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建筑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材料,具體為一種新型建筑砌塊。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節能環保、高效,已經是大多行業的發展趨向。建筑砌塊,在建筑領域十分普遍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在現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今天,城市綠化帶、人行道的修建,都依賴于建筑砌塊來對建筑的進行形狀的邊沿修聾。但是現有的砌塊的安裝采用在地上開挖固定槽,然后將砌塊依次排列在固定槽內,在用泥土進行填埋固定。這種建筑砌塊的使用不足之處在于:安裝時,需要開挖的固定槽底部水平,且砌塊安裝后還需要將砌塊間的夾縫用混凝土進行縫隙填充,且容易砌塊上表面不整齊,或使用時間久了后因為受力不均勻的原因,砌塊間高度層次不齊,影響美觀,且容易傷人。因此,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且使用時間長短不會因為受力不勻導致某一單塊砌塊脫離組成的建筑物形狀邊沿,而影響整體建筑的美觀感。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方便的新型建筑用砌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新型建筑砌塊,包括砌塊體1,其特征在于:在砌塊體I的一端橫截面中央設置有連接柱3 ;所述的砌塊體I的一端橫截面中央還可以設置有凹于砌塊體I內的固定孔2 ;所述的連接柱3的外直徑略小于固定孔2的內直徑。積極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且使用時間長短不會因為受力不勻導致某一單塊砌塊脫離組成的建筑物形狀邊沿,而影響整體建筑的美觀感,且砌塊的連接無需過深的固定槽,由于固定孔與連接柱的設置,通過連接柱與固定孔的連接,很好的固定了相鄰之間的砌塊連接關系。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三;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四;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五;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結構示意圖;圖中為:砌塊體1、固定孔2、連接柱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5、圖6所示,新型建筑砌塊,包括砌塊體1,其特征在于:在砌塊體I的一端橫截面中央設置有連接柱3 ;如圖2、圖3、圖4所示,所述的砌塊體I的一端橫截面中央還可以設置有凹于砌塊體I內的固定孔2 ;如圖6所示,所述的連接柱3的外直徑略小于固定孔2的內直徑。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且使用時間長短不會因為受力不勻導致某一單塊砌塊脫離組成的建筑物形狀邊沿,而影響整體建筑的美觀感,且砌塊的連接無需過深的固定槽,由于固定孔與連接柱的設置,通過連接柱與固定孔的連接,很好的固定了相鄰之間的砌塊連接關系。以上實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進等,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新型建筑砌塊,包括砌塊體(I),其特征在于:在砌塊體(I)的一端橫截面中央設置有連接柱(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塊體(I)的一端橫截面中央設置有凹于砌塊體(I)內的固定孔(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柱(3)的外直徑略小于固定孔(2)的內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建筑砌塊,包括砌塊體(1),其特征在于在砌塊體(1)的一端橫截面中央設置有連接柱(3);所述的砌塊體(1)的一端橫截面中央還可以設置有凹于砌塊體(1)內的固定孔(2);所述的連接柱(3)的外直徑略小于固定孔(2)的內直徑。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方便,且使用時間長短不會因為受力不勻導致某一單塊砌塊脫離組成的建筑物形狀邊沿,而影響整體建筑的美觀感,且砌塊的連接無需過深的固定槽,由于固定孔與連接柱的設置,通過連接柱與固定孔的連接,很好的固定了相鄰之間的砌塊連接關系。
文檔編號E04C1/00GK203008202SQ2012206981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張建新, 閆亞召, 李永輝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