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木造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97496閱讀:46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木造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備設置于基礎的基礎橫木、豎立設置于該基礎橫木的柱子和架設于所述柱子之間的梁的木造建筑物。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木造建筑物,公知具有由基礎橫木、托梁、柱子和梁構成的骨架、由柱子的榫頭和梁的榫眼嵌合組裝的木造建筑物。作為以柱子的榫頭和梁的榫眼嵌合而形成的榫卯骨架構造的一個例子,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內容為人們所熟知。在這種榫卯骨架構造中,當將第一梁材接合于柱材、且將第二梁材正交地接合于這些柱材和第一梁材時,在上述柱材和第一梁材上分別形成雌榫,相應地在上述第二梁材上形成雄榫,而該構造由上述雄榫嵌合于上述兩雌榫而構成。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06-28036號公報然而,在以往的木造建筑物中,如上所述,利用榫頭等來使柱梁的接合,非常依賴于木工的技藝,因此,在現場構筑建筑物骨架會耗費大量時間和勞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在現場構筑建筑物骨架的木造建筑物。為解決上述問題,如圖4及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提供了一種木造建筑物,該木造建筑物包括設置于基礎5的木質基礎橫木6、豎立設置于該基礎橫木6的木質柱子和架設于所述柱子之間的木質梁,其特征在于,通過在形成于所述柱子2a的下端面的柱孔2d沿該柱子2a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25(32),并將該梁柱固定栓25 (32)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形成于所述基礎橫木6的基礎橫木孔6a (插入到插入孔6b的埋設接頭33),來使所述柱子2a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6,并且,通過在所述柱子2a的側面固定梁墊38并在該梁墊38上固定所述梁3a的端部,來使梁3a以使柱子2a為貫通柱(柱勝6 )的方式結合于所述柱子2a,從而構成建筑物骨架。根據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由于是通過在形成于柱子2a的下端面的柱孔2d沿該柱子2a的軸向插入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25 (32),并將該梁柱固定栓25 (32)的下端部插入固定于形成于所述基礎橫木6的基礎橫木孔6a (插入到插入孔6b的埋設接頭33),來使所述柱子2a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6,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柱固定栓25 (32)將柱子2a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基礎橫木6。另外,由于是通過在柱子2a的側面固定梁墊38,在該梁墊38固定所述梁3a的端部,來使梁3a結合于所述柱子2a,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墊38將梁3a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柱子2a。[0012]這樣,就能夠通過梁柱固定栓25 (32)和梁墊38,從而能夠容易地在現場構建建筑物骨架。如圖4所示,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優選地,在所述基礎橫木6和所述梁3a之間設置有管柱2c,通過在形成于所述管柱2c下端面的柱孔2d沿該管柱2c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25,并將該梁柱固定栓25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形成于所述基礎橫木6的基礎橫木孔6a,來使所述管柱2c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6。根據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由于是通過在形成于管柱2c下端面的柱孔2d沿該管柱2c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25,并將該梁柱固定栓25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形成于所述基礎橫木6的基礎橫木孔6a,來使所述管柱2c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6,因 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柱固定栓25將管柱2c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基礎橫木6。如圖5所示,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記載的木造建筑物中,優選地,所述基礎橫木孔由插入到插入孔6b的筒狀埋設接頭33構成,所述插入孔6b通過在所述基礎橫木6上將該基礎橫木6上下貫通而形成,所述梁柱固定栓32的下端部插入固定于所述埋設接頭33,使得所述柱子2a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6,所述埋設接頭33結合于從所述基礎5的上端突出的固定器35。根據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記載的技術方案,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柱固定栓32和埋設接頭33將柱子2a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基礎橫木6。另外,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墊38將梁3a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柱子2a。并且,由于埋設接頭33結合于從基礎5的上端突出的固定器35,因此能夠將基礎橫木6a及柱子2a通過埋設接頭33結合于固定器35。如圖10所示,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記載的建筑物中,優選地,在所述基礎5和基礎橫木6之間設置有進行樓板下換氣的換氣框緣55,所述固定器35的上端部將所述換氣框緣55上下貫通。根據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的技術方案,由于在基礎5和基礎橫木6之間設置有進行樓板下換氣的換氣框緣55,因此能夠省去形成于基礎5上的換氣口,另外,由于固定器35的上端部貫通所述換氣框緣55,因此能夠將基礎橫木6及柱子2a通過埋設接頭33結合于固定器35。如圖2A 圖2T所示,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記載的木造建筑物中,優選地,當為兩層以上的建筑時,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2b由從基礎橫木6通至房頂屋檐的連續柱2b構成。根據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記載的技術方案,由于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2b由從基礎橫木6通至房頂屋檐的連續柱2b構成,因此能夠在結構上將上層和下層一體化,從而提高建筑物的耐震性和耐久性。根據本技術方案,由于是通過在形成于柱子的下端面的柱孔沿該柱子的軸向插入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并將該梁柱固定栓的下端部插入固定于形成于基礎橫木的基礎橫木孔,來使柱子結合于基礎橫木,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柱固定栓將柱子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基礎橫木。[0024]另外,由于是通過在柱子的側面固定梁墊,在該梁墊上固定所述梁的端部,來使梁結合于所述柱子,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等的情況下通過梁墊將梁容易且可靠地結合于柱子。這樣,就能夠通過梁柱固定栓及梁墊,容易地在現場構建建筑物構架。

圖I是表示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的基本構架的立體圖,圖I中的(a)是表示基本構架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I中的(b)是表示基本構架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I中的(C)是表示基本構架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A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基礎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B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基礎橫木和大引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C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樓板骨架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D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樓板隔熱材料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E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樓板材料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F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一層的柱子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G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安裝減振彈簧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H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二層的樓板梁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1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樓板骨架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J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二層的樓板材料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K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二層的柱子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L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聯梁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M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樓板下補強筋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N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桁架中柱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0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檁條及棟梁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0042]圖2P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安裝椽木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Q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屋面板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R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對間柱進行施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S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安裝外壁材料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T說明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進行施工的方法,是表示切去木造建筑物的一部分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的假想平面柵格的圖。圖4表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將柱子結合在基礎橫木上之后的狀態的一個例子,圖4中的(a)是結合部的立體圖,圖4中的(b)是結合部的截面圖。圖5表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將柱子結合在基礎橫木上之后的狀態的其它例子,圖5中的(a)是結合部的立體圖,圖5中的(b)是結合部的截面圖,圖5中的(c)是表示梁柱固定栓和埋設接頭的立體圖。圖6表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將梁結合在柱子上之后的狀態的一個例子,圖6中的(a)是結合部的立體圖,圖6中的(b)是結合部的截面圖,圖6中的(c)是梁墊的立體圖,圖6中的(d)是梁的端部的立體圖。圖7表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將梁結合在柱子上之后的狀態的其它例子,圖7中的(a)是結合部的立體圖,圖7中的(b)是結合部的截面圖。圖8表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將梁結合在管柱上之后的狀態的其它例子,圖8中的(a)是結合部的立體圖,圖8中的(b)是結合部的截面圖。圖9是表示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的基本構架的其它例子的立體圖,圖9中的(a)是基本構架的第三實施例上設置有上層基本構架第四實施例,圖9中的(b)表示在下層基本構架第三實施例上設置有上層基本構架第五實施例,圖9中的(C)表示在下層基本構架第三實施例上設置有上層基本構架第五實施例。圖10是表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設置在基礎的上端的換氣框緣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木造建筑物中柱子和承重墻的配置關系的主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 (1A, IB, 1C, ID, 1E)基本構架2 (2a,2b)柱子2b連續柱2c 管柱2d 柱孔4 聯梁5 基礎[0064]6基礎橫木6a基礎橫木孔25,32梁柱固定栓33埋設接頭35地腳螺栓38 梁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木造建筑物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說明。
`[0071]圖I為表示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木造建筑物的基本構架I (1A 1C)的立體圖。圖I所示的基本構架I包括四根柱子2a和將這些柱子2a之間以使柱子2a為貫通柱(柱勝6 )的方式連結起來的四根梁(主梁)3。梁3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整數倍。在如圖I中的(a)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基本構架I A中,梁3a,3a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四倍。另外,在圖I中的(b)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基本構架IB中,短邊側的梁3a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四倍,長邊側的梁3b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五倍。還有,在圖I中的(c)所示的第三實施例的基本構架IC中,短邊側的梁3a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四倍的長度,長邊側的梁3c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六倍。在此,模數是在將建筑的所有部分調整為一定長度的倍數關系時成為基準的尺寸,并不受到特別的限定,比如能夠設定為900mm、910mm、IOOOmm等尺寸。例如,如果設定基礎模數為910mm,那么半模數為455mm,四分之一模數為227. 5mm。另外,如果設定基礎模數為1P,那么基本構架IA的梁3a的長度為4P,基本構架IB的梁3a的長度為4P,梁3b的長度為5P,基本構架IC的梁3a的長度為4P,梁3c的長度為6P。另外,在基本構架IA IB的每一個中,均設置有多根聯梁4。在基本構架IA中,聯梁4架設在一側的相向的梁3a,3a間,在基本構架IB, IC中,聯梁4架設在長邊側的相向的梁3b,3b間及梁3c,3c間。具有這種基本構架I的木造建筑物的構筑如下。首先,如圖2A所示,在地基上對基礎5進行施工后,如圖2B所示,將基礎橫木6固定設置在基礎5上,并將大引7架設在基礎橫木6,6間。大引7由鋼制的中柱8 (束)所支撐。雖然基礎5上埋設有多根地腳螺栓,地腳螺栓的上端部從基礎5的上端突出,但圖2A中省略了地腳螺栓。還有,在圖2B中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基礎5和基礎橫木6之間設置有進行樓板下換氣的換氣框緣。例如如圖10所不,在基礎5的上表面設置有換氣框緣55。在換氣框緣55上沿換氣框緣55的長度方向以預定間隔形成有上下貫通的長孔55a,所述地腳螺栓35的上端部從下方穿插于該長孔55a,且該上端部從換氣框緣55的上表面突出。另外,在換氣框緣55上形成有用于樓板下換氣的多個換氣孔55b。接著,如圖2C所示,在將托梁9架設在大引7,7間、與基礎橫木6和大引7之間之后,如圖2D所示,將樓板隔熱材料10鋪設于樓板骨架,該樓板骨架包括基礎橫木6、大引7和托梁9,如圖2E所示,從該樓板隔熱材料10上鋪設由膠合板等形成的樓板材料11。在樓板材料11的接合部中,將一層的柱子豎立設置的部分形成有孔12。該孔12貫通到大引7。接著,如圖2F所 不,將一層的柱子2 (2a, 2b, 2c)豎立設置并結合于基礎橫木6以及大引7。此時,豎立設置在建筑物四個外角部的四根柱子2b為從基礎橫木6通至二層屋檐的連續柱2b。另外,柱子2a構成所述基本構架IA的四角的柱子中的三根柱子2a,柱子2b構成所述基本構架IA的四角的柱子中的、位于建筑物的外角部的連續柱2b。并且,柱子2c構成設于梁3與基礎橫木6或者大引7之間的管柱2c。接著,如圖2G所示,將減振彈簧13,13設置在一層的預定位置。在建筑物的平面圖中,該減振彈簧13,13在該建筑物的中央部配置成表面之間相互為垂直的位置。另外,在其中任意一個基本構架I (如1A)中,一側的減振彈簧13設置于柱子2a和管柱2c之間并安裝于這些柱子2a,2c。接著,如圖2H所示,在一層的互相相鄰的柱子之間架設梁3a和梁3al。梁3a構成所述基本構架IA的梁3a,梁3al構成將間隔配置的基本構架1A,IA連結起來的梁。并且,在相向的梁3a,3a間架設聯梁4。該聯梁4構成在所述基本構架IA的一側的梁3a,3a間架設的聯梁4。所述梁3a構成主梁,在所述梁3al中,與主梁3a同軸配置的梁3al構成主梁,與聯梁4同軸配置的梁3al構成聯梁。接著,如圖21所示,在將托梁14架設在主梁3a和聯梁4之間、聯梁4,4間、聯梁3al, 3al間、主梁3c和聯梁3al間等后,如圖2J所示,將由膠合板等形成的樓板材料11鋪設于由主梁3a、聯梁4、主梁3c、聯梁3c、托梁14等構成的樓板骨架。另外,在樓板材料11的接合部中,將二層的柱子豎立設置的部分形成有孔12。接著,如圖2K所示,將二層的柱子2 (2a,2c)結合于主梁3a、一層的柱子2a。此時,柱子2a構成二層的基本構架IA的四角的柱子中的三根柱子2a,柱子2b的上半部分構成二層的基本構架IA的四角的柱子中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連續柱2b。并且,柱子2c構成設于梁3a,3a間的管柱2c。接著,如圖2L所示,在二層的互相相鄰的柱子之間架設梁3a和梁3al。梁3a構成二層的基本構架IA的梁3a,梁3al構成將間隔配置的基本構架1A,IA之間連結起來的梁。并且,在相向的梁3a,3a間架設聯梁4,并在聯梁4和主梁3a之間架設聯梁4b。所述梁3a構成主梁,在所述梁3al中,與主梁3a同軸配置的梁3al構成主梁,與聯梁4同軸配置的梁3al構成聯梁。并且,在一層、二層,如圖11所示,例如柱子2a、柱子2c被配置于承重墻23和開口部24的兩端部。接著,如圖2M所示,在將樓板下補強筋15安裝到垂直配置的梁3a,3a間、梁3a、3c間等之后,如圖2N所示,安裝桁架中柱(小屋束)16。接著,如圖20所示,在安裝檁條17和棟梁18之后,如圖2P所示,向檁條17及棟梁18安裝椽木19。[0099]接著,如圖2Q所示,將由膠合板等形成的屋面板20安裝到由檁條17、棟梁18、椽木19構成的小屋骨架,然后,如圖2R所示,在一層和二層安裝間柱21,最后,如圖2S及圖2T所示,安裝外壁材料22,完成木造建筑物的施工。圖2T是表示將圖2S所示的木造建筑物的一部分切去之后的立體圖。在如上述那樣進行施工的木造建筑物中,一層具有四個基本構架1A,二層具有四個基本構架1A,這些基本構架IA在基礎橫木6上根據按照基礎模數所建立的假想平面柵格G而分配設置。S卩,如圖3所示,假想平面柵格G的縱向為8P,橫向為10P,在該假想平面柵格G上,四個基本構架IA縱向(圖3中的上下方向)相鄰,且以預定間隔(2P)沿橫向(圖3中的左右方向)配置。在基本構架IA的柱子中,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2b為從基礎橫木通至房頂的屋檐的連續柱2b,其它三根柱子2a為到梁3a上端為止的高度。另外,在縱向相鄰的基本構 架1A,IA中,兩根柱子2a,2a和架設在這些柱子2a,2a的上端部之間的梁3a被分別共用。并且,在橫向互相相鄰的基本構架1A,IA的相向的柱子2a,2a上,架設有梁3al。另外,在二層,四個基本構架IA分別被配置在一層的四個基本構架IA的正上方,二層的基本構架IA的柱子2a與一層的基本構架IA的柱子2a同軸配置。另外,在二層的基本構架IA的四根柱子中,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2b由從一層的基本構架I A向上方延伸所述連續梁2 b構成。并且,建筑物的基礎5和基礎橫木6也被分配為假想平面柵格G。假想平面柵格G與設計建筑物時所使用的平面柵格對應,在設計建筑物時,基本構架I、基礎橫木6、柱子2a,2b,2c、梁3a在設計上被按照該平面柵格分配。并且,在建筑現場,基本構架I、基礎橫木
6、柱子2a,2b,2c、梁3a等按照與平面格柵對應的假想平面柵格G分配設置。接著,對將柱子2a結合于基礎橫木6的結合構造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在基礎橫木6,6呈T字形交叉的部位,使用梁柱固定栓25而將柱子2a或者管柱2c結合于基礎橫木6。梁柱固定栓25形成為圓筒狀,在其上端部形成有貫通的孔25a,25a,該孔25a,25a沿著與梁柱固定栓25的軸正交的方向上下分離,且在平面圖中正交。另外,在梁柱固定栓25的下端部,上下分離地形成有沿著與梁柱固定栓25的軸正交的方向貫通的兩個孔25b,25b。并且,上方的孔25a和孔25b在平面圖中正交。在柱子2a的下端面,柱孔2d沿柱子2a (2c)的軸向延伸形成,梁柱固定栓25的上部插入并固定于該柱孔2d。并且,通過將打入銷26,26從形成于柱子2a (2c)的上端部側面的孔穿插于所述孔25a, 25a,而使梁柱固定栓25固定于柱子2a (2c)。另外,在基礎橫木6上,基礎橫木孔6a從上表面形成到下表面附近,所述梁柱固定栓25的下端部插入到該基礎橫木孔6a。并且,通過將打入銷26從形成于基礎橫木6側面的下側的孔穿插于下側的孔25b并將螺栓27從上側的孔穿插于上側的孔25b,來使梁柱固定栓25固定于基礎橫木6。如此,柱子2a (2c)通過梁柱固定栓25而結合于基礎橫木6。并且,螺栓27的前端部從基礎橫木6的側面突出,接合件28通過該螺栓27固定于基礎橫木6的側面。另一方面,與該基礎橫木6正交的基礎橫木6的端面上形成有卡合部,該卡合部卡合有接合件28并通過打入銷29固定。另外,基礎橫木6通過地腳螺栓30結合于基礎5。如圖5所示,在基礎橫木呈6,6L字形交叉的部位,使用梁柱固定栓32將柱子2a結合于基礎橫木6。梁柱固定栓32形成為圓筒狀,其下端部形成有大徑部。另外,在梁柱固定栓32的上端部形成有貫通的孔32a,32a,該孔32a,32a沿與梁柱固定栓32的軸正交的方向上下分離,且在平面圖中正交。另外,在梁柱固定栓32下端部的大徑部,形成有沿與梁柱固定栓32的軸正交的方向貫通的孔32b。并且,上方的32a和孔32b在平面圖中正交。在主體2a的下端面,柱孔2d沿柱子2a的軸向延伸形成,梁柱固定栓32的上部插入并固定于該柱孔2d。并且,通過將打入銷26,26從形成于柱子2a的上端部側面的孔穿插于所述孔32a,32a,而使梁柱固定栓32固定于柱子2a。·另外,在基礎橫木6上,插入孔6b從上表面貫穿到下表面而形成,埋設接頭33插入到該插入孔6b,基礎橫木孔通過該埋設接頭33構成。埋設接頭33形成為圓筒狀,在其上端部形成有沿與埋設接頭33的軸正交的方向貫通的孔33a。向埋設接頭33插入所述梁柱固定栓32下端部的大徑部,使該大徑部的孔32b和所述孔33a同軸。并且,通過將螺栓34從形成于基礎橫木6側面的孔穿插于孔32b,32a,來使梁柱固定栓32通過埋設接頭33而固定于基礎橫木6。如此,柱子2a被通過梁柱固定栓32而結合于基礎橫木6。并且,螺栓34的前端部從基礎橫木6的側面突出,接合件28通過該螺栓32固定于基礎橫木6的側面。另一方面,與該基礎橫木6正交的基礎橫木6的端面上形成有卡合部,該卡合部卡合有接合件28并通過打入銷29固定。另外,從基礎5的上端突出的地腳螺栓35的上端部從下側插入到所述埋設接頭33,通過將螺母螺合并擰緊于該地腳螺栓35,來使埋設接頭33結合于地腳螺栓35。另外,在將所述連續柱2b結合于基礎橫木6時,使用所述梁柱固定栓32和埋設接頭33,通過與圖5所示的那種結合構造相同的結合構造進行結合。并且,在將所述管柱2c結合于基礎橫木6時,使用梁柱固定栓25,通過與圖4所示的那種結合構造相同的結合構造進行結合,或者使用所述梁柱固定栓32和埋設接頭33,通過與圖5所示的那種結合構造相同的結合構造進行結合。接著,對將梁3a結合于柱子2a的結合構造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在柱子2a上通過梁墊38結合有梁3a。梁墊38的平面截面大致形成為-字形,在梁墊38的兩個片狀部上上下分離地形成有多個孔38a,并且在兩個片狀部的上下端分別形成有溝槽38b,38b。另外,在梁墊38的兩個片狀部之間的中片部上上下分離地形成有多個孔38c。并且,梁墊38通過將其中片部抵接于柱子2a上端部的側面,在將螺栓39穿插于孔38c的基礎上,將螺栓39穿插于在柱子2a上形成的孔,螺合并擰緊螺母而固定于柱子2a上端部的側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梁墊38分別安裝于柱子2a的三個側面,而在向互相相向的側面安裝梁墊38,38時,在將螺栓39穿插于一側的梁墊38的孔38c的基礎上將螺栓39穿插于在柱子2a上形成的孔,并在將該螺栓39的前端部穿插于另一個梁墊38的孔38c的基礎上螺合并擰緊螺母,從而分別使梁墊38,38固定于柱子2a的相向的側面。并且,梁墊38在工廠等預先安裝于柱子2a。另外,柱頭 柱腳結合用榫頭管37以從柱子2a上端面突出的狀態而插入到形成于柱子2a上端面的孔,最上方的螺栓39穿插于形成于該榫頭管37下端部的孔,由此使榫頭管37固定于柱子2a。另外,在梁3a的端部形成有所述梁墊38的卡合部,即形成有與梁墊38的相向的兩個片狀部卡合的卡合部40。該卡合部40具有沿梁3a的厚度方向間隔地形成于梁3a的端面的狹縫40a,40a和形成在這些狹縫40a,40a 之間的中間實體部40b,該中間實體部40b以相比于梁3a的端面凹下的方式形成。另外,梁3a的端部側面上上下分離地形成有孔3d,中間實體部40b上形成有與孔3d同軸的孔。并且,梁3a通過將其卡合部40卡合于在柱子2a的側面上固定的梁墊38而安裝于柱子2a。即,通過在將梁墊38的兩個片狀部分別插入到梁3a的狹縫40a,40a,并將梁3a的中間實體部40b插入到梁墊38的兩個片狀部之間的基礎上,讓打入銷41穿過梁3的孔3d、梁墊38的孔38a和溝槽38b、中間實體部40b的孔,來使梁3a結合于柱子2a。并且,為了防止梁3a落下,最上方的打入銷41被在工廠等預先插入到梁3a的孔3d。并且,在如上述那樣將梁3a結合于柱子2a時,通過將梁3a從上方卡合于梁墊38并將最上方的打入銷41卡合于梁墊38的上端,來防止梁3a在施工時落下。另外,如圖7所示,在向連續柱2b結合梁3a時,將所述梁墊38從側面安裝于連續柱2b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并與圖6所示的梁3a以同樣的方式結合。在圖7中,對與圖6所示的構成部分相同的構成部分附以相同符號并能夠省略其說明。另外,如圖8所示,在向管柱2c結合梁3a時,向形成于管柱2c上端面的孔插入柱頭 柱腳結合用榫頭管37,將該榫頭管37通過打入銷42固定于管柱2c,將該榫頭管37的上端部插入到在梁3a的下表面形成的孔,并通過螺栓43將該榫頭管37固定。并且,打入銷42及螺栓43分別貫通形成于榫頭管37的孔。另外,螺栓43還被使用到固定梁墊45的場合,該梁墊45用于將梁44結合于管柱2c。由于該梁墊45與所述梁墊38為同樣的結構,梁44端部的結構與所述梁3a端部的結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另外,柱頭·柱腳結合用榫頭管37以從梁3a的上表面突出的狀態插入到在梁3a的上表面形成的孔,形成于該榫頭管37下端面的孔穿插有最上方的螺栓43,由此,榫頭管37被固定于梁3a。根據本實施方式,以按照基礎模數的所建立的假想平面柵格G為根據,將多個基本構架IA進行分割配置,構成建筑物骨架。這些基本構架IA的梁3a的長度被設定成基礎模數整數倍,。因此,梁3a只需準備幾種基礎模數整數倍的就可以,與以往不同,不需要準備多種,而且,由于基本構架IA被按照假想平面柵格G來分割,因此能夠將該基本構架IA容易且可靠地配置到預定位置。因此,能夠在現場能夠容易地構筑建筑物骨架。另外,由于在基本構架IA的柱子中,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2b由從基礎橫木6通至房頂屋檐的連續柱2b構成,因此能夠在結構上將上層和下層一體化,從而提高耐震性和耐久性。并且,由于柱子2a通過向形成于柱子2a下端面的柱孔沿該柱子2a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25,32并將該梁柱固定栓25,32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基礎橫木6上形成的基礎橫木孔6a來結合于基礎橫木6,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的前提下,通過梁柱固定栓25, 32容易且可靠地將柱子2a結合于基礎橫木6。另外,由于梁3a通過在朝向柱子2a和梁3a的側面上固定梁墊38,并在該梁墊38上固定梁3a的端部而使梁3a結合于柱子2a,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的前提下,通過梁墊38容易且可靠地將梁3a結合于柱子2a。如此,能夠通過梁柱固定栓25,32及梁墊38在現場容易地構筑建筑物骨架。另外,伸長的梁墊38沿管柱2c的軸向向形成于該管柱2c下端面的柱孔插入并固定于管柱2c,并將該梁墊38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在所述基礎橫木6上形成的基礎橫木孔而使該梁墊38結合于基礎橫木6,因此能夠在不利用榫頭的前提下,通過梁墊38容易且可靠地將管柱2c結合于基礎橫木6。并且,由于在基礎5和基礎橫木6之間設置有換氣框緣55,因此能夠省卻在基礎5上形成換氣口,另外,由于固定器35貫通換氣框緣55,因此能夠將基礎橫木6及柱子2a通過埋設接頭33結合于固定器55。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基礎構架I的正上方以四根柱子2a之間同軸的方式設置有相同的基本構架1,但不僅限于此,也可以如圖9所示的那樣向基本構架I上設置不同的第四實施例的基本構架ID和第五實施例的基本構架1E。如圖9中的(a)所示,在下層基本構架IC上設置有上層基本構架1D。基本構架ID的長邊側的梁3a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四倍的長度(4P),短邊側的梁3e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三倍的長度(3P)。在上層基本構架ID的四根柱子中,兩根柱子與下層基本構架IC的兩根柱子同軸接合,基本構架ID的剩余的兩根柱子結合于基本構架IC的梁3c。另外,在下層基本構架IC的相向的梁3c,3c間架設有聯梁3f,該聯梁3f的端部位于基本構架ID的柱子的正下方。當為這種構造時,即使上層基本構架ID比下層基本構架IC小,也能夠通過下層基本構架IC可靠地支撐上層基本構架1D。另外,如圖9中的(b)所示,在下層基本構架IC上設置有上層基本構架1E。基本構架IE的四根梁3e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三倍的長度(3P)。在上層基本構架IE的四根柱子中,下層基本構架IC的柱子或者沒有位于梁上的錯位柱2a被架設在下層基本構架IC的梁3c,3c間,并被結合于聯梁3f。該聯梁3f的梁高(梁成)的大小被設定為與梁3a的梁高大體相等。另外,在該聯梁3f和下層基本構架IC的梁3a之間架設有聯梁3g。當為這種構造時,即使上層基本構架IE比下層基本構架IC小,也能夠通過下層基本構架IC及梁高設定得較大的聯梁3f可靠地支撐上層基本構架1E。另外,如圖9中的(C)所示,在下層基本構架IC上設置有上層基本構架1E。基本構架IE的四根梁3e的長度被設定為基礎模數的三倍的長度(3P)。在上層基本構架IE的柱子中,下層基本構架IC的柱子或者沒有位于梁上的錯位柱2a被結合于架設在下層基本構架IC的梁3c,3c間的聯梁3fl,且在該聯梁3fl上與錯位柱2a同軸地結合有管柱2c。另外,在該聯梁3fl和下層基本構架IC的梁3a之間架設有聯梁3g。當為這種構造時,即使上層基本構架IE比下層基本構架IC小,也能夠通過下層基本構架1C、聯梁3Π、管柱2c可靠地支撐上層基本構架1E。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在房頂設置有小屋內換氣部,根據換氣口的位置而將換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η (η為自然數)以上。( I)在兩個山墻上均設有換氣口時,盡可能地將換氣口設置于上部,將換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300以上。(2)在房檐里設置有換氣口時,將換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250以上。(3)在房檐里設置給氣口,山墻上設置排氣口,當其相距900mm以上的垂直距離時,將每個換氣口(給氣口和排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900以上。 (4)如果使用排氣筒等其他器具的換氣口被盡可能地設置于小屋的內頂部,并將排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600以上。另外,將設于房檐內的給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900以上。(5)在房檐內設置給氣口且在棟梁部設置排氣口時,將給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900以上,將排氣口的面積設定為頂棚面積的1/1600以上。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房頂形狀被設為四坡屋頂或者雙坡屋頂,在房頂設有房檐和屋頂瓦。房檐和屋頂瓦的伸出量以半模數(例如455mm)為基礎長度,房檐伸出的最大尺寸為一個模數(基礎模數)。
權利要求1.一種木造建筑物,該木造建筑物包括設置于基礎的木質的基礎橫木、豎立設置于該基礎橫木的木質的柱子、和架設于所述柱子之間的木質的梁,其特征在于 通過在形成于所述柱子的下端面的柱孔中沿該柱子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并使該梁柱固定栓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形成在所述基礎橫木上的基礎橫木孔中,以使所述柱子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 并且,通過在所述柱子的側面固定梁墊并在該梁墊上固定所述梁的端部,以使所述梁能夠以使柱子形成為貫通柱的方式結合于所述柱子,從而構成建筑物骨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木造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礎橫木和所述梁之間設置有管柱; 通過在形成于所述管柱下端面的柱孔中沿該管柱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并將該梁柱固定栓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形成在所述基礎橫木上的基礎橫木孔中,以使所述管柱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木造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礎橫木孔由插入到插入孔的筒狀埋設接頭構成,所述插入孔通過在所述基礎橫木上將該基礎橫木上下貫通而形成; 所述梁柱固定栓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埋設接頭,使得所述柱子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 所述埋設接頭結合于從所述基礎的上端突出的固定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木造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礎和所述基礎橫木之間設置有進行樓板下換氣的換氣框緣; 所述固定器的上端部使所述換氣框緣上下貫通。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木造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當為兩層以上的建筑時, 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由從所述基礎橫木通至房頂屋檐的連續柱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木造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當為兩層以上的建筑時, 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由從所述基礎橫木通至房頂屋檐的連續柱構成。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木造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當為兩層以上的建筑時, 位于建筑物外角部的柱子由從所述基礎橫木通至房頂屋檐的連續柱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在現場構筑建筑物骨架的木造建筑物。通過在形成于柱子(2a)的下端面的柱孔(2d)中沿該柱子(2a)的軸向插入并固定伸長的梁柱固定栓(25),并將該梁柱固定栓(25)的下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形成于所述基礎橫木(6)上的基礎橫木孔(6a)中,使所述柱子(2a)結合于所述基礎橫木(6),并且,通過在柱子(2a)的側面固定梁墊(38)并在該梁墊(38)上固定所述梁(3a)的端部,使梁(3a)以使柱子(2a)為貫通柱的方式結合于所述柱子(2a),從而構成建筑物骨架。因此,能夠容易地在現場構筑建筑物骨架。
文檔編號E04B1/58GK202787494SQ2012202002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木谷吉秀 申請人:三澤住宅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