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嵌板的閉鎖系統和包括閉鎖系統的嵌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包括彼此互補的鉤輪廓(5.1、5.2)的板形的嵌板(4.1、4.2)的閉鎖系統(1),所述鉤輪廓分別設有鉤元件(6),其中相鄰的嵌板(4.1、4.2)的互補的鉤輪廓(5.1、5.2)的鉤元件(6)在接合運動(f)中嵌接地卡到連接位置之中。設置具有第一彈簧區段(12.1)和第一腳區段(13.1)的型材狀的鎖定元件(11),所述鎖定元件可嵌入第一鉤輪廓(5.1)的第一側凹部(9.1)中。至少第一鉤輪廓(5.1)的第一側凹部(9.1)具有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起作用的第二側凹部(9.2),所述鎖定元件(11)隨著兩個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的達到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嵌入到所述第二側凹部中地自動從打開位置閉鎖到閉鎖位置之中。第二側凹部(9.2)具有空間(14),在所述空間中鎖定元件(11)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能彈性偏轉到打開位置中或者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能彈性偏轉到所述空間之中、從而進入打開位置中。
【專利說明】用于嵌板的閉鎖系統和包括閉鎖系統的嵌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板形的嵌板的閉鎖系統,這些嵌板分別具有兩個較大的側面和多個邊緣并且為了同種的各嵌板連接成地板襯面、壁襯面或天花板襯面,這些嵌板至少在兩個對置的邊緣上設有彼此互補的鉤輪廓、即第一鉤輪廓和第二鉤輪廓,所述鉤輪廓分別具有鉤元件,所述鉤元件具有鉤突出部和在垂直于較大的側面和相對置的各邊緣的縱向方向的橫向方向上起作用的第一側凹部,其中相鄰的各嵌板的互補的鉤輪廓的所述鉤元件在具有至少一個垂直于較大的側面的分量的接合運動中分別在其鉤突出部嵌接到相應另一個鉤元件的第一側凹部中的情況下嵌接地卡到連接位置中,設置具有第一彈簧區段和第一腳區段的型材狀的鎖定元件,該鎖定元件能在第一鉤輪廓的第一側凹部中嵌入,至少第一鉤輪廓的第一側凹部具有垂直于較大的側面起作用的第二側凹部,并且隨著兩個嵌板的連接位置的達到,所述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在閉鎖運動中自動地從打開位置嵌接到第二鉤輪廓的鉤元件的垂直于較大的側面起作用的、在兩個嵌板的連接位置中與第一鉤輪廓的第二側凹部對置的第三側凹部中、從而在兩個鉤輪廓垂直于較大的側面形成形鎖合的閉鎖的情況下進入閉鎖位置中。本發明涉及此外一種包括閉鎖系統的嵌板。
【背景技術】
[0002]同種的閉鎖系統由W000/47841已知,按照該文獻設置包括兩個端側的彈簧區段的鎖定元件,所述彈簧區段為第一和第二側凹部加襯里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側凹部中配合裝入地放入。
[0003]在WO 2007/008139A1中說明一種閉鎖系統,其中,鎖定元件以閉鎖區段在貼靠在第二側凹部的壁的情況下嵌入第二側凹部中,其腳區段從第一鉤輪廓的第一側凹部的壁上抬起。隨著第二鉤輪廓的下降,所述第二鉤輪廓將腳區段擠壓到第一側凹部的壁上,由此同時閉鎖區段被杠桿撬動到第三側凹部之中。
[0004]WO 03/016654公開一種閉鎖系統,其中閉鎖元件以其腳區段在附加的槽中沿橫向方向插入和固定。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開頭所述類型的閉鎖系統,該閉鎖系統簡單地構造并且將嵌板在連接位置中可靠地閉鎖。
[0006]所提出的任務按照本發明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解決。有利的進一步構成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該提出的任務已經如下解決,即鎖定元件以第一腳區段支承在第一側凹部中并且第二側凹部具有由處在閉鎖位置中的鎖定元件和第一鉤輪廓限定的空間,在所述空間中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能彈性偏轉到打開位置中或者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能彈性偏轉到所述空間之中、從而進入打開位置中。
[0007]因此設置一種具有簡單構成的鎖定元件的閉鎖系統。該閉鎖系統具有優點,即,鎖定元件可以相同地嵌入一個位置中,鎖定元件可以以其第一彈簧區段從該位置中偏轉出。借助于設置的空間確保,彈簧區段克服彈簧力的偏轉可以不被妨礙,從而鎖定元件可以以其第一彈簧區段在至少局部的彈簧應力消除的情況下嵌接到第三側凹部之中。優選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與第一鉤輪廓的限定第二側凹部的壁間隔開地這樣設置和/或被確定尺寸,使得在鎖定元件的打開位置中也在空間中保留用于接納雜質、如灰塵和細磨粒的第一自由空間,這些雜質否則可能阻止精確的完全的接合運動直到嵌板的最終位置。
[0008]鉤輪廓可以具有通常的鉤元件,其具有主要沿橫向方向指向的側向的傾斜部、SP側向限定第一側凹部的第一傾斜部和與第一傾斜部沿橫向方向相對置的第二傾斜部,所述鉤輪廓在接合運動中可以在所述傾斜部上滑動。對此兩個嵌板的邊緣可以相互牽拉并且在對接面中垂直于橫向方向這樣在連接平面中相互擠壓,使得在彼此鄰接的嵌板的上側不出現間隙形成。這在WO 03/016654中進一步說明,在這方面對其參考。
[0009]鎖定元件可以作為優選連續的型材鏈構成。優選所述型材鏈側向開口。所述型材鏈可以有利地簡單無通道地構成。所述型材鏈因此可以構成沒有側向向外封閉的通道。
[0010]嵌入第一鉤輪廓的第一側凹部中的鎖定元件可以隨著接合運動以其第一彈簧區段在該第一彈簧區段彈性偏轉到第一鉤輪廓的第二側凹部中的情況下在第二鉤輪廓的第二傾斜部上滑動并且隨著第二鉤元件的第三側凹部的達到在兩個嵌板形鎖合連接的情況下閉鎖地嵌接到第三側凹部之中。優選第一鉤輪廓的配置的第二側凹部和第二鉤輪廓的第三側凹部在連接位置中在連接平面中彼此對置。因此鎖定元件可以在穿透連接平面的情況下嵌接到第三側凹部中。鎖定元件可以在輕微的彈簧預緊的情況下貼靠在第二鉤輪廓的鉤元件上。鉤元件的第二傾斜部可以一一至少只要設置鎖定元件在第二傾斜部上的滑動時一一相對于其第一傾斜部較陡地定位,即比其第一傾斜部具有較小的在橫向方向上的方向分量。借此第一彈簧區段可以有利地較強地偏轉和預張緊。當然,這些關系一般地并且也在設置進一步在下面描述的附加的第二彈簧區段時在周期地互換作為形容詞使用的序數第一和第二的情況下可以適用。
[0011]閉鎖系統的該構成可以對于嵌板的所有彼此互補的邊緣對設置。在直角的嵌板中可以設置分別包括兩個彼此互補的鉤輪廓的兩個邊緣對。接合運動可以通常通過將新的上面的嵌板安置到已經放置的、在鋪設平面中設置的下面的嵌板上以垂直于較大的側面的至少一個分量進行。在這里上面的嵌板可以垂直于下面的嵌板的較大的側面下降到下面的嵌板上,其中鎖定元件在其整個長度上優選均勻地偏轉到其打開位置之中并且閉鎖到其閉鎖位置之中。接合運動也可以如下進行,即上面的嵌板在下面的嵌板上偏轉。為此新的嵌板可以裝配到下面的嵌板上并且隨后向下翻轉或向下偏轉,直到新的嵌板處于嵌板的共同的鋪設平面中并且自動閉鎖。上面的嵌板可以在背離其余的地板面層的角上或優選在下面的嵌板的面向的鉤輪廓上相對于其較大的側面或相對于所述共同的鋪設平面傾斜地、即以大于0°和小于90°的角度安置并且在作為偏轉點的角或鉤輪廓上偏轉到鋪設平面之中。在這里鎖定元件可以對應于偏轉運動的推進在其長度上漸進地偏轉并且起初至少部分地閉鎖。上面的嵌板在下面的嵌板上的偏轉例如在DE 10 2005062 361 Al中說明,其公開內容關于在那里所述的偏轉過程一起接納到本申請的公開內容中。
[0012]優選按照本發明的閉鎖輪廓僅在兩個彼此互補的鉤輪廓上設置。如果嵌板長形地設有較長的和較短的邊緣,則按照本發明的閉鎖系統優選設置在較短的邊緣上。較長的邊緣可以例如具有另一種已知的閉鎖系統或通常的槽榫輪廓。
[0013]優選在鎖定元件的閉鎖位置中保留第一彈簧區段和第二鉤輪廓的鉤元件的第二傾斜部之間的用于雜質的第二自由空間。該第二自由空間可以朝第一腳區段的方向那邊楔形地擴大。
[0014]優選鎖定元件的第一腳區段面狀地支承在第一側凹部中。鉤輪廓可以分別具有包含第一側凹部和第二側凹部的帶有槽底和槽側壁的槽狀的空隙。第一槽側壁可以構成第一傾斜部。作為第一槽側壁構成的槽側壁可以限定第一側凹部并且另一個作為第二槽側壁構成的槽側壁可以限定第二側凹部。鎖定元件可以以其第一腳區段支承在配置的第一空隙的槽底和槽側壁上。鎖定元件可以在嵌入位置中通過其第一腳區段在貼靠在至少一個槽側壁和槽底的情況下形鎖合地設置在空隙中。鎖定元件可以為了其在嵌入位置中的位置固定在優選小的預應力的情況下在槽側壁之間夾緊地設置。
[0015]第一腳區段可以與槽底適配。所述第一腳區段可以用貼靠面面狀地優選在整個槽底上貼靠,其中貼靠面和槽底可以具有全等的輪廓。鎖定元件的第一腳區段可以直地、即未彎曲或未彎折地構成。槽底可以至少大致平行于較大的側面延伸地設置。因此鎖定元件到第三側凹部之中的鎖緊可以沒有第一腳區段的變形地進行。
[0016]與第二鉤輪廓適配,第一腳區段可以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以大于90°的第一角度折角。槽底可以至少大致平行于較大的側面延伸。第一腳區段可以與第二鉤輪廓的鉤元件的第二傾斜部適配地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以大于90°的第一角度折角。第一角度優選小于第二鉤輪廓的第二傾斜部的定向。第二槽側壁和槽底可以形成第二角度,該第二角度優選稍微大于、優選至多以20°大于鎖定元件的第一腳區段和第一彈簧區段之間的第一角度。借此可以提供用于偏轉第一彈簧區段的空間。
[0017]優選第二鉤輪廓的鉤突出部在連接位置通過鎖定元件支承在第一空隙上。借此在該位置上可以在鉤輪廓之間進行垂直于較大的側面的力傳遞。
[0018]在一種優選的構成形式中,鎖定元件可以具有沿橫向方向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間隔開的第二彈簧區段。第一彈簧區段的自由的端部可以沿一個方向指向,該方向至少大致相反于第二彈簧區段的自由的端部指向的方向。第二彈簧區段可以為了構成互補的鉤輪廓之間的另一個閉鎖而優選在第一彈簧區段偏轉的同時、在第一鉤輪廓的第二傾斜部上滑動到在第二鉤輪廓上設置的第二側凹部中的情況下彈性偏轉到打開位置之中。隨著兩個嵌板的連接位置的達到,第二彈簧區段可以力機械地有利地優選在至少大致相反于第一閉鎖運動的第二閉鎖運動中有彈性地自動從打開位置中形鎖合地嵌接到設置在第一鉤輪廓的鉤元件上的第三側凹部之中,從而進入閉鎖位置之中。第二彈簧區段的自由的端部可以在閉鎖位置中至少大致沿接合運動指向。
[0019]彈簧區段的間隔可以通過橫接片、例如通過第一腳接片進行。橫接片可以至少大致這樣傾斜于較大的側面延伸地設置,使得兩個彈簧區段在閉鎖位置中關于嵌板厚度至少大致在相同的高度上設置。
[0020]鎖定元件可以直接與第一腳區段的端側鄰接地具有另一個區段。該另一個區段可以相對于第一腳區段以大于90°的第三角度折角并且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沿橫向方向間隔開地設置。所述區段可以與第一彈簧區段形成銳角。兩者可以楔狀地彼此遠離地設置。優選第一彈簧區段和所述區段關于嵌板厚度至少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設置。鎖定元件可以以三個區段、即第一彈簧區段、第一腳接片和所述區段構成U形的橫截面,該橫截面包括作為橫接片的第一腳區段和分別作為在端側從橫接片延伸的支腿的第一彈簧區段和所述區段。鎖定元件可以在閉鎖位置中從三側包圍第二鉤輪廓的鉤突出部。鎖定元件可以在閉鎖位置中以第一腳區段和所述區段形鎖合在第二鉤輪廓和第一鉤突出部的鉤突出部上貼靠。借此在這些位置上可以通過鎖定元件進行沿橫向方向或接合運動的方向的力傳遞。
[0021]優選第一腳區段和所述區段在嵌入位置中形鎖合地設置在第一側凹部中。鎖定元件可以在嵌入位置中以所述區段貼靠在限定第一側凹部的第一槽側壁上。優選在鎖定元件的未加載的狀態中第三角度稍微大于槽底和第二槽側壁或第一傾斜部圍成的角度。借此鎖定元件可以隨著嵌入第一空隙中在該位置上幾乎不明顯地彈性彎曲并且借此彈性預張緊。所有這些措施可以總體上引起鎖定元件在第一鉤輪廓的第一側凹部中的改善的位置固定。
[0022]如果所述區段具有自由的端部,則在該自由的端部上的橫截面可以優選截楔狀地在構成斜的平面的情況下變細,以便能夠實現鉤元件的較容易的相互嚙合,其方式為,第二鉤輪廓的鉤元件以其第一傾斜部作用在該斜的平面上。鎖定元件的閉鎖系統可以具有與所述區段鄰接的第二腳區段,該第二腳區段力機械地有利地至少大致與第一腳區段平行間隔開地或在閉鎖位置中相對于較大的側面至少大致平行間隔開地設置。借此可以取得鎖定元件在第一空隙中在嵌入位置中的進一步改善的位置固定。此外鉤輪廓可以在連接位置中力機械地有利地通過第一或第二腳區段力傳遞地彼此貼靠。借此可以在分別未加載的腳區段上并且更確切地說是在鉤元件和該腳區段之間和/或在腳區段和第一側凹部的壁之間分別提供例如用于接納雜質和/或用于補償配合誤差的第三自由空間。
[0023]優選彈簧區段和所述區段關于嵌板厚度至少大致在相同的高度上設置。鎖定元件可以在嵌入位置中從三側包圍第一鉤輪廓的鉤突出部并且因此還更好地在第一鉤輪廓上位置固定。鎖定元件可以通過兩個彈簧區段、兩個腳區段和所述中間的區段具有包括優選倒圓的邊緣的有棱角的S型材形狀。該S型材形狀可以在中央具有所述區段并且從該區段分別在端側出發的腳區段,其分別具有在腳區段端側連接的彈簧區段。因此鎖定元件可以關于在所述區段中央設置的作為鏡像對稱軸線的中心縱軸線至少大致軸對稱地構成。
[0024]為了制造的簡化,就幾何的關系、尤其是相互的角度關系和相對于第二鉤元件的第一側凹部的角度關系,第二彈簧區段和/或第二腳區段可以與第一彈簧區段或第一腳區段相同地構成并且此外相對于彼此以及相對于所述區段以同樣的方式設置。
[0025]類似于在第一彈簧區段中,可以在第二彈簧區段中在兩側沿橫向方向分別設置一個在這里稱為第四自由空間的用于雜質和用于補償質量誤差的自由空間。該第四自由空間可以與第三自由空間連接。
[0026]第一彈簧區段和/或第二彈簧區段可以分別具有帶有側向突出的突出部的鉤狀的自由的端部,利用該突出部,鎖定元件在閉鎖位置中為了嵌板的形鎖合的連接形鎖合地貼靠在分別配設的第二和第三側凹部中。在這里鉤狀的端部可以在其側向突出的突出部的下側力傳遞起作用地在第三側凹部的優選與較大的側面平行的壁區域上貼靠。該鉤狀的端部此外可以在構成垂直于較大的側面的形鎖合的情況下以端側的區域在第二側凹部的優選平行于較大的側面的壁區域上貼靠。
[0027]鉤狀的自由的端部可以在其優選楔狀收尾的突出部上具有在力機械方面有利的斜面,分別配設的鉤元件在接合運動中在彈簧區段上滑動,從而偏轉到打開位置之中。在突出部的優選倒圓的楔狀的尖端和第三空隙的壁之間可以在閉鎖位置中設置用于雜質和/或用于補償配合誤差的第五自由空間。
[0028]為了簡化鎖定元件,未機械加載的鎖定元件的至少一些或優選所有的區段可以未彎曲或未彎折、即直地或直線地構成,其包括在所述區段之間的優選倒圓的過渡部。鎖定元件的在上面給出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角度優選涉及型材狀的鎖定元件的橫截面。
[0029]鎖定元件可以一件式地構成。優選鎖定元件可以從優選由塑料制造的擠出物上定長切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接著借助閉鎖系統的多個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形式進一步解釋本發明。附圖示出:
[0031]圖1閉鎖系統的第一實施形式的橫截面視圖,該閉鎖系統包括兩個借助彼此互補的鉤輪廓和鎖定元件在連接位置中閉鎖的嵌板;
[0032]圖2包括相對于圖1不同地設置的鎖定元件的閉鎖系統的第二實施形式的橫截面視圖;
[0033]圖3閉鎖系統的第三實施形式的橫截面視圖,該閉鎖系統包括相對于圖1和2擴大的鎖定元件;
[0034]圖4閉鎖系統的第四實施形式的橫截面視圖,該閉鎖系統包括相對于圖3擴大的鎖定元件;以及
[0035]圖5閉鎖系統的第四實施形式的橫截面視圖,該閉鎖系統包括相對于圖4擴大的鎖定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6]在圖1至5中分別示出用于分別具有兩個較大的側面2和邊緣3的板形的嵌板4.1、4.2的閉鎖系統I的一種實施形式的橫截面視圖。所述嵌板分別為了將同種的嵌板
4.1,4.2連接成在這里未進一步示出的地板襯面、壁襯面或天花板襯面至少在兩個對置的邊緣3上設有彼此互補的鉤輪廓、即第一鉤輪廓5.1和第二鉤輪廓5.2,。
[0037]鉤輪廓5.1、5.2分別具有包括鉤頸部7.1和端側的側向的鉤突出部7.2的鉤元件6,所述鉤突出部限定空隙8,該空隙包括沿橫向方向q起作用的第一側凹部9.1和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起作用的第二側凹部9.2。橫向方向q垂直于相對置的邊緣3的縱向方向和較大的側面2指向,其中縱向方向在所有圖1至5中垂直于圖平面。鉤元件6在接合運動f中分別在其鉤突出部7.2嵌接到相應另一個鉤元件6的第一側凹部9.1中的情況下嵌接地卡到在圖1至5中示出的連接位置之中。在圖1至5中分別示出兩個在基礎B上設置的同種的嵌板、即下面的嵌板4.1和上面的嵌板4.2的在連接位置中彼此嵌接的鉤輪廓5.1、
5.2o
[0038]在鉤元件6的鉤突出部7.2上設置限定第一側凹部9.1的第一傾斜部10.1和與第一傾斜部對置的第二傾斜部10.2。鉤輪廓5.1、5.2在接合運動f中在第一傾斜部上相對滑動,由此嵌板4.1、4.2沿橫向方向q相互引導。接合運動b在這里示出的示例中這樣進行,使得上面的嵌板4.2在面向的下面的嵌板4.1的第一鉤輪廓5.1上傾斜于其較大的側面2裝配并且在其上作為偏轉點偏轉到在這里垂直于圖平面的鋪設平面E之中。該連接方法較詳細地在DE 10 2005 062 361中說明,在這里在該關系中參閱該文獻。
[0039]此外設置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彈簧區段12.1和至少一個第一腳區段13.1的一件式的鎖定元件11,所述鎖定元件在連接位置中設置在鉤輪廓5.1,5.2之間。在這里未明確示出地,所述鎖定元件在接合運動b之前被插入到嵌入位置中,在按照圖1、3至5的實施形式中插入下面的嵌板4.1的第一鉤輪廓5.1的第一側凹部9.1中并且在按照圖2的實施形式中這樣插入上面的嵌板4.2的第二鉤輪廓5.1的第一側凹部9.1中,使得所述鎖定元件以其第一腳區段在第一側凹部中面狀地貼靠。鎖定元件11由擠出的塑料型材定長切斷為所配置的鉤輪廓5.1,5.2的長度。在圖1至5中分別示出橫截面視圖,其中所有部件被剖切,從而邊緣3垂直于圖平面設置。僅鎖定元件作為剖面示出,以便對其強調。
[0040]第二側凹部9.2具有由在圖中示出的閉鎖位置中的鎖定元件10和第一鉤輪廓5.1限定的空間14。此外在第二鉤輪廓5.2或第一鉤輪廓5.1中設置第三側凹部9.3,所述第三側凹部在兩個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中與第一鉤輪廓5.1或第二鉤輪廓5.2的第二側凹部9.2對置。
[0041]在規定的連接位置中,嵌板4.1、4.2在垂直于橫向方向q的連接平面V中通過對接面15在沒有間隙形成的情況下彼此貼靠,其中對接面15分別通入作為上側O構成的較大的側面2上。對接面15在按照圖1和3至5的實施形式中在接合運動f中在后面被下面的嵌板4.1的第二側凹部9.2或上面的嵌板4.2的第三側凹部9.3限定。
[0042]利用接合運動b,鎖定元件10的第一彈簧區段12.1在形成彈簧力的情況下偏轉到空間14中到打開位置中,其方式為所述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的自由的端部16在相應另一個鉤輪廓4.2,4.1 (所述鎖定元件不嵌入該另一個鉤輪廓中)的第二傾斜部
10.2上滑動。在接合運動f中在前面并且限定第二傾斜部10.2地,配置給該鎖定元件11的第三側凹部9.3沿橫向方向q引入鉤突出部7.2中。在圖1中第一彈簧區段12.1以劃成虛線的輪廓線在其打開位置中示出,在該打開位置中,在兩個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將要達到時,第一彈簧區段業已到達限定第二傾斜部10.2的第三側凹部9.2。隨著兩個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的達到,鎖定元件10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自動地在兩個嵌板4.1、
4.2的形鎖合的閉鎖的情況下在第一閉鎖運動V1中從打開位置這樣松弛到第三側凹部9.2中即到閉鎖位置中,使得所述鎖定元件在閉鎖位置中在預應力下貼靠在相應另一個鉤輪廓4.2,4.1 上。
[0043]鉤輪廓5.1,5.2的空隙8分別槽狀地構成有槽底16.1和槽側壁、即限定第一側凹部9.1的第一槽側壁15.2以及限定第二側凹部9.2和空間14的第二槽側壁15.3。槽底
15.1是平的并且平行于上側O設置。鎖定元件11在嵌入位置中以其第一腳區段13.1面狀地支承在空隙8的槽底15.1和槽側壁16.2、16.3上。鎖定元件11的第一腳區段13.1和第一彈簧區段12.1圍成大于90°的第一角度β I。槽底16.1沿橫向方向q延伸直到連接平面V。在連接平面V中,第一側凹部9.1轉入第二側凹部9.2。第二槽側壁16.3并且槽底16.1圍成大于第一角度β I的第二角度β 2。
[0044]第一彈簧區段12.1具有包括側向的突出部17.1的鉤狀的自由的端部17,所述側向的突出部側向楔狀地會聚成倒圓的尖端17.1并且具有斜面17.3。鉤輪廓5.2的鉤突出部7.2 (鎖定元件11在該鉤突出部中未嵌入)以其第二傾斜部10.2在彈簧區段13偏轉到其打開位置中的情況下在斜面17.3上滑動。如果側向的突出部17.1達到相應另一個鉤輪廓5.2的限定第二傾斜部10.2的第三側凹部9.3,則第一彈簧區段12.1在兩個鉤輪廓5.1、5.2的形鎖合的閉鎖的情況下松弛到閉鎖位置之中到第三側凹部9.3中。在閉鎖位置中,鎖定元件10在閉鎖運動b中在前面在第二側凹部內相反于第一閉鎖運動V1形鎖合地貼靠并且沿第一閉鎖方向V1在后面在第三側凹部9.3內在閉鎖運動b中形鎖合地貼靠。所述形鎖合部的大約位置通過打點的圓表示,其中所述形鎖合部分別在彼此貼靠的面的整個延伸長度上實現。
[0045]為了避免在連接位置中的嵌板4.1,4.2在接合運動f中的相對移動,在第一腳區段13.1上存在另一個形鎖合,所述另一個形鎖合在連接位置中在上側相反于接合運動f在第二鉤輪廓5.2的鉤突出部7.2上貼靠或沿連接方向在鉤突出部上并且在接合運動f中在第一側凹部9.1的底側上貼靠。
[0046]由第一彈簧區段12.1限定的空間14這樣確定尺寸,使得在第一彈簧區段12.1的打開位置中也保留用于接納細磨粒和/或粉塵顆粒的第一自由空間18.1 (圖1)。第一彈簧區段12.1的端部17離開第二槽側壁16.3地折角,使得擴大第一自由空間18.1。同樣在第一彈簧區段12.1和相應另一個鉤元件6的第二傾斜部10.2之間設置用于接納細磨粒和/或粉塵顆粒的第二自由空間18.2。在閉鎖系統I的所有示出的實施形式中,通過相應另一個鉤突出部7.2和相應另一個第一側凹部9.1沿和相反于接合運動f不傳遞力。與之相反在它們之間設置用于接納細磨粒和/或粉塵顆粒的第三自由空間18.3。
[0047]在按照圖2的閉鎖系統I的第二實施形式中,鎖定元件11關于一個平行于上側O的鏡像面鏡像設置,其中所述鎖定元件在接合運動f之前在上面的嵌板4.2中放入。所述鎖定元件以其自由的端部17沿接合運動f指向。對應于鏡像,在這里左邊的嵌板作為上面的嵌板4.1并且在這里右邊的嵌板作為下面的嵌板4.1設置。因此接合運動f的過程相同于閉鎖系統的第一實施形式,其方式為鎖定元件在其端部在在此下面的嵌板4.1的第二傾斜部10.2上滑動的情況下偏轉到空間14中并且隨著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的達到而形鎖合地閉鎖地卡鎖到第三側凹部9.3中。鎖定元件的該鏡像的布置結構也在閉鎖系統的其他實施形式中是可能的,然而在這里不明確地示出,但從圖3至5通過鏡像可分別容易地導出。
[0048]在閉鎖系統I的按照圖3至5的實施形式中,鎖定元件11具有與其第一腳區段13.1鄰接的區段19,該區段相對于所述第一腳區段折角并且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12.1沿橫向方向q間隔開。該區段19在閉鎖位置中關于橫向方向q形鎖合地設置在兩個鉤輪廓
5.1、5.2的鉤突出部7.2之間。區段19與第一腳區段13.1圍成大于90°的第三角度β 3。借助所述附加的區段19,鎖定元件11可以較固定地保持在第一側凹部9.1中。通過所述區段、如在圖3中通過打點的圓表示的,沿橫向方向q傳遞力。在閉鎖系統I的按照圖3的第三實施形式中,區段19在端側具有斜的平面20,第二鉤輪廓5.2的鉤突出部7.2在接合運動f期間在該斜的平面上滑動,從而可以較容易地引導到第一鉤輪廓5.1的空隙8之中。
[0049]在閉鎖系統I的按照圖4或5的第四和第五實施形式中,分別設置第二腳區段
13.2,所述第二腳區段在鎖定元件11的嵌入位置中從區段19的端側出發平行于上側O延伸。借此鎖定元件11具有包括第一彈簧區段12.1、作為支腿的區段19和作為橫接片的第一腳接片13.1的U形的橫截面。第二腳區段13.2在接合運動f與鉤輪廓5.1,5.2間隔開地設置,從而在第二腳區段13.2上方和下方設置有第三自由空間18.3。因此相鄰的鉤突出部7.2和第一側凹部可靠地彼此隔開并且與鎖定元件11間隔開,從而它們的接觸和因此可能的在鄰接對接面15的嵌板中的移動(其導致在接合運動中構成突變)可以被阻止。此外借此可以補償鎖定元件11相對于嵌板4.1,4.2的可能的配合誤差。
[0050]閉鎖系統I的按照圖5的第五實施形式的鎖定元件11具有第二彈簧區段12.2,所述第二彈簧區段沿橫向方向q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12.1間隔開地設置。第二彈簧區段12.2以其自由的端部17沿接合運動f延伸。其自由的端部17相同于第一彈簧區段12.1的自由的端部17鉤狀地構成、即楔狀地會聚成側向的尖端17.1并且設有斜的平面17.2。如從圖5可得出的,第二彈簧區段12.2關于對稱軸s軸對稱地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12.1旋轉大約180°地設置。所述鎖定元件相應地在相反于第一閉鎖運動V1的第二閉鎖運動V2中鎖定到下面的嵌板4.1的鉤元件6的凹槽中。鉤形的端部17的形鎖合的貼靠在這里也通過打點的圓表征。清楚的是,由此產生形鎖合的第二卡鎖連接,借助該第二卡鎖連接連接兩個鉤輪廓5.1、5.2。
[0051]第二彈簧區段12.2隨著接合運動f在其倒圓的尖端17.1在下面的嵌板4.1的第二傾斜部10.2上滑動的情況下彈簧彈性地偏轉到其打開位置中并且隨著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的達到自動擺動到下面的嵌板4.1的第三側凹部9.3中。這與第一彈簧區段12.1向配置給其的第三側凹部9.3之中的偏轉和卡鎖同時進行。
[0052]第二彈簧區段12.2與第二腳區段13.2圍成大于第一彈簧區段和第一腳區段之間的第一角度的第四角度β 4。第二彈簧區段13.1的鉤形的端部17在其背離尖端17.1的一側21上這樣被保持在限定第二側凹部9.2的側面22上,使得端部17在預應力下貼靠在第三側凹部9.3上。在這樣的位置上(即在該位置上所述端部貼靠在第二側凹部9.2的側面21上),側面21具有階梯部22,第二彈簧區段12.2支承到該階梯部之中。借此第二彈簧區段12.2在那里以相反于接合運動f的分力并且以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12.1在橫向方向q的分力支承并且進入到第三側凹部之中。借此鎖定元件11在閉鎖位置中拉緊在鉤輪廓5.1、5.2之間。所有這些措施加強鎖定元件在嵌板4.1、4.2上的閉鎖。
[0053]給出的角度β I至β 4涉及鎖定元件的在各圖中示出的橫截面圖。
[0054]在第二腳區段13.2上方和下方的兩個第三自由空間18.3通過在第二彈簧區段
12.2兩側的第四自由空間18.4擴大。在突出部17.1、尤其是在尖端17.3的區域中與限定第三側凹部9.3的壁之間設置用于雜質的第五自由空間18.5。
[0055]附圖標記列表
[0056]I閉鎖系統
[0057]2 側面
[0058]3 邊緣
[0059]4.1下面的嵌板
[0060]4.2上面的嵌板
[0061]5.1第一鉤輪廓
[0062]5.2第二鉤輪廓
[0063]6鉤元件
[0064]7.1鉤頸部
[0065]7.2鉤突出部
[0066]8 空隙
[0067]9.1第一側凹部
[0068]9.2第二側凹部
[0069]9.3第三側凹部
[0070]10.1第一傾斜部
[0071]10.2第二傾斜部
[0072]11鎖定元件
[0073]12.1第一彈簧區段
[0074]12.2第二彈簧區段
[0075]13.1第一腳區段
[0076]13.2第二腳區段
[0077]14 空間
[0078]15對接面
[0079]16.1 槽底
[0080]16.2第一槽側壁
[0081]16.3第二槽側壁
[0082]17 端部
[0083]17.1 突出部
[0084]17.2 尖端
[0085]17.3 斜面
[0086]18.1第一自由空間
[0087]18.2第二自由空間
[0088]18.3第三自由空間
[0089]18.4第四自由空間
[0090]18.5第五自由空間
[0091]18.6第六自由空間
[0092]19 區段
[0093]20 平面
[0094]21 側面
[0095]22階梯部
[0096]E鋪設平面
[0097]O 上側
[0098]V連接平面
[0099]f接合運動
[0100]q橫向方向
[0101]s對稱軸
[0102]β I第一角度
[0103]β 2第二角度
[0104]β 3第三角度
[0105]β 4第四角度
[0106]V1第一閉鎖運動
[0107]V2第二閉鎖運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板形的嵌板(4.1,4.2)的閉鎖系統(I),這些嵌板分別具有兩個較大的側面(2)和多個邊緣(3)并且為了同種的各嵌板連接成地板襯面、壁襯面或天花板襯面,這些嵌板至少在兩個對置的邊緣(3)上設有彼此互補的鉤輪廓(5.1,5.2)、即第一鉤輪廓(5.1)和第二鉤輪廓(5.2),所述鉤輪廓分別具有鉤元件(6),所述鉤元件具有鉤突出部(7.2)和在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和相對置的各邊緣(3)的縱向方向的橫向方向(q)上起作用的第一側凹部(9.1),其中相鄰的各嵌板(4.1,4.2)的互補的鉤輪廓(5.1,5.2)的所述鉤元件(6)在具有至少一個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2)的分量的接合運動(f)中分別在其鉤突出部(7.2)嵌接到相應另一個鉤元件(6)的第一側凹部(9.1)中的情況下嵌接地卡到連接位置中,設置具有第一彈簧區段(12.1)和第一腳區段(13.1)的型材狀的鎖定元件(11),該鎖定元件能在第一鉤輪廓(5.1)的第一側凹部(9.1)中嵌入,至少第一鉤輪廓(5.1)的第一側凹部(9.1)具有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起作用的第二側凹部(9.2),并且隨著兩個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的達到,所述鎖定元件(11)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在閉鎖運動(V1)中自動地從打開位置嵌接到第二鉤輪廓(5.2)的鉤元件(6)的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起作用的、在兩個嵌板(4.1,4.2)的連接位置中與第一鉤輪廓(5.1)的第二側凹部(9.2)對置的第三側凹部(9.3)中、從而在兩個鉤輪廓(5.1,5.2)垂直于較大的側面(2)形成形鎖合的閉鎖的情況下進入閉鎖位置中,其特征在于,鎖定元件(11)以第一腳區段(13.1)支承在第一側凹部(9.1)中并且第二側凹部(9.2)具有由處在閉鎖位置中的鎖定元件(11)和第一鉤輪廓(5.1)限定的空間(14),在所述空間中鎖定元件(11)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能彈性偏轉到打開位置中或者鎖定元件以其第一彈簧區段能彈性偏轉到所述空間之中、從而進入打開位置中。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在嵌入第一側凹部(9.1)中的嵌入位置中,鎖定元件(11)僅以其第一彈簧區段(12.1)限定所述空間(14)并且在接合運動(f)期間通過在第 二鉤輪廓(5.2)的鉤元件(6)的第一傾斜部(10.1)上滑動到空間(14)中而能彈簧彈性地偏轉到打開位置中。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閉鎖系統(I), 其特征在于,鉤輪廓(5.1,5.2)分別具有包含第一側凹部(9.1)和第二側凹部(9.2)的槽狀的空隙(8),所述空隙包括槽底(16.1)和槽側壁(16.2、16.3)、即限定所述空間(14)的第一槽側壁(16.2)和限定第一側凹部(9.1)的第二槽側壁(16.3),其中鎖定元件(11)以第一腳區段(13.1)支承在槽底(16.1)和槽側壁(16.2、16.3)上。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第一腳區段(13.1)以與槽底(16.1)適配的貼靠面支承。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閉鎖系統(1),其特征在于,槽底(16.1)至少大致平行于較大的側面(2)延伸并且第一腳區段(13.1)以大于90°的第一角度(β I)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13.1)折角。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槽底(16.1)沿橫向方向(q) —直延伸到第三側凹部(9.3)并且第一槽側壁(16.2)和槽底(16.1)圍成第二角度(β 2),所述第二角度大于在鎖定元件(11)的第一腳區段(13.1)和第一彈簧區段(12.1)之間的第一角度(β I)。
7.按照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鎖定元件(11)具有與第一腳區段(13.1)鄰接的、相對于第一腳區段折角的且相對于第一彈簧區段(12.1)沿橫向方向(q)間隔開的區段(19),該區段在閉鎖位置中參照橫向方向(q)形鎖合地設置在兩個鉤輪廓(5.1、5.2)的鉤突出部(7.2)之間。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鎖定元件(11)與兩個鉤輪廓(5.1,5.2)適配地具有有棱角的S型材形狀,所述S型材形狀包括在中央設置的區段(19)和將區段(19)與第二彈簧區段(12.2)連接的第二腳區段(13.2)。
9.按照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第一彈簧區段(12.1)和/或第二彈簧區段(12.2)分別具有鉤狀的自由的端部(29),鎖定元件(11)在閉鎖位置中為了形鎖合地連接各嵌板(4.1,4.2)而利用所述自由的端部形鎖合地貼靠在分別配設的第二和第三側凹部(9.2,9.3)中。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鎖定元件(11)構成為一件式的并且作為擠出的塑料構件構成。
11.按照權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閉鎖系統(I),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鉤輪廓(5.1)的嵌板參照鋪設平面(E)作為下面的嵌板(4.1)以其第一鉤輪廓(5.1)在下面嵌接作為上面的嵌板(4.2)設置的嵌板的第二鉤輪廓(5.2)。
12.一種包括按 照權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閉鎖系統(I)的嵌板(4.1,4.2)。
【文檔編號】E04F15/02GK104080986SQ201280068051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明者】H-J·漢尼希 申請人:阿卡曾塔板材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