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將成型的基本胚體經800℃低溫燒制成素胚體,并進行人工補水修飾;人工補水修飾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將稠密度調節好的釉水人工噴灑在低溫烘烤處理后的胚體上,入窯燒制得成品,在該陶瓷的制備方法中,根據不同陶瓷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對成型的基本胚體的施釉分成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四道工序,工藝性強,陶瓷產品的表面具有如飄雪紛飛,白玉溫潤的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陶瓷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國是世界陶瓷之鄉,陶瓷在海外曾長期作為中國的象征。明代時,德化首創的“象牙白”瓷,遠銷海內外,轟動國際瓷壇,被譽為“中國白”,又稱“德化白”,是中國陶瓷著名陶瓷品種之一,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融入高尚的民族情感,閃爍著耀人的光芒,逐漸成為傳世之寶,它光澤如玉,白里透黃,色如凝脂,溫潤高貴。
[0003]“中國白”質地潔白堅硬、工藝精良、色澤瑩潤,工藝精湛,風格獨特,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被譽為“東方藝術珍品”。胎骨潔白如雪,溫潤如玉,質地之細膩如嬰兒之肌膚,有“假美玉”之稱。瓷胎質地潔白而細膩,經高溫白胎燒制,在經二次紅爐燒制,制作工藝精細,制作工序復雜,需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
[0004]現有技術提供的對成型基本胚體的施釉工藝,過程復雜,效果不顯著,同時現有技術未能制備出表面具有雪花效果陶瓷。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旨在解決現有技術提供的對成型基本胚體的施釉工藝,過程復雜,效果不顯著,同時現有技術未能制備出表面具有雪花效果陶瓷的問題。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成型的基本胚體經800°C低溫燒制成素胚體,并進行人工補水修飾;
步驟二,人工補水修飾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
步驟三,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 步驟四,將稠密度調節好的釉水人工噴灑在低溫烘烤處理后的胚體上,入窯燒制得成
品O
[0007]進一步,在該陶瓷的制備方法中,根據不同陶瓷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對成型的基本胚體的施釉分成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四道工序。
[0008]進一步,對成型的基本胚體浸釉時,需將釉漿倒入大木桶攪拌均勻,手持陶坯,在釉漿中滾動,蘸上釉漿。
[0009]進一步,對成型的基本胚體澆釉時,胚體的凹處首先擦上水,然后把釉漿S入坯體內,用手將坯體左右上下旋轉,使坯體內膛壁均勻吸附釉漿,最后將多余釉漿倒出。
[0010]進一步,對成型的基本胚體刷釉時,用毛刷或毛筆蘸釉漿涂在坯件上,同一坯件施幾種不同的釉,厚釉層刷平,缺釉處補釉。
[0011]進一步,對成型的基本胚體噴釉時,將噴霧器裝上釉漿,噴槍連接空氣壓縮機風管,把釉漿均勻噴到坯體上。
[0012]進一步,在步驟三中,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時,低溫烘烤的溫度為100°c左右。
[0013]本發明提供的陶瓷的制備方法,將成型的基本胚體經800°C低溫燒制成素胚體,并進行人工補水修飾;人工補水修飾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將稠密度調節好的釉水人工噴灑在低溫烘烤處理后的胚體上,入窯燒制得成品,在該陶瓷的制備方法中,根據不同陶瓷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對成型的基本胚體的施釉分成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四道工序,工藝性強,陶瓷產品的表面具有如飄雪紛飛,白玉溫潤的效果。
[0014]【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陶瓷的制備方法的實現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表面具有如飄雪紛飛、白玉溫潤效果的陶瓷的示意圖。
[0016]【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發明。
[0018]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陶瓷的制備方法的實現流程。
[0019]該制備方法包 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lOl中,將成型的基本胚體經800°C低溫燒制成素胚體,并進行人工補水修飾; 在步驟S102中,人工補水修飾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
在步驟S103中,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
在步驟S104中,將稠密度調節好的釉水人工噴灑在低溫烘烤處理后的胚體上,入窯燒制得成品。
[0020]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該陶瓷的制備方法中,根據不同陶瓷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對成型的基本胚體的施釉分成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四道工序。
[0021]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成型的基本胚體浸釉時,需將釉漿倒入大木桶攪拌均勻,手持陶坯,在釉漿中滾動,蘸上釉漿。
[0022]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成型的基本胚體澆釉時,胚體的凹處首先擦上水,然后把釉漿舀入坯體內,用手將坯體左右上下旋轉,使坯體內膛壁均勻吸附釉漿,最后將多余釉漿倒出。
[0023]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成型的基本胚體刷釉時,用毛刷或毛筆蘸釉漿涂在坯件上,同一坯件施幾種不同的釉,厚釉層刷平,缺釉處補釉。
[0024]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成型的基本胚體噴釉時,將噴霧器裝上釉漿,噴槍連接空氣壓縮機風管,把釉漿均勻噴到坯體上。
[0025]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步驟三中,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時,低溫烘烤的溫度為100°c左右。[0026]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0027]如圖2所示,該制備方法所制備出的陶瓷會形成如飄雪紛飛,白玉溫潤的效果,主要是在復雜的制作工序——施釉上:
施釉,德化俗稱“上釉”、“蘸釉”。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兩種,根據不同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釉、澆釉、刷釉、噴釉。
[0028]一、浸釉:將釉漿倒入大木桶攪拌均勻,手持陶坯,在釉漿中滾動,蘸上釉漿。
[0029]唐代,德化的瓶和燭臺等瓷器采用浸釉方法。從宋代以后一直沿用浸釉法。施釉前,坯體要保持清潔,防止灰塵等侵入,釉漿濃度要調勻,經常攪拌,使釉漿保持浮懸狀態。浸釉時,用手持坯體浸入釉漿中,使釉料吸附在坯體的表面上。這種方法適用于碗、杯、盤、湯匙等平體制品施內外釉,罐、瓶等制品施外表釉。小件瓷雕制品亦采用浸釉法,雕塑品異形處、凹形部位,積存的釉水要及時處理,用口吹或用毛筆刷干。20世紀80年代,手持浸釉改用手架吊著坯件浸釉。90年代中后期,又改用機械浸釉。
[0030]二、澆釉:俗稱淋釉,始于宋代,用手工操作,用于陶器的缸、甕等大件產品。把坯體倒置放正于架上,手藝熟練的操作者兩人合作,一人掌缸,一人潑釉,也有兩人同時在同一起點反向澆釉漿。上澆內釉要及時把缸坯旋轉一周,倒出剩釉,擦掉口沿釉流。新中國成立后,大型瓷雕也用澆釉法。澆釉時,凹處先擦上水,然后把釉漿S入坯體內,用手將坯體左右上下旋轉,使坯體內膛壁均勻吸附釉漿,然后將多余釉漿倒出。
[0031 ] 50年代中后期,搪釉法改為機輪上釉,把坯件放到旋轉機輪上,把釉漿倒入坯件中心,借機輪旋轉的離心力把釉漿均勻灑到坯體上,多余釉漿濺飛于坯外。旋釉工效比手工快,釉層厚薄一致,光滑平整,適用于碟、盤、碗類產品。
[0032]20世紀80年代,自動流水生產線采用自動上釉法。
[0033]三、刷釉:宋代,德化就有刷釉法。新中國成立后,沿用刷釉法。一般是用毛刷或毛筆蘸釉漿涂在坯件上。同一器物施幾種不同的釉,厚釉層刷平,缺釉處補釉,均采用刷釉。
[0034]四、噴釉:20世紀60年代使用手工噴釉,即用手提噴霧器,裝上釉漿噴施。大多用于大型器物、雕塑品、薄胎瓷或對陶瓷制品有特殊要求的產品。20世紀80年代引進機械噴釉技術,噴槍連接空氣壓縮機風管,把釉漿均勻噴到坯體上。主要用于大批量生產釉面磚、大件雕塑品、二次燒成產品等。
[0035]該陶瓷產品上釉工序復雜,工藝性比較強,主要是采用了手工刷釉結合現代化機器嗔軸。
[0036]產品表面在效果上像雪花:
1、在基本胚體成型以后,須進行80(TC低溫燒制成素胚體,然后人工補水修飾;
2、補水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水液體,工業用途)
3、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釉水稠密度須經專業工具測量(過濃:涂刷不均,會導致之后顏色不勻稱;過稀:會導致顏色深淺不一,產生花色);
4、待涂畫釉水工序完成以后,經低溫烘烤(10(TC左右低溫烘烤,為能使涂畫釉水更好的與胚體結合,更好完成之后工序); 5、烘烤胚體之后,須將清理干凈的噴槍注入稠密度已經工具測量完的釉水(濃:釉水將堵住噴槍口 ;稀:釉水顆粒太細,如噴霧一樣,不會形成雪花效果),人工噴灑在烘烤干后的胚體上;待以上工序完成,方可入窯燒制。
[003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陶瓷的制備方法,將成型的基本胚體經800°C低溫燒制成素胚體,并進行人工補水修飾;人工補水修飾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將稠密度調節好的釉水人工噴灑在低溫烘烤處理后的胚體上,入窯燒制得成品,在該陶瓷的制備方法中,根據不同陶瓷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對成型的基本胚體的施釉分成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四道工序,工藝性強,陶瓷產品的表面具有如飄雪紛飛,白玉溫潤的效果。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 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陶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成型的基本胚體經800°c低溫燒制成素胚體,并進行人工補水修飾; 步驟二,人工補水修飾后,人工精細涂畫隔離膠; 步驟三,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 步驟四,將稠密度調節好的釉水人工噴灑在低溫烘烤處理后的胚體上,入窯燒制得成品O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陶瓷的制備方法中,根據不同陶瓷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對成型的基本胚體的施釉分成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四道工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成型的基本胚體浸釉時,需將釉漿倒入大木桶攪拌均勻,手持陶坯,在釉漿中滾動,蘸上釉漿。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成型的基本胚體澆釉時,胚體的凹處首先擦上水,然后把釉漿S入坯體內,用手將坯體左右上下旋轉,使坯體內膛壁均勻吸附釉衆,最后將多余釉衆倒出。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成型的基本胚體刷釉時,用毛刷或毛筆蘸釉漿涂在坯件上,同一坯件施幾種不同的釉,厚釉層刷平,缺釉處補釉。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成型的基本胚體噴釉時,將噴霧器裝上釉漿,噴槍連接空氣壓縮機風管,把釉漿均勻噴到坯體上。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三中,待隔離膠干后,人工涂畫釉水,并對涂畫釉水后的胚體進行低溫烘烤處理時,低溫烘烤的溫度為90°C — 110°C左右。
【文檔編號】C04B41/86GK103922803SQ201310013190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李德龍 申請人:李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