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復合墻體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墻體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新型復合墻體磚。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建筑都是采用框架結構,外墻使用成型砌塊磚或加氣混凝土磚等,然后再進行內部粉刷、外墻面再進行保溫層施工,如保溫巖棉,以及外墻面裝鈽防水施工,如外墻石材、墻面磚等。以上建筑方式在外墻面進行保溫、防水、裝鈽施工時,需搭建大量腳手架和防護設施,因而存在人員施工工作量大、安全風險大,施工成本高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墻體磚、保溫層、外墻防水裝飾有機組合成一起的新型復合墻體磚。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新型復合墻體磚,包括第一發泡混凝土層、發泡聚銨酯層、第二發泡混凝土層以及表面噴塑層,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發泡聚銨酯層、第二發泡混凝土層以及表面噴塑層由里向外依次緊密設置,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和第二發泡混凝土層與所述發泡聚銨酯層接觸面的內表面為齒狀槽型。進一步地,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上部頂面設有梯形凸臺。進一步地,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下部底面設有與所述上部頂面梯形凸臺相配合的梯形凹槽。進一步地,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一側面設有第二梯形凸臺,所述復合墻體磚的另一側面設有與所述第二梯形凸臺相配合的第二梯形凹槽。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所述的新型復合墻體磚,采用將第一發泡混凝土層、發泡聚銨酯層、第二發泡混凝土層以及表面噴塑層由里向外依次緊密設置;本發明采用上述結構方式,有效地將墻體磚、保溫層、外墻防水裝飾有機組合成一個復合型整體,代替現有墻體材料,簡化現場施工工作量,省卻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工更快捷更安全,保溫性能穩定。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新型復合墻體磚,包括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發泡聚銨酯層2、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以及表面噴塑層4,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發泡聚銨酯層2、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以及表面噴塑層4由里向外依次緊密設置,本實施例中,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和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起承重防水作用,發泡聚銨酯層2起保溫作用,表面噴塑層4可根據施工要求,預先設定色彩和圖案,一次性施工到位,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和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與所述發泡聚銨酯層2接觸面的內表面為齒狀槽型;這樣設計,使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和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與發泡聚銨酯層2成型后增加其結合強度。如圖I、圖2所示,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上部頂面設有第一梯形凸臺5,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下部底面設有與所述上部頂面第一梯形凸臺5相配合的第一梯形凹槽6 ;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一側面設有第二梯形凸臺7,所述復合墻體磚的另一側面設有與所述第二梯形凸臺7相配合的第二梯形凹槽8,本實施例中,這樣設計,便于復合墻體磚組合時定位連接,以及起到防水防滲作用。本發明在施工時,只需一次性安裝到位,省卻外墻面的大量施工工作,且復合墻體磚采用工廠化生產,省時省力,節約建筑成本。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新型復合墻體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發泡聚銨酯層(2)、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以及表面噴塑層(4),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發泡聚銨酯層(2)、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以及表面噴塑層(4)由里向外依次緊密設置,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I)和第二發泡混凝土層(3)與所述發泡聚銨酯層(2)接觸面的內表面為齒狀槽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復合墻體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上部頂面設有第一梯形凸臺(5)。
3.根據權利要求I和2所述的新型復合墻體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下部底面設有與所述上部頂面第一梯形凸臺(5)相配合的第一梯形凹槽(6)。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復合墻體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墻體磚的一側面設有第二梯形凸臺(7),所述復合墻體磚的另一側面設有與所述第二梯形凸臺(7)相配合的第二梯形凹槽(8)。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墻體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新型復合墻體磚,包括第一發泡混凝土層、發泡聚銨酯層、第二發泡混凝土層以及表面噴塑層,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發泡聚銨酯層、第二發泡混凝土層以及表面噴塑層由里向外依次緊密設置,所述第一發泡混凝土層和第二發泡混凝土層與所述發泡聚銨酯層接觸面的內表面為齒狀槽型。本發明采用上述結構方式,有效地將墻體磚、保溫層、外墻防水裝飾有機組合成一個復合型整體,代替現有墻體材料,簡化現場施工工作量,省卻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工更快捷更安全,保溫性能穩定。
文檔編號E04C1/41GK102966213SQ2012105557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明者蘇峰 申請人:海安縣聯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