孔洞3內插有縱向鋼筋14,穿過U形鋼筋5 ;在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如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兩墻體端面6的間距可取負200mm到50mm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在靠近端面6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3,孔洞橫截面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橫截面最大尺寸為墻厚減去50_ ;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處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4,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即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設置橫向凹槽4的部位,相對應的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處為端面6;橫向凹槽的側視圖為矩形、梯形等,圖9中為矩形;橫向凹槽深度優選為墻體厚度,寬度與墻體等寬;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5,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的橫向凹槽4的頂面7處;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ニ預制混凝土墻體2橫向凹槽4內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13,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端面6的位置;U形鋼筋為光圓鋼筋、變形鋼筋等,間距滿足受カ要求(圖中橫向凹槽及之間每ー處端面僅表示出ー個U形鋼筋,實際工程根據受カ布置U形鋼筋數量),突出長度滿足鋼筋錨固要求;在縱向孔洞3內插有縱向鋼筋14,穿過U形鋼筋5 ;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I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2的端面6間插有縱向鋼筋15,穿過U形鋼筋13 ;所述橫向凹槽4、縱向孔洞3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6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8 ;為了增加結合面的性能,預制混凝土上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處可為粗糙面。
本發明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的范例,并未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凡是包含于申請專利范圍的精神及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于本發明范圍內。
權利要求
1.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在靠近端面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橫向凹槽頂面伸入縱向孔洞內側的墻體內;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的橫向凹槽頂面的位置,所述橫向凹槽、縱向孔洞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凹槽頂面與縱向孔洞相交。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有沿墻體橫向方向的孔洞,連通縱向孔洞。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在橫向凹槽頂面設有橫向孔洞,所述橫向孔洞頂端位置設置縱向貫通孔洞,橫向孔洞連通縱向孔洞。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的端面開有連通縱向孔洞的縱向槽道,所述槽道寬度優選為縱向孔洞橫截面最大寬度的0. 25倍。
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橫向凹槽內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端面的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縱向孔洞內插有穿過U形鋼筋的縱向鋼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端面間插有穿過U形鋼筋的縱向鋼筋。
全文摘要
本發明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該預制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所述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在靠近端面處設有縱向貫通孔洞,端面設有若干個橫向凹槽;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橫向凹槽交錯布置;在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設置自墻體內向外突出的U形鋼筋,分別延伸到靠近第二預制混凝土墻體和第一預制混凝土墻體的橫向凹槽頂面的位置,所述橫向凹槽、縱向孔洞和預制混凝土墻體的端面間的空間內為現澆混凝土。本發明可提高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提高建筑結構的性能。
文檔編號E04B2/00GK102797307SQ20121032957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9日
發明者初明進 申請人:初明進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