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裝飾裝璜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
背景技術:
如業界所知之理,直接在建筑物的墻體(外墻)上貼設裝飾材料例如大理石或其它類似的材料僅僅起到裝飾點綴效果,而并不能起到隔熱保溫和防火的作用。建筑物外墻裝飾材料的傳熱系數越小,便越體現節能,例如在酷熱的夏天,因外界的酷熱傳遞至室內的程度越小,則室內與室外的溫差越大,于是,當室內使用空調時,便可節約熱能;反之,當寒冷的冬天,因室內溫度不易傳遞至外界,從而能確保室內溫度顯著高于室外環境溫度,于是當室內啟用空調或暖氣時,則同樣可體現節能。關于建筑物外墻用防火保溫板的技術信息可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見諸,略以例舉的如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598743U推薦有“一種外墻用防火保溫板”,由保溫層和復合在保溫層外的防火層構成,防火層為三層結構,即由兩面的砂漿層和位于兩面的砂漿層之間的網格布構成,保溫層為聚苯乙烯。授權公告號CN201722808U介紹有“防火隔離復合保溫板”,由兩側的無機面板、位于無機面板之間的由EPS板、XPS板、PU板或酚醛樹脂板擔當的保溫板以及位于保溫板之間的巖板板構成,其中,巖棉板將保溫板一分為二(區隔)。這種結構的板體同樣存在前述CN201649327U的欠缺。此外,CN201943300U提供有“建筑物外墻用的防火隔熱保溫板”、CN202073256U披露有“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隔熱保溫板”和CN202073198U揭示有“建筑物外墻防火隔熱保溫板”等等。并不限于上述例舉的防火保溫板結構的共同特點是將具有防火效果的無機板與具有保溫效果的EPS板、XPS板、PU板或酚醛樹脂即有機板相結合,以滿足對建筑物的防火與保溫要求,更具體地講既保障建筑物的外墻防火又體現建筑物的節能。但是,上述專利結構的防火保溫板存在以下易為業界疏忽的技術問題:由于有機板的斷面或稱四周表面與無機板的斷面即四周表面是平齊的,因此有機板的四周表面即四周邊緣部位處于露裸狀態,于是當火災發生時,有機板如聚苯乙烯(EPS)板的四周邊緣部位極易被引燃,對此可由2010年10月15日發生于上海市黃浦區的特大火災(死傷數十人)印證,該場火災是在由政府出資的對建筑物外墻改造施工中因工人的不慎操作引發,經災后事故分析表明,起火點始于聚苯乙烯板并且在火災過程中,聚苯乙烯板起到了對火勢推波助瀾的作用。由上述可知,僅僅將具有防火功能的無機板對具有保溫功能的有機板的一側(使用狀態下背對建筑物外墻體的一側表面)實施防護并非為完美之策,因為無機板無法對有機板的四個斷面即前述的四周表面實施防護。該問題雖然越來越為業界重視,但是迄今為止在公開的文獻中未見有解決該技術問題的技術啟示,并且在市場也未聞有獲得突破的報道。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設計,終于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廠區進行了模擬試驗,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將作為有機板的保溫板板體的四周邊緣部位處于由作為無機板的防火阻燃板板體的蔽護狀態而藉以提高整體阻燃效果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包括防火阻燃板板體和結合于防火阻燃板板體的一側表面的保溫板板體,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的一側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的表面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的高度是與所述保溫板板體的厚度相等的。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的橫截面形狀呈直角三角形,該直角三角形式具有一斜邊,該斜邊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的一側,并且與保溫板板體的邊緣部位相結合。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的橫截面形狀呈矩形,該矩形具有一結合直邊,該結合直邊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的一側,并且與保溫板板體的邊緣部位相結合。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的厚度為1.8-8 Cm,所述的保溫板板體的厚度為1-1.2 Cm。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為無機板,所述的保溫板板體為有機板。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有機板為熱固性聚氨酯發泡板。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無機板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構成:珍珠巖80-120份、填料28-36份、膠粘劑40-60份、增強料3_5份、固化劑8_12份、憎水劑0.03-0.1份和增韌劑8-15份。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珍珠巖的粒徑為10-30μπι并且堆積密度為65-85kg/m3 ;所述的填料為粉煤灰;所述的膠粘劑為硅溶膠;所述的增強料為劍麻纖維;所述的固化劑為磷酸硅;所述的增韌劑為木質素磺酸鈉;所述的憎水劑為甲基
硅醇鈉。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防火阻燃板板體朝向保溫板板體的一側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的表面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因而能使保溫板板體的四周邊緣部位處于蔽護狀態,當火災發生時,明火不會從保溫板板體的四周邊緣突破,從而確保安全。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實施例1:
給出了一防火阻燃板板體I和結合于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一側表面的保溫板板體2,在使用狀態下,保溫板板體2背對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一側與建筑物外墻墻體相結合,以體現對建筑物的保溫,而防火阻燃板板體I在使用狀態下背對建筑物外墻墻體,即朝向外。作為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在前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I朝向保溫板板體2的一側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表面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高度是與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相等的。在本實施例中,保溫板板體2為有機板,更具體地講為熱固性聚氨酯發泡板,并且厚度為I Cm,由此而可知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高度即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表面的高度為I Cm。前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厚度為1.8 Cm。請繼續見圖1,前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橫截面形狀呈直角三角形,該直角三角形具有一斜邊111,該斜邊111朝向保溫板板體2的一側,并且與保溫板板體2的邊
緣相結合。前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I為無機板,由按以下重量份數稱取的原料構成:硅溶膠50份、甲基硅醇鈉0.06份、磷酸硅12份、直徑即粒徑為10-30 μ m并且堆積密度為65_85kg/m3的珍珠巖120份、粉煤灰28份、劍麻纖維3份和木質素磺酸鈉12份。由該原料經混合后壓制成防火阻燃板板體1,并且將熱固性聚氨酯發泡于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一側,構成圖1所示的并且長度為90 Cm、寬度為60 cm以及總厚度為2.8 cm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實施例2:
請參見圖2,將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橫截面形狀設計為矩形,該矩形具有一結合直邊112,該結合直邊112朝向保溫板板體2的一側,并且與保溫板板體2的邊緣部位相結合。在本實施例中將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厚度改為8 Cm,將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改為1.2cm(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高度同樣為1.2 Cm)。將作為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無機板改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構成:硅溶膠40份、甲基硅醇鈉0.03份、磷酸硅10份、珍珠巖80份、粉煤灰30份、劍麻纖維5份和木質素磺酸鈉15份,得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的總厚度為9.2 C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實施例3:
僅將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厚度改為3 Cm,將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改為1.1 Cm,將無機板即防火阻燃板板體I改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構成:硅溶膠60份、甲基硅醇鈉0.1份、磷酸硅8份、珍珠巖100份、粉煤灰36份、劍麻纖維4份和木質素磺酸鈉8份,板的總厚度為
4.1 C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實施例4: 僅將防火阻燃板板體I和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分別改為5 cm和I Cm,板的總厚度為6C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實施例5:
僅將防火阻燃板板體I和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分別改為7 cm和1.2 Cm,板的總厚度為
8.2 C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2的描述。實施例6:
僅將防火阻燃板板體I和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分別改為6 cm和1.1 Cm,板的總厚度為
7.1 C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3的描述。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解決了人們期望解決而始終未能解決的技術問題,兌現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所述的技術效果,客觀地完成了發明任務。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包括防火阻燃板板體(I)和結合于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一側表面的保溫板板體(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I)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2)的一側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表面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高度是與所述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相等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橫截面形狀呈直角三角形,該直角三角形式具有一斜邊(111),該斜邊(111)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⑵的一側,并且與保溫板板體⑵的邊緣部位相結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11)的橫截面形狀呈矩形,該矩形具有一結合直邊(112),該結合直邊(112)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2)的一側,并且與保溫板板體(2)的邊緣部位相結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I)的厚度為1.8-8 Cm,所述的保溫板板體(2)的厚度為1-1.2 C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I)為無機板,所述的保溫板板體(2)為有機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板為熱固性聚氨酯發泡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板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構成:珍珠巖80-120份、填料28-36份、膠粘劑40-60份、增強料3-5份、固化劑8-12份、憎水劑0.03-0.1份和增韌劑8_15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珍珠巖的粒徑為10-30 μ m并且堆積密度為65-85kg/m3 ;所述的填料為粉煤灰;所述的膠粘劑為硅溶膠;所述的增強料為劍麻纖維;所述的固化劑為磷酸硅;所述的增韌劑為木質素磺酸鈉;所述的憎水劑為甲基硅醇鈉。
全文摘要
一種建筑物外墻用防火阻燃保溫板結構,屬于建筑裝飾裝璜材料技術領域。包括防火阻燃板板體和結合于防火阻燃板板體的一側表面的保溫板板體,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火阻燃板板體朝向所述保溫板板體的一側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的表面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由于在防火阻燃板板體朝向保溫板板體的一側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凸起于防火阻燃板板體的表面的保溫板邊緣蔽護棧邊,因而能使保溫板板體的四周邊緣部位處于蔽護狀態,當火災發生時,明火不會從保溫板板體的四周邊緣突破,從而確保安全。
文檔編號E04B1/80GK103161275SQ20131006761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4日
發明者唐正良 申請人:江蘇康綠爾節能科技有限公司