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鐵锨。
背景技術:
鐵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建筑領域,是歷史悠久,最長久的一種建筑用工具。現有的鐵锨,如圖1所示,通常采用木質的第一鐵锨桿1,然后在第一鐵锨桿I的一端套入第一金屬锨頭4內,且第一金屬锨頭4的套用第一鐵锨桿I的套頭為張開的半圓狀,套入固定位置后,在套頭上設置的固定孔3內定下一顆釘子,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在套頭上再用金屬絲2將套頭束緊。由于鐵锨的使用頻率高,且經常經受風吹日常,現有的木質的鐵锨桿的毀損率特別的高,且根據工作場所的不但更換,有時候需要平頭的鐵锨,有時候需要尖頭的鐵锨,而現有的通常做的方法是更換完整的一個鐵锨,這樣完整的兩個鐵锨,造成了木質鐵锨桿的資源浪費,且增加了建筑成本。因此,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不浪費木材,且能夠根據需要僅僅用一根鐵锨桿隨時更換金屬锨頭,且操作簡單更換方便的新型鐵锨,已經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使用壽命長,不浪費木材,且能夠根據需要僅僅用一根鐵锨桿隨時更換金屬锨頭,且更換簡單方便的新型鐵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包括第二鐵锨桿6,以及與第二鐵锨桿6連接的第二金屬锨頭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與第二金屬锨頭7為螺紋連接;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為輕質合金材質,且與第二金屬锨頭7的連接頭為外置螺紋5 ;所述的第二金屬锨頭7與第二鐵锨桿6的連接套頭為內置螺紋的圓柱型。積極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鐵锨桿采用輕質合金,增加了鐵锨桿的使用壽命,不浪費木材,且由于為輕質合金,從而減輕了鐵锨的總重量,進而提高了鐵锨使用時的效率;由于鐵锨桿與鐵锨頭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鐵锨頭,且更換簡單方便,降低了鐵锨的成本的新型鐵锨。
圖1為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為:第一鐵锨桿1、金屬絲2、固定孔3、第一金屬锨頭4、外置螺紋5、第二鐵锨桿6、第二金屬锨頭7。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所示,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包括第二鐵锨桿6,以及與第二鐵锨桿6連接的第二金屬锨頭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與第二金屬锨頭7為螺紋連接;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為輕質合金材質,且與第二金屬锨頭7的連接頭為外置螺紋5 ;所述的第二金屬锨頭7與第二鐵锨桿6的連接套頭為內置螺紋的圓柱型。本實用新型鐵锨桿采用輕質合金,增加了鐵锨桿的使用壽命,不浪費木材,且由于為輕質合金,從而減輕了鐵锨的總重量,進而提高了鐵锨使用時的效率;由于鐵锨桿與鐵锨頭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鐵锨頭,且更換簡單方便,降低了鐵锨的成本的新型鐵锨。以上實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進等,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包括第二鐵锨桿(6),以及與第二鐵锨桿(6)連接的第二金屬锨頭(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與第二金屬锨頭(7)為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為輕質合金材質,且與第二金屬锨頭(7 )的連接頭為外置螺紋(5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金屬锨頭(7)與第二鐵锨桿(6)的連接套頭為內置螺紋的圓柱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建筑施工工具,包括第二鐵锨桿(6),以及與第二鐵锨桿(6)連接的第二金屬锨頭(7),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與第二金屬锨頭(7)的為螺紋連接;所述的第二鐵锨桿(6)為輕質合金材質,且與第二金屬锨頭(7)的連接頭為外置螺紋(5);所述的第二金屬锨頭(7)與第二鐵锨桿(6)的連接套頭為內置螺紋的圓柱型。實用新型鐵锨桿采用輕質合金,增加了鐵锨桿的使用壽命,不浪費木材,且由于為輕質合金,從而減輕了鐵锨的總重量,進而提高了鐵锨使用時的效率;由于鐵锨桿與鐵锨頭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鐵锨頭,且更換簡單方便,降低了鐵锨的成本的新型鐵锨。
文檔編號E04G21/00GK202989965SQ20122069806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張鵬, 張建新, 陳磊, 閆亞召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